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情书 > 正文

    河南新生代农民工生存及思想状况考察报告-共青团权益

    时间:2020-10-07 08:26:4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河南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及思想状况考察报告

     共青团河南省委 王强 周宝玲 张旭 史方 张伶莉

     “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称谓是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被使用的。主要是指80后、90后出生的,在城市务工的农民。他们目前已占农民工总数的70%,成为数以亿计的中国农民工的主要力量。

     河南是全国的人口大省,9918万人口中有71.1%是农村人口,而其中外出务工人员占据农村劳动力的33%。在河南2150多万农民工中,新生代农民工占70%以上,达1500万人之多。为了更加有效地做好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更好地发挥共青团服务的职能,共青团河南省委组织专门人员,历时两个月,会同部分团市委和驻外团工委,在郑州、信阳、南阳、平顶山、焦作、安阳、商丘、新乡、北京等地对河南省内新生代农民工、豫籍在外地新生代农民工从工作、生活、学习、娱乐以及主观需求、思想观念、子女教育、权益维护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展开了综合调研。调研采取调查问卷、个别访谈、集体座谈、数据分析等方式,共发放问卷2000份,收回问卷1860份,合格率为90.3%。现将调研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河南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解析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汹涌大潮中,中国农民用自己的不屈不挠的奋斗与抗争,用自己肩扛行囊的沉重步履,在中华民族复苏的大地上,踩出了一个伟大的词汇——中国农民工。历史进入了新的世纪,新生代青年接过他的父辈肩上沉甸甸的担子,大踏步走向城市。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言行,形成了对城乡经济发展强大的推动力,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制度的变迁。同时,他们也部分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撑起了共和国这座巍巍大厦。

     然而,在城市人中间,新生代农民工虽然像空气一样重要,却往往被忽略,他们在建楼、修路、卖菜、送货、装修、做保姆、当保安……他们在恋爱、结婚、生儿育女,他们有喜有怒、有笑有哭,但他们却不曾为城市人所关注。一位开封籍的青年农民说:“俺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猫晚,干得比驴累,吃得比猪差”。这个形容他们生存现状的比喻虽然有些夸大,但也确确实实地反映了当前农民工的现实生存状况。

      (一)河南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

     1、新生代农民工的结构特征。问卷显示:农民工的性别构成以男性为主,男性占64%,女性占36%。外出劳动力性别构成与年龄结构有关,在30岁以上的外出劳动力中,男性占70%;但在18-22岁这个年龄段,则女性多于男性。形成这种结构的原因是农村女性在未结婚前比较活跃,结婚后却多半在家里照看儿女和从事农业生产。

     2、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特征。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与城市生活的诱惑,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不断涌入城市,农民工群体呈现年轻化态势。据统计,河南新生代农民工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就占了5%;18至28岁占到57%;29-35岁占12%;36岁以上占26%。未成年人的阅历与经验缺乏,增加了权益维护工作的难度。

      3、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特征。从文化素质上考察,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程度相对高于流出地,但低于流入地。问卷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中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占56%;小学文化程度为20%;高中文化程度为24%。而在城镇常住人口中,高中及其他的文化程度为55%,初中为38%,小学仅为7%。文化程度偏低制约了新生代农民工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而缺乏专业的技术培训,则是农民工就业难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有64%的新生代农民工没有参加过任何专业培训;有19%的农民工认为自己缺少专业技术。

      4、新生代农民工地域特征。调查显示,在河南农民工的地域分布上,平原较山区多,东部较西部多,特别是河南东南部的信阳、驻马店、周口等市外出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农村人口中高达的20%多,仅固始一个县,外出的新生代农民工就高达60万以上。他们以地域和亲情为纽带,“闯郑州”、“闯广州”、“闯上海”、“闯北京”,到大城市寻梦。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衣食住行堪忧

     1、与污染同居。新生代农民工进城时大多是背着简单的行囊,来到人海茫茫的城市。据调查,他们在城市的居住情况大致可分为三类:工棚、工厂宿舍或租房。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即便是租房,他们也会挑选最便宜、最简陋的地方,往往是与污染源同在。漯河籍的小王是个装修工,他告诉我们:为了省钱,他们住在充满粉尘、噪声和有毒气体的装修房内,而且工程一结束,他就会卷起铺盖走人,居无定所。只有不断地接工程才能维持生计,否则就会露宿街头。

     2、“穿的像要饭的”(新生代农民工语)。新生代农民工闯荡城市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多挣钱。“俺们挣钱不容易,花钱更难!为了不露屁股,俺们常常挑选最便宜的衣服,有时甚至要捡城里人穿破的旧衣服。因为衣服少的可怜,更不经常洗,脏得油得能揭下一层来”。偶尔买套新衣服,他们也是在节假日老乡聚会或回家乡时穿的。有时见到西装革履的人,不自觉地会产生极端的嫉妒心理,“恨不得把他们的皮剥下来套在俺身上”,一个濮阳籍的新生代农民工说。

     3、“吃的像猪食”(新生代农民工语)。中国人向来讲究“民以食为天”,但是对生活在城市里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一个“吃”字,充满了苦涩。尤其是建筑工地,集体食堂往往被承包,而承包人往往与老板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克扣伙食已是公开的秘密,许多农民工在城里比在老家吃的还差。一位林州籍的新生代农民工说:“俺吃的比猪还差,还要干重活,是铁人也受不了啊!”我们在北京的一个建筑工地食堂里调查发现:简陋的餐桌上,上面的油泥遮着了木纹,搭在低矮的工棚里的灶台,苍蝇飞舞,不时还会窜出老鼠,米袋上、面袋上扔着脏兮兮的头盔、手套等杂物,大锅旁边,有一碗灰黄色粘在一起的东西,仔细一看,才发现原来是盐!试想想,这样的条件,不使农民工食物中毒才怪哩!一位新生代农民工告诉我们:“领导不来就这样,领导一来就干净多了”。

