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章 > 正文

    企业十五年周年文章【优秀范文】

    时间:2022-08-24 17:45:1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十五年周年文章【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企业十五年周年文章【优秀范文】

    企业十五年周年的文章4篇

    【篇1】企业十五年周年的文章

    僖公十五年

    【原文】十五年春,楚人伐徐1,徐即诸夏故也。三月,盟于牡丘,寻葵丘之盟,且救徐也。孟穆伯帅师及诸侯之师救徐,诸侯次2于匡以待之。

    夏五月,日有食之。不书朔与日,官失之也。

    秋,伐厉3,以救徐也。

    晋侯之入也,秦穆姬属贾君焉,且曰:“尽纳群公子。”晋侯烝4于贾君,又不纳群公子,是以穆姬怨之。晋侯许赂5中大夫,既而皆背之。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东尽虢略,南及华山,内及解梁城,既而不与。晋饥,秦输之粟,秦饥,晋闭之籴,故秦伯伐晋。

    卜徒父筮之,“吉,涉河,侯车败。”诘之,对曰:“乃大吉也,三败必获晋君。其卦遇《蛊》曰:‘千乘三去,三去之余,获其雄狐。’夫狐“蛊”,必其君也。《蛊》之贞,风也,其悔,山也。岁云秋矣,我落其实而取其材,所以克也。实落材亡,不败何待?”

    三败及韩。晋侯谓庆郑曰:“寇深矣,若之何?”对曰:“君实深之,可若何?”公曰:“不孙6。”卜右,庆郑吉,弗使。步扬御戎,家仆徒为右。乘小驷,郑入也。庆郑曰:“古者大事,必乘其产。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训而服习其道,唯所纳之,无不如志。今乘异产以从戎者,及惧而变,将与人易。乱气狡愤,阴血周作,张脉偾兴,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弗听。

    九月,晋侯逆秦师,使韩简视师。复曰:“师少于我,斗士倍我。”公曰:“何故?”对曰:“出因其资,入用其宠,饥食其粟,三施而无报,是以来也。今又击之,我怠秦奋,倍犹未也。”公曰:“一夫不可狃7,况国乎?”遂使请战,曰:“寡人不佞8,能合其众而不能离也,君若不还,无所逃命。”秦伯使公孙枝对曰:“君之未入,寡人惧之,入而未定列,犹吾忧也。苟列定矣,敢不承命!”韩简退曰:“吾幸而得囚。”

    壬戌,战于韩原。晋戎马还泞而止。公号庆郑。庆郑曰:“愎谏违卜,固败是求,又何逃焉?”遂去之。梁由靡御韩简,虢射为右,辂9秦伯,将止之。郑以救公误之,遂失秦伯。秦获晋侯以归。晋大夫反首拔舍从之。秦伯使辞焉,曰:“二三子何其戚也?寡人之从晋君而西也,亦晋之妖梦是践,岂敢以至?”晋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

    穆姬闻晋侯将至,以大子罃、弘与女简、璧登台而履薪焉。使以免服衰絰逆,且告曰:“上天降灾,使我两君匪以玉帛相见,而以兴戎。若晋君朝以入,则婢子夕以死,夕以入,则朝以死,唯君裁之。”乃舍诸灵台。

    大夫请以入。公曰:“获晋侯,以厚归也。既而丧归,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且晋人戚忧以重我,天地以要我。不图晋忧,重其怒也,我食吾言,背天地也。重怒难任,背天不祥,必归晋君。”公子絷曰:“不如杀之,无聚慝13焉。”子桑曰:“归之而质其大子,必得大成。晋未可灭,而杀其君,只以成恶。且史佚有言曰:‘无始祸,无怙乱,无重怒。’重怒难任,陵14人不祥。”乃许晋平15。

    晋侯使郤乞告瑕吕饴甥,且召之。子金教之言曰:“朝国人而以君命赏。且告之曰:‘孤虽归,辱社稷矣。其卜贰16圉17也。’”众皆哭。晋于是乎作爰18田。吕甥曰:“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惠之至也,将若君何?”众曰:“何为而可?”对曰:“征缮19以辅孺子,诸侯闻之,丧君有君,群臣辑睦,甲兵益多。好我者劝,恶我者惧,庶有益乎。”众说,晋于是乎作州兵。

    初,晋献公筮嫁伯姬于秦,遇《归妹》之《睽》。史苏占之曰:“不吉。其繇曰:‘士刲20羊,亦无衁也。女承筐,亦无贶21也。西邻责言,不可偿也。《归妹》之《睽》,犹无相也。’《震》之《离》,亦《离》之《震》。‘为雷为火,为嬴败姬,车说其车复,火焚其旗,不利行师,败于宗丘。《归妹》《睽》孤,寇张之弧。侄其从姑,六年其逋23,逃归其国,而弃其家,明年其死于高梁之虚。’”

    及惠公在秦,曰:“先君若从史苏之占,吾不及此夫。”韩简侍,曰:“龟,象也,筮,数也。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先君之败德,及可数乎?史苏是占,勿从何益?《诗》曰:‘下民之孽23,匪降自天。僔24沓背憎,职25竞由人。’”

    震夷伯之庙,罪之也,于是展氏有隐慝26焉。

    冬,宋人伐曹,讨旧怨也。

    楚败徐于娄林,徐恃救也。

    十月,晋阴饴甥会秦伯,盟于王城。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小人耻失其君而悼丧其亲,不惮征缮27以立圉28也。曰:‘必报仇,宁事戎狄。’君子爱其君而知其罪,不惮征缮以待秦命,曰:‘必报德,有死无二。’以此不和。”秦伯曰:“国谓君何?”对曰:“小人戚,谓之不免,君子恕,以为必归。小人曰:‘我毒秦29,秦岂归君?’君子曰:‘我知罪矣,秦必归君。贰30而执之,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服者怀德,贰者畏刑。此一役也,秦可以霸。纳而不定,废而不立,以德为怨,秦不其然。’”秦伯曰:“是吾心也。”改馆晋侯,馈七牢31焉。

    蛾析谓庆郑曰:“盍行乎?”对曰:“陷君于败,败而不死,又使失刑,非人臣也。臣而不臣,行将焉入?”十一月,晋侯归。丁丑,杀庆郑而后入。

    是岁,晋又饥,秦伯又饩32之粟,曰:“吾怨其君而矜33其民。且吾闻唐叔之封也,箕子曰:‘其后必大。’晋其庸34可冀乎。姑树德焉,以待能者。”于是秦始征晋河东,置官司焉。

    【译文】十五年春,楚国人征伐徐国,徐国是夏人的故人。三月,诸侯在牡丘结盟,为的是寻求葵丘结盟,而且商议救援徐国。孟穆伯率领鲁国军队及诸侯联军救援徐国,诸侯们驻扎在匡地等待。

    夏五月,发生日食。不记载朔日与日期,是史官失误。

    秋,征伐厉国,为的是救援徐国。

    晋惠公进入晋国时,秦穆姬把贾君嘱托给他,而且说:“把公子们都接纳回国。”晋惠公与贾君私通,又不接纳众公子,因此穆姬怨恨他。晋惠公曾经许诺给中大夫送礼,既而违背诺言。还许诺秦穆公黄河以西的五座城邑,东边到虢略,南边到华山,黄河内的解梁城,既而也不给与。晋国发生饥荒,秦国输送粮食,秦国发生饥荒,晋国却关闭粮食买卖,所以秦穆公征伐晋国。

    卜徒父占筮说:“吉祥,渡河,侯车损坏。”秦穆公追问,卜徒父回答说:“是大吉祥,晋军三次失败必然俘获晋君。这一卦遇《蛊》卦说:‘千辆兵车三次退去,三次退去后,俘获其雄狐。’那雄狐遇“蛊”,必然就是晋君。《蛊》卦的贞问,就是风,其悔,就是山。岁就叫做秋,我得到果实而获取其材,所以能克制他们。果实落空材料亡失,不失败还等什么呢?”

