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诗歌 > 正文

    教育论文:谨防职业倦怠危害思考

    时间:2021-02-08 08:07:3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在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对人的关怀,尤其是对个体的关注,对生命的关爱,已提升到非常重要的高度。人性至上,以人为本,人文治国,和谐发展。

    在这样的历史新时期,我们关注到:长期工作在基层岗位上的一些群体,特别是从事高强度脑力劳动的行业和脑体结合频度高的职业,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工作节奏快,工作行为被社会关注度高,且期望值高,但工作的回报较少,认可度较小,成就感较低。在这种状态下,一些人逐渐对工作提不起兴趣,对职业状态充满了厌倦情绪,缺少激情,心智枯竭,麻木懈怠,身心疲惫,工作绩效明显降低,追求失去目标,生活没有幸福感。我们把这种不良情绪叫做职业倦怠。

    一、职业倦怠的成因、表现与危害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费登伯格在70年代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

    作为心理问题研究的课题,西方国家涉入的比较早,近年来引起我国学者的重视,也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谨防职业倦怠,守护心灵家园,唤起工作激情,培养从业精神。这是人的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职业倦怠的成因事实上前面已经简单的提及,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存在着一种动力,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动机,动机具有激发、调节、维持行为的功能,动机的产生和人的需要、兴趣、偏好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动机消失时,被它推动的行为就会终止。“我不想干了,我就不干”,大部分时候又不得不干,“我就懈怠。”因此,当人对所从事的工作没有兴趣,或缺少动机,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产生厌倦情绪,抵触情绪,身心陷入疲惫状态,工作热情丧失,效率低下。长此以往,就会发生心理危机,面临职业倦怠。可以肯定的说,在汶川大地震发生的一瞬间,陷入灾难的人们,一切倦怠都会荡然无存。因为人的动因发生质的变化,从平时职业状态,突然转变为危机的生存状态,渴望生存,拯救生命,生死时速,分秒必争,是人们在这个非常时期的第一要务。求生的本能,和拯救他人生命的良知,驱使着人们在废墟上夜以继日的努力拼搏,此时,不会也绝不可能倦怠。因此,职业倦怠,也是和平时期的产物,在安逸的环境中产生的“富贵病”。

    职业倦怠的表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情感衰竭。没有职业热情,没有工作活力,没有生活情趣,心烦意乱,心力憔悴,感到自己的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有个人文化衫的前面印了三个字“别理我”,后面印了三个字“烦着呢”,这个人正“倦怠”着呢!情感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纬度,并且有着最明显的症状表现,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缺乏耐心,没有爱心,易发怒,易沮丧,常有的口头禅是“郁闷”、“烦人”。

    第二,去人格化。这听起来很严重,事实上是一种心理上的逃避现象,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工作环境采取冷漠、忽视的态度,心胸狭窄,敌视他人,行为怪僻,怀疑一切,对工作敷衍了事,对个人发展没有追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常有的口头禅是:“管我什么事”,“离我远一点”。

    第三,低个人成就感。没有信心,消极的评价自己,自我怀疑,自尊心过低,并伴有工作能力的体验和成就感的体验的水平下降,对各类考核、评比、竞赛消极应对,认为工作不但不能发挥自身才能,而且是枯燥无味的繁琐事物,浪费时间,耗费生命,常有的口头禅是:“摊到我的没好事”,“干死了都是这样”。