     4、出行难,难于上青天。我们从调查中得知,一年一度的春运,是一年一度的拥挤与忙乱,“乘车难”弄得许多新生代农民工身心疲惫,苦涩万分。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冒着风雪买票,饱受苦难。更甚者,由于旅途火车上人满为患,一些新生代农民工患上了“旅途精神病”,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三)工资收入总体偏低,劳动强度大

     我们在北京的调查问卷显示,月收入800元以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占13.5%,801-1000元的新生代农民工占17%,1001-1400元的新生代农民工占23.5%,1401-1800元新生代农民工的占15.5%,1801-2200元的新生代农民工占14%,2200元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占11.5%。这种工资收入与当地的平均收入相差甚远。而这些微薄的收入,也常常不能及时发放。

     河南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里大多从事的是危、难、脏、重的工种,劳动强度大,常常超负荷地工作。问卷显示,每天工作在八个小时以上的占67.5%,而且还常常还领不到工资。一位新生代农民工说:“多干点活让老板高兴是好事,要是斤斤计较显着咱河南人不厚道!”

      (四)忙里偷闲的业余生活

     与农业生产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比,城里的工作环境和灯红酒绿也是诱惑新生代农民工进城的原因。但是,他们进城后发现,现实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问卷显示,河南新生代农民工的业余时间主要是这样打发的:听广播的占8.4%,看电影的占3.3%,看电视的占21.6%,睡觉的占12.5%,上网的占10.3%,打电话的占7.6%,看书、看报的占6.6%,聊天闲逛的占11%,自学的占2.8%,参加体育活动的占3%。单调乏味的生活方式极易造成新生代农民工心理上的孤独和无助,严重的还会导致犯罪,这是不容忽视的。为新生代农民工创造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使他们在休闲中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从中享受生命的意义,寻找快乐人生,应该是有关部门的责任。

     (五)“小病扛、大病拖,俺农民工病不起(新生代农民工语)”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现象,但城市人的生老病死都有着比较好的保障,农民工则不然,他们虽然在城镇就业,是工人身份,但享受不了城市人的待遇。问卷显示:“不看病、不吃药”的占10.5%,“回家乡再作打算”的占8%,“去正规医院看”的占11.8%,“去个体门诊所看”的占19%,“自己到药店买药”的占33.8%,“舍不得花钱看病”的占14%。虽然现在农村实现了“新农合”,但规定的条件是生了大病才能报销,许多长期在外的新生代农民工享受不着这个惠民政策。虽然有的城市也设立了农民工定点医院,但由于数量少,分布的不平衡,许多新生代农民工依然感到就医难。

     (六)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就学难

     多年来困扰着进城农民的一个重大问题,是他们子女的受教育问题。随着农村流动人口的迅速增加,适龄儿童的数量也越来越多。由于受到入学条件的限制,70%的农民工子女成为留守儿童。而在城市,流动儿童被排斥在城市和乡村之外,很难享受到国家义务教育政策带来的好处。随着对农民工关注度的提高,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也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是对于农民工子女就学政策,在执行中各地却悬殊甚大,一些地方向农民工子女开放的只是城郊结合部的薄弱学校。河南新生代农民工的子女到城市借读,往往要交纳数量惊人的费用。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出于无奈,自己创办了简易的民工子弟学校,这些简易学校由于门槛低,受到了农民工的普遍欢迎。然而,在城市,这些学校的生存颇为艰辛。我们在北京调查中发现,很少有农民工学校办的顺利的。

     (七)新生代农民工情感难排谴,缺乏“性福”

     新生代农民工在创造城市繁华的同时,却在无奈地感受着城市给他们带来的寂寞。干活累,没事睡,孤独难熬,已婚的人不能正常的过性生活,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龄却找不到对象,新生代农民工成了漂泊在城市“孤岛”的城市边缘人。问卷显示,90%的新生代农民工在业余时间“感到寂寞”。65%的“为感情问题感到困惑”。由于交友不易,许多新生代农民工成了“大龄男”、“大龄女”。

     对于已婚的新生代农民工,夫妻之间相隔较远,即使是在同一城市,也由于条件限制,他们也很难过正常的性生活。性生活的匮乏,对于正处在性欲旺盛期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已经成为他们情感生活中的最大痛楚。问卷显示,在“多久过一次性生活”一项上,“一星期过三次以上性生活”的新生代农民工只有5%,而女性新生代农民工则为0 %;有20%的男性新生代农民工,23%的女性新生代农民工则选择了“时间长了,记不清楚了”。在回答“不能正常地过性生活,您会干什么”这个选择题时,男性农民工有10%的选择“找小姐”,25%的选择“自慰”,18%的选择“整夜睡不着”,20%的选择“喝酒麻醉自己”,25%的选择“看黄色录像”或“讲黄色笑话”;女性新生代农民工有29%的选择“拼命干活发泄”、5%选择“强忍着”,20%的“想过或买过性满足工具”,有个别的女性新生代农民工则为钱而满足他人的性要求。河南社科院的一位专家指出:已婚的新生代农民工由于长期生理压抑,他们往往采取一些不正常的方式发泄自己的压抑。但这些行为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会对他们造成相当大的伤害。因此,我们不仅要为新生代农民工的讨薪,也应该为新生代农民工“讨性”。