    晋军三败退到韩地。晋惠公对庆郑说:“敌寇深入了,应该怎么办?”庆郑回答说:“君主让他们深入,能够怎么办?”晋惠公说:“你很不谦逊。”占卜车右人选,庆郑很吉祥,但不使用他。让步扬驾御战车,让家仆徒为车右。以小驷马驾车,是从郑国来的。庆郑劝说:“古代的大事,必然乘坐自己所产的马,出生在自己的水土上而知晓主人的心意,安于主人的调教而熟习本地的道路,随你放在哪里,没有不如意的。如今乘坐外地马拉的战车,碰到恐惧而变化,就会与人想的不一样。乱喷粗气狡诈愤怒,血液奔流,扩张偾兴,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主必然要后悔。”晋惠公不听。

    九月,晋惠公迎战秦军,派韩简视察军队。韩简回复说:“秦军少于我军,但斗士倍于我军。”晋惠公说:“什么缘故?”韩简回答说:“君主出秦国是由于秦国的资助,回国是因为秦国的宠信,晋国饥荒食用的是秦国的粮食,三次施恩而没有回报,因此他们才来。如今要迎击他们,我军懈怠而秦军奋发,斗志相差一倍还不止。”晋惠公说:“一个人不可以习以为常,何况是一个国家呢?”于是请战,说:“我不花言巧语,能集合民众而不能离开他们,君主如果不退兵,将无法逃命。”秦穆公派公孙枝来回答说:“晋君没有进入晋国,我为他忧惧,进入晋国没有安定,我也忧惧。如今安定了,我敢不承受命令?”韩简退下去说:“我如果被囚禁就是幸运了。”

    壬戌日,秦晋两军在韩原开战。晋惠公战马陷入泥泞而止步,晋惠公呼号庆郑,庆郑说:“刚愎自用违背占卜,本来就是自求失败,又何必逃跑呢?”于是离开。梁由靡驾御韩简的战车,以虢射为车右,迎战秦穆公战车,想阻止他。庆郑因为救援晋惠公而耽误,于是失去俘获秦穆公的机会。秦军俘获晋惠公而收兵。晋国大夫回头跟随秦军。秦穆公派使者辞却说:“你们几位先生为何忧愁?我跟随晋君向西去,只是实现晋君的妖梦而已,岂能太过分吗?”晋国大夫们再三叩拜稽首说:“君主脚踏后土而头顶皇天,皇天后土能听见君主的话,群臣只敢站在下风。”

    秦穆姬听说晋惠公将要来秦国,就带着太子罃、儿子弘与女儿简、璧登上高台站在柴草上。派使者低头捧着丧服丧带而迎接秦穆公,告诉秦穆公说:“上天降下灾祸,使我两国国君不是以玉帛相见,而是兵戎相见。如果晋君早上进入秦国,那么我就傍晚自焚,如果傍晚进入秦国,那么我就早晨死去,请君主裁决。”于是秦穆公把晋惠公拘留在灵台。

    大夫请求请晋惠公进入晋国。秦穆公说:“俘获晋侯,本来是带着丰厚的收获回国的。既然回来要发生丧事,这有什么用?大夫们又能得到什么呢?况且晋国人用忧愁以感动我,以天地要挟我。我不图谋晋国的忧患,而看重他们愤怒,我食言,就是违背天地。众怒难以承担,违背天地不吉祥,必然是归还晋君才对。”公子絷说:“不如杀了他,不使晋国人心存邪念。”子桑说:“放晋惠公回去而使其太子为人质,必有大的成功。晋国不可灭,而杀死其君主,只能成恶。况且史佚有话说:‘不要一开始起祸,不要依靠动乱,不要增加愤怒。’增加愤怒难以承担,侵犯别人不吉祥。”于是允许晋国讲和。

    晋惠公派郤乞告诉瑕吕饴甥,并且召他前来。饴甥教他说:“把都城里的人召集并且用君主的命令赏赐。并且告诉他们说:‘我虽然回国,但有辱社稷。占卜吉日另外增加防御吧。”众人都哭了。晋国于是乎改革田制。吕饴甥说:“君主流亡在外不为自己担忧,而为群臣忧虑,仁惠到极点了。我们拿君主怎么办?”众人说:“怎么样作为才可以?”吕饴甥回答说:“征税修整以辅佐太子,诸侯听说,我国丧君而有君,群臣和睦,甲兵增多。喜欢我们的会勉励我们,厌恶我们的会害怕我们,也许会有益吧。”众人很高兴,晋国于是乎进行兵制改革。

    当初,晋献公为嫁伯姬给秦国而占筮,遇《归妹》之《睽》卦。史苏占卜说:“不吉祥。其爻辞说:‘士杀羊,也没有血。女承筐,也没有赏赐。西邻责备,不可补偿。《归妹》之《睽》,没有形象’《震》之《离》卦,《离》之《震》卦。‘又为雷又为火,胜者为嬴败者为姬,车子脱离车轴,大火焚烧军旗,不利于出师,在宗丘失败。《归妹》之《睽》卦孤单,敌寇张设弓弧。侄子跟从姑姑,六年都在逃亡,逃归其国,而抛弃其家,明年将死于高梁地里的废墟上。’”

    等到晋惠公在秦国,就说:“先君如果听从史苏的占卜,我也不会到如此地步。”韩简随侍在旁,说:“龟甲,是象,筮草,是数。万物产生后有象,有象后才有滋生,滋生后才有数。先君败坏规律,难道还有数吗?史苏的占卜,不听从有何益?《诗经》上说:‘下民遭受的灾害呀,根本不是从天降。当面笑语背后恨,贡赋竟然不由人。’”

    雷震夷伯的庙宇,是上天降罪,于是展氏会有邪恶发生。

    冬,宋国人征伐曹国,是因为声讨过去的怨恨。

    楚国在娄林打败徐国,徐国凭恃着救援。

    十月,晋国的阴饴甥会见秦穆公,在王城结盟。秦穆公说:“晋国和睦吗?”阴饴甥回答说:“不和睦。小人们以失其君主为耻而哀悼亲人的战死,不害怕征战修整以树立防御。他们说:‘必然报仇,宁可因此侍奉戎狄。’君子爱护国君而知晓其罪,不害怕征战修整以等待秦国命令,他们说:‘必然回报规律,有死志无二心。’晋国以此不和睦。”秦穆公说:“国人认为国君会如何?”阴饴甥回答说:“小人们忧愁,认为不能免战,君子们宽恕,以为国君必然归来。小人们说:“我们使秦国痛苦,秦国人怎么会归还国君?‘君子们说:‘我们知罪了,秦国必然会归还国君。背离而抓起来,顺服就放回,规律没有比这更丰厚的了,刑罚没有比这更威严的了。归服者心怀规律,背离者畏惧刑罚。这一次,秦国可以称霸了。接纳他而不安定,废除他而不立,使正常的规律成为怨恨,秦国不会这样做吧。’”秦穆公说:“我心里想的正是如此。”于是改变晋惠公的住宿,馈赠七牢之礼。

    蛾析对庆郑说:“何不走呢?”庆郑回答说:“使国君陷于失败,失败了又不死,又使国君失陷于刑罚,这不是为人臣子干的事。做臣子而不象个臣子,又能逃到哪里呢?”十一月,晋惠公回国。丁丑日,杀死庆郑后才进入国都。

    这一年,晋国又发生饥荒,秦穆公又赠送活羊及粮食,说:“我怨恨其国君而同情其民众。况且我听说唐叔受封赏时,箕子说:‘他的后代必然昌大。’晋国的需要可以期望吧。姑且树立规律,以等待有才能的人。”于是秦国开始在晋国河东地区征税,设置官府。

