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中国当前省际趋同研究述评

    时间:2020-11-10 08:04:0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文章分别从研究方法、研究角度、原因探讨、问题解决等方面对中国当前省际趋同问题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和解析,希望能对进一步的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省际趋同;
    俱乐部趋同;
    条件趋同
     
        一、当前中国这类问题研究所使用的主要方法
     
        截至目前,对于中国各地区之间的趋同研究文献中大部分都包括了计量经济模型和实证分析。由于省际趋同这一概念从一提出就和一个国家的各项经济指标密切联系,所以使用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几乎是一个惯例。
     
        从方法的角度来讲,趋同研究有很多种途径。最为普遍使用的就是β-收敛检验,这种方法主要采用逐步回归的方式,把增长作为因变量初始收入水平作为给定的变量,在条件趋同的情况中加上其他的条件变量或者在绝对趋同检验时不再加入其它变量。在整个回归框架中β这个初始收入水平的相关变量,作为趋同的证据,当其值显著为负时表示存在着趋同出现,如果该值不显著则表示出现趋同,而显著为正则表示出现了趋异。也有的研究致力于估计σ,这是一个关于分化的总量值,其值发生变化时分布状态不能显示相同趋势的变化。前面两种度量方法都是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使用马尔科夫转换矩阵对中国各省之间增长的变化趋势进行动态分布研究的文章,在对中国进行省际趋同研究的文献中尚属首次。
     
        二、当前国内省际趋同是否存在
     
        大多数实证研究都发现中国的地区间增长,东、中、西3个区域之间内部人均产出出现了明显的趋同现象,但区域之间并未出现趋同甚至有逐渐分化的趋势,这表明中国当前各地区之间出现了明显的“俱乐部”趋同。同时,具有相似的地理环境、人口结构、市场开放度等因素的地区人均资本收入显示出趋同的特质,但是差异很大的地区至今收入差距却在不断加大,这表示中国内部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符合条件收敛的特征。
     
        除了研究是否存在趋同之外,研究者们还很关注随着时间的变化中国的趋同趋势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国内对于这一问题最早的研究发现在1952-1965年,随着中国工业化由沿海城市逐步向内地推进,落后地区与高收入地区之间人均国民收入差距曾经出现一定程度的缩小。之后,1965-1978由于各种原因国家资金的大规模投入并没有阻止地区间差距扩大的趋势。1978年之后落后地区与高收入地区间人均GDP或人均国民收入差距大体以每年百分之二的速度缩小,然而各地区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增长不平衡的格局反而进一步加剧。
     
        在后来一些相似的时间划分点大概为1978年、1985年、1991年、2001年这几个特殊的年份。大部分的研究表明1978-1991年地区经济分化程度降低,而在1991-2001年,地区收入水平差异呈现上升趋势,而2001年至今,这种差异又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三、关于趋同趋异两种现象的原因探讨
     
        首先是缺乏有效的要素流动渠道以及与之配套的制度。有相关的研究表明中国内部各地区之间存在的贸易壁垒甚至高于欧盟内部各个国家间的壁垒,最为明显的是劳动力市场的扭曲影响了要素配置的效率,从而促进了中国各地区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同时,阻碍要素流动的壁垒还不利于各个地区之间开展协调的经济发展政策,导致严重的产业趋同,不利于各个地区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其次是由于偶然、地理或者历史等方面的因素导致了中国各地区之间形成了不同程度的极化和集聚效应,与之相似的说法还有“马太效应”。各个地区在初始状态下的发展水平和各方面的条件不同,导致不同的要素向最有利的地方集聚,进一步拉大了各个地区之间发展的差异。最后是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和制度变迁历程,导致中国在区域内部的开放度和国际开放度之间没有同步发展,而学者们认为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对外开放度与国内区域间开放度的协调性是紧密相关的。中国当前的情况是有的省份对外开放有余,但在处理不同区域间的开放程度时,有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倾向。而有的地方是区域内部开放与对外开放都不占优势,这必然导致经济欠发达地区不能很好利用发达地区产生的逸出和扩散效应,最终不能实现国内各个地区之间在高水平上的趋同。
     
        四、对于俱乐部趋同和地区间分化问题的解决
     
        第一,地区之间应该树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观念,加强地区之间决策的沟通协调,打通区域之间形成的贸易壁垒,鼓励跨区域、全国性的龙头企业,促进区域间劳动力的流动,形成合力的劳动力管理法案,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的需求。第二,加大对落后地区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打破欠发达地区发展中遇到的人才瓶颈。形成合理的制度,促使有利的资源和要素向欠发达地区流动,在欠发达地区形成新的集聚力,建立增长极,带动整个区域协调发展。第三,利用市场机制而不是行政手段在各个地区之间进行资源的调配,形成合理的制度促使区域间的开放和对国际的开放度相协调发展,促使不同地区间各种资源优势互补,共同获取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然后又通过参加国际贸易促进各个地区的合作。
     
        五、结论
     
        当前中国的发展能否健康地保持着长期以来的高增长并实现共同富裕这个伟大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各个省和各个地区之间的发展能否趋向于一个同样的水平,也就是落后的地区能否赶上先进地区,而先进地区能否保持自己一贯优势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帮助其他地方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沈坤荣,马俊.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及其成因研究[J].经济研究,2002(1).
        2、汤学兵,陈秀山.我国八大区域的经济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1).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趋同 述评 中国 研究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