     (八)女性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

     女性农民工普遍没有享受到社会保障,绝大多数用工单位没有为女性农民工办理养老、医疗和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生育保险更是无从谈起。调查中我们发现,高达76%的用工单位没有为女性农民工办理过生育保险。许多女性新生代农民工一旦生育便遭辞退或无奈地主动离开单位,且没有任何经济补偿。因此许多外出务工的女性都推迟结婚生育年龄,或隐瞒自己的婚姻状况。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在招用女工时,甚至明文规定,禁止女工在合同期内结婚生育。女性进城务工人员除缺乏各类社会保障外,其受到的人身伤害也不容忽视,由于缺少法律知识与自保能力,58%的女性新生代农民工选择回避与沉默。

      (九)河南新生代农民工曾被“妖魔化”

      在北京,河南新生代农民工的贡献,具有目共睹的,从蔚然壮观的高楼大厦,到地下数十米的地铁工程,许许多多的地方都留下他们的身影。然而,一个时期以来,新生代农民工竟然变成了一个暧昧的贬义词,成了衣着肮脏、形象萎琐的特指。曾几何时,欺骗、自杀、跳楼、爬塔吊、赌博、卖淫、强奸、裸奔、性饥渴、讹诈、偷窥、械斗、口吐秽言、偷盗……等等,几乎所有不好的语言,都用在农民工身上,把农民工“妖魔化”。一些当地人,经常津津乐道“河南骗子”,对河南农民工极尽“恶攻”之能事,对河南新生代农民工造成极大的伤害。而这种伤害的背后,便是对农民工戏弄的歧视。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蕾莎指出,饥饿并不单指食物,而且也是指人的尊严受到剥夺。因此,要想改变农民工的生存状况,让农民工成为被尊重的群体,就必须改变不利于城市化进程的各种体制。如果不能给予农民工应有的国民待遇,即使把“农民工”称谓改成“上帝”,恐怕也于事无补。社会进步的标志应该是让农民工与城里人一样享有公民的待遇,从根本上消除城市歧视。

      (十)京城有不少“河南村”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河南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后以地缘方式或专业性质方式聚居,形成了自己的社区。“河南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河南村”分布在朝阳区、海淀区、狭义的“河南村”仅指海淀区的高庙和苇子坑一带。在苇子坑的“河南村”又叫“破烂村”,河南农民工以收废品为主。这个废品场占地十余亩,内部又被隔成若干专业小区,工种约为三个:“开点”、“打小工”、“收破烂。”“开点”者租地,大约需交纳五至十万元,由“点主”雇小工,将回收废品分类整理出卖,“收破烂”的则拉着板车各处拾破烂、收废品。驻马店籍的李某告诉我们,他来京已经八年了,农忙在家里种田,农闲时到北京捡破烂,两者各占一半时间。他拉着板车收废旧物品,几乎跑遍北京城,最远的地方到过北京西站,圆明园。就这样他一天能收入20-30元,“比在农村强多了。”“可别小看这收破烂,也能发家致富,有的还买了小轿车,在姚家园废旧物资回收市场,好多河南老乡开着小车上下班。”李某说着,眼里充满了希冀。在“破烂村”我们发展,这里的河南农民工“穷着、活着、希望着”。他们很遗憾地告诉我们,他们的孩子一辈,都不想再收破烂了,不少青年人学电脑、学开车、想干轻活。

      (十一)“打工的生活很无奈”

      孙恒是河南开封人,他创办了“北京打工青年艺术团”,活跃在全国各地的工地上,他写了一首“打工者最光荣”,歌词中说:高楼大厦是我建/光明大道是我建/脏苦累活儿是我们来干/堂堂正正做人——凭力气来吃饭……”,曾经鼓舞发许许多多的新生代农民工,给新生代农民工疲惫的躯体上注入了强心剂,也增强了农民工的自信。然而,仔细思索以后,我们就会问:如果打工最光荣,打工者会生活在底层,会为讨不到工资而四处奔波吗?如果打工最光荣,城市该用感恩之心来对待打工者的奉献,但打工者在大城市的生活状况到底如何呢?有几座城市的打工者能真正地享受市民的待遇呢?又有几个打工者没有受到城市人的歧视的白眼呢?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他们不需要这种自欺欺人式的自信,而是要建立平等心态上的自信:与城市人一样,享受着公平与正义、平等与平和。

     二、河南新生代农民工的成就与思想、行为状况分析

     (一)新生代农民工撑起共和国的大厦

     当前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力军”。据近期正式公布的数据,我国农民工总数约为2.3亿人,其中外出进城务工人员在1.2亿以上。这些务工人员在加工制造业占68%;在建筑业中接近80%;在第三产业中的批发、零售、餐饮业中,农民工占52%。而在所有的农民工中间,16-35岁的青年农民约占80%,应该说,新生代农民工是农民工的主力军。

     新生代农民工阶层的发展与壮大,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1)为经济起飞持续提供充裕的廉价劳动力。源源不断地从广袤的农村流出的最年轻、最富活力、最有创意的打工者,是“中国制造”的基石。(2)壮大并更新了我国产业大军。(3)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一巨大的社会发展难题。(4)新生代农民工成了农村脱贫致富的主力军。(5)大量的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冲击着城市消费,已经改变了并继承改变着城市消费规模、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6)对传统农村的生育观念起到了根本性的冲击。(7)推动了城市扩容与小城镇建设。(8)为市场化的进程起到了独特的作用。(9)将城市生活的新观念,市场运行中的新规范输入到农村。(10)培养了一代新型农民,由农夫转变为“农商”。