    【说明】本篇所记之事发生在公元前645年,周襄王七年期间。主要记述了九件事,一是楚国人征伐徐国。二是夏五月发生日食。三是回叙秦晋发生矛盾的缘由,记录了秦晋交战的情形,以及晋惠公被俘获。四是交代了秦穆姬舍身相救,迫使秦穆公改变心意。五是宋国人征伐曹国。六是楚国在娄林打败徐国。七是秦穆公听取了阴饴甥的谈话,最终放回晋惠公。八是晋惠公回国,杀死了庆郑。九是晋国又发生饥荒,秦穆公又赠送活羊及粮食。

    ——————————————————

    【注释】1.徐:(xú冔)西周时期诸侯国名。周初建立徐国,在淮河中下游地区,为夏朝的后裔。后为吴国所灭。《左传·僖公十五年》:“十五年春,楚人伐徐,徐即诸夏故也。”《韩非子·五蠹》:“仁义而徐亡。”

    2.次:(cì刺)临时驻扎和住宿。又指行军在一处停留三宿以上。《左传·庄公三年》:“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楚辞·离骚》:“夕归次於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资治通鉴》:“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3.烝:(zheng真)一般指娶父亲的妻妾及兄长的妻妾,或指与其私通。又指与母辈通奸的淫行。《左传·桓公十六年》:“初,卫宣公烝于夷姜,生急子,属诸右公子。”《左传·闵公二年》:“初,惠公之即位也少,齐人使昭伯烝于宣姜,不可,强之。”

    5.赂:(lù路)《诗·鲁颂·泮水》:“大赂南金。”《管子·轻重甲》:“足其所,不赂其游者,责之令大夫。”《国语·晋语》:“骊姬赂二王。”《荀子·富国》:“割国之锱铢而赂之。”《说文》:“赂,遗也。”这里用为赠送财物之意。

    6.孙:(sūn荪)古通“逊”。《诗·大雅·文王有声》:“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武王烝哉。”《周礼·考工记·辀人》:“凡揉辀欲其孙而无孤深。”郑玄注:“孙,顺理也。”《论语·述而》:“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屯部》:“孙,假借为逊。”这里用为谦逊之意。

    7.狃:(niǔ扭)《书·君陈》:“狃于奸宄,败常乱俗。”《诗·郑风·大叔于田》:“将叔无狃,戒其伤女。”《左传·僖公十五年》:“一夫不可狃。”《韩非子·十过》:“与之,彼狃,又将请地他国。”《说文》:“狃,犬性骄也。”这里用为习惯、习以为常之意。

    8.佞:(ning宁)《书·吕刑》:“非佞折狱,惟良折狱。”《管子·宙合》:“毋访于佞,毋蓄于谄。”《论语·公冶长》:“雍也,仁而不佞。”《国语·晋语》:“佞之见佞,果丧其田。”《荀子·脩身》:“佞兑而不曲。”《韩非子·有度》:“险躁不得关其佞。”《史记·周本纪》:“为人佞巧。”《广雅》:“佞,巧也。”《说文》:“佞,巧谄高材也。”这里用为花言巧语之意。

    9.辂:(lu路)《书·顾命》:“大辂在宾阶面,缀辂在阼阶面。”《晏子春秋卷六·内篇杂下》:“晏子出,公使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三返不受。”《论语·卫灵公》:“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国语·晋语》:“辂车十五乘。”古代多指帝王用的的大车之意。

    10.衰:(cui催)古代用粗麻布制成的毛边丧服。《周礼·天官·内司服》:“共丧衰亦如之。”《晏子春秋卷五·内篇杂上》:“粗衰,斩,苴绖带,杖。”《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子墨衰緻,梁弘御戎,莱驹为右。”《荀子·礼论》:“无衰麻之服。”

    12.绖:(dié谍)旧时用麻做的丧带,系在腰或头上。古代用麻做的丧带,在头上为首绖,在腰为腰绖。也专指腰带。《周礼·司服》:“弁绖服。”《管子·小问》:“夫渊然清静者,缞絰之色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子墨衰绖。”《墨子·节葬下》:“曰哭泣不秩声翁,缞绖垂涕。”《仪礼·丧服》:“苴绖。”《说文》:“绖,丧乎带也。”

    13.慝:(te特)《周礼·环人》:“察军慝。”《周礼·匡人》:“匡邦国而观其慝。”《管子·君臣下》:“如此,则国平,而民无慝矣。”《左传·僖公十五年》:“于是展氏有隐慝焉。”《尔雅》:“崇谗慝也。”这里用为心存邪念之意。

    14.陵:(líng玲)古同“凌”。《易·渐·九五》:“鸿渐于陵。”《书·毕命》:“以荡陵德,实悖天道。”《管子·小匡》:“存鲁陵蔡,割越地。”《国语·晋语十一》:“袭侵之事,陵也。”《礼记·中庸》:“在上位,不陵下。”《荀子·致士》:“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韩非子·奸劫弑臣》:“使强不陵弱,众不暴寡。”《苍颉篇》:“陵,侵也。”《玉篇·阜部》:“陵,犯也。”《广韵·蒸韵》:“陵,侮也。”这里用为侵犯之意。

    15.贰:(èr二)《易·坎·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书·多士》:“惟我事不贰适,惟尔王家我适。”《周礼·天官·酒正》:“大祭三贰,中祭再贰,小祭壹贰。”郑玄注引郑司农云:“三贰,三益副之也。”《管子·弟子职》:“周还而贰。”尹知章注:“贰,谓再益。”《论语·雍也》:“不迁怒,不贰过。”《广雅·释诂一》:“贰,益也。”这里用为“增加”之意。

    17.圉:(yǔ雨)通“御”。《管子·幼官》:“经不知,故莫之能圉。”《管子·小匡》:“则小国诸侯之臣有守圉之备矣。”《墨子·明鬼下》:“然不能以此圉鬼神之诛。”《庄子·缮性》:“其来不可圉。”《淮南子·主术》:“瘖者可使守圉。”这里用为抵挡、防御之意。

    18.爰:(yuán元)《书·盘庚》:“既爰宅于兹,重我民,无尽刘。”《诗·邶风·击鼓》:“爰居爰处?爰丧其马?”《诗·小雅·四月》:“乱离瘼矣,爰其适归。”《诗·大雅·緜》:“爰及姜女,聿来胥宇。”《诗·大雅·皇矣》:“维彼四国,爰究爰度。”《诗·大雅·公刘》:“干戈戚扬,爰方启行。”《孟子·梁惠王下》:“王赫斯怒,爰整其旅;
    以遏徂莒,以笃周祜。”这里用为改易、更换之意。

    19.缮:(shàn膳)《管子·轻重甲》:“奉缮工,而使弓弩多匡(车多)者,其故何也?”《左传·襄公三十年》:“缮城郭。”《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缮完葺墙,以待宾客。”《庄子·缮性》:“缮性于俗学,以求复其初。”《说文》:“缮,补也。”这里用为修补、修整之意。

    20.贶:(kuàng况)《诗·小雅·彤弓》:“我有嘉宾,中心贶之。”《晏子春秋卷四·内篇问下》:“施贶寡人,寡人受贶矣。”《列子·力命》:“神医也,重贶遣之!”《说文》:“贶,赐也。”鲍照《拟古》:“羞当白壁贶。”《魏书·世祖纪》:“天降嘉贶,将何德以酬之?”这里用为赐、赏赐之意。

    22.孽:(niè聂)《书·太甲中》:“天作孽,犹可违;
    自作孽,不可逭。”《诗·小雅·十月之交》:“下民之孽,匪降自天。”《管子·版法解》:“则不私近亲,不孽疏远。”《左传·昭公十年》:“蕴利生孽。”《庄子·人间世》:“心和而出,且为声为名,为妖为孽。”《孟子·公孙丑上》:“天作孽,犹可违。”这里用为妖孽、灾害之意。

