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哲学人生论文12篇

    时间:2023-12-31 11:22:3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哲学人生论文摘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我们高中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的影响较为深刻,使得我们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出现了一定问题。文章将提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哲学人生论文12篇,供大家参考。

    哲学人生论文12篇

    哲学人生论文篇1

    摘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我们高中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的影响较为深刻,使得我们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出现了一定问题。文章将提出市场经济背景在我们学生人生价值观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探究我们学生人生价值观数显问题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市场经济;高中学学生;人生价值观;存在问题;影响因素

    人生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人生观和价值观二者的中心问题。人生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如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其对我们学生人生价值观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需要对我们学生人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给予关注和重视,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解决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经济背景下高中学生人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一)重个人价值,轻社会价值

    重个人价值轻社会价值是市场经济背景下我们高中学生人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之一。如今大多数的同学都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自我表现意识,在每件事情上都强调自己的主体意识,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1]只有较小部分的同学认为应该以对社会的贡献来衡量自己的价值,在他们的认知里,人生价值便是自我价值,人生幸福便是个人幸福,一切都是以自我为中心。

    (二)重物质利益,轻精神追求

    重物质利益轻精神追求是市场经济背景下我们高中学生人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之二。市场经济下的同学普遍存在重功利、讲实惠,看重物质利益的趋向,相当一部分的同学认为物质利益大于精神追求,甚至有的同学偏激地认为金钱便是衡量社会地位、社会关系的唯一标准,自己未来的目标,便是要赚很多很多的钱。

    (三)重才轻德

    重才轻德是市场经济背景下我们高中学生人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之三。市场经济下,大多数同学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仅仅取决于学识、才能、机遇、社会关系等,而与个人品德没有太大的关系。如今许多同学不讲社会精神文明和社会公德,行为粗鲁、谈吐庸俗,“高分低能”和“高分劣德”的情形屡见不鲜。

    二、高中学生人生价值观出现问题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双重影响

    矛盾具有普遍性,市场经济对于我们高中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影响有着积极的一面,同样也有着消极的一面。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利益原则、等价交换等对于培养我们高中学生的自立自强精神、效益观念、竞争观念、创新意识和拼搏意识都有着积极作用。[2]但是同时市场经济存在盲目性、自发性等弊端,利益原则和等价交换原则等在一定程度上都对我们高中学生人生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如市场经济中利益是进行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强化了个人利益和小集团利益,促使了我们高中学生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滋生。又如等价交换原则,其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但是其应用到社会社会生活中,则会让人产生“一切向钱看”的思想,不利于我们高中学生助人和奉献的进行。

    (二)社会信息和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影响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使得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互联网也越来越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我们高中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拓宽,多元化的社会信息和社会价值取向对同学们产生了较大冲击。尤其我们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还不足,极易在纷繁复杂的思潮和信息中迷失自我,出现多元矛盾和摇摆不定的情形。尤其近年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快速发展,已是世界大国,西方国家一直企图通过文化来影响我国民众的思想,使得我国在内部产生矛盾。因此,我们高中学生必须要提高自己的“眼力”,在多元化社会信息和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下也能保持初心。

    (三)学生自身意志品德不稳定性和可塑性强的影响

    我们高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的后期,但是其仍然兴趣较为广泛,好奇心和求知欲也较强,渴望与世界进行沟通交流,意志相对于承认来说还较为不稳定。[3]高中教育是传统的、纯粹的、理想化的教育方式,但是实际生活中,我们高中学生却要面对大量的、世俗化的、具体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造成其思想上的矛盾和困惑。此外,我们高中学生在生活的过程中还不能够正确地应用辩证法来认识自己和他人,尤其是自我意识的膨胀,不愿意接受老师和学校灌输式的教育,渴望进行自我奋斗和拼搏,渴望自己的才华得到肯定,从而过分注重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产生漠视群体的观念。

    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社会提供特定的人生环境,人生的社会价值也需要社会做出相应的评价。面对社会中存在不同程度人生无意义感的人很多的现实情况,社会也应对自身进行评价。

    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人是社会关系的主体,人的发展和自我实现是以社会关系的丰富性和需要的全面化为内容,因此,人的自我塑造归根到底在于人的社会关系的建构。社会在制度上要明确地确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关系建构的最终目标,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建立一种机制,从而为把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关系“还给人自己”创造条件,并将其作为社会主义改革的方向,在改革中确立具体的目标,努力消除或弱化社会关系物化的消极影响,实现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复归,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人的发展和完善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我国,市场经济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也推动了人和社会关系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但我们不得不面对商品社会形态中社会关系物化的所产生的消极影响。马克思把社会关系在人面前以物与物的虚幻形式体现出来的现象称为“拜物教”,即“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可以说是颠倒地表现出来的,就是说,表现为物和物之间的社会关系”[10](P426)在他看来,物化的社会关系虽有其积极的意义,但他更多地批判了它的消极意义。商品拜物教使“商品”能够超越人的意志而行动,最终成了一种“观念形态”来约束人。由于拜物教的作用,资本的权力必然会向社会生活、政治领域渗透以及吞噬道德信仰世界,甚至连人的道德良心也受到怀疑和否定,社会中骇人听闻、触目惊心的道德灾难时有发生;人们生活的风格由物来决定,在多样化的物品追求和享受中而忽略了自身的承受能力,精神上趋向极度的空虚化,身处物化的社会关系之中。一句话,就是人性的异化,物的自然属性以及物与物的关系掩蔽了人的社会属性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拜物观是当前我国社会很多丑恶社会现象的基础和重要表现。

    结束语:

    市场经济对于我们高中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影响是巨大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基于我们学生存在的人生价值观方面的问题,我们必须对其进行重视,正视问题的存在,分析问题并寻找积极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改变现今市场经济背景下高中学生存在的人生价值观方面的问题,使得同学们在今后能够以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进入和参与市场经济,改善市场经济,以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更加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婷。市场经济下青年价值观现状研究[J]。学理论,2016(3)。

    [2]乔磊花,周东坡。论市场经济与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J]。才智,2015(16)。

    [3]范李明。论市场经济背景下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异化[J]。商,2014(52):344-344.

    哲学人生论文篇2

    对饮茶价值的深度理解与认知,加上大众对饮茶活动的普遍共识,使茶文化能够具体发展成为展现文化机制和情感理念的综合文化体系。在中西方茶文化中,无论是具体的饮茶习惯,还是具体内涵,都将饮茶者自身的人生认知和情感哲学融入其中,进而造就了内涵丰富的茶文化体系。

    1、中西方茶文化形成背景分析

    中西方茶文化机制的本质化诠释所展现的不仅是未来文化发展的趋势,更重要的是其中所融入的精神理念一种成熟的价值观。因此,我们需要以一种创新精神和人文思维的独特视角,来对中西方茶文化中所表达的具体内涵形成清晰的理解和认知,从本质出发,去深度探究和认知茶文化体系向我们集中诠释和展示的整体理念内容,从而实现对两种茶文化体系的应用与传递。

    在近代历史发展中,尤其是国际化融入茶文化体系之后,世界茶文化的丰富构建得以实现。茶文化融入世界之后,茶文化展现的已不仅仅是中国文化,已经逐渐成为极具自身特色的文化机制。中西方茶文化是国际文化的一部分,国际茶文化之间的深度交流,不仅仅为茶文化的层次化交流开辟了传播交流的新途径,更是实现了与外国文化体系的内涵化交流。以饮茶为主的茶文化。作为独特的“附属品”,在被国际社会所熟知和接受的同时,日趋国际化发展和深度创新。

    我国茶文化元素是基于长期而客观的饮茶活动所具体形成的,其中所诠释及展现的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习惯,更是社会大众饮茶习惯的具体变化,从我国茶文化与大众生活习俗之间的关联性看,正是大众的广泛推崇和一致性认可,形成了我国茶文化的独有色彩。西方茶文化机制则形成于近代社会之中,其中融入和诠释了西方独有的近代文明,尤其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其内涵丰富且形式独特。在西方茶文化中,我们所具体品读的是一种成熟的文化观,尤其是充满西方文化色彩的独立茶文化机制。

    2、我国茶文化体系所诠释和展现的人生哲学理念

    对于任何一种文化机制来说,其最终都与人生感知和思维哲学之间有着本质化融合及价值诠释。社会文化的影响力、大众礼仪的本质性诠释等等,都在具体的茶文化中得以生动呈现。个人哲学的根源是自身对于茶和饮茶活动的理解与认识,所以在当前我国茶文化体系中,浓厚的哲学思维使得该文化的本质化内涵得以全面提升。

    大众在饮茶过程中,通过具体的品茶活动,实现了自身情感的深化,以及思想理念的深化,并且通过哲学情思的必要融入,从而实现对饮茶活动和茶文化的独特认知。当然,我国茶文化是一种动态发展与文化诠释的综合文化价值,其在不断发展时,将具体的饮茶习惯和思想理念整体性融入,从而形成了价值内涵极其深厚的茶文化机制。

    茶文化机制是由大众所具体创造的文化机制,实质上是由大众理解和创造出来的,所以,整个茶文化体系所能表达的是系统化的人生感知,其浓厚的哲学理念中,有着自身感知。在品茶过程中,人们需要置身在“静”的环境中,具体感受对饮茶活动的深层次品知。