    职业倦怠带来的种种危害,往往是人们忽视的,在人们忽视的状态下,危害更大。其危害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
    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
    有对自身个体的,也有对社会集体的。而且职业倦怠的消极、负面、不良的情绪具有传递性、传染性和蔓延性,甚至造成恶性循环,影响着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健康,机体常常处于亚健康状态,精神衰弱、记忆力衰退、免疫力下降。严重的职业倦怠,可导致心理疾病,很容易使人患上忧郁症,严重的人格缺失,还可能危及社会,造成犯罪。据**电视台报道:**长丰的一所小学发生了一桩令人发指的血案,一名女教师在学校的宿舍里残忍的杀害了三名小学生,然后自己割腕自杀。案由是,该教师不久前被教育局从另一所较好的学校调到该校,以充实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而该教师为此闷闷不乐,心理抵触,产生倦怠情绪,短短的一个月转化成严重的忧郁症,心理变态,攻击社会,从而犯下滔天大罪,毁灭了三个家庭,也毁灭了自己。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人的情绪的传染是很奇妙的,其感染的速度比流行性感冒还快,它既不是空气对流传染,也不是接触传染,而往往是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句话的心理意会,就达到传递的效果。有的人就很注意这一点,比如:一对小夫妻在新婚的门前贴着一个纸条,上面写到:“进门前,请脱去烦恼;
    回家时,请带回快乐。”可想而知,一种温馨、和谐的气氛会充盈着整个家庭的空间。

    “踢猫效应”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情绪传递的特征。某公司的一位老总,在公路上超速驾驶,结果被警察开了罚单,并扣了车子。这位老总愤怒之极,回到办公室,把销售经理训斥了一顿。销售经理挨训之后,气急败坏,将秘书叫到自己办公室教训了一番。秘书无缘无故地挨训,一肚子气,就全部把怨气发泄在接待员身上。接待员无可奈何垂头丧气地回到家,对自己的儿子大发雷霆。儿子莫名其妙地被父亲痛斥之后,也很恼火,便将自己家里的猫狠狠地踢了一脚。猫挨了主人的一脚窜上了马路,把刚好路过的司机吓了一跳,赶紧猛打方向盘,结果正好把被扣了车子、步行回家的公司老总给撞伤了。不良情绪造成的恶果,最终还是自己承担。

    职业倦怠因工作而起,直接影响到后续工作的准备状态,然后又反作用于工作,导致工作状态恶化,使职业倦怠进一步加深。这就是我们讲的职业倦怠的恶性循环,不仅仅是对人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更是一种对工作有极强破坏力的不良因素。

    因此,如何有效地消除职业倦怠,对于切实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实施人文关怀的呵护,从营造人的个体身心和谐出发,去构建全社会的整体和谐,对于稳定队伍、强化团队素质、提高工作绩效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职业倦怠的预防、克服与干预

    事实上,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倦怠情绪,只不过表现的症状,轻重不一,许多人自觉或不自觉的会自我排解。我们这里把职业倦怠作为一个心理问题提出来,有目的、有意识的正视这个问题,科学的去寻求预防和克服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尤其是通过心理干预的手段,介入个体的心理活动,通过改变外部环境条件,改变产生倦怠的应激源的方法,消除诱因,唤醒激情,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营造心灵幸福家园。

    1、自我调控

    应对职业倦怠,自我调控是必由之路,任何外因必须通过自我的内因才能发挥作用。

    首先,要认识自我,认清自我的价值,掌握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预测自己可能发生倦怠的征兆,了解自己的主观情绪是否影响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有无做好应激的积极准备。有了积极的自我认识,才能正视倦怠情绪的客观存在,才能坦然面对各种现象。时常针对性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控制,并尽量与周围环境保持积极的平衡,成为自身行为的主人。认识自我,就要经常自我审视。苏格拉底说过:“缺乏内省的人生不是有价值的人生”。要经常变换角度,多元思考,安慰自己,善待自己,欣赏自己。从心理规律来看,每个人都有向善向上的欲望,都想成功。但,成就欲不能太强,期望值不要太高,要在认识自我的前提下,切合实际地确立自我人生发展的目标,否则,会带来“沉重的失落,难解的怨气,无名的惆怅”,低成就感的倦怠情绪就会产生。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有位母亲告诉连续遭遇失败的儿子:一块地,不适合种麦子可以试试种豆子,如果豆子也长不好,可以种瓜果,如果瓜果也不行,撒上一些荞麦种子,那么一定能够开花,她的儿子终于成就了一番非凡的事业。