    24.职:(zhí直)《诗·小雅·十月之交》:“噂沓背憎,职竞由人。”《诗·小雅·大东》:“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诗·大雅·抑》:“庶人之愚,亦职维疾。”《诗·大雅·桑柔》:“民之罔极,职涼善背。”《周礼·夏官·大司马》:“施贡分职,以任邦国。”《管子·轻重丁》:“君之栈台之职亦坐长什倍。”《庄子·渔父》:“工技不巧,贡职不美。”《战国策·燕策》:“职如郡县。”《淮南子·原道训》:“海外宾伏,四夷纳职。”这里用为贡赋,向朝庭交的财物之意。

    26.慝:(te特)《书·毕命》:“旌别淑慝,表厥宅里。”《诗·鄘风·柏舟》:“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诗·大雅·民劳》:“式遏寇虐,无俾作慝。”《周礼·环人》:“察军慝。”《周礼·匡人》:“匡邦国而观其慝。”《管子·五辅》:“诘诈伪,屏谗慝,而毋听淫辞,毋作淫巧。”《尔雅》:“崇谗慝也。”《左传·僖公十五年》:“于是展氏有隐慝焉。”《论语·颜渊》:“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孟子·梁惠王下》:“饥者弗食,苏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仍作慝。”这里用为邪恶之意。

    27.缮:(shàn膳)《管子·轻重甲》:“奉缮工,而使弓弩多匡(车多)者,其故何也?”《左传·襄公三十年》:“缮城郭。”《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缮完葺墙,以待宾客。”《庄子·缮性》:“缮性于俗学,以求复其初。”《说文》:“缮,补也。”这里用为修补、修整之意。

    28.圉:(yǔ雨)通“御”。《管子·幼官》:“经不知,故莫之能圉。”《管子·小匡》:“则小国诸侯之臣有守圉之备矣。”《墨子·明鬼下》:“然不能以此圉鬼神之诛。”《庄子·缮性》:“其来不可圉。”《淮南子·主术》:“瘖者可使守圉。”这里用为抵挡、防御之意。

    29.毒:(dú独)《书·汤诰》:“尔万方百姓罹其凶害,弗忍荼毒。”《诗·小雅·小明》:“心之忧矣,其毒大苦。”《管子·宙合》:“毒而无怒,怨而无言,欲而无谋。”《列子·周穆王》:“阖室毒之。谒史而卜之,弗占。”这里用为苦痛之意。

    30.贰:(èr二)《管子·轻重乙》:“高下不贰则万物不可得而使用。”《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诸侯贰,则晋国坏。”《国语·周语上》:“百姓携贰。”《国语·晋语一》:“君立臣从,何贰之有?”《荀子·礼论》:“万物变而不乱,贰之则丧也。”这里用为背离,怀有二心之意。

    31.牢:(láo劳)古代祭祀或宴享时用的牲畜。牛羊豕各一曰太牢,羊豕各一曰少牢。《诗·大雅·公刘》:“执豕于牢,酌之用匏。”《管子·事语》:“俎豆之礼不致牲,诸侯太牢。”《老子·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荀子·王制》:“宰爵知宾客祭祀飨食牺牲牢之数。”这里用为祭祀宴席之意。

    32.矜:(jīn巾)《书·多士》:“予惟率肆矜尔。”《诗·小雅·巷伯》:“矜此劳人。”《诗·小雅·鸿雁》:“爰及矜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见人之厄则矜之。”《小尔雅》:“矜,惜也。”这里用为怜悯、同情之意。

    34.庸:(yong雍)《书·康诰》:“用其义刑义杀,勿庸以次汝封。”《诗·王风·兔爰》:“我生之初,尚无庸。”《诗·鲁颂·閟宫》:“锡之山川,土田附庸。”《管子·正》:“致刑,其民庸心以蔽。”《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民鲜久矣。”《礼记·中庸》:“君子中庸;
    小人反中庸。”《孟子·告子上》:“在位故也。庸敬在兄,斯须之敬在乡人。”《荀子·修身》:“庸众驽散,则刦之以师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故父子或怨譟,取庸作者进美羹。”《说文》:“庸,用也。”这里用为用、需要之意。

    【篇2】企业十五年周年的文章

    万历十五年

    一、总述

    本书描述了明朝衰落的一个瞬间,注重于对六个历史人物的批评,这些人都同帝国体制中固有的局限性做过斗争。

    戚继光,一个军事天才的将军,在1587年年底去世,他使明朝军队回复了元气,然而在张居正死后失宠,直到解职,在贫病中去世。可见,武官是得不到文管的信任的。而文官专注于克己和中庸之道,任何基于帝国官僚政治之外的权力必须得到控制。随着戚继光的去世,帝国失去了在新时代图强的最后的机会。

    海瑞,一个极度严正的文官,也在1587年辞世。他改革的热情很快使他在土地问题上同保守派产生冲突,被迫在家赋闲15年之久。即使再度启用也是有名无权的职位,历时甚短,在众人眼中,海瑞既无聊可笑又不合时宜。

    李贽,一位哲学家,想冲破当时社会制度却无法找到出路,对儒家经典发表了大量惊世骇俗的言论,但也正是儒家的信条养育了他,他的经历使我们知道在那个时代下知识界的挫败。

    两位首辅大臣提供了另一种挫败,帝国因其中央集权和过度膨胀而运转不灵。但他们企图管理帝国的一切事物。最基本的任务是“使皇帝的官员们尽量按古代圣贤的教导行事”。管理帝国的秘诀不是依靠法律或者权力去管理和惩罚,而是劝导人们,如女人服从男人,少年尊重老人等。

    在那个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早期是求治心切的,然等到表现活力的所有尝试都遭到反对后,在郑氏之子没有被立为太子之后,开始了为期三十年的罢工。

    黄先生告诉我们:依靠意识形态作为统治手段,意识形态充斥帝国的各个方面。洪武皇帝消灭了地主、富农,认为受过教育的人作为人民的公仆,强制他们严格禁欲。官僚机构精简,然二百年后的万历朝,官僚们腐败又明哲保身,革新不是没有可能,而是因谨慎和惰性的限制下成了反常事件,只是维持现状。到十六世纪晚期,人口增长,革新机会已失去,这时候统治者是尽职尽责还是嬉戏怠政,官员是诚实清廉还是贪污腐败,这一切都已不重要了。

    血缘关系和礼仪制度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统一。同样“仁”的学说也是促进帝国统一的力量。伴随着对血缘关系和礼仪制度的热衷,这一学说日渐成为中国社会过重的负担。地方习俗和传统实践根本没有发展为成熟的民法。老百姓也得不到任何形态的法律服务。简而言之,一个高度程式化的社会过快定型,个人角色被彻底束缚住了——这是黄先生得出的结论。

    二、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是为平淡的一年,但这一年里发生的小事正是以后发生大事的症结所在,也是以后掀起政治波澜的机缘。恰是历史的重点。

    我们的朝廷,政事千头万绪,其处理的要点则为礼仪和人事两项。礼仪体现着尊卑等级并维护国家体制,以人文管理天下农民,全部的问题不可能均在朝廷解决。祖先们就抓住礼仪这个要点,要求全国上下按部就班,井然有序。

    1572年不满十岁的万历即位,一直到1582年,万历朝欣欣向荣,这些功绩无疑要归功于首辅大臣张居正。万历从小接受张先生的教育,对其极其信任,即使是任用官吏,张居正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万历哪里想到张居正和大太监冯保交好,权倾朝野,凡弹劾张居正的官吏均没有好下场,凡是他所不满的人,已经用不着他亲自出面而自有其他的内外官员对此人投井下石,以此来讨好首辅。