    茶属于东方文化的“原生元素”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诠释的不仅是东方元素,便是作为植根于我国文化的重要载体。长达几千年的应用,使得我国茶文化包含了极具我国特色和内涵的思维习惯。我国茶文化体系中包含了独特的中国思维,热衷于以情感表达的方式来进行层次化交流。对于我国大众来说,饮茶并非一种普通的生活习惯和价值理解,茶文化在饮茶认识不断成熟的背景下,层次化的精神内涵被融入其中,从而赋予了其独特的情感思维。

    我国茶文化体系中所具体展现的精神理念和个人的人生哲学,是茶文化的重要精神外延,它们不仅是对茶文化思想内涵的深度诠释,更重要的是随着大众饮茶习惯而不断成熟,从而使得饮茶思想深化为具体的哲学思维,实现了茶文化人生哲学的深度表达。

    在时代发展进程中,茶文化中所表达的审美艺术和精神思维,不仅实现了精神理念与个人心灵的升华,更是实现了自我超脱,尤其是实现了自我哲学的个人诠释与真实再现。从我国茶文化机制的具体表现看,其中所表达的人生哲学是一种心灵上的诠释,更是对茶文化的成熟认知。我国茶文化融入了诸多思想理念,尤其是我国是以儒家的思想和文化来治理国家,浓厚的儒家思想融入其中,茶文化已不仅是一种文化理念,同时也是重要的修身、养性之道。

    3、西方茶文化体系所具体展现的人生哲学思维

    西方各国本身不是茶叶的产地,但是茶的独特魅力并没有影响其价值的传递与表达。西方茶文化形成于近代历史之中,此时具备了茶文化发展与创作的良好环境。

    西方茶文 www.haozuowen.net 化是一种完全不同于我国茶文化的文化机制。主要是以英美茶文化为代表进行具体研究,其中尤其是以英国茶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与我国的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所不同的是,西方茶文化机制中更多展现的是一种个性文化,并且以一种独特的理解方式来诠释饮茶人的风格感知。

    西方茶叶主要依赖国外进口,因此,在西方茶文化机制中,我们并不能感受到像我国茶文化一样的丰富多样性,比如茶具、茶器等这些只有基于我国悠久的饮茶历史才形成的文化元素。西方茶文化是基于西方文化氛围和环境本身所形成的文化机制,其所具体表达的方式是将大众习惯进行深度诠释。与我国推崇自然不同,西方更多的是改造自然,这在具体的饮茶习惯中就能得以体现,比如我国饮茶时,更多是一种原生态的清饮风格,但是英式饮茶其往往是将牛奶、咖啡等诸多添加性元素融入其中,形成了西方茶文化的独特哲学。

    从西方茶文化的形成时代背景看,此时社会的生产力已经得到了极大提升,饮茶条件也实现了极大提高。与我国“倡导勤俭”不同,西方茶文化更注重个人的享受。比如,英国下午茶将个人享受与精神化满足等诸多内涵融入其中,构建了极具自身属性的饮茶习惯。

    西方大众的饮茶活动不仅有着自身的特色,同时更重要的是其将社交礼仪和大众认知等诸多内涵融入其中,从而以个性化和情感化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西方茶文化元素的独特内涵所在。

    4、结语

    随着茶文化内涵的不断加深,我们不难看到整个茶文化机制中包含了诸多可以被综合利用和全面认知的重要元素,茶文化自然的生态环境和浓厚的文化环境,使得茶文化内涵成为了解各国文化的“主旋律”。我们相信文化在未来将继续发挥自身的独特价值及作用。而我们在理解茶文化时,必须从其中的精神理念认知角度出发,尤其要意识到整个文化的多样性所带来的层次化影响和实际价值。

    参考文献

    [1]骆云英,王晨婕。中西文化比较模式与先验哲学框架--牟宗三儒家“新外王学”建构的理路及曲折[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117-119.

    [2]尹丕安,王正平,赵恒君。中西文化传播的双向互动与文化转型兼评张西平《中国与欧洲早期宗教和哲学交流史》[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166-168.

    [3]余荣宝,李玉鸽。儒家传统人生哲学现代化的机缘与价值--以现代新儒家人生境界说为中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3):128-129.

    哲学人生论文篇3

    摘要:庄子人生哲学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智慧。从概念解读、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中传统文化的缺失、庄子人生哲学融入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面来构思全文,浅抒己见。

    关键词:人生哲学;生命教育;传统文化

    一、概念解读

    人生哲学,是关于人生问题的哲学学说,主要探讨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等,其表现形式通常是智慧箴言式,对人们的生活起指引作用。

    生命教育,就是关于人的生活、生命与人生问题的教育。

    二、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中传统文化的缺失

    1、生命教育意识上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弱化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积淀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文化遗产,也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精神体现。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他的著作《历史研究》中曾这样写道:“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但在全世界只有中国的文化体系是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过的。”可见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历时性和共时性价值。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面对多元文化的不断冲击,加之教育体制的“泛功利化”,传统文化正在不断被消解,表现在生命教育理念上,即是对传统文化的漠视。

    (1)多元文化的冲击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增大了人们适应社会的难度。我们在走出去的同时,也在不断引进来。面对良莠不齐的外来文化,处于价值观形成期的当代大学生,很容易被错误的价值观所误导,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外国媒体和舆论大肆渲染的文化相对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至上,正不断消解着我国一贯主张的集体主义价值观,腐蚀着青年一代。传统文化被弱化,生命意识在淡化。

    (2)教育体制的“泛功利化”

    工业革命在为人类创造了极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人类看到了科技理性的无穷威力。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我国一度非常重视重工业的发展,对科技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一个标杆指引着中国前进,引领着这一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在学校教育中,为了与国际化接轨,理工科优于文科,甚至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一度与语文相媲美。尤其在进入大学后,随着学科的专业化和系统化,部分学生为了日后更好地就业,专攻专业技术知识,而对国学的研究则几乎处于搁置状态。对科技理性的过分推崇导致人文教育的缺失,人们的精神日益空虚,整个社会和人的发展都被“单向度化”。

    2、大学生生命教育内容中传统文化的缺失

    生命教育始于20世纪60年代杰·唐纳·华特士在美国加州创办的第一所生命教育学校——阿南达智慧生活学校。旨在关注青少年反吸毒、预防艾滋病、自杀等暴力行为。目前西方关于生命教育的研究已相当成熟,而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当前我国高校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尚不健全,生命教育课通常以思想政治教育课和心理辅导课的形式开展,生命教育内容过分注重说理教育和表达政治教化功能,而忽视了传统文化对学生人文素养的陶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庄子人生哲学融入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思想,其中以儒、道、释三家思想最为突出。庄子,作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说的集大成者,研究庄子的人生哲学思想具有重大的意义。

    1、进一步丰富生命教育的理论基础

    生命教育在我国起步晚,发展晚。最初对生命教育理论基础的研究主要着眼于西方哲学中的生命教育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生命教育思想。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开始着眼于对来自中国本土文化的中国传统生命教育思想的研究。研究庄子人生哲学中的生命智慧,有利于进一步丰富生命教育的理论基础,增强我国生命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庄子》全书十万余言,分内篇、外篇和杂篇三部分,蕴含着较为系统完整的生命观。将庄子人生哲学融入大学生生命教育,不仅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四个认同(即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四、庄子人生哲学融入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可行性

    本文拟从庄子人生哲学的生命观、处世观和人生观三个角度来谈庄子人生哲学中的伟大生命智慧。

    1、庄子的人生观:重生、顺生

    《庄子·知北游》曰:“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深知人生短暂,教导人们要珍惜生命,体现了庄子重生的思想。

    《庄子·大宗师》曰:“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意思就是说生命的出生和死亡都是由命决定的,就像白天与黑夜的往复变化一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体现了庄子顺生的思想。人生路上难免荆棘丛生,磕磕绊绊,庄子淡然对待生死的态度,对于当代大学生勇于直面生死与挫折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生老病死乃自然常态,挫折亦不可避免,唯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跨过人生的每一个坎,迎来春天。

    2、庄子的处世观:游世

    名利观:庄子深谙生命之短暂,所以他以清静无为的游世态度,劝导人们“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友其真。”(《庄子·秋水篇》)。意即人不要为了人工而毁灭自然,不要为了世故去毁灭性命,不要为了贪得去身殉名利,谨守天道而不离失。众所周知,在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当今社会,人们很容易为名利所扰而丧失本真,对于即将走进社会的大学生亦如此,庄子人生哲学所倡导的名利观对当今大学生养成正确的义利观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人生在世,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自己是谁,自己的初心是什么,切忌执着于现实的功利,为名利所累。如若一味地争名夺利,必会违背自然的道德,走向事物的反面。

    智慧观:在对待知识方面,庄子强调要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认为人只有自己储存了足够的知识和经验,才能去指导帮助别人。这一思想在《庄子·逍遥游》中也有体现: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就是说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当今社会,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在校大学生表现出一种焦虑、急躁的状态,好高骛远,急功近利。殊不知“梅花香自苦寒来”,纵使外部环境如何恶劣,只有内心保持一颗虚豁空达的本心,不断充实提高自身才是硬道理。

    人际观:近年来高校频发的大学生案件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因为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而采取了极端的方式去对待生命。当今大学生处在一个复杂的人际交往圈,他们不仅要处理好与家长、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还要学会处理好社会人际关系。《庄子·山木》篇有一句经典名言广为传颂:“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庄子·大宗师》也提倡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的莫逆之交。原文这样讲:“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当代大学生在遇到人际交往困扰时,一定要产生积极的心理干预,寻求同学、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切莫走极端,让青春之花就此枯萎。

    3、庄子的养身观:体悟生命之道

    《庄子·刻意》载:“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认为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是天地的本质和道德修养的极高境界。《庄子·逍遥游》中“鼹鼠饮河,不过满腹”则是告诫人要知足。而螳臂当车的典故则是劝诫人们想问题、办事情前一定要正确审视自己的能力,只有在知我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自我特长。当代大学生在追求自我全面发展的同时,一定要先正确审视自己,对自己有一个比较正确的定位,这样才能在突出自我特长的同时获得其他方面的良好发展。

    庄子人生哲学中所倡导的重生、顺生,体悟生命之道以及游世的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生命观的养成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五、结语

    庄子人生哲学博大精深,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生命智慧,并与当今生命科学与死亡学等学科的发展相契合,必将成为中国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理论资源和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郑晓江。生命教育的概念、内容和原则[J]。中国德育,2007.