     新生代农民工的出现,大大地推动了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壮大了产业工人队伍,促进了农村结构的调整,他们成为推进中国工业化的重要力量和城市精神的塑造者。同时,新生代农民工也是一个特定的时代符号,民工潮是新生代农民工为改变他们命运的一次次集体冲动,在城市和乡村间如候鸟般地迁徙,他们获得的最现实的利益是:2009年他们的打工收入逾千亿人民币。

      (二)当代河南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倾向

      调查显示,当前河南农民工总体思想倾向是积极向上,安心务工、对美好未来的生活十分憧憬。他们盼望国力强盛,社会繁荣,追求个人的进步和发展;在价值取向方面比较务实,心态趋于平稳。他们的思想状况和深层情感,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拥护党的领导,对中国的改革发展充满信心,对党和政府在农业方面上的政策非常满意,对党和政府出台的农民工政策也感到欣慰。问卷显示:68%的新生代农民工非常关心时事,关注国家的进步和繁荣,希望中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啥时候能超过老美就好了(新生代农民工语)”;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很有信心”的占45%,“有信心”的占42.6%,两项合计为87.6%.

     2、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对社会的不良风气疾恶如仇,富有正义感。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虽然新生代农民工在政治、经济、社会地位方面属弱势群体,但他们多数都有正确的价值取向。75%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有必要提倡“为人民服务”和“无私奉献”精神,他们反对好逸恶劳和巧取豪夺,希望凭本事、凭力气吃饭;73%的新生代农民工支持见义勇为、爱心捐助等行为;82%的新生代农民工赞成和政府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杜绝社会丑陋现象。

     3、求知欲强,渴望获得真才实学,改变自己的人生。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在学龄时期被耽误了,到了城市他们才发现自己知识的严重不足。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竞争市场,迫使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提升自我。调查显示,78.3%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培训很重要;82%的新生代农民工“十分迫切”和“有要求”希望得到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

      4、吃苦耐劳,注重收入。河南新生代农民工进城打工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趁年轻时候到城里多挣票子,回家盖房子,娶妻生子。因此,他们大多要求到收入高,哪怕是苦脏难险的岗位也在所不惜。基于此,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在思想上也存在着“金钱至上”的观念;调查显示,赞成“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有33%,持模糊态度的占45%,持“反对”态度的不到20%。因而,也有些新生代农民工滑到了犯罪的深渊。

     5、追求个人发展,极具创业热情。不少农民工通过身边一些成功者的影响,创业热情高涨,对未来的发展积极明确。调查显示:35%的新生代农民工希望将来有创业的机会,32%的新生代农民工希望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在城市里大展拳脚,“好好耍一耍(新生代农民工语)”;想学点技术做个技术工人的仅占少数。

     (三)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的代际比较

     新生代农民工对传统农民工的特质有很好的保留和继承,这一点是不容抹杀和忽视的。但是,与老一代农民工不同,新生代农民工有其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本质特征,表现出了新生性和时代性。

     1、收入上存在差异。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明显低于老一代农民工。调查显示:25岁以下的新生代农民工月收入超过1200元的仅占该年龄段的37%,而超过25岁的农民工月收入超过1200元的占62%。其主要原因是新生代务工时间短,工作熟练程度低,工作技能差的缘故。当然,就初进城之时的工资比,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远高于老一代农民工。

     2、文化程度与休闲娱乐方面存在差异。老一代农民工的文娱活动方式非常传统,主要依靠看电视、读报纸、打牌下棋、打麻将、与老乡聊天等来打发时间;而新生代农民工更多的倾向于学习技术、上网、听音乐等新潮方式,他们正逐步向城里人看齐。以上网为例,16-18岁年龄段的选择上网的28%;21-25岁年龄段的为19%;而25岁以上年龄段的仅为11%。新生代农民工自我提升意识也明显高于老一代农民工,调查显示:25岁以上的选择“培训、学技术”的占22%,而25岁以下的则占36%。由此可见,新生代农民工可持续发展的愿望非常强烈。

     3、消费观念存在差距。调查数据表明,两代农民用于消费的工资差别较大。新生代农民工用于学习培训、人际交往和其他发展需要钱要远远高于老一代农民工。尤其是用在学习培训方面的消费更大,大约占工资10%以上,这是他们的新生性和时代性的体现。新生代农民工生活上积极追求和践行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在时间的安排方面,新生代农民工的闲暇时间更为丰富多彩,除了看电视,听广播,他们会经常光顾网吧、看电影,到迪厅、酒吧、卡拉OK厅等娱乐场所,基本上融入了城市生活。从信息化消费状况方面看,他们中超过半数的人都常去网吧,比例为69%,上网活动多为听歌、看电影、聊天、打游戏、谈恋爱。他们基本上每人都有手机,通讯方式也是相当现代化的。

     4、融入城市的条件上存在差异。新生代农民工较老一代农民工更具备融入城市的条件,他们处于社会化的“黄金时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城市社区和城市群体的行为规范、文明以及价值观,他们社会化的愿望与城市成员的社会化期望几乎没有差异,他们中间的大多数想融入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对于市民身份的认同远远大于农民角色的认同,他们把自己定位为城市工人序列。对于“农民工”的称呼他们并不十分认可,他们觉得这是城市人给他们的强加的,他们常常称自己为“城市做工的”。这反映了新生代农民工对于城市心理已经从老一代农民工的“城市过客”心态渐变为“城市主体”心态。