    本朝开国之初设丞相一职,但前三个丞相均被处死,从此不再设立相位,实行阁臣代行相权制,不设宰相一职,为使皇权不被分割,也不至被外人取代。同时内阁大学士一职在某种程度上取代了相权,大学士乃文学从侍之臣,待是出众可进翰林院得以深造,翰林几经升转,成为大学士,供职于文渊阁,替皇帝拟诏,润色公文词句。类似于皇帝的秘书。张居正为首辅,其他大学士由他推荐并辅助他办事。冯保在嘉靖时期为秉笔太监,秉笔太监一般受过良好的教育,因为天资聪明被送入特设的宦官学校,毕业后逐步升迁,和文官的仕途类似。优秀的秉笔太监和大学士水平无二,微风甚至高于六部尚书,只对皇帝直接负责,如果执行得当,可以成为文成和太监之间的平衡者,相互制约。刘瑾即几十年前权倾朝野的大太监,而本朝的冯保在隆庆时期派管东厂,因和元老高拱不和,在高拱下台后才由东厂升为司礼太监。但九岁的万历怎么能够乾坤独断呢,他对于张先生和冯保是不可缺少的,然而内阁大学士和私立太监的合作给今后朝政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是万历从未想到的。

    本朝的君主制还不同于前朝,前朝时期凡郡主年幼,必有叔父、堂兄这类人物辅政,而这在本朝是不被允许的。所有的皇室支系除皇太子之外所有人必须在成年之后到自己的封地,且不得擅自离开封地,这种类似放逐或圈禁的制度为了避免皇室受到支系的牵制和干涉。

    1581年,万历皇帝与宫女发生关系,生下皇长子,宫女王氏成为了恭妃。

    1582年,张居正病逝,享年57岁,九天前万历封其为太师衔。本朝二百年来仅此一人生前得到此等荣誉。

    1582年,万历励精图治,没有了张居正,一切人事都自己亲自安排。然而,在张居正去世后,朝廷官员开始重新审视张居正,而且利于反张的一面。万历从中得知张居正言行不一和居心叵测。在清张的运动中,冯保被查,家产充公。万历感激张居正十年辅政之功,为查抄张居正。

    1584年,万历在郑氏和慈圣太后的干预下改变态度,查没张居正家产。张居正长子在被审后自杀。九月,正式宣布其罪为:污蔑宗藩,侵夺府第,钳制百官,闭塞朕聪,专权乱政。他弟弟和两个儿子被充军。

    张居正在死后被清算,大伴冯保被逐出京城,至1578年万历皇帝已经实际上掌握大权。

    万历朝乃本朝时间最长的一朝,许多事情也以此为契机发生。

    三、首辅申时行

    申时行供职于文渊阁,是经筵的负责人。经筵这种复杂的形式是本朝国家重要的一种制度。目的在于发挥经传精义,指出历史的鉴戒,归结到现实,以期古为今用。申时行作为首席大学士,有责任让全部程序和谐的演出,然而早朝和经筵均是一种令人厌倦的制度,百官厌倦又不能断辍。公历1587年,时万历十五年,申时行五十二岁,已感到未老先衰,现在身为首辅前有张居正前车之鉴,为什么他对一切还要认真而不听其自然呢?

    因为申时行对礼仪的重要性有着极其深刻的认识。

    本朝治理天下,礼仪起着重要的作用,皇帝一人君临天下,实因天意所归,而天意必须通过亿万臣民的信念体现出来,无数次的行礼即为巩固这个信念,儒家道德愈是简单就愈应该加强学习,借此来加强我们理智的主宰。早朝制度锻炼人们的内心,经筵则表现了皇帝、大臣坚决的从古籍中寻觅最有效的方法已到达天下大治的目的。故身为首辅的申时行坚持执行职责,即使没有达到他所预期的效果,也不容易灰心放弃。

    1582年张居正去世,继任者是张四维,不出一年,张丁忧,由申时行代行首辅之职,其间张病重,其他大学士又相继病死,故首辅之职就轮到了资历最浅的申时行。

    万历十五年时,申时行已首辅四年,为人温和,不树异帜。但却一直没有使他在政治斗争中置身事外。

    申时行和张四维均为张居正举荐入阁,不因私情而因其才学,张去世,申时行也并未夸大其罪行,申时行是文墨出身,未曾做过地方官,难道一个学术上有造诣的人就能成为大政治家吗?对此申时行有着深刻的理解。

    帝国在体制上实行中央集权,其精神支柱为道德,其管理方法则依靠文牍。道德至高无上,可以指导行政,也可以代替行政,当然技术问题也是很重要的,然技术问题均由各地总督巡抚所管辖,这些人员提出的方案亦均以道德考虑为上,因此,技术问题也和道德密不可分。

    我们的帝国还有一个特点,一项政策能否执行,实施后成败全靠他与所有文官的共同习惯是否相安无扰,否则理论上再好也无济于事。这一帝国不尚武,也不想提高、改造社会,只是是大批人民不为饥寒所迫,在这个低标准下维持社会安宁。然而如何推行这种宗旨,与农民直接合作是不可能的。只有全体文官相互合作相互依赖才可能众志成城,所以施政的关键在于以道德为一切事业的根基,朝廷最大的任务就是促进百官和谐,从而发挥精神上的力量。

    申时行看透了国家为解决问题而设立文官,但国家最大的问题也是文官,而张居正并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

    文官朝服是有讲究的,四品以上为红色,五品以下为蓝色,纱制朝冠,侧带两翅,朝靴黑色,靴边儿为白漆,腰带并不紧束而悬于腰间。文官衣服上绣着两只鸟,一品为仙鹤遨游于云中,三品为孔雀,一只着地,一只冲天,九品为鹌鹑。武官则以兽为特征,依次是狮子、虎豹、熊等。监察官绣獬貂能辨善恶的动物,而最高荣誉则是皇帝御赐的有蟒、飞鱼、斗牛之类,在其他花样之上。

    文官均为科举出身,四书五经,朱熹注解早已全盘接受,因之对一切事物、看法更为一致,知道仁政出于爱民之心、知道推己及人,懂得经和权,然而在朝数千官员是否真的形成了一个巩固的集团呢?非也!

    四、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

    1587年,海瑞在都察院右都御史任上去世。

    海瑞不同于其他官僚,他尊重法律,而不是按照至善至美的道德处理问题,他往往按照法律规定的最高限度执行,即使法律条文不及之处,也主张忠于法律条文的精神去执行。

    我们的帝国在制度上存在长期的困难,以熟读诗书的文人治理天下农民,他们不可能改进这个司法制度,更谈不上保障人权,法律的执行和解释离不开传统的伦理。海瑞一生的经历即这种制度的产物,其结果:以个人的道德之长仍不能救组织和技术之短。他的一生体现了一个有教养的读书人服务于公众而牺牲自我的精神。但这种精神在实际作用中至为微弱。因为他的所作所为无法被全体文官作为办事的准则。

    嘉靖朝时候,海瑞任知县,以其抗命直言的作风得罪了不少上司,如果不是因为他言行如一,清廉正直,多少个海瑞都罢免了。1565年,时嘉靖皇帝在位40年了,不务正业,爱虚荣,听不进批评。阴历十一月,海瑞上疏了那道著名的奏疏,批评他多疑、自私等。1566年二月底海瑞被下狱欲被绞死,然不久嘉靖去世,隆庆登基,海瑞被释放,且名声大噪。任巡抚一职,治理一方。

    洪武皇帝两百年前创建本朝,并确定了一整套政治经济制度,其主要着眼点在于一个保存一个农业社会的简朴风气,规划农村蓝图的同时,没收的家产再平分,使全国形成了一个以农耕为基础的农业社会。大户田产者拥有个多的服役,以限制其家产不至于在扩大。此套政策对本朝影响深远,其显著后果就是在广大农村遏制了法律的成长,而以抽象的道德代之。判断的标准从合不合法变成了是善还是恶。

    而海瑞则把洪武皇帝提出的原则作为金科玉律,希望以一己之力领导社会回到历史上和理想中的单纯,即女人听从男人,孩子尊敬长辈,没知识的人听从有教养的,以古代的理想社会作为基础,而依赖文化的传统而生存。然而二百年的时间里,社会已经变化了。原来服役的富农已被已被一批新的取代,这些富农大部分为官僚、士绅,已不再承担服役的义务,文官集团已经形成,很多人只是为保持地位而取得各种收入,无人关心农民疾苦,面对这些问题,仅凭海瑞个人的力量,以不怕死的诤谏换来的名声作为资本,使整个国家机器停止运动,可谓“志大才疏”了。