    [2]刘敬妍。试论生命教育观在高校德育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3]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M]。刘北成,译。人民出版社,2012.

    哲学人生论文篇4

    摘要:庄子人生哲学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智慧。从概念解读、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中传统文化的缺失、庄子人生哲学融入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面来构思全文,浅抒己见。

    关键词:人生哲学;生命教育;传统文化

    一、概念解读

    人生哲学,是关于人生问题的哲学学说,主要探讨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等,其表现形式通常是智慧箴言式,对人们的生活起指引作用。

    生命教育,就是关于人的生活、生命与人生问题的教育。

    二、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中传统文化的缺失

    1、生命教育意识上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弱化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积淀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文化遗产,也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精神体现。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他的著作《历史研究》中曾这样写道:“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但在全世界只有中国的文化体系是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过的。”可见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历时性和共时性价值。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面对多元文化的不断冲击,加之教育体制的“泛功利化”,传统文化正在不断被消解,表现在生命教育理念上,即是对传统文化的漠视。

    (1)多元文化的冲击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增大了人们适应社会的难度。我们在走出去的同时,也在不断引进来。面对良莠不齐的外来文化,处于价值观形成期的当代大学生,很容易被错误的价值观所误导,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外国媒体和舆论大肆渲染的文化相对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至上,正不断消解着我国一贯主张的集体主义价值观,腐蚀着青年一代。传统文化被弱化,生命意识在淡化。

    (2)教育体制的“泛功利化”

    工业革命在为人类创造了极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人类看到了科技理性的无穷威力。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我国一度非常重视重工业的发展,对科技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一个标杆指引着中国前进,引领着这一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在学校教育中,为了与国际化接轨,理工科优于文科,甚至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一度与语文相媲美。尤其在进入大学后,随着学科的专业化和系统化,部分学生为了日后更好地就业,专攻专业技术知识,而对国学的研究则几乎处于搁置状态。对科技理性的过分推崇导致人文教育的缺失,人们的精神日益空虚,整个社会和人的发展都被“单向度化”。

    2、大学生生命教育内容中传统文化的缺失

    生命教育始于20世纪60年代杰·唐纳·华特士在美国加州创办的第一所生命教育学校——阿南达智慧生活学校。旨在关注青少年反吸毒、预防艾滋病、自杀等暴力行为。目前西方关于生命教育的研究已相当成熟,而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当前我国高校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尚不健全,生命教育课通常以思想政治教育课和心理辅导课的形式开展,生命教育内容过分注重说理教育和表达政治教化功能,而忽视了传统文化对学生人文素养的陶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庄子人生哲学融入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思想,其中以儒、道、释三家思想最为突出。庄子,作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说的集大成者,研究庄子的人生哲学思想具有重大的意义。

    1、进一步丰富生命教育的理论基础

    生命教育在我国起步晚,发展晚。最初对生命教育理论基础的研究主要着眼于西方哲学中的生命教育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生命教育思想。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开始着眼于对来自中国本土文化的中国传统生命教育思想的研究。研究庄子人生哲学中的生命智慧,有利于进一步丰富生命教育的理论基础,增强我国生命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庄子》全书十万余言,分内篇、外篇和杂篇三部分,蕴含着较为系统完整的生命观。将庄子人生哲学融入大学生生命教育,不仅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四个认同(即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四、庄子人生哲学融入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可行性

    本文拟从庄子人生哲学的生命观、处世观和人生观三个角度来谈庄子人生哲学中的伟大生命智慧。

    1、庄子的人生观:重生、顺生

    《庄子·知北游》曰:“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深知人生短暂,教导人们要珍惜生命,体现了庄子重生的思想。

    《庄子·大宗师》曰:“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意思就是说生命的出生和死亡都是由命决定的,就像白天与黑夜的往复变化一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体现了庄子顺生的思想。人生路上难免荆棘丛生,磕磕绊绊,庄子淡然对待生死的态度,对于当代大学生勇于直面生死与挫折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生老病死乃自然常态,挫折亦不可避免,唯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跨过人生的每一个坎,迎来春天。

    2、庄子的处世观:游世

    名利观:庄子深谙生命之短暂,所以他以清静无为的游世态度,劝导人们“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友其真。”(《庄子·秋水篇》)。意即人不要为了人工而毁灭自然,不要为了世故去毁灭性命,不要为了贪得去身殉名利,谨守天道而不离失。众所周知,在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当今社会,人们很容易为名利所扰而丧失本真,对于即将走进社会的大学生亦如此,庄子人生哲学所倡导的名利观对当今大学生养成正确的义利观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人生在世,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自己是谁,自己的初心是什么,切忌执着于现实的功利,为名利所累。如若一味地争名夺利,必会违背自然的道德,走向事物的反面。

    智慧观:在对待知识方面,庄子强调要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认为人只有自己储存了足够的知识和经验,才能去指导帮助别人。这一思想在《庄子·逍遥游》中也有体现: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就是说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当今社会,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在校大学生表现出一种焦虑、急躁的状态,好高骛远,急功近利。殊不知“梅花香自苦寒来”,纵使外部环境如何恶劣,只有内心保持一颗虚豁空达的本心,不断充实提高自身才是硬道理。

    人际观:近年来高校频发的大学生案件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因为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而采取了极端的方式去对待生命。当今大学生处在一个复杂的人际交往圈,他们不仅要处理好与家长、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还要学会处理好社会人际关系。《庄子·山木》篇有一句经典名言广为传颂:“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庄子·大宗师》也提倡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的莫逆之交。原文这样讲:“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当代大学生在遇到人际交往困扰时,一定要产生积极的心理干预,寻求同学、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切莫走极端,让青春之花就此枯萎。

    3、庄子的养身观:体悟生命之道

    《庄子·刻意》载:“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认为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是天地的本质和道德修养的极高境界。《庄子·逍遥游》中“鼹鼠饮河,不过满腹”则是告诫人要知足。而螳臂当车的典故则是劝诫人们想问题、办事情前一定要正确审视自己的能力,只有在知我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自我特长。当代大学生在追求自我全面发展的同时,一定要先正确审视自己,对自己有一个比较正确的定位,这样才能在突出自我特长的同时获得其他方面的良好发展。

    庄子人生哲学中所倡导的重生、顺生,体悟生命之道以及游世的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生命观的养成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五、结语

    庄子人生哲学博大精深,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生命智慧,并与当今生命科学与死亡学等学科的发展相契合,必将成为中国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理论资源和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郑晓江。生命教育的概念、内容和原则[J]。中国德育,2007.

    [2]刘敬妍。试论生命教育观在高校德育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3]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M]。刘北成,译。人民出版社,2012.

    哲学人生论文篇5

    摘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我们高中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的影响较为深刻,使得我们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出现了一定问题。文章将提出市场经济背景在我们学生人生价值观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探究我们学生人生价值观数显问题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市场经济;高中学学生;人生价值观;存在问题;影响因素

    人生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人生观和价值观二者的中心问题。人生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如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其对我们学生人生价值观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需要对我们学生人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给予关注和重视,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解决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经济背景下高中学生人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一)重个人价值,轻社会价值

    重个人价值轻社会价值是市场经济背景下我们高中学生人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之一。如今大多数的同学都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自我表现意识,在每件事情上都强调自己的主体意识,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1]只有较小部分的同学认为应该以对社会的贡献来衡量自己的价值,在他们的认知里,人生价值便是自我价值,人生幸福便是个人幸福,一切都是以自我为中心。

    (二)重物质利益,轻精神追求

    重物质利益轻精神追求是市场经济背景下我们高中学生人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之二。市场经济下的同学普遍存在重功利、讲实惠,看重物质利益的趋向,相当一部分的同学认为物质利益大于精神追求,甚至有的同学偏激地认为金钱便是衡量社会地位、社会关系的唯一标准,自己未来的目标,便是要赚很多很多的钱。

    (三)重才轻德

    重才轻德是市场经济背景下我们高中学生人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之三。市场经济下,大多数同学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仅仅取决于学识、才能、机遇、社会关系等,而与个人品德没有太大的关系。如今许多同学不讲社会精神文明和社会公德,行为粗鲁、谈吐庸俗,“高分低能”和“高分劣德”的情形屡见不鲜。

