•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无意不可人无事不可言

    时间:2019-01-20 03:24:2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 词,曾经被称为“诗余”,只不过是“娱宾遣兴”的伎艺,难登大雅之堂。北宋之前,词的题材脱离不了送别、男女恋情之类,于是便有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苏轼的出现,在突破词的韵律束缚的同时,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将山川景物、纪游咏物、农舍风光以及感旧怀古等大量写进词里,“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使词从“樽前”、“花间”走向较为广阔的社会人生,由娱宾遣兴的工具成为独立的抒情艺术,提高了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正因为苏轼的“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成就了苏轼词风的多样性――豪放、婉约、清旷、充满理趣。
      [关键词] 苏轼词风多样性豪放婉约理趣
      
      词,曾经被称为“诗余”,只不过是“娱宾遣兴”的伎艺,难登大雅之堂。北宋之前,词的题材脱离不了送别、男女恋情之类,于是便有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苏轼的出现,在突破词的韵律束缚的同时,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将山川景物、纪游咏物、农舍风光以及感旧怀古等大量写进词里,“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使词从“樽前”、“花间”走向较为广阔的社会人生,由娱宾遣兴的工具成为独立的抒情艺术,提高了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正因为苏轼的“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成就了苏轼词风的多样性――豪放、婉约、充满理趣。
      一、关西大汉的英雄绝唱――豪放
      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是《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抒发自己报国杀敌的志向,“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具有一种英雄气慨,以词抒写豪情状态,展示宏阔境界,可谓豪放雄健。对此词,苏轼颇为得意,在《与鲜于子骏书》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指密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由此可见,苏轼对豪放词风的追求。
      苏轼首推豪放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气势恢宏,抒发了凭吊古战场的深切感受。全词入笔,纵览古今变迁,横观天地流转。上阕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山河的壮丽和周郎的儒雅倜傥,使“江山如画”与“风流人物”,都得到形象的表现,成为千古绝唱。而下阕“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抒发了自己志不得伸,早生华发的不平的心境。这是何等的苍凉悲壮!全词写的大开大合,挥洒淋漓,情深意厚,极尽跌宕流动之致。俞文豹《吹剑续录》中记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二、格调高雅的“浅斟低唱”――婉约
      查礼说:“情有文不能达,诗不能道者,而独于长短句中可以委婉形容之。”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情感深沉、真挚、执着而纯真,品格高尚,读来使人耳目一新。词人力透纸背的描述,可以说是字字句句沁满血泪,思念之情为天地所动容!
      恩爱妻子撒手永诀,苏轼悲痛欲绝,久久不能忘记。苏轼就这样孤独熬过了十个年头。这是怎样的十年――政治上受压制,辗转迁徙任职山东密州,生活困苦。十年死忌,往事蓦然回首,久蓄的情感如山洪爆发,一泻千里,令人潸然泪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词的上篇写梦前。“不思量,自难忘”,死别虽久,始终不能忘怀,更见生者的悲思。“尘满面,鬓如霜”写自己十年来抒容貌改变,表明境遇不佳,其中又反映了自己十年来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抒发了对妻子绵绵不绝的相思之苦。感情真挚,催人泪下!
      词的下篇是记梦。“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一为离别之苦,二为苏轼的痛苦遭际。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此后岁月里,使他肝肠寸断的,只有那朦胧的月夜,那小松成林的山冈,那遥隔千里的孤坟!哀婉动人,抒了自己对亡妻的无限悼念之情。
      这用泪水挥染而成的幽暗画面,凝聚了诗人无限凄凉之情。可以说“词情蕴藉”、“含思凄婉”的婉约风格达到了高峰。
      《水龙吟》一词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了扬花思妇的生命、情感,借杨花咏思妇,也可以说是借思妇写杨花。描绘杨花飘零沦落的形象,寄托了作者个人遭遇的感叹。全词想像丰富,构思新颖,把咏杨花与写闺情离怨柔和在一起,柔肠、娇眼、梦回、春恨,结语仍归于少妇的离泪,意境完整,一气贯注,柔情百转,幽怨缠绵,表现出婉约悱恻的风味。
      三、诗趣与哲理统一的奇葩――理趣
      苏轼主张“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外,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书吴道子画后》)。《韵语阳秋》载:“东坡指出陶渊明的说理诗前后有三:一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曰‘笑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三曰‘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皆以为知道之言。”由此可见,他所提倡的妙理,就是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一种理趣。
      苏轼的理趣诗,许多是结合生活中所见的常景,提出了富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作出了形象的、精辟的回答,启示人们作多方面的思考。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寄寓了一个发人深思的哲理:凡是主观片面,各执一端,都不能认识事物的真面目;欲见真相,需要脱出自身的局限,从高处从全面观察。
      《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5]以谈琴为喻,说明只有琴与指两者紧密配合,方能弹出妙音,音乐家除了要有琴这一客观条件外,还须具备精湛的琴技这一主观因素,这首诗启迪人们:只有主观和客观条件的有机配合,方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告诉我们:既然月有圆缺,人有离合,原是自然界的规律,自古皆然,那是没有什么可悲伤的了。
      大量富有理趣的佳句,更是令人目不暇接,俯拾皆是,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此生此夜不常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都是极富于理趣而耐人寻味的。
      可以说,理趣诗是苏轼诗歌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诗趣的完美统一,征服了古今读者,从而广为传颂。苏轼的这些理趣诗,对于促进诗歌风格多样化,丰富和繁荣我国古典诗坛,是起着积极作用的。
      参考文献
      [1]陈迩冬.苏东坡诗词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刘乃昌.苏轼文学论集[M].济南:齐鲁书社,2004
      [4]曹础基.中国古代文学(第三册)[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相关热词搜索: 无事 可言 无意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