    张居正做首辅时期,认为海瑞轻率躁进使海瑞赋闲在家十五年,这是对他来说是难以忍受的痛苦,他依照传统把全部的精力为国为名服务,体会到了为人臣为国尽忠之不易,离职在家,表示自己的事业走向终点。但一个有教养的人必须抱有任重道远的决心,他仍以“忠孝”为本,安贫乐道,家境贫困过去没有改变他的节操,今天也不会改变他的人生观。他单纯的思想不是来源于天赋,而来自于经常的艰苦的自我修养。这加重了他做官为民为国而不为己的道德责任,在这一点上,海瑞和开国皇帝洪武的看法是一致的。

    海瑞在1585年重新被任用。时张居正被清算,而他为张居正所不容,自然在反张风潮中可东山再起。然而他的主张在十五年前不能通行,在十五年后如何呢?在嘉靖时候他自信满满激励皇上。而万历时期他也表示出了怀疑,毕竟他已经七十二岁了。阅尽使他不再像当年那样乐观。

    1586年升任南京右都御史,他的再度出山以一往的作风,对当时的南京而言似乎是一块巨石投入到了一潭死水中,他的作风早已不和官员的潮流了。批评和赞扬同现,争辩一发不可收拾,于是万历亲自做结论“照旧供职”,只是由于圣度的包容,这使得他的一切影响都从此一扫而光。这以后说话如何算数?失望之下,七次提出辞呈,不准。至1587年岁暮,去世。这个到处惹是生非的人物不必让文官们操心了。

    五、戚继光——孤独的将领

    阴历万历十五年,戚继光去世。他为本朝最有才能的军事将领,然因为与张居正关系密切而被弹劾,罢官三年仍不能见谅于万历皇帝,谢世时候也未得到哀荣,但生前却很受重视。

    武将不受重视的原因可从本朝文武官员之间的关系说起。

    文官认为保持各方面的平衡作为施政的前提。如果到了动用武力的程度,则是失败的象征。因为从道德上讲,天下事无不可以共同分配,暴动乃是人的劣根性使然。而武官所受训练和战争的经历使他们的气质不同于文官。武官具备准确的选择能力和决心,必要时候可以孤注一掷,而在文官眼中则是匹夫之勇,不符合中庸之道、稳健平和。

    也许鉴于唐朝藩镇自立的教训,从本朝洪武开始,就有重文轻武的趋向,并且越来越成熟,这种武官没有地位的现象原因在于政治的一元化,一元化的思想来自于孔孟之道,如果让军队独立,于文官分庭抗礼,这一元化的统治就不可能如期成长,这种制度既已固定,即使武将出生入死,也不如一篇华章。

    本朝野战军的战斗力与农村民兵相去无几。这是由于军制上的种种制度落后引起的,选拔的将领一般都是有勇无谋子承父业者,当然这更符合文官的心意。对于这些武官,必须任用文官作为其指挥者,名为监察,实则大权在握。这种军事设计其重点不在于对付敌国的全面入侵,也不在于全面入侵敌国。1449年的土木之变即暴露了这种军政体制的致命弱点。即使事件过后,也没有改革军事和后备,直到倭寇长驱直入时,方穷则思变,需择有创造精神的将领,以扭转现在外行军事将领对付职业化敌人的现状。

    戚继光在此种条件下着手组织新军。在倭寇横行的时代朝廷是大力支持的。戚继光的新军有铁一般的纪律,实行连坐,赏罚分明。但也有其残酷性,严刑峻法虽脱离人情但却造就了一只坚强的部队。此外,鼓舞士气是很重要的,打败仗的军队是没有自信的,而必胜的信念有赖于能力和技术,而能力和技术有来自于刻苦训练。

    戚继光认为帝国的军队是一只全能型的军队,也是一支长久性的军队。军队经常的任务是镇压内地农民和边区少数民族的暴动和入侵,而我们幅员辽阔,不可能由一支高效的机动部队可以完成的。故部队的数量要重于质量。且戚继光的求实精神还表现在使革新不与传统距离太远,保持古朴作风,士气高涨。戚家军的胜利无出其右,大胜有鼓舞士气,他的作战方针一向主张以数量优势,速战速决。

    在抗倭战争中功绩最为卓著的戚继光不是在理想上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而是最能适应环境以发挥他的天才的将领。他所获得的成功的要点,在于他看清并适应了当时的政治,而把军事技术作为必要的辅助,这是在当时的环境里唯一可以被允许的方案,在一个以文人治国的农业国家里,谁想极端强调军事效率、提倡技术发展而使军人与文人并驾齐驱是绝对办不到的。

    戚继光的功成名就在本朝应该算一个例外。之所以一帆风顺是因为得到了文官集团一个特殊人物的支持——谭纶。谭纶为文官,但是善用兵之道,十分赞赏戚继光用兵的主张。当1567年,谭纶调任蓟辽保定总督,负有保卫京都之责。不久即把戚继光调任京都担任保卫京都的最高将领。然而要知道,一个办事效率极高的将领常常会以自己的意见作为各种问题的总答案,用古语即“专擅跋扈”,而这样的将领手提重兵在京都据守,也常常造成一个时代的终结。所以,戚继光的一切想法都会受到重重阻力,二者都是来自集体文官的意志。这种意志又以历史传统为背景。但极为幸运的是,戚继光、谭纶得到了中枢重臣——张居正的赏识。凡是张居正能安排好的事都安排了,如果张居正都安排不了那他也不必费心了。张居正以首辅身份大力支持戚继光的军事革新。两人关系极其密切。

    戚继光任蓟州总兵前后达十五年。能文能武,其文章虽不及大学士,但在武官中乃是出类拔萃的,他从来不做不可能做到的事,但在可能的范围里,他已经做到至矣尽矣。以武官总兵之位乃登峰造极,戚继光所生活的年代落后陈旧的卫所和军户制度早应该全盘放弃,而代之以先进的募兵制度。然而帝国不允许也没有能力做全面的改革,只好寻找一种妥协的办法来做部分修补,他的天才在于他能看准了妥协之无法避免,而他的成功在于他善于在技术上的调和各种各样的矛盾,妥协的原则是让先进的部门后退,而使之与落后的部门相距不会更远。在组织制度上没有办法,就在私人关系上寻找出路。没有张居正,就不会有强有力的蓟州军和戚继光。

    戚继光的长处在于他没有把这些人事上的才能当成投机取巧、升官发财的本钱,而只作为保卫国家、建立新军的手段,他深知一个将领只能在社会情况允许的条件下才能使军事、科学、技术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他接受这样的事实,以尽其在我的精神把事情办好,同时也在可能的情况下得到适当的享受。

    张居正被清算后,戚继光也没有幸免,万历皇帝罢其官职。在贫病交加中去世。因为他推行的一系列措施打破了长期以来文官所力图保持的平衡,既然如此,他是定然要付出代价的。

    军备的张弛是极影响国运的,三十年后,八旗军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

    六、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

    李贽,1587年以前完成了对家庭应尽的所有义务,于1588年出家。当时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文艺复兴的生命已经不会诞生了。他出家正是因为想抛却呆板、拘束的生活,而寻求自由个性的发展。

    我们的帝国各种职业基本上出于世代相传,一个农民想生活稳定具有社会地位,唯一方法就是读书做官,然而这条路漫漫,通常是由一家之内创业的祖先自奉简约,不断积累,从农民到地主,这一过程常常就要几代人的时间,有了初步的经济基础使得子孙有受教育的机会,而后方可入仕,故考场内的笔墨可以使一代清贫立成显达,而其幕后则是惨淡经营历时至久。而这种荣誉的接受者往往要为整个家族负责,因为他的成功与几代人的奋斗是息息相关的。

    一个人或一件事物其所以具有特性或功能,全靠和其他人、事物相互联系,一个人品质高尚,就因为他的志趣和其行为得到别人的赞赏,他识见深远,正是因为他分析理解书屋的正确。所以人的生活目的,就不能不是合做互助与共同享有。