    二、高中学生人生价值观出现问题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双重影响

    矛盾具有普遍性,市场经济对于我们高中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影响有着积极的一面,同样也有着消极的一面。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利益原则、等价交换等对于培养我们高中学生的自立自强精神、效益观念、竞争观念、创新意识和拼搏意识都有着积极作用。[2]但是同时市场经济存在盲目性、自发性等弊端,利益原则和等价交换原则等在一定程度上都对我们高中学生人生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如市场经济中利益是进行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强化了个人利益和小集团利益,促使了我们高中学生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滋生。又如等价交换原则,其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但是其应用到社会社会生活中,则会让人产生“一切向钱看”的思想,不利于我们高中学生助人和奉献的进行。

    (二)社会信息和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影响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使得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互联网也越来越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我们高中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拓宽,多元化的社会信息和社会价值取向对同学们产生了较大冲击。尤其我们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还不足,极易在纷繁复杂的思潮和信息中迷失自我,出现多元矛盾和摇摆不定的情形。尤其近年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快速发展,已是世界大国,西方国家一直企图通过文化来影响我国民众的思想,使得我国在内部产生矛盾。因此,我们高中学生必须要提高自己的“眼力”,在多元化社会信息和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下也能保持初心。

    (三)学生自身意志品德不稳定性和可塑性强的影响

    我们高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的后期,但是其仍然兴趣较为广泛,好奇心和求知欲也较强,渴望与世界进行沟通交流,意志相对于承认来说还较为不稳定。[3]高中教育是传统的、纯粹的、理想化的教育方式,但是实际生活中,我们高中学生却要面对大量的、世俗化的、具体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造成其思想上的矛盾和困惑。此外,我们高中学生在生活的过程中还不能够正确地应用辩证法来认识自己和他人,尤其是自我意识的膨胀,不愿意接受老师和学校灌输式的教育,渴望进行自我奋斗和拼搏,渴望自己的才华得到肯定,从而过分注重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产生漠视群体的观念。

    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社会提供特定的人生环境,人生的社会价值也需要社会做出相应的评价。面对社会中存在不同程度人生无意义感的人很多的现实情况,社会也应对自身进行评价。

    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人是社会关系的主体,人的发展和自我实现是以社会关系的丰富性和需要的全面化为内容,因此,人的自我塑造归根到底在于人的社会关系的建构。社会在制度上要明确地确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关系建构的最终目标,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建立一种机制,从而为把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关系“还给人自己”创造条件,并将其作为社会主义改革的方向,在改革中确立具体的目标,努力消除或弱化社会关系物化的消极影响,实现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复归,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人的发展和完善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我国,市场经济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也推动了人和社会关系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但我们不得不面对商品社会形态中社会【】关系物化的所产生的消极影响。马克思把社会关系在人面前以物与物的虚幻形式体现出来的现象称为“拜物教”,即“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可以说是颠倒地表现出来的,就是说,表现为物和物之间的社会关系”[10](P426)在他看来,物化的社会关系虽有其积极的意义,但他更多地批判了它的消极意义。商品拜物教使“商品”能够超越人的意志而行动,最终成了一种“观念形态”来约束人。由于拜物教的作用,资本的权力必然会向社会生活、政治领域渗透以及吞噬道德信仰世界,甚至连人的道德良心也受到怀疑和否定,社会中骇人听闻、触目惊心的道德灾难时有发生;人们生活的风格由物来决定,在多样化的物品追求和享受中而忽略了自身的承受能力,精神上趋向极度的空虚化,身处物化的社会关系之中。一句话,就是人性的异化,物的自然属性以及物与物的关系掩蔽了人的社会属性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拜物观是当前我国社会很多丑恶社会现象的基础和重要表现。

    结束语:

    市场经济对于我们高中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影响是巨大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基于我们学生存在的人生价值观方面的问题,我们必须对其进行重视,正视问题的存在,分析问题并寻找积极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改变现今市场经济背景下高中学生存在的人生价值观方面的问题,使得同学们在今后能够以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进入和参与市场经济,改善市场经济,以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更加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婷。市场经济下青年价值观现状研究[J]。学理论,2016(3)。

    [2]乔磊花,周东坡。论市场经济与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J]。才智,2015(16)。

    [3]范李明。论市场经济背景下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异化[J]。商,2014(52):344-344.

    哲学人生论文篇6

    近年来,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大学的持续扩招,冲击了原先固有的中职教学模式和生源。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素养较差,再加上重学历的传统用人观念和激烈的社会竞争等消极因素对他们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德育教育是摆在中职学校面前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而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的设定,是中职学校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一把尖刀。

    一、加強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素质一直是我们教学中十分看重的素质。我们的教学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处事,要有鲜明的政治观点、立场和态度。因此,德育是素质教育中最基本的教育。对学生来说,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小公主或小王子,脾气暴躁,不能顾及他人的感受。同时,中小学片面地追求升学率的教育模式,导致学生素质两极分化严重,客观上讲,中职学生的素质普遍比普通高中学生要低,他们有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不尊重老师、说脏话、逃课、打架、玩游戏……这给中职教学德育工作带来了难度,更增强了紧迫感。对于学生家长来说,把孩子送到学校,既是觉得孩子不大适合走学历的道路,同时又不想放弃孩子,想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在学校沉淀下再去接触社会,这是对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殷切希望。对社会来讲,日益发达的信息传播途径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传播了一些不良的东西,这对我们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如何教好学生,如何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大课题。

    二、哲学与人生课程的教学原则

    所谓“哲学的贫乏带来贫乏的教育”,要想将学生哲学教育质量提高,前提是必须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这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德育教育的具体实践,更符合当今时代的潮流,同时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始终围绕学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和三观内容。

    其次,要不断翻新教育理念,坚持知、行的统一。加强学生对与人生成长关系密切的马列主义哲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将知识逐步内化为学生的精神信仰,引导学生把马列主义哲学基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哲学素养和道德品质,让他们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最后,要保持学生与时代的联系。教育要具备现实意义,不能与社会和人文现实脱节。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成长的实际,遵循中职学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体现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最好符合当地企业的要求,加强针对性、时效性和责任感,做到教育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强化哲学观点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让哲学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

    三、通过哲学与人生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自主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是将教学主体由教师转换给学生,学生从自己本身出发,积极探索哲学与人生的学习,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学生课堂之中。但我们所提倡的自主学习,并不是完全让学生漫无目的地学习,而是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进行学习,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又或者切合学习内容的主题加以引导。例如,在讲授《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这节课时,可以先简要讲解一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以及如何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等基本的知识点,之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提出:“同学们,你们认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应该做到哪几点呢?选择你们认为重要的谈一下。”教师通过这样的引导,之后就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进而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刻的掌握。

    (二)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

    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只听名字可能离生活很遥远,其实不然。学习这门课程是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除了必要的大道理以外,其余的主要是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处事的,讲的都是最贴近生活的事,大到生老病死,小到说话吃饭,无所不包、无所不讲。课外知识积累丰富的学生会发现,无论是古代中国还是古希腊古罗马,都有“天人合一”、自然与社会统一的思想,这不仅是古代思想家和哲学家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在学习相关的哲学思想时,究其产生的文化和自然背景,学生不仅了解了当时的人文和自热风貌,在那种情境下,结合当时人们的生活现实,也能使学生哲学的学习和理解更深刻。然而,客观地讲,政治性质的课程最难以在教学上吸引学生,说得深了学生难以理解,说得浅了就像读课文,说得偏了又不符合教学目标。因此,实现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的生活化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可以创设生活情境,用身边发生的事和最近的新闻为材料延伸教学。例如,在教学《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里约残奥会上运动健儿在奥运赛场挥洒汗水的时刻,让学生真实感受什么叫“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以此来感染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潜在的能量,从而积极地去面对学习和生活。这个时候再趁热打铁,让学生说出在日常生活中听到或看到的“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的生活实例,以此加深学生的道德教育,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三)加强学生学习的合作探究

    “生命在于运动,教育在于互动”。合作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在互相帮助和密切配合中培养感情,从而更加有效地学习。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体会教师的授课内容,让教育更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面发展的理念,构建人的发展新形态的美好愿景。例如,在对《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和生生之间的探究与合作,教师将教学重点“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顺境、逆境的联系与变化”等内容先作简要说明,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由交流和讨论,然后总结归纳小组讨论的结果,在教师的指导下,再将课程内容的实践意义进行二次开发和拓展,促使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发展,实现哲学与人生课程对学生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的教学目的。

    哲学、科学和艺术,从大众文化的角度来讲,具有某种相通性和普适性,在思想自由度受到保护的前提下,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有着十分强大的现实意义,而德育工作对中职教育来说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育人工作。做好这些工作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以育人为目的,不断充实德育教育内容,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探索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从而教好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更好地完成中职教育的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孙海滨。中职学校学生德育典型教育的改革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

    [2]孙爱军。论当前中职生德育现状及教育对策[D]。鲁东大学,2013.