     5、生活态度、生活感受、生活状况满意度及生活预期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老一代农民工的生活理念是平平淡淡,稳中求改善,而新生代农民工则希望“换一种活法”,这是由于新生代新生代农民工的新生性和现代性决定的。他们采取的是“重过程轻结果”的生活方式,追求现时消费与即期效应的最大化,注重工作和生活愉快,重视生活的过程和追求体验。新生代农民工是怀着远大理想或美好的梦想来到所在城市打工的,他们试图通过进城务工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对未来生活的预期普遍高于老生代农民工,这与新生代农民工的时代性和新生性分不开。他们富有朝气,满怀理想,追求体验与过程,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望。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相信通过他们的努力,一切理想都可以实现。

      (四)新生代农民工普遍关注的一些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是工人队伍的新成员,是建设和谐社会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据专家测算,每个平均农民工每年所创造的价值在2.5万元以上。没有新生代农民工,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就有可能放缓。在世界经济危机的严峻形势下,河南新生代农民工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的挑战。在新的就业困难与历史积累的权益维护叠加,近期矛盾和长远矛盾相互交织的情况下,产生了许多的热点、焦点。广大新生代农民工十分关注七大问题:

     1、关注个人学习与发展

     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目前最迫切需要了解的知识主要是专业技能知识(69.7%)、法律知识(54.7%)和文化知识(47.8%)。专业技能知识是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再发展、获得更好工作和更高收入的必备条件,对于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他们的生涯规划具有重大意义。法律知识也是他们迫切需要的。长期以来,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屡屡得不到保障,遭到肆意侵害与践踏,这与立法不足、法律意识淡薄都有直接的联系。文化知识之所以成为他们迫切需要的知识则是因为社会文明的高速发展、激烈的竞争使他们认识到了知识的力量,同时由于其当下失去了上学的机会,出于“代偿”的心理,则会更加愿意学习文化知识。

     2、关注就业创业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9年度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978万人,比上年增加1.9%。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在我国沿海地区的出口导向型企业,部分出现了农民工的就业难题,按农业部统计,2009年约有2000万人失去工作岗位,提前返乡。截止2009年春节前,我省返乡农民工有950多万人,其中80%是青年。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同一个岗位多人竞争,不少人为了生存不得不降低工资诉求。受普通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程度低,熟练的劳动技能缺乏,导致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突出矛盾与技能人才的相对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共存,使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忧心忡忡。

     在关注就业的同时,一些有技能、有经验的新生代农民工萌发创业想法。因此,他们更加关注政府对创业的扶持力度与优惠政策,尤其是金融信贷、税费、场地等方面。很多返乡创业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资金不足和用地调配难是“最头痛”的两件事。其次,在创业过程中的技术支持也是他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3、关注自己的权益保护

     调查表明:一些企业用工不规范,有的长期拖欠和经常克扣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不少企业合同签订率低,合同履行率差,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时间过长,超负荷劳动,很少享受法定的节假日。目前,劳动报酬低,劳动时间长,劳动保护措施缺乏等问题都是新生代农民工亟待解决的。

     4、呼唤公平、正义、人格平等

     由于现行的户籍制度,新生代农民工虽然有成为城里人的强烈愿望,有的也在城市里生活了10多年,可他们就是不能获得城镇户口,只能在长期打工的城镇暂居。因此,他们也就不能享受城市居民的社会福利以及最基本的社会保障,他们的下一代甚至没有资格同城镇居民一样获得最基本的教育;由于经济上的原因,新生代农民工绝大多数没有能力购买城镇的住房,甚至不能租居一个可以进行简单家庭生活的空间。没有城镇户口,加上没有稳定的居住条件,新生代农民工虽然对现代城市文明充满了渴望,却很难真正进入到城市主流的文化生活,甚至不能获得基本的信任而遭受到各种歧视。

     问卷显示,有68%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受到过歧视,认为河南新生代农民工与本地工相比,同工不同酬,提薪晋升的机会较少,政治上没地位,经济上待遇差。特别是在酒店、美容、洗浴和商业摊点等服务行业,歧视农民工,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比较严重,致使许多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城市边缘人”,心理失衡。

     5、对干部腐败,贫富悬殊十分不满

     在进行有关社会问题的调研中,新生代农民工十分关注“干部腐败”和“贫富悬殊”问题。调查中我们发现,年纪愈大的新生代农民工,对社会问题的认识也愈趋向深刻思考和理性分析,他们则认为“腐败严重”和“贫富差距太大”为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数不少的外资企业新生代农民工认为“社会道德沦丧、一切向钱看”也是很严重的社会问题。

     6、关心家乡建设,关心土地流转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土地流转的有关政策,许多农民工对此持欢迎态度,觉得农村土地流转使促进农村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增产增收双赢,能促进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但在调查中发现,不少新生代农民工对此深有疑虑,他们怕土地流转的受让方进行掠夺性经营,建砖厂、建永久性建筑,改变土地的使用性质。因此,他们建议政府一定要严格规范土地流转的政策、程序、保护基本农田,严守基本农田不受侵占的红线。

     7、关心子女教育,对子女有很高的期望

     调查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的期望都是非常之高的,近乎达到不切实际的程度。绝大多数人对子女学历的期望都是大学学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历,三者合计达89.1%,其中希望子女将来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高达38.8%。这是他们复杂心理的表现:其一反映了他们对当今社会的深刻认识,对知识教育及文化的尊重、珍视和敬畏之情;其二反映了他们的自我否定,对目前生活的无力与不满,即对自己受教育程度的不满,对自己能力的否定,自卑于自己的经济地位;其三,出于“代偿”转移心理,他们寄厚望于下一代完成自己的愿望,生活得更好,攀登自己没有达到的人生高度,做自己这一代做不到的事情。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他们竭尽全力让子女接受最好的教育,对子女的教育培养投入毫不犹豫。