    其次,要平和心态。“平”平衡,“和”和谐,平衡加和谐等于幸福快乐,等于健康。

    人的健康分三个层面,最底层是生理健康,第二层是心理健康,最高层是社会功能健康(社会适应性强),而心理健康,承上启下,不可或缺。许多百岁健康老人,尽管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有共性,那就是心胸开阔,性格随和,心地善良,所以人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能超过一切保健措施的总和。

    但,要保持“好心态”,谈何容易,有的人一辈子都在心理不平衡中度过的。怎样寻找和调整心理的平衡点,这是要根据自身素质和修养水平的高低来决定的。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儿子,一个以染布为业,一个靠卖伞谋生。她成天就愁啊,从没有过一天好日子,天一下雨,愁大儿子不能晒布了,天一放晴又愁二儿子不能卖伞了,天天不高兴,弄得疾病缠身,骨瘦如柴。这是心理的平衡点没有找准,如果反过来想不就天天高兴了?

    简单的说,使自己快乐就是消除不平衡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做法,更是克服职业倦怠的长效良方。快乐的人,怎么可能倦怠。

    那么怎样做到真正使自己快乐呢?这里送给大家三个“乐”: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

    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帮助别人的同时,内心会获得欣慰和满足,有成就感,被别人需要是自身的一种价值体现,是一种情感交流的积极体验。更何况,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仇人多堵墙。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知足常乐,绝不是不思进取,不应该有消极的成份。因为,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都有相对性,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生活也是这样,不要走极端。人的欲念一强,心胸的容量就会变小。因为人的价值取向和心理承受就会发生矛盾冲突,所以我们说:有容德乃大,无欲心自安,林则徐有句名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刃,无欲则刚”。

    但是,我们往往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走进死胡同,爱钻牛角尖。比如:常常怀才不遇,常常怨天尤人,这不如人,那不如人,工作单位没人家好,工资报酬没人家高,家里房子没人家大,老婆没人家贤惠,孩子没人家聪明,等等,等等。俗话说:人比人气死,货比货扔掉。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承认现实,面对现状,并积极努力争取,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自我完善得更好些。如果没有知足常乐的心态,心情肯定不好,心理肯定不平衡,活得肯定累。

    有条信息就传递给人们很多启示:2008年健康准则,1、2、3、4、5、6条。1、“一个中心”:一切以“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
    2、“两个基本点”:为人处世潇洒一点,生活琐事糊涂一点;
    3、“三个忘记”:忘记年龄,忘记过去,忘记恩怨;
    4、“四个拥有”:拥有爱情,拥有事业,拥有知心朋友,拥有自我空间;
    5、“五个要”:要笑,要唱,要跳,要走,要俏;
    6、“六个不能”:不能饿了才吃,不能渴了才喝,不能困了才睡,不能累了才歇,不能病了才查,不能老了才悔。

    “如果我们的内心是一个花园,那人生的每一时都是最靓的花季;
    如果我们的内心洋溢春风,那人生的每一天都是最美的春天”。事实证明,一个人心态好,幸福感就强。

    再就是自得其乐。八九十年代有两部电影,一部是“笑比哭好”,另一部是“没事偷着乐”。自己要主动地去寻找快乐,千万别去自寻烦恼,不要看什么都不顺眼,好象什么人都和自己过不去。其实跟自己过不去的是自己的内心,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心中无敌,则天下无敌也。古时候,苏东坡看一个和尚不顺眼,想戏弄他一番,就说:我们相互看着对方,然后将眼睛闭上,说出你看到了什么。等两人眼睛张开,和尚说:“我看到你就象一尊鎏金的活佛啊,光芒四射,耀眼夺目”。苏东坡说:“我看你就象一泡臭狗屎啊,肮脏龌龊,臭气熏天”。和尚哈哈大笑后离去。苏东坡很得意,回家告诉了苏小妹。苏小妹说,你自作聪明,自己把自己给戏弄了。为什么呢?一个人心中装着什么,眼中就有什么,和尚心中有佛,所以眼里有佛。