    [3]陈庭照。浅谈对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认识[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10(3)。

    哲学人生论文篇7

    对饮茶价值的深度理解与认知,加上大众对饮茶活动的普遍共识,使茶文化能够具体发展成为展现文化机制和情感理念的综合文化体系。在中西方茶文化中,无论是具体的饮茶习惯,还是具体内涵,都将饮茶者自身的人生认知和情感哲学融入其中,进而造就了内涵丰富的茶文化体系。

    1、中西方茶文化形成背景分析

    中西方茶文化机制的本质化诠释所展现的不仅是未来文化发展的趋势,更重要的是其中所融入的精神理念一种成熟的价值观。因此,我们需要以一种创新精神和人文思维的独特视角,来对中西方茶文化中所表达的具体内涵形成清晰的理解和认知,从本质出发,去深度探究和认知茶文化体系向我们集中诠释和展示的整体理念内容,从而实现对两种茶文化体系的应用与传递。

    在近代历史发展中,尤其是国际化融入茶文化体系之后,世界茶文化的丰富构建得以实现。茶文化融入世界之后,茶文化展现的已不仅仅是中国文化,已经逐渐成为极具自身特色的文化机制。中西方茶文化是国际文化的一部分,国际茶文化之间的深度交流,不仅仅为茶文化的层次化交流开辟了传播交流的新途径,更是实现了与外国文化体系的内涵化交流。以饮茶为主的茶文化。作为独特的“附属品”,在被国际社会所熟知和接受的同时,日趋国际化发展和深度创新。

    我国茶文化元素是基于长期而客观的饮茶活动所具体形成的,其中所诠释及展现的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习惯,更是社会大众饮茶习惯的具体变化,从我国茶文化与大众生活习俗之间的关联性看,正是大众的广泛推崇和一致性认可,形成了我国茶文化的独有色彩。西方茶文化机制则形成于近代社会之中,其中融入和诠释了西方独有的近代文明,尤其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其内涵丰富且形式独特。在西方茶文化中,我们所具体品读的是一种成熟的文化观,尤其是充满西方文化色彩的独立茶文化机制。

    2、我国茶文化体系所诠释和展现的人生哲学理念

    对于任何一种文化机制来说,其最终都与人生感知和思维哲学之间有着本质化融合及价值诠释。社会文化的影响力、大众礼仪的本质性诠释等等,都在具体的茶文化中得以生动呈现。个人哲学的根源是自身对于茶和饮茶活动的理解与认识,所以在当前我国茶文化体系中,浓厚的哲学思维使得该文化的本质化内涵得以全面提升。

    大众在饮茶过程中,通过具体的品茶活动,实现了自身情感的深化,以及思想理念的深化,并且通过哲学情思的必要融入,从而实现对饮茶活动和茶文化的独特认知。当然,我国茶文化是一种动态发展与文化诠释的综合文化价值,其在不断发展时,将具体的饮茶习惯和思想理念整体性融入,从而形成了价值内涵极其深厚的茶文化机制。

    茶文化机制是由大众所具体创造的文化机制,实质上是由大众理解和创造出来的,所以,整个茶文化体系所能表达的是系统化的人生感知,其浓厚的哲学理念中,有着自身感知。在品茶过程中,人们需要置身在“静”的环境中,具体感受对饮茶活动的深层次品知。

    茶属于东方文化的“原生元素”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诠释的不仅是东方元素,便是作为植根于我国文化的重要载体。长达几千年的应用,使得我国茶文化包含了极具我国特色和内涵的思维习惯。我国茶文化体系中包含了独特的中国思维,热衷于以情感表达的方式来进行层次化交流。对于我国大众来说,饮茶并非一种普通的生活习惯和价值理解,茶文化在饮茶认识不断成熟的背景下,层次化的精神内涵被融入其中,从而赋予了其独特的情感思维。

    我国茶文化体系中所具体展现的精神理念和个人的人生哲学,是茶文化的重要精神外延,它们不仅是对茶文化思想内涵的深度诠释,更重要的是随着大众饮茶习惯而不断成熟,从而使得饮茶思想深化为具体的哲学思维,实现了茶文化人生哲学的深度表达。

    在时代发展进程中,茶文化中所表达的审美艺术和精神思维,不仅实现了精神理念与个人心灵的升华,更是实现了自我超脱,尤其是实现了自我哲学的个人诠释与真实再现。从我国茶文化机制的具体表现看,其中所表达的人生哲学是一种心灵上的诠释,更是对茶文化的成熟认知。我国茶文化融入了诸多思想理念,尤其是我国是以儒家的思想和文化来治理国家,浓厚的儒家思想融入其中,茶文化已不仅是一种文化理念,同时也是重要的修身、养性之道。

    3、西方茶文化体系所具体展现的人生哲学思维

    西方各国本身不是茶叶的产地,但是茶的独特魅力并没有影响其价值的传递与表达。西方茶文化形成于近代历史之中,此时具备了茶文化发展与创作的良好环境。

    西方茶文化是一种完全不同于我国茶文化的文化机制。主要是以英美茶文化为代表进行具体研究,其中尤其是以英国茶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与我国的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所不同的是,西方茶文化机制中更多展现的是一种个性文化,并且以一种独特的理解方式来诠释饮茶人的风格感知。

    西方茶叶主要依赖国外进口,因此,在西方茶文化机制中,我们并不能感受到像我国茶文化一样的丰富多样性,比如茶具、茶器等这些只有基于我国悠久的饮茶历史才形成的文化元素。西方茶文化是基于西方文化氛围和环境本身所形成的文化机制,其所具体表达的方式是将大众习惯进行深度诠释。与我国推崇自然不同,西方更多的是改造自然,这在具体的饮茶习惯中就能得以体现,比如我国饮茶时,更多是一种原生态的清饮风格,但是英式饮茶其往往是将牛奶、咖啡等诸多添加性元素融入其中,形成了西方茶文化的独特哲学。

    从西方茶文化的形成时代背景看,此时社会的生产力已经得到了极大提升,饮茶条件也实现了极大提高。与我国“倡导勤俭”不同,西方茶文化更注重个人的享受。比如,英国下午茶将个人享受与精神化满足等诸多内涵融入其中,构建了极具自身属性的饮茶习惯。

    西方大众的饮茶活动不仅有着自身的特色,同时更重要的是其将社交礼仪和大众认知等诸多内涵融入其中,从而以个性化和情感化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西方茶文化元素的独特内涵所在。

    4、结语

    随着茶文化内涵的不断加深,我们不难看到整个茶文化机制中包含了诸多可以被综合利用和全面认知的重要元素,茶文化自然的生态环境和浓厚的文化环境,使得茶文化内涵成为了解各国文化的“主旋律”。我们相信文化在未来将继续发挥自身的独特价值及作用。而我们在理解茶文化时,必须从其中的精神理念认知角度出发,尤其要意识到整个文化的多样性所带来的层次化影响和实际价值。

    参考文献

    [1]骆云英,王晨婕。中西文化比较模式与先验哲学框架--牟宗三儒家“新外王学”建构的理路及曲折[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117-119.

    [2]尹丕安,王正平,赵恒君。中西文化传播的双向互动与文化转型兼评张西平《中国与欧洲早期宗教和哲学交流史》[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166-168.

    [3]余荣宝,李玉鸽。儒家传统人生哲学现代化的机缘与价值--以现代新儒家人生境界说为中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3):128-129.

    哲学人生论文篇8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尤其是“庄学思想”,即庄子的人生哲学思想对塑造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人格有着极其现实的启发意义。通过研究庄子人生哲学的思想内涵,结合当下大学生精神领域存在的。问题,对于塑造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庄子;大学生;人格塑造

    “自由观”“价值观”“技艺观”“和谐观”是庄子人生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同时也反映了庄子独特的思想内涵。研究庄子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影响有着极为突出的意义。

    一、庄子人生哲学的思想内涵

    庄子的人生哲学思想是其思想中的核心部分,他以人生观为核心展开了对自然、生活、学习、善恶和死生的见解。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首先,是无待的逍遥观。庄子告诉了我们必须要“以道观物”,才能够“无碍无待,逍遥自在”;其次,是打破相对性的价值观。庄子认为事物都有两面性,不管是利还是害,取还是舍,都是人满足人自身生存和自我发展的需要,具有不可否认的客观性质,但人生真正的价值和追求在于精神上的超越;第三,是游刃有余的技艺观。庄子认为道是“无所不在”的,技术不是手段,技术是天道的一种展现方式,要结合天道和技术,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第四,是致和的社会和谐观。庄子认为人和自然之间要发展和谐,人和人之间有着和谐的关系,能够和睦的相处,要实现天和,首先必须要实现人和,从而才能够达到心和,这是一个最高的境界,也是庄子所提倡的和谐所要达到的最后的落点。

    二、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在个人的发展过程中,其人格发展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依赖性太强,缺乏独立性

    当今大学生的独立性差,依赖性强。具体表现为:第一,生活上缺乏独立性,缺乏自理能力,在很多生活细节方面存有依赖性。失去了家长的庇护和宠爱,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去做,怎么去生活;第二,学习上缺乏独立性,主动探索能力差,无法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第三,存在盲从心理,缺乏自己的主见。

    (二)讲求攀比,追名逐利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极为丰富,金钱主义、拜金主义等一些奢侈腐化的生活思想也开始影响着大学校园。盲目攀比、享乐主义在大学生群体中也越来越普遍。第一,攀比心理导致许多大学生好高骛远,不着实际,不能踏踏实实学习;第二,盲目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沉迷于世俗生活,使一些大学生迷失了方向,甚至误入歧途;第三,追求享乐导致了精神领域的空虚和荒芜。享乐主义、奢靡成风,这也导致了大学生不思进取、自甘堕落等现象的出现。