      (五)值得重视的六种现象

     1、主人翁精神缺乏

     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环境和状况比较艰难,加上他们为赚钱而奔波劳累,致使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在政治上缺乏进取意识。问卷显示:有15.8%的新生代农民工对入党入团或争当先进抱着“不愿意”的态度;28.2%的新生代农民工抱着“无所谓”的态度;14%的新生代农民工“从没想过”。究其原因,我们觉得这是在他们身边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在工作中表现一般的缘故,同时也因为他们受教育少,政治文化知识匮乏的缘故。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许多新生代农民工虽然谋生在城市,但没有真正融合到城市中去。他们中有人一味追求个人价值而忽略承担社会责任,过分强调政府、企业责任而缺乏艰苦创业行为,普遍地存在着雇佣思想,缺乏主人翁意识。

     2、匮乏的精神文化生活

     奉献着自己的辛劳和智慧的新生代农民工们,尽管生活在城市里,却很难融入城市,无缘分享城市的现代生活和欢欣。许许多多的新生代农民工过着孤岛式、边缘化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在单调、寂寞中打发漫漫时光。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的寂寞是与其业余文化生活单调分不开的。他们长年累月地重复着贫乏、单调的“昨天的故事”,加上缺乏健康的、向上的文化生活的引导,使得他们的闲暇生活呈现庸俗化倾向。调查表明,他们中有70%以上的人参加过赌博,不参加赌博的仅占20%多。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数是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他们还饱受着性压抑的困扰,为此,他们有80%以上的看过黄色录像、书刊或脱衣舞表演等等,以此来打发时光。更有甚者,为了解决生理需求,有10%以上的人找过“小姐”。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文化生活贫乏是个普遍的现象,他们在文化上具有封闭性和边缘性。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关心太少,不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也致使他们成了文化荒漠上的身背精神行囊的艰难跋涉人。

     3、健康状况堪忧

     今年以来,团河南省委组织人员,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农民工健康保障程度低,健康状况堪忧。调查发现中,新生代农民工主要存在健康问题是:携带乙肝病毒、痔疮、心律失常、尿路感染、肠胃炎等;民工作业时主要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有害气体等;有20%的新生代农民工存在心理问题,包括紧张、焦虑、忧郁沮丧、愤怒意乱、慌乱困惑等;38%的青年女工反映未开展女工保护;企业为新生代农民工办理各种保险的不足40%;超过六成的新生代农民工每月得不到八个休息日,平均每月工作21天的不足5%;70%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每天工作超过8个小时;50%以上的民工住所无卫生设施。有将近10%的新生代农民工为乙肝病毒的携带者,5%的新生代农民工有尿道炎。男性新生代农民工中患疝气、痔疮、下肢静脉曲张等疾病的人员呈上升趋势。女性新生代农民工妇科阳性率超过30%,女性疾病为子宫肌瘤、盆腔炎、囊肿等,这一群体的健康状况明显差于其他的女性群体。

     4、信仰宗教的新生代农民工占相当比例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上突飞猛进,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还不够完善,民主法制建设还不够健全,党内的腐败现象尚未有效地遏制。有些党政干部贪图个人享受,奢侈成风,致使许多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生活上往往处于紊乱状态,对现实生活丧失信心,感觉前途渺茫,便到宗教中寻找安慰和精神寄托,试图解决愿望与现实的反差。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8%的新生代农民工信仰基督教,12%的人信仰佛教,但追问下去,他们连基督教和佛教的基本教义都不清楚,只是回答“为了过得好一些”,“为了死后上天堂”,“为了普渡众生”。因而,正确认识宗教,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思想的引导,应当是当今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内容。

     5、青年自组织的发展不可小觑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导致社会结构、社会生活出现了新的现象,衍生出了许多青年自组织。这些组织的主体特定化,走向多元化。调查显示:在饮食行业的新生代农民工有“下厨房”俱乐部,在服务行业的新生代农民工有“开心屋”等。他们往往以血缘、亲缘、地缘为纽带,组织了不少“老乡会”、“互济组”等。作为非政府组织,它们虽然有自发性和松散性的一面,但社会化的程度很高,常常协调本组织在生活、工作、维权方面打些“擦边球”,以维护自身的利益。他们以自己的行为实现了政府与市场的有益补充,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然而,有不少新生代农民工自组织的领袖人物以“老大”自居,以“江湖义气”为手段,常以小恩小惠为幌子,拉拢新生代农民工做一些违规行为。许多身处弱势的农民工在得到“老大”的好处后,对“老大”盲目崇拜,有时甚至不惜铤而走险,在“老大”的指使下盲从犯罪。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也有一些新生代农民工以网络为基础,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联络和交流,弥补自己的孤独感。但也有一些涉世不深的新生代农民工由于经验不足,在“网恋”中上当受骗。融入新生代农民工自组织,引导他们向正确方面发展,应该是共青团组织做好两个覆盖“全体青年”工作的有力抓手。

     6、犯罪现象凸显

     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违法违纪现象也与时俱增。据公安部的统计,在城市的刑事犯罪中,外来务工人员占60%以上。其表现为:一是侵犯型犯罪突出。最常见的是小偷小摸,顺手牵羊式的盗窃,以及冲动型抢劫,抢夺。据在河南某监狱的调查,在260名捕前为新生代农民工的犯人中,犯各种与钱财有关罪行的占全体人员的91%。二是犯罪时间具有季节性。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时间往往集中在节假日或农忙前夕。他们往往在这个时候回乡,但身上所剩无几,因此,产生非法敛财的念头,从而使这些季节的犯罪率上升。三是犯罪呈现低文化、低龄化趋势。新生代农民工进城之前通常上读完小学,初中,便出门打工经商。由于文化程度低,就业压力大,导致生活无着落,因而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使得犯罪现象呈现低龄化。四是“自救时犯罪”居多。所谓“自救时犯罪”是指农民工的生存、发展受到威胁或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他们以犯罪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或权益,属于非法维权。