    关于人性善恶的争论可以从中国哲学史中找到解答:

    孔子是没有提出性善或性恶的。他的核心学说是“仁”,一个君子的生活目的就在于符合仁的要求,《论语》书中六十六处“仁”字,然没有两处是相同的解释。但他说明了仁是最容易获得的品质,只有你有志于仁,就可以获得仁,但是仁是最难保持的品质,综合六十六处精义,可知温和有礼、慷慨大方是仁的初级阶段,在更高的阶段迈进时必须把自己的思想与言行统统纳入他的规范,经过不断积累以达到去私,从而实现无我。这样仁就是一种强迫性的力量,行动的最高标准,也是生活唯一的意义。一个人虽有圣贤,也要经常警惕不仁的念头,可见性恶来自天生,同时既然每个人都有发扬仁的本能,故性善来自于天赋。

    孟子把儒家的性善提了出来。而与孔子的不同,这反映了社会环境的变化,因为孟子生活的年代与孔子更加动荡,他的首要任务是找到一个强者,具有统一全国的能力,并能接受儒家学说作为这一大业的基础,他企图以雄辩说服他的对象,引导他和他的廷臣回到善良的天性中。

    儒家学说在汉朝被立为正统,成为全国的主导思想。时代愈是发展,统治者对其依赖就愈大。到唐宋时期,经济重心转移,文官政治取代了武官政治成为了全国统治帝国的原则。多方面的改变使中央集团不得不创新一套新的哲学体系,以维系知识分子。针对这种需要,很多学者把孔孟著述加以新的注释,而把这些注释调和以构成新的思想体系的则是朱熹,是儒家学派除孔孟外最有影响的大思想家,被尊为“贤人”。

    朱熹的结论是历史上各个王朝的盛衰兴旺以及宇宙各种自然现象都有共通的原则,并相互印证。其学说基础则是宇宙及各种事物都是由“气”构成,通过“理”的不同形式而成为不同的“物”,所谓物既包括具体的事物,又包括抽象的伦理道德。这种把具体和抽象混为一谈的方法是中国思想家的传统习惯。一个事物并不是孤立的,不可能与环境隔离,孔子的仁、孟子的性善均被朱熹说成“天理”。人可能违反天理,因为各人之间的秉气不同,有清浊之分,浊气抬头则天理被“人欲”所取代,补救的方法就是“格物”,就是通过观察、研究事物以发现天理。

    王阳明格竹子的故事说明他原来也是朱熹的信徒,但格物并没有达到致知的结果。这反映了他虽然相信物理和道德之理是相通的,但他没有接受理学的类比方法,而另辟蹊径,悟出道理:即宇宙间各种食物的“有”。完全处于个人心理上的反映,所谓天理,就是先天存在于个人心中的最高尚的道德,忠孝是天理,也是心中自然而然产生的观念。

    王阳明思想主要有两个方面:

    1、良知是自然赋予每一个人必不可少的力量,但良知并不能详尽知悉各种 事物的形态功用。具有这种功用的则是“意念”,良知似乎是意念的主宰者, 可以立即对意念做出善恶判断。

    2、对因果关系的重视,知识是一种决断,必定引起一种行动,原因会产生 结果。

    王阳明没有为真理而真理,和朱熹一样,他的目的也在于用他的思想体系,去证实他从小接受的儒家教条,以求经世致用,但他的学说有一定的危险性,即存在着鼓励各人以自己的良心指导行动,而不顾习惯的道德标准这一趋向。

    在一种社会形态中,道德的标准可以历久不变,但把这些标准付诸实践必须与不同的时代、环境相适应而有所变通,李贽和同时代的人遇到的困难即使当时政府的施政方针和个人行动完全以道德为指导,而道德的标准却又过于简单,保守,不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本朝开国二百年,始终以四书确立的道德规范为法律依据,而没有使用立法手段,这种后果使社会越来越凝固,两千年前的孔孟之道现在已成为限制创造的牢笼,在道德的旌旗下,拘谨和雷同被视为高尚的教养。

    李贽在那个思想几乎凝固的年代,一心想创造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在任知府之前享有有思想家的声望。任满之后退休,因不愿受乡官的限制和家族人的纠缠,成了他出家的一个因素,退休后的十几年,主要用于著述,内容十分广泛,但没有自成体系,并无精深造诣。李贽批判虚伪的伦理道德,也拒绝把传统的历史观作为自己的历史观,提倡“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要求高级的官僚以其实际的政绩使百姓受惠,而不是去高谈虚伪的道德,崇尚琐碎的礼仪,但这并不表示李贽自己有意于实践,而只是一个提倡实践的理论家。

    七、世上已无张居正

    以皇帝的身份长期消极怠工,万历是一个空前绝后的例子。其动机是出于一种报复的意念,以为文官不许立三子为太子,这也使黄三子的母亲郑氏不愉,此外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张居正事件,使他明白了群臣的阴阳性,于是他不接受群臣意见,也不反对群臣意见,一切以漠然置之。

    自从迫于强大的百官压力,而封皇长子为太子。黄三子被封到河南之国后,万历皇帝即在心里留下里永久的疤痕。不早朝、不参加利益法度,像这样二十余年,但他并非什么都不做,批阅奏章只是有选择的进行,他可以以“无为而治”理直气壮,而百官没有理由造反,所以即使有不满情绪也没有发展到“清官侧”的程度。

    作为皇帝,应尽力保持文官集团间的平衡,做到这一点是需要才干的。相反,万历皇帝却有意不与文官合作,即使他们尽心尽力,原本可以升官发财。光宗耀祖,此时都化为泡影,使他们心血付之东流。再者,他又把伦理道德看作虚伪的掩饰,以致把孔孟奉为天经地义的文官觉得大失所望。故文官之间缺乏信任,难以和衷共济,忠于职守者缺乏信心,贪污腐败有机可乘,其所以能勉强维持,实在是因为替代的办法没有找到,像这样一个大帝国即使在不利的条件下,仅凭借惯性的作用是可以继续存在若干年的。

    对于文官集团的涣散,首辅申时行是没有能力来调和的,且其后的影响力则是越来越微弱了。这源于1590年,以申时行为首的大臣开始上书让皇帝立皇长子为太子,手段是以辞官相要挟。皇帝答应一年之内不准提此事就立,否则就延迟立储时间。然一年期限在即,工部以准备立储开销一事上奏,使得皇帝有理由推迟。大臣见皇帝如此缺乏诚意,即联名上书收回朱批,二辅许国执笔,然在病中的申时行仍然领衔。皇帝震怒,申时行上书说自己并不知此事,然此书被二辅得获,这使得申时行在百官中成了小人,威信扫地。皇帝虽未怪罪,可申时行再也不能获得同事的信任。只有辞职一条路可走。否则,他就成了张居正第二了。也因为立储一事,皇帝革职二辅许国。皇帝也清楚,废长立幼是不可能得到百官拥护的,如果公开坚持自己的想法,势必流血,即使流血也未必能够如愿以偿。基于双方考虑,形成了暂时的僵持局面,其实,从法律的角度而言,僵局是可以打破的。万历皇帝可找到的理由如下:1、皇子没有天生继承大统的权力的,只有在册封后才有。2、立长不立幼只是传统习惯,并不是强制规定。3、皇子的地位取决于母亲的地位,出生年月是次要的。皇三子母亲是皇贵妃,而长子母亲为恭妃。4、可废掉皇后而立郑氏为后,本朝之前均有废后之举而未发生政治波澜。