    (三)缺乏学习动力,专业技能欠缺

    在当代大学校园,许多大学生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每个方面都能随着时代的步伐前进,而学习这个最基础、最要紧的方面却被摆在了最不显眼的位置。第一,是学习方面缺乏竞争力。一些人因为不善于学习甚至不屑于学习导致挂科,甚至拿不到毕业证而无法顺利毕业;第二,是没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缺乏相关的兴趣和恒心。当前,网络的不断发展,伴随着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我国所面临的压力逐渐增大,现代大学生的思维和行为上也存在一定的偏差,如一些心理问题的出现,以及缺乏相关的道德修养,等等,这些都阻碍了当前大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四)以自我为中心,人际关系不协调

    在当今大学校园里,部分大学生由于从小是独生子女,于是养成了骄傲、蛮横以及自我为中心、嫉妒等特点,未能处理好自身的人际关系,面临着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的困惑。第一,以自己作为中心,任何事情都将自己摆在第一位;第二,不够开朗,不能够很好的和同学们生活在一起,很少进行沟通和交流,对于周围发生的事情漠不关心;第三,自尊心太强,存有嫉妒心理。有的同学因为从小在众星捧月般的环境中成长,从小认为必须自己是优秀的,如果发现别人在成绩上比自己好,或者是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优势,就会嫉妒,从而心理上产生偏差,表现出一些不正确的行为。

    三、庄子人生哲学对当代大学生思想人格塑造过程中的重要启示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笔者认为,庄子人生哲学思想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人格塑造有着重要的启示。

    (一)实现个体独立和自我超越的生命价值

    在庄子看来,不论罔两、影子还是人都是因为“有所待”,受拘束,不自在,不自由,并没有进入真正的逍遥世界。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个体的独立和人生境界的提高。第一,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自强自立的精神,在实践中验证自我与升华自我。建立更为广阔的精神世界,只有这样才可“无所待”;第二,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大鹏鸟无疑是给我们一个很好的例证,我们其实可以将庄子这种追求引申为个体精神自由的追寻;第三,要树立自己的信心,要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关于自己的想法要有勇气进行大声地表达,让自己做个更有魄力,更有想法的人。

    (二)摆脱只追名逐利的精神束缚

    现代社会是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金钱拜物主义主导了许多人的思想。这种思潮也影响在校大学生。庄子说,“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对于大学生而言,首先,要努力学习,静心研究;其次,要热爱生活,发现更多人生的乐趣;第三,要心平气和,做最好的自己。只有放下名利物欲之心,你才能更好地进行心境的塑造。

    (三)学有所专且精,更具竞争力

    在庄子看来,人唯有做大顺应和遵循道,将自己划分到“道”一类中,成为得“道”或者是有“道”的人,才能够真正实现自由。对于大学来说,首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不断加强自身基础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有了基础技艺的培养,才能游刃有余;其次,还必须要构建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不断培养综合素质,将自己的长处发展好。同时,也要注重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使自己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四)处理好人际关系,和周围的人和睦相处

    “来世不可待,往事不可追”。庄子是在告诫我们不浪费时间,把握现在,乐在其中。当代大学生必须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第一,尊重他人,学会宽容,把握现在,乐在其中;第二,坦诚相待,诚信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从而真正地做到“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第三,要学会对他们抱着欣赏的态度,做人要谦虚。一个人只有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才能使自己不断地进步。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栋梁。加强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指导,帮助他们形成健全健康的人格,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庄子人生哲学思想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对于构建当代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有着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在大学生道德修养、人文素养等继续重塑和构建的今天,研究庄子哲学,帮助大学生塑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向上、求真务实的人格,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值得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心血去学习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方勇.庄子[M].上海:中华书局,2010.

    [2]蒋维跃.庄子人生哲学对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的积极作用[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5):110.

    [3]赵介永,练玉侠.庄子积极思想与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32):183.

    哲学人生论文篇9

    摘要:人生理想,在古代称为人道。在《左传》中有这样的话:“天道远,人道迩。”在《论语》中的“道”也专指“人道”。在人生论上,“道”有应当的意思。人生的最高准则,就是人生理想。中国哲学对于人生的理想和修养的部分,确实有很大也很独特的贡献。

    关键词:中国哲学;人生理想论;仁

    中国哲学和其他哲学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人生的“道”,每一个中国哲学家的理论里都有教导人们怎么去提高自身的修养,怎么样去最求人生理想中的“道”。所以,中国哲学就像酒一样,在年份越来越古老的时候,味道也最甘醇。

    一、中国哲学中的孔子人生理想论

    人生理想论,是中国哲学的核心部分。关于人生的最高准则,中国哲学里是最为丰富渊博的。

    1、孔子的“仁”的人生理想论。

    在中国哲学中,第一个提出完整的人生理想的人是孔子,孔子的人生理想就是“仁”,孔子讲“仁”,他说过:“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去譬,可谓仁之方也已。”①在孔子的理论中,仁就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这是最神圣的境界,甚至比“仁”的境界还要高。“立”就是可以独立生活而不是依靠别人。“达”就是在一方面能有所精通,可以展示给大家,帮助到别人。一个人自己追求独立,也要使身边的人去独立,自己去追求腾达,也要帮助别人慢慢好起来。“能近去譬”,就是说我们要从自己身边入手,从我做起,由己推人。已之所欲,亦为人谋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是爱人的,这一点是肯定的。只是孔子说的爱人,他心中所认为的爱,是要爱那些有值得我们去爱的人,也就是有实益于人的人。仁者本来就是爱人的,他们爱惜的是品德高尚的、自己能够自强不息,也能够帮助别人渡过难过的君子。“仁”是成己成人的,并不是姑息的爱,这样的爱只能是耽误了。

    “克己复礼”,在孔子的思想中,要立己立人,必须遵循礼。孔子说过:“不知礼,无以立也。”②,实行仁德,还要遵循礼的要求,也必须自己约束好自己。”“克己复礼”的首要要求就是自觉自愿,自觉自愿的用礼来约束自己,“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子的仁,是立人达人的,所以,要做到或者说要追求“仁”必须的是要真心实意的、实实在在的去亲力亲为的,只有自己身体力行,才能为人。不是有勇无谋,也不是刚毅木讷,更不是巧言令色。而是一个“济众”,人人都有帮助别人的能力,这个能力不论大小,只论是否真诚以待,更多的时候,不是我们对于帮助别人是力不从心,而是我们有力却舍不得去出力。

    只要能利天下,就是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为彼,犹为己也。”

    二、人生理想不遥远,哲学不在冷落生活

    思想的发展过程,有的时候就是将分散的集合在一起,由肯定的理论变为否定的理论。就是这样分分合合,变之无穷。

    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哲学是“爱智慧”,是帮助人们提高解决困难的能力的学问。但是,在生活中,哲学没有融入生活,或者说我们这些学习哲学的人,大部分并没有好好的去运用哲学到我们的生活中。没有学习哲学的人看待学习哲学的人,眼中带着神秘和羡慕,又觉得深不可测。单纯的从这一点来说,哲学在众多人的心中,还是位于金字塔的塔尖。可望而不可即。可是,我们是普通的凡人,我们置身于社会之中,我们的生活也是依赖着社会,我们要怎么去运用我们的知识,让哲学不在冷落生活?

    在我看来,中国哲学最大的魅力,就是告诉世人,人生活在世都应该有一个最高准则,虽然这个准则以不同的面貌出现在不同时间段里,但是都是要求每一个人首先自身要有很高修养,要接受教育,提高自己的觉悟。修身、立志、为学、重行、改过、自省、慎独。单从自身修养来说,不过也是纸上谈兵,还不是仁,不是兼爱。也只是独善其身。生活的魅力在于未知,我们置身于生活之中,每一时刻都是直播,我们无法预料下一秒我们面临的是什么。而生活的乐趣就是当我们面对这一秒发生的事情,我们要怎么去很好的解决。难题也就自然的出现了,我们要怎么去将哲学揉进生活之中呢?真正的哲学家不应该去埋怨时代忽视了哲学的存在,哲学的批判精神和特有的前瞻能力是可以成为引导力量的。

    有人说中国哲学在现在是最没有用的,沿用着历史的做的舞台,一直一直上演着古老陈旧的研究戏码。不是孔子到朱熹,就是从老子到庄子,是最没有前途的。这个观点是我听到最犀利的指责,我也不能认同。中国哲学不是乘着“文、史、哲不分家”的东风成长起来的,中国哲学家们自古以来就已经看的透彻,人生一世,活着不是只为自己,我们自身的力量的有时候大到我们自己都惊讶,古人早已智慧的总结了人的一生怎样过的有意义,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是说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发扬了善性之后,即从事治民。治民要亲爱人民。“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在中国哲学里,所有的人所追求的都是忧国忧民、将家国天下装在心里,这样的心胸只有在慢慢的领悟中才能体会到。现在的生活中哲学看似好像身在天堂,孰不知,它一直都蔓延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根发芽。每个人都通过学习知识来分辨是非。在进入哲学殿堂的这些日子里,我也有所反思,是我们自身将“得”与“失”牵绊的太紧,从而我们自身就被这些纷扰所紧紧束缚。谈论哲学的关怀,这个话题确实太大太空。那么,就从我们自己的自身修养开始,痛苦的时候变的坚强起来,把苦难当成是人生的财富,在心中装着“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愿望。认真做事、真诚待人,把自己生存的每一天都踏实负责任的对待。不要伤害别人,爱护自己,关心别人。在当下的生活中,我们求“仁”的方式可能和古人不同,但是我们可以这样去约束好自己的行为,从而感染到我们周边的人。