     据对北京的“河南村”调查,许多的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在城市扎下了根。这个特殊的群体在城市的犯罪现象是相当普遍的,他们的心理预期高于父辈,而他们的耐受能力却低于父辈;他们亲眼看到纷繁诱人的都市景观,自身的处境却得不到改善,依然必须从事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他们远离了乡村,不再拥有了劳动技能,却游移于城市边缘,失去了归属的群落,最有希望酿成的,是比他们父辈更强的反社会情绪。他们的犯罪现象也出现了多样化,群体化,暴力化的特点,恶性案件也不断增加。

     三、促进河南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的建议

     站在21世纪新的历史起点上,回眸中国改革开放发展轨迹,中国亿万农民工进城务农工无疑是中国社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大创举。河南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数是全国各省之最,河南新生代农民工已遍及全国各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更多的河南青年农民要进入城市工作、生活,河南新生代农民工地位将更趋突出。因此,关注河南新生代农民工的未来和服务好河南新生代农民工,是河南共青团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建议:

     (一)创新工作方法,做新生代农民工的贴心人

     新生代农民工来到城市,由于受教育水平低,一些传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一时难以改变。共青团组织要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身特点,采取新生代农民工易于接受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理想教育;要用新生代农民工喜闻乐见的形式,避免空洞的大道理说教;要结合新生代农民工的业余生活和文化娱乐需要开展活动,把新生代农民工的消极思想状况引导到乐观积极上来。新生代农民工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多变性,不同于其他群体,必须不断地创造出他们乐于接受的新形式,新方法,真正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收到应有的效果。要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引导,通过密切联系和沟通,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对他们的关心和尊重。要从新生代农民工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问题着手,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和精神追求。同时,还要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培养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城市生活。

     (二)创新服务内容,做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引路人

     新生代农民工进城以后,面临的主要困难可以归结为就业、培训、社会保障、权益维护、子女入学等方面。他们之所以能遇到这些困难,主要是信息采集不足、流通不畅、利用不充分的缘故。共青团组织要利用自己的组织、信息和人脉优势,把党和政府对农民工的关怀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为新生代农民工解决实际困难,为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创造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都有就业和创业的热情,共青团组织要真正把新生代农民工的积极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创业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共青团组织应该主动出击,上门服务,为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解决困难,铺平道路,以实际行动点燃他们的创业激情。要切实关爱农民工子女,积极为农民工服务。各级团的组织应当继续围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赠等方面的内容,集中力量抓好各类志愿服务,切实帮助解决农民工子女在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在社会上形成影响,打响品牌。

     (三)创新工作机制,把共青团的组织网络覆盖到有新生代农民工的地方

     新生代农民工居住的地方,往往在城市近郊,他们既与城市人交往少,也与当地农民很少来往,成为行走城乡之间“边缘人”。这样一来,不仅对新生代农民融入城市不利,也不利于当地社区的建设。共青团组织要发挥自己独特的职能,把共青团组织的触角伸向社区,对新生代农民工加强组织纪律教育,克服团组织涣散的现象,巩固共青团的组织基础,扩大共青团组织的群众基础。要继续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团建工作,结合乡情因素,积极推进外出新生代农民工团组织建设,完善现有组织架构,扩大基层团组织建设,广泛吸引和凝聚外出务工创业团员青年。进一步发挥教育管理、就业创业、关爱帮扶、权益维护、人才培养“五大平台”的作用,打造“务工创业青年的温馨家园”。

     (四)强化系统培训,使新生代农民工这一人力资源涅槃为人才资源

     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系统培训,让人力涅槃为人才,不仅是一条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增加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的必为之举。按照不同工种进行系统培训,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充电”再教育、再提高,是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率,提高农民工工资的善举。实践证明,没有人力资源的进步和提高,很难想象社会会有长期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共青团组织应把握机遇,利用社会智力资源,创办各种形式的民工学校,加大培训力度,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大与用工企业的联系,建议和帮助相关用工企业加强职工在职教育培训,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其文化、技能水平。

     (五)探索维权途径,深入推进新生代农民工维权工作

     维护青年农民的合法权益,是共青团组织的责任;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法律服务体系和法律援助,是共青团组织的义务。要采取多种形式,集中向新生代农民工开展法制教育,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维权能力;要设立维权服务热线,向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免费的法律政策咨询服务,针对个案提出具体的法律咨询意见,指导新生代农民工依法有效地解决纠纷;要组织法律援助,对于那些需要专业律师介入的重大复杂案件,共青团组织应该积极指派专人服务,通过寻求调解、仲裁或诉讼的渠道,帮助新生代农民工依法有效地维权;要开展专项活动,集中开展法律援助。同时,要动态跟踪新生代农民工维权状况,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突出或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把维护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落到实处。要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重要职能,深入到农民工这样的青年弱势群体之中,帮助他们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公民意识、法制观念,维护好这一群体的基本权益。借助“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等有影响力的活动,凝聚各界力量,通过共同努力,为新生代农民工营造更好的环境与政策,切实解决他们的现实问题。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精神生活、利益诉求、成长发展路径、价值导向等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努力把握其新的群体特征和普遍性利益诉求,积极探索维护新生代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路径。