    人只有两样东西是自己的,一是健康,二是知识,剩下的是你挣了并花出去的钱。仔细想一想,这两样东西都和快乐有关,快乐了身体健康,有了知识便获得一直快乐下去的源泉,可持续发展的进行快乐。而钱呢,花出去并受用了它是钱,没花出去是纸,是数字,所以钱够花就行,太多了影响健康,尤其是钱的来路不正,非劳动所得,还担心被抓,因而贪官的心理都是不健康的。人生短暂几十年,高兴是一天天过,不高兴也是一天天过,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为何不把自己的日子过得愉快、轻松、踏实一些呢。在平常的日子里,我们应该度量大一些,风格好一些;
    站得高一些,望得远一些;
    心境淡一些,心态平一些,努力守护好自己心灵的精神家园。

    第三,就是学会适应。适应工作环境的变化,适应人事关系的变化,适应工作内容的变化,俗话说:“适者生存”。

    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崔永元,随着栏目、个人影响力、知名度的递增,深感方方面面压力倍增,最终发展为忧郁症,严重的职业倦怠几乎到了自寻短见的地步。但他最终从倦怠、忧郁中走了出来。去参加新时期组织的长征活动,让自己尝试去适应各种恶劣的环境,去体验生活中的各种艰辛,通过学会适应,他现在又重返银屏,在“小崔说事”栏目中再展风采。

    一个人如果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变化和挑战带来的应激,能积极应付,迅捷灵活的作出反应,必然会在迷宫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路,也许它会让你付出很多的艰辛和代价,但它也会帮助你在风云变幻的时代中获得成功。所以在各种应激事件和压力面前,要及时调整心态,学会适应,换一种角度看压力,学会对让我们曾经头疼不已的压力心存感激。因为没有压力,我们的生活也许会是另外一个模样。管子《心术》下篇中记载:“心术者,无为而制窍者也”,就是运用心理策略,以静制动,顺应变化,掌控自己的心理状态,提高自己的心理水平。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这是适应的关键。我们必须清醒地知道,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只有自己才能帮助自己。

    2、心理干预

    当职业倦怠已发展到自我无法排解、难以自拔的地步,就应该主动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实施心理干预,尽早防范,及时治疗。

    比如:心理学专家运用“心理暗示”的手段,通过含蓄、间接的方法,通过心理测试的手法,帮助求助者分析导致倦怠的种种诱因。化解心中的疑惑或忧虑,唤醒人的本能的原动力。“心理暗示”对人的心理活动的影响往往发挥的作用很大,它是有目的、有步骤的通过科学的设计,按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进行心理介入的过程。但有时,人们也可以不断的进行“自我暗示”。电视上有一则广告,就两个字:“我能”,仔细品味这里有很强的心理暗示作用,在人的心理不断强化“我能”,最后我就真的能了。

    3、消除诱因

    导致职业倦怠的诱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不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有些诱因的存在是不能被人为的消除的,有些诱因是不能短期内被消除,还有些诱因是不能通过个体的努力去消除的。尽管如此,但在消除引起职业倦怠的诱因方面,我们还是有事情可做的。

    众所周知,学校作为对教师影响最大的机构,其管理机制和氛围对教师的职业心理具有直接的、强烈的、重要的影响。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师生的精神面貌,团队的敬业精神,校园的文化氛围能否给予教师积极的影响;
    学校的行政管理班子能否从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上促进教师成长;
    能否帮助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正确认识职业生涯中的各种挫折并有效控制个人情绪;
    能否不断激发教师投入工作的良性动机和尽可能满足教师诸多方面的需求等等,这些对有效地预防职业倦怠的发生,对减少、消除职业倦怠的诱因,都将发挥着相当关键的作用。

    消除职业倦怠的诱因,不仅要有促进积极工作的良性机制,而且还要不断的改进完善工作的内部、外部环境,以最大可能调动人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职业倦怠是心理问题,我们不能把心理问题道德化。但是也必须看到,我们身边仍有大量的、长期工作在基层岗位的、活跃于一线的人们,他们从平凡而辛苦的工作中获得一种超物质、超生命的幸福感,获得了巨大的心理满足和成就需要。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也将为我们理解职业倦怠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关热词搜索: 倦怠 谨防 危害 思考 职业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