    我记得赵玲玲的书《一生至少一次哲学浴》中表达了这样的意思:从诞生之日起,人类就无法摆脱困惑与烦恼,也必须直面生死,而周围世界仿佛是浓雾锁重关,常常让我们陷入人生的沼泽。哲学就是给你一双慧眼,就是给你一盏指路明灯,让你看清楚自己,看清楚世界。它让我们明白,幸福原来就在自己手中。

    哲学人生论文篇10

    摘要:《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重要著作,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是从治国之道还是为人处世方面,《论语》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带给后人无限的人生智慧。文章剖析了《论语》中经典的为人处世之道,深入分析了其中的至理名言,并从学习、做人、做事三个方面来看《论语》中的人生智慧,从中学习其为人处世的原则。

    关键词:论语;为人处世;至理名言;人生智慧

    《论语》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部重要著作,主要记录了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集中反映了大教育家孔子的思想。其作为研究孔子思想的最权威资料,蕴含了丰富的政治、哲学、道德、教育等诸方面的思想[1]。其中,“仁”“义”“礼”“智”“信”贯穿了《论语》的方方面面,“仁”是孔子的核心思想。而《论语》作为一部经典著作,无论是对两千多年前的社会还是现在的中国,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乃至在世界上也影响深远。《论语》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深深影响了人们对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为人处世的思想观念,它是中华民族的精髓,给了人们无限的智慧与启迪。

    一、从《论语》中学会学习

    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贯穿于人的一生,尤其是在今天这个社会里,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显得尤为重要。《论语》中蕴含了很多教育人们如何学习的至理名言,这对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掌握至关重要。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孔子对子路的教导,大意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这教育人们要端正学习态度,对待学习,就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如果对于不知道的问题,还要装作知道,这无疑对学习有害,而且这也是一种不诚实的表现。此外,在学习方面,孔子特别强调“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说的是聪明的人喜好学习,不以向别人请教他们认为很低级的问题而感到羞耻。当看到这句教诲时,笔者不禁想到现在很多学生提问的一些情况,有些学生明明对某些问题不懂,但羞于向别人提问,因为他们担心会被别人嘲笑问这些低级简单的问题。或者,有些学生羞于向比自己成绩差的人提问,因为他们觉得这些人不如自己,向他们提问都是羞耻的。其实,作为学生,就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不懂就要积极提问,没有人会嘲笑一个好学者所提出的问题。当然,除了端正个人的学习态度之外,还要掌握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学好。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其大意是指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的领悟,这样学习才会进步。由此可见,孔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对于现在人的学习依然很有启示,是学生在学习上的指路灯。

    二、从《论语》中学会做人

    笔者认为做人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对父母尽孝,对朋友真诚。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孟懿子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不违背就是孝。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能违背长辈的心意[3]。作为儿女,孝敬父母,不违背父母的意愿,听父母的话,在孔子看来就是孝顺。当然,古时候的孝就是对父母的话无条件地顺从,不违背父母的任何旨意,这也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而现在,大家说的“无违”并不是无条件地按照父母的意思去做任何事情,而是在充分考虑父母意愿的基础上,再做出判断,不做违背仁义道德的事情,将父母的意见充分考虑进去。那么,我们看孔子教诲对待朋友的原则。“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月,其何以行之哉。”孔子在此想表达的意思是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就不能行走。可见,孔子认为诚信是非常重要的,人无信而不立。笔者一直认为诚信是人的身份证,是人们立足于社会的基石。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答应了朋友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说话一定要算数,就是这个道理,否则就不要轻易许诺对方。总之,对父母,要尽孝,对朋友,要讲究诚信,这样才是君子。而做人的原则还不仅仅只是孝和信,还需要有一颗仁义之心,《论语》中的做人原则,隐藏了大智慧。

    三、从《论语》中学会做事

    《论语》指导人们如何学习,教会大家如何做人,自然也告诉人们怎么做事。“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所谓三思而后行,就是指在做事之前,一定要慎重考虑,等考虑清楚之后,再做出决定。这其实是在告诫我大家,做任何事情,必须要仔细考虑,否则就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而现实生活当中很多人做事之前欠缺考虑,导致了严重的后果,甚至因此付出惨重的代价,所以,大家还是得牢记古训。做任何事情,仔细思考,同样,“言寡尤,行寡悔”也是告诫人们做事要谨慎。这里,孔子告诉他的学生子张,说话要小心,就会少一些怨尤,行事要多思、多想、多听、多看,日后就会少一些后悔。而大多数人在说话的时候,总是不注意自己的措辞,有时会不假思索地说出一句话,惹怒了别人,可事后再怎么道歉,也于事无补,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一样,不可能再收回来。有很多人在做事的时候,往往急于做决定,结果酿成大错,可是世上没有后悔药,若做事之前慎重考虑,就不会因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论语》蕴含了很多人生哲理和智慧,它教会人们端正学习态度,告诉大家学习方法,给学习者提供指导;它教会做人的道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人要守信用;它告诉人们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当然,《论语》的现实意义还远远不止这些,其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民主政治的建设也影响深远。《论语》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人民影响深远[4]。作为中国的文化结晶,《论语》的内涵也影响着世界,孔子学院,已经在多个国家设立;现出现多种语言《论语》的不同译本。可见,儒家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是中华文明的典型代表。

    参考文献:

    [1]刘佳。试论《论语》中孔子的言语观[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4)。

    [2]徐宁。《论语》的生存智慧浅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3]陈泽冰。经典本身是最好的老师---浅析《论语》中的“孝”[J]。才智,2014(35)。

    [4]环志峰。试论《论语》中的君子人格和其对大学生教育的意义[J]。青春岁月,2015(11)。

    哲学人生论文篇11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尤其是“庄学思想”,即庄子的人生哲学思想对塑造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人格有着极其现实的启发意义。通过研究庄子人生哲学的思想内涵,结合当下大学生精神领域存在的。问题,对于塑造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庄子;大学生;人格塑造

    “自由观”“价值观”“技艺观”“和谐观”是庄子人生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同时也反映了庄子独特的思想内涵。研究庄子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影响有着极为突出的意义。

    一、庄子人生哲学的思想内涵

    庄子的人生哲学思想是其思想中的核心部分,他以人生观为核心展开了对自然、生活、学习、善恶和死生的见解。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首先,是无待的逍遥观。庄子告诉了我们必须要“以道观物”,才能够“无碍无待,逍遥自在”;其次,是打破相对性的价值观。庄子认为事物都有两面性,不管是利还是害,取还是舍,都是人满足人自身生存和自我发展的需要,具有不可否认的客观性质,但人生真正的价值和追求在于精神上的超越;第三,是游刃有余的技艺观。庄子认为道是“无所不在”的,技术不是手段,技术是天道的一种展现方式,要结合天道和技术,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第四,是致和的社会和谐观。庄子认为人和自然之间要发展和谐,人和人之间有着和谐的关系,能够和睦的相处,要实现天和,首先必须要实现人和,从而才能够达到心和,这是一个最高的境界,也是庄子所提倡的和谐所要达到的最后的落点。

    二、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在个人的发展过程中,其人格发展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依赖性太强,缺乏独立性

    当今大学生的独立性差,依赖性强。具体表现为:第一,生活上缺乏独立性,缺乏自理能力,在很多生活细节方面存有依赖性。失去了家长的庇护和宠爱,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去做,怎么去生活;第二,学习上缺乏独立性,主动探索能力差,无法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第三,存在盲从心理,缺乏自己的主见。

    (二)讲求攀比,追名逐利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极为丰富,金钱主义、拜金主义等一些奢侈腐化的生活思想也开始影响着大学校园。盲目攀比、享乐主义在大学生群体中也越来越普遍。第一,攀比心理导致许多大学生好高骛远,不着实际,不能踏踏实实学习;第二,盲目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沉迷于世俗生活,使一些大学生迷失了方向,甚至误入歧途;第三,追求享乐导致了精神领域的空虚和荒芜。享乐主义、奢靡成风,这也导致了大学生不思进取、自甘堕落等现象的出现。

    (三)缺乏学习动力,专业技能欠缺

    在当代大学校园,许多大学生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每个方面都能随着时代的步伐前进,而学习这个最基础、最要紧的方面却被摆在了最不显眼的位置。第一,是学习方面缺乏竞争力。一些人因为不善于学习甚至不屑于学习导致挂科,甚至拿不到毕业证而无法顺利毕业;第二,是没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缺乏相关的兴趣和恒心。当前,网络的不断发展,伴随着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我国所面临的压力逐渐增大,现代大学生的思维和行为上也存在一定的偏差,如一些心理问题的出现,以及缺乏相关的道德修养,等等,这些都阻碍了当前大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四)以自我为中心,人际关系不协调

