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合理运用多媒体提高数学课的导入效果

    时间:2021-02-05 08:10:0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导入新课是小学数学新授课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始。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良好的新课导入更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熔铸了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闪烁着教师的教学风格。  

    科学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把学习之苦转化为追求成功之乐,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动性,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 我在教学工作中根据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和自己的工作实践总结了一些运用多媒体对新课知识导入的方法,现小结成文供大家参考。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   

     情境式导入新课的特点是把形、情、境、理熔于一炉。利用音乐、录音、录像、图片、声音等手段以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情境。例如数学活动课“节约用水”的课始,教师用娓娓的声音说:“这是蔚蓝迷人的地球。地球表面百分之七十是水,其中大部分都是海水,我们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非常贫乏。人类的浪费,环境的恶化导致世界一些国家和地方用水频频告急。瞧!因为缺水,原先的大片良田干涸、颗粒无收;
    因为缺水,沙漠正一步步吞噬着生机盎然的绿洲;
    因为缺水人们的日常饮水受到严重威胁……当我们面对数以百计的人们围着一口井取水的画面时,我们是否感到心情沉重?我们需要发出怎样的呼喊?”配合多媒体课件展示的缺水地方的生活图片,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因而从心灵深处发出要“节约用水”的呼喊。有了这种感情积淀,下面的数学活动也就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二、谜语导入,集中注意   

    谜语导入,就是教师用学生猜谜的方式导入新课。通过谜语来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学生入胜。  

    如数学“时、分、秒的认识”的新课导入设计:教师先让学生看媒体课件、然后猜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马蹄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运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钟。提问:钟表有什么作用呢?   

    “猜谜语”是学生十分喜欢参与的游戏形式,猜谜语导入,很容易形成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的状态中。   

    三、利用故事,激发联想   

     针对小学生爱听有趣的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新课中,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典故、迷语、趣闻等,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一位教师讲“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时,老师说:“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这时老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忍,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会,八戒抱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喊说:“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六分之一,也得给我五分之一。”悟空乐了,赶紧切了五分之一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应得的还少呢?”听完故事,教师说:“你们能告诉八戒这是为什么吗?”这样的导入,既生动有趣,又蕴含着新知识。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与教学有关的趣闻、故事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为课堂教学成功铺下基石。   

    四、以旧联新,搭桥铺路  

    采用这种“温故而知新”方法,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上要找准旧知识和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并因情况而异采用不同的方式。在教学“9加几”中,教师问:“小朋友,你们喜欢动物吗?看——小猴今天和我们一起学习数学呢!”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只可爱的猴子和口算题:10+1 10+3 10+5 10+7 10+8 10+6 10+4 10+2提问:“计算这些题,你为什么这么快?”这样设计一方面,通过创设情境,从学生喜爱的小动物入手,诱发学习动机,产生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口算复习,为接下来的新知识学习做好铺垫。学生在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时会出现多样化的算法,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思路——“凑十”。因此,我设计复习题时主要侧重10加几的口算,让学生体验10加一个数比较简便,从而为帮助学生理解“凑十法”做好铺垫。这样的导入既温习了旧知识又联系了新知识。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样对知识得掌握也较为深刻。  

    五、生活认知,激发兴趣   

     生活情境,能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例如“找规律——生活中的搭配”的教学,教师问:“同学们,今天早上你们吃了什么?”(稀饭、牛奶、面包、饺子……)多媒体出示相应画片。从学生人人都经历并能回忆的现实生活提问,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同时也体现了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这一理念。师:这些食物怎样搭配来吃,才符合我们的饮食习惯?(点击将食物按吃的、喝的分类排开)老师今天的早餐也在这里面,你们猜猜老师今天的早餐可能是什么配什么呀?(学生自主回答)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素材,创设一种模拟生活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数学是可亲可敬的,在不知不觉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索,激发探求搭配规律的欲望。这样的教学导入,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兴趣。由形象具体的实物认识生活中的搭配规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六、引导观察,建立表象   

    实物、教具或投影比语言更有说明力和真切感。运用实物、模型或投影等,有助于学生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直观鲜明地揭示客观事物的关系,可以使他们获得较深的感受。这是教师导入新课通常采用的方法之一。如在讲“三角形的认识”时,上课开始,出示红领巾实物后告诉学生,红领巾的形状是三角形。学生建立表象后,让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实例,教师也参与举例。多媒体显示三角旗、房架、自行车等后,并提问:“红领巾中、小三角旗、房架、自行车中,虽然它们的大小颜色、材料等各不相同。但从它们的形状来看,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引出了三角形的概念。通过直观演示和语言的点拨,为学生理解教材、掌握概念奠定了基础。   

    七、设障立疑,激发思维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一般都从问题开始。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适当创设“问题意境”,提出疑问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积极思维。在教《长、正方形面积计算》时,先出示3×5和4×4两个图形(单位:分米)。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有的学生说:用割补法,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比较。有的同学说:用一平方分米的单位进行测量。老师在肯定了同学们积极主动精神后,又提出新问题:“要想知道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我们国家的土地面积还能用这种方法吗?”同学们领悟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不实际。“那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到底怎么求它的面积呢?疑问萌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    

    总之,新课前的导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重视新课程教材编排顺序的前提下,根据重点、难点和学生实际,还可以对教材的顺序和教学容量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取舍,使之更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教学过程更趋向合理,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课前“导”的作用,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激发创新意识,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沱江镇第二小学)  

       

       

    相关热词搜索: 数学课 导入 效果 多媒体 提高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