     (六)建立长效机制,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生活

     要坚持文化育人,寓教于乐的原则,组织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内涵;要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实际需求,发动企业、社区和其他社会力量为新生代农民工捐赠电视机、光盘、球类、棋牌、乐器等文化用品,不断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要在广泛深入开展“新生代农民工文化节”的基础上,积极推动青少年宫、青年活动中心等场所建设,向广大新生代农民工开放,满足新生代农民工日益增长的文化休闲需要,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素质。要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健康问题,重视他们的心理需求,企业团组织充分发挥作用,根据员工兴趣爱好,开展员工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要加强员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疏导,加大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投入,帮助他们搞好自我管理、自我调适,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耐挫能力,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七)充分发挥驻外团工委的服务职能,真正为新生代农民工服务

     去年以来,团省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省委加强农民工党建工作和团中央集中力量加强外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团建工作的部署,按照“整建制、广覆盖、重创新、强功能”的思路,致力破解新生代农民工团建难题,紧紧盯住1700万外出新生代农民工,尤其是1000多万新生代农民工,以乡情为纽带的“派驻型团工委”团建新模式领域不断扩大。目前,已建省市县三级驻外团工委408个,其中,省级21个,市级82个,县级306个,团总支、团支部达9500多个,覆盖影响新生代农民工410多万,团员36万多。在外出新生代农民工中建立团组织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方式,关键还是要充分发挥凝聚人心、凝聚力量、统筹资源、协调关系的作用,把广大团员青年紧密团结在党团组织周围,切实成为他们的“娘家人”、“贴心人”、“主心骨”,切实为新生代农民工做好事、做实事。因此,要继续探索驻外团工委的组织优势,借助流动当中的亲情、情感力量,努力为新生代农民工送去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为建立完善有序的社会流动机制起到补充的作用。要积极加强与企业、社会中介机构的联系,建立健全青年人才库,逐步形成集信息、就业指导、管理服务于一体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搭建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的服务平台。

     (八)大力选树青年典型,改变新生代农民工形象,形成全社会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良好氛围

     我省新生代农民工在长期的工作中,用自己的辛劳和汗水,不仅托起城市的繁荣,而且涌现了许多先进典型,如魏青刚、李高峰等等,都展示了河南新生代农民工的风采。共青团组织要广泛收集挖掘全省新生代农民工典型案例,通过影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形式,加大对这些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先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大力选树先进新生代农民工典型,坚定新生代农民工紧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同时,要动员更加广泛的社会力量,关心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质量,使新生代农民工这群个体由弱势“窖变”为强势。

     (九)有条件地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积极参政议政,为新生代农民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发挥桥梁作用

     伴随着农民工人大代表的当选,农民工的利益诉求途径变得更加直接、更加通畅,也标志着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农民工”这个群体虽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却一直都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农民工的利益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可以说是因为农民工的利益诉求没能够很好地得到表达,他们缺少“话语权”。随着社会的进步,民主不断在向前发展,“三农”问题愈来愈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农民的工作、生活问题也慢慢在逐步提高,但是,要想真正改变农民自身问题,还是要依靠农民自己真正参与进来,参与到国家的大政方针的议定中来。作为共青团组织,应该积极创造条件,为我们新生代农民工的参政议政铺平道路,积极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参政议政,正确表达农民工的利益诉求,相信通过新生代农民工的积极参政议政,“农民工”很快就会由一个弱势群体变成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强势群体。

     (十)尽快取消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真正为新生代农民工“松绑”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体制,是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由户籍制度改革滞后而带来的极不协调的矛盾。这种矛盾带来的后果,是新生代农民工倍受歧视。城市的日新月异,离不开新生代农民工的建设;城市的万家灯火,也应该温暖我们的新生代农民工兄弟;作为城市的建设者,新生代农民工同样有权利沐浴城市的阳光,同样有资格享受城市的繁华。由于城乡分割二元体制的局限性,新生代农民工在公共服务等方面不能充分享受城市居民相同的待遇,不能完全融入城市社会和生活。共青团组织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娘家”,应该为改革户籍制度而奔走呼吁,让在城市工作的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城市的主人融入城市社会,与城市人一样,真正享受平等的国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权益受侵害的现象。

     (十一)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综合素质,加快城市融入步伐

     随着国家与省市制度的相继出台,从“农民工”到“新市民”已指日可待。对农民工的身份认同虽然改变,但是其自身在融入城市的进程中,依然存在亟待改进问题。如文化程度与技能状况尚不适应提升产业水平的需要;流动性加剧,管理难度加大;待遇问题突出;思想观念、文化程度等方面与城市市民相比尚有一定的距离。因而,团组织应该采取有效对策,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加快其城市融入的步伐。要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力度,利用各种阵地,对新市民进行文化知识、法律知识、岗位技能、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综合素质的提高。要通过优化新生代农民工生存发展环境,呼吁政府在就业、医疗、教育等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市民一视同仁;在提拔、使用、待遇等方面与城市市民同等考虑;在执法、处罚等方面与城市市民同一标准。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生活,用科学的、文明的、积极向上的优秀文化代替愚昧的、落后的、封建狭隘的糟粕文化,以此教育、感召、带动、激励新生代农民工。

     (十二)加强农村基层青年组织建设,鼓励农村青年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是“减少农村,减少农民”,走“农业企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的发展模式,建设新社区,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组织,发展新风貌;发展农村经济,能够使农业产业化、乡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团组织应根据农村青年的实际需求,着力开发农村青年人才资源,培养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同时,在坚持把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成团结教育青年的核心的同时,大力推进青年服务中心建设,使之成为集聚人才、联系青年的新纽带,服务青年、服务社区的新平台。鼓励与引导农村青年由外出务工转变为回乡创业,为打造资源配置合理、科学持续发展、经济良性互动、环境优美宜居、社会和谐安定的现代化新社区贡献力量。

     5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