    在当今大学校园里,部分大学生由于从小是独生子女,于是养成了骄傲、蛮横以及自我为中心、嫉妒等特点,未能处理好自身的人际关系,面临着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的困惑。第一,以自己作为中心,任何事情都将自己摆在第一位;第二,不够开朗,不能够很好的和同学们生活在一起,很少进行沟通和交流,对于周围发生的事情漠不关心;第三,自尊心太强,存有嫉妒心理。有的同学因为从小在众星捧月般的环境中成长,从小认为必须自己是优秀的,如果发现别人在成绩上比自己好,或者是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优势,就会嫉妒,从而心理上产生偏差,表现出一些不正确的行为。

    三、庄子人生哲学对当代大学生思想人格塑造过程中的重要启示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笔者认为,庄子人生哲学思想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人格塑造有着重要的启示。

    (一)实现个体独立和自我超越的生命价值

    在庄子看来,不论罔两、影子还是人都是因为“有所待”,受拘束,不自在,不自由,并没有进入真正的逍遥世界。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个体的独立和人生境界的提高。第一,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自强自立的精神,在实践中验证自我与升华自我。建立更为广阔的精神世界,只有这样才可“无所待”;第二,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大鹏鸟无疑是给我们一个很好的例证,我们其实可以将庄子这种追求引申为个体精神自由的追寻;第三,要树立自己的信心,要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关于自己的想法要有勇气进行大声地表达,让自己做个更有魄力,更有想法的人。

    (二)摆脱只追名逐利的精神束缚

    现代社会是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金钱拜物主义主导了许多人的思想。这种思潮也影响在校大学生。庄子说,“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对于大学生而言,首先,要努力学习,静心研究;其次,要热爱生活,发现更多人生的乐趣;第三,要心平气和,做最好的自己。只有放下名利物欲之心,你才能更好地进行心境的塑造。

    (三)学有所专且精,更具竞争力

    在庄子看来,人唯有做大顺应和遵循道,将自己划分到“道”一类中,成为得“道”或者是有“道”的人,才能够真正实现自由。对于大学来说,首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不断加强自身基础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有了基础技艺的培养,才能游刃有余;其次,还必须要构建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不断培养综合素质,将自己的长处发展好。同时,也要注重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使自己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四)处理好人际关系,和周围的人和睦相处

    “来世不可待,往事不可追”。庄子是在告诫我们不浪费时间,把握现在,乐在其中。当代大学生必须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第一,尊重他人,学会宽容,把握现在,乐在其中;第二,坦诚相待,诚信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从而真正地做到“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第三,要学会对他们抱着欣赏的态度,做人要谦虚。一个人只有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才能使自己不断地进步。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栋梁。加强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指导,帮助他们形成健全健康的人格,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庄子人生哲学思想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对于构建当代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有着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在大学生道德修养、人文素养等继续重塑和构建的今天,研究庄子哲学,帮助大学生塑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向上、求真务实的人格,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值得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心血去学习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方勇.庄子[M].上海:中华书局,2010.

    [2]蒋维跃.庄子人生哲学对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的积极作用[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5):110.

    [3]赵介永,练玉侠.庄子积极思想与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32):183.

    哲学人生论文篇12

    摘要: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意蕴深长。将中国传统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能够陶冶大学生情操,培养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形成更成熟完善的性格习惯,同时对我国茶文化的传承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意义。

    关键词:传统茶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是茶的故乡,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发展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茶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它不再是单纯的一种饮品,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品质。在中西贸易发展中,茶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将中华文明向世界传播。茶对中国人有着特殊的象征,其中不仅浓缩中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的精髓,同时也体现出中国人的道德标准与思想品质。茶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社交活动中,在文化交流中,处处都可以看到茶的影子。茶沟通着人们的生活与情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学习品质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点,将传统茶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大学教育的创新与方向。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分析

    我国茶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但是茶文化的繁荣发展是在唐代。当时的唐朝正处于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茶也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社会不同阶层都十分推崇饮茶之风,并且赋予了茶更多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品质。随着茶文化的发展,人们对茶的喜爱和关注越来越多,茶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人才的培养也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只有不断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使优秀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近年来,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下,大学生教育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使他们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也成为当前高校的发展目标,由此,对于高校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今,大学生接触新鲜事物的渠道多、范围广。但是,如今时代,对于大学生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全面,需要大批复合型人才,以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在过去传统教育模式中,只有通过高考才能真正实现大学梦,但是,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高考的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只会死读书的大学生已经适应不了形势,他们思维僵化,缺乏创造性,不仅不利于自身的身心发展,与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节奏需要。如今,对于大学生的培养更注重其全面发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与核心,只有让大学生真正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才能将积极的思想品质渗透到他们身上,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成熟的阶段,由于少了升学压力,生活与心理更加放松,也更容易放松自我。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形成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高校应当积极发挥自身教育和引导作用,为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目标,加强大学生思想和心理教育,抓住大学教育这一重要时期。

    2、茶文化的价值分析

    茶文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但是国人对茶的了解却并不多,大部分人只是停留在饮茶的表面。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生活越来越忙碌,而饮茶是一种慢生活的代表,强调自然平静,所以,人们在紧张忙碌的生活中并没有机会坐下来慢慢享受茶文化。如今,这种快节奏的生活已经显现出一些弊端,人们也开始意识到其中的问题,希望可以通过一些办法来解决。茶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在文化回归的时代中,逐渐显现出其优势来,人们通过茶,了解了生活的真谛,改变了生活的态度。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将茶文化融入大学教育中,能够给大学生带来更新鲜丰富的学习体验,他们通过学习和了解茶文化,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无论从生活习惯、文化礼仪等方面都会受到积极的影响。茶文化思想内容丰富多样,从茶的种植、茶的泡制、饮用,到茶艺茶俗等内容都能够给人别样的体验。在饮茶过程中,从茶具的使用到泡茶的动作,再到饮茶的享受,都突出了茶与文化艺术的融合,这不仅是茶的魅力所在,更提升了品茶之人的审美意境。这些丰富的茶文化都吸引着国人。饮茶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心灵的享受,更多的是对艺术的追求,对自我思想的洗礼与升华。所以,将茶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教育中,营造浓厚的茶文化氛围,对于大学生有着积极的教育影响作用。

    3、茶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我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创新了璀璨的茶文化。尽管茶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是却没有形成规范化的发展体系。茶文化在历朝历代的发展中,融合了不同的思想价值体系,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在传统茶事活动中,需要茶人衣着干净整洁,内心纯净,这样才能更好地传达出茶道精神,提升茶人的思想境界。茶文化发展至今,能够做到如此要求的已经很少了,但是,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对于茶文化的学习并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首先需要对茶文化内容和方法进行基本的了解。高校也应当适时举办一些茶文化活动,例如茶艺表演、茶文化讲座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传播茶文化,让更多大学生参与其中,在营造良好氛围的同时,加强茶文化教育。

    在茶文化中蕴含着很多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品质。在早期种植茶时期,茶人的劳作十分辛苦,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中西方茶叶贸易的繁荣发展,贩卖茶、研究茶的人也越来越多。在古代,以茶为主题的作品也层出不穷,许多优秀作品流传至今,成为我国富贵的历史资料,对后世研究茶文化提供了参考。从这些资料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茶文化中蕴含着高雅而质朴的品质,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大学教育中,如果单纯地将茶文化理论融入课堂,也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佳。所以,对于教师而言,如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应当积极引导大学生深入了解茶文化内涵。茶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教师可以从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着手,从茶的发现,到茶的传说,再到茶的出口贸易等,运用更加丰富的资料内容,分享我们宝贵的历史文化,使茶文化这一优秀文化得到更好的普及。如今,不仅是高校,许多地方还设置了专门的茶室,这里不仅可以饮茶,还可以进行茶事活动,独特的茶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展示与传播。教师也可以与学生一起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通过泡茶、饮茶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茶的认知和了解。在茶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处世哲理,大学阶段正是对社会事物了解的重要时期,茶文化中蕴含的纯真、质朴的品质,都能够深刻地影响大学生的品质。茶文化走进大学,既说明了人们对于茶文化的重视度在不断提升,而且,想要使其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也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积极提升大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际活动增强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通过借助现代网络技术,活跃教学氛围,引导大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

    4、结语

    综上所述,茶文化中蕴含着许多优秀的思想品质值得学习借鉴。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大学生人才是当前高校的重要目标。将茶文化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有效改变当前大学生思维僵化的状况,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对于当前的大学生来说,不仅只是单纯地教授他们理论知识,而且应当引导他们充分认识自我的价值,认识生活的意义,将茶文化中的优秀品质渗透到他们身上,使他们形成更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材。

    参考文献

    [1]张丽。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思考[J]。职业技术。2007(20)。

    [2]黄晓琴,张丽霞,向勤锃。试论《茶文化学》课程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茶叶加工。2010(01)。

    [3]朱红缨。高校茶文化专业构建动因及教育探索--以浙江树人大学为例[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6)。

    [4]汪子一。浅析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3)。

    [5]刘勋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综合演练实践教学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1)。

    [6]杨敏,蔡云。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才智。2017(35)。

    [7]蔡国栋。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探究[J]。学周刊。2017(35)。

    [8]干爽。新建本科院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研究[J]。才智。2017(34)。

    [9]胡建良。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融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2)。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