    然而,万历皇帝在立储一事上并没有依据法律,而只是找借口推延,只能表示本朝不以法律治理,而以四书五经中的伦理为主宰。

    还有一点可以明了,万历皇帝虽然坐在祖先坐过的宝座上,但他的职责和权限已经和祖先大不相同了,他的祖先一言一行均为绝对的道德标准。而他则是在百官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今天文官制度早已成熟,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力量,强迫皇帝在处理事务上摒弃个人意志,而皇帝没有办法抵御这种力量,因为他的权威产生于百官的跪拜之中,他实际所能控制的则微薄。万历皇帝看清了作为皇帝受制于群臣的真相,知道立储不成,则心灰意冷,与群臣日渐疏远,长期罢工。在万历皇帝后期,他也知道自己不能避免历史的指责,与大臣不和,又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君主。既然无意于年轻有为的君主,现实又无可避免,只能消极无为。然而由于他的聪明,又不愿为臣下的工具,就一直顽强的保持自己的性格。

    皇位是一种制度,一登上皇位他的全部言行都要符合道德规范,但道德的解释权却分属全体文官,他是不被允许和文官一样有阴有阳的。他作为一个血有肉的人,他的拘束是无限的,这种苦闷是历史的一个悲剧。

    当皇帝的自尊心受到损伤时,他就设法报复,其目的就在于发泄,而方式则采用“无为”之法,开始了他的消极对抗。

    万历皇帝身上发生巨大变化究竟在什么时候没有人能够说的清楚,追述皇位继承问题的发生及一系列不愉快的事情发生,那么1587年即万历十五年可是说是一个界限,这一年表面上虽无重大动荡,但对于本朝历史却又特别重要之处。

    【篇3】企业十五年周年的文章

    《十五年精彩、同庆辉煌》----朗诵者:陈维爱 耿永康 朱风霞 徐传叶

    (甲)当岁月悄然转动不息的年轮,当太阳激情点燃生命的火焰;

    (乙)当5475个日日夜夜已经成为昨天,从2004到2019,铭泽集团已经走过了整整十五年;

    (丙)十五年,到底有多长?

    (丁)一棵小苗从新芽成长为栋梁,一个年轻人从加冠步入而立;

    (合)铭泽集团从默默无闻到誉满沂蒙。

    (甲)十五年风雨和磨砺;

    (乙)十五年的奋斗和进取,

    (丙)十五年的功勋和业绩

    (丁)十五年的历史都成了永恒的记忆

    (甲)十五年所有的记忆又那么清晰

    (乙)十五年的清晰又是那么深刻峥嵘

    (丙)你还记得吗?如梭岁月中挥洒的青春

    (丁)你还记得吗?似箭光阴中滴落的汗水

    (甲)你还记得吗?十五年寒暑中穿过的星月

    (乙)我记得!今天的成就承载着明天的动力

    (丙)我记得!今天的忍耐饱含着明天的欢笑

    (丁)我记得!今天的沉淀孕育着明天的绽放

    (合)我们都记得!

    (甲)2004年5月16日,铭泽置业有限公司诞生了,它默默无闻,就像一只雏鸟,抖擞双翅,渴望飞翔;

    (乙)2006年2 月,铭泽驾校开启了驾驶技能培训的先河,建校14年来,先后荣获山东省规范化驾校,临沂市十佳文明驾校,沂蒙基层先锋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截止目前共为社会培养驾驶员8万余名;

    (丙)2009年,铭泽人跟房地产结下了不解之缘。十年来共建设完成中高档住宅小区约20万平方米,现已全部交付业主使用,好评率100%,并先后荣获“中国房地产十大诚信价值品牌企业”、“建筑行业先进企业”称号;

    (丁)2011年5月,山东亲情沂蒙旅游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金16800万元,集旅游开发、餐饮、住宿、体育活动于一体,是目前临沂地区最具影响力、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企业之一。

    (甲)2014年6月,山东亲情沂蒙旅游有限公司顺利改制重组。总投资50亿元的“彩虹文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项目被列入临沂市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沂水县“125”工程重点项目,成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新标杆。

    (乙)十五年来,公司成功实现了从单一文化产业到集团多元化发展的新里程。

    (丙)十五年后的今天,集团已拥有开发、建筑、驾校、物业、装饰等十几家下属企业,解决就业500余人。

    (丁)目前公司拥有总资产达10亿元,连续多年进入全县纳税50强行列,并连续10年被评为“贡献沂水明星企业”。

    (合)这只雏鸟已经羽翼丰满,在沂蒙大地上展翅翱翔!

    (甲)从加入铭泽集团的那一刻起,我们便扛起了领导的嘱托,学员的期盼;

    (乙)我们脚踏实地,穿越黑夜,赶在黎明之前迎接曙光;

    (丙)铭泽集团已走过十五年;

    (丁)太多的收获,太多的感恩,

    (甲)带给我们太多的回忆。

    (乙)感谢我们的家人,长夜里,为我们留一份温暖的守候;

    (丙)感谢我们的领导,一路上,给我们指引着正确的方向;

    (丁)感谢我们的同事,风雨中,我们同进退,共荣辱;

    (合)感谢所有的兄弟姐妹们,是你们把铭泽当成自己的家,是你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耕耘,结出了累累硕果,使我们的家更美更好!

    (甲)沂水县首届十大青年杰出企业家,市、县先进个人等一项项荣誉、一面面锦旗、一本本证书记载了董事长的多少汗水和心血。

    (乙)致富不忘回报社会,大爱无疆有铭泽;

    (丙)企业自成立以来,累计向慈善事业捐款捐物达300多万元,先后安置了20余名下岗职工。

    (丁)自2012年以来,公司启动爱心助学计划,每年挑选两名品学兼优的高考寒门学子结成帮扶对子,每人每年资助学费5000元,直至大学毕业;

    (甲)为使学生们多一份生活技能,还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免费学习驾照,八年来累计捐资近30万元。

    (乙)连续两年捐资“百岁老人”、每年5000元。

    (丙)每年中秋节、春节走访看望东院村、下宅村、留虎峪村70岁以上老人,为其发放大米、面粉等物资,彰显了企业的大义精神和悲悯情怀。

    (丁)连续两年在全县“大病救助专项基金”募捐活动中,捐款80万元,被授予“助力脱贫攻坚先进企业”荣誉称号。

    (合)董事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青年企业家的风采!

    (甲)为打造独居魅力的铭泽集团新形象,我们播撒金种子,收获新希望;

    (乙)为学员保驾护航;

    (丙)为集团添彩争光;

    (丁)为自己追逐梦想;

    (甲)准备好了,那就出发吧!

    (乙)迎着初升的朝阳,我们大步前进;

    (丙)把所有的希冀;

    (丁)所有的祝愿,所有的辉煌;

    (合)坚定成一个信念,用勤劳和智慧去开创美好起航,用坚强与自信去驾驭惊涛骇浪。 

    (甲)十五年创奇迹、十五载传佳话,坎坷磨砺中、铭泽已经长大。

    (乙)回眸往昔,展望未来,在这辉煌与精彩齐聚的舞台上,还有更大的目标等待我们实现,还有更强的业绩等待我们创造;

    (丙)今天我们庆贺,是缅怀,是激励,是扬帆向更高、更远的目标起航;

    (丁)我们坚信:凭着铭泽人的意志和智慧、凭着铭泽人的激情与梦想,铭泽集团必将与时俱进、再创佳绩,再续辉煌!

    (合)向辉煌出发!向梦想出发!向铭泽的明天出发!

    【篇4】企业十五年周年的文章

    再过十五年

    作者:夜染衣

    作者机构:无

    来源:科技中国

    ISSN:1673-5129

    年:2010

    卷:000

    期:004

    页码:P.107

    页数:1

    中图分类:F279.23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中国企业;十五;电视剧;全球化

    摘要:记得很多年前看一部电视剧,以一家日企在中国的管理困境为主要内容。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得片中的一句台词:在中国做生意,就要了解中国的国情。时过境迂,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而言,全球化的竞争已迫使他们不得不了解这个地球上所有目标国家的情况,无论是哪个半球,只要你想把产品或服务延伸过去,你就不得不了解它们的所有。要命的是,它们的状态也在不断变化。在这个动态的世界里,如果前瞻性跟不上,你所熟悉的一切都会变得陌生,包括市场。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