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住屋文化变迁下女性地位延续探究——以勐宋哈尼族为例

    时间:2023-04-24 21:10:0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顾一平

    住屋文化,是集人的构筑行为和居住行为于一体的人类文化形式。[1]西双版纳勐宋村哈尼族的构筑行为和居住行为较完整,是住屋文化研究的良好典型。从住屋文化的内涵中,可见其蕴含着大量的社会关系——按照空间范围分类,包括了家庭内部关系和当地社区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按照伦理分类,可分为长幼秩序、同辈关系和两性关系等。本文则以两性地位关系为研究核心,并以实地访谈和观察为主、文献研究为辅,详细描述勐宋哈尼族住屋文化变迁下女性地位的延续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蕴藏其中的性别文化的延续原因,以期提高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性别文化水平,激发社会发展动力。

    勐宋村位于西双版纳,属于我国西双版纳、澜沧和孟连这一哈尼族第二大聚居区,是一个以哈尼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行政村,下辖11个自然村,其中10个为哈尼族村寨,包括哈尼族的两个支系——僾尼人和阿卡人。

    至于女性地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要与男性地位相比较才能显现出来。[2]在衡量女性地位时,学者们根据各自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等会采用不同的变量,这些变量涉及政治[3]、经济[4]、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归类为社会和文化领域中女性地位的研究,涵盖社会制度、社会性别文化、宗教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等。

    19世纪后半叶的妇女运动第一次浪潮的掀起,女性对社会地位诉求开始明晰。而后学者在研究女性地位的时候,就会分为女性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两个部分,事实上两类地位互为关联、难以分离。

    (一)传统住屋文化中女性家庭地位的呈现

    由于政府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真正的哈尼族传统住屋已鲜有存在,因此传统住屋文化主要来自于各种历史资料,当地遗留的少量传统住屋可辅助了解。整理文献得出,哈尼族女性的家庭地位,可在传统住屋文化中的空间布局和火塘秩序这两个方面呈现。

    1.住屋空间中的呈现

    西双版纳、澜沧和孟连一带的哈尼族传统住屋,带有傣族传统住屋的特征,其基本空间模式,是由子母房建筑组群和男女分室的室内格局为主要特征的。

    首先,是子母房建筑组群。母房“拥煞”,是一个父系大家庭的一栋中心建筑,落地部分平整土地后设置火塘,安放脚碓,是日常起居、聚会的空间;
    架空部分作为卧室,下面是蓄养家畜的圈房。[5]而子房“拥戈”,则是根据父系大家庭已婚男性成员的数量,环绕母房“拥煞”所建的独立小房。[6]这样的聚居形式,目的就是为了能把一个家族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显示出更强大的对抗外力的力量。

    其次,是男女分室的室内格局。男女分室,是这一区域哈尼族的传统住屋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显著特点,是指在房屋(一般是母房)内部,用木板或竹篾笆把室内空间一分为二:一边称为“波老”,由男性家长居住;
    另一方称为“纽妈”,由女性家长居住。男室女室各用各的火塘,各设其门,分开出入。一般而言,男室一边的门为正门,男主人只在男室招待客人,是一种外向性空间;
    而女室则承担了照料日常生活起居的功能,是一种内向性空间。在这种空间二元结构中,由于信仰和仪式的存在,空间并不是匀质的,而是呈现出一种复杂的等级关系:位于中心的两个火塘及其上方的天梯是整个住屋中最为重要的核心,紧挨着两个火塘对称布置的男女床铺则体现了家庭内部的等级秩序,而保存珍贵谷种的家神龛以及家中贵重的物品由女室来守护,则体现了女性家长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这些空间中的重要节点具有神圣的意义,其位置不容改变。[7]

    在这一区域的哈尼族传统住屋的整体空间结构中,似乎没有直接呈现出女性的家庭地位,只是发现“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模式,并被空间固化下来。女性家长因为守护着家庭重要物品,似乎还在家庭中占有重要地位,遗留着哈尼族母系制的痕迹。

    2.火塘秩序中的呈现

    火塘,对于大部分少数民族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设置,哈尼族更是“火塘边的民族”。火塘可满足哈尼族人取暖、烹煮[8]、闲谈、睡觉、议事等需要。更重要的是,“火”对于哈尼族来说,具有神圣的象征意义,是哈尼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象征。

    不过,火塘在日常生活中,烹煮仍然是主要功能。据历史资料记载,在子母房还存在的时期,母房中女性家长居室里的火塘是供大家庭烹煮食物的,全家几代人都会集中在这里就餐,如果就餐人数太多,则会根据男先女后的秩序进行分批就餐。[9]且一直以来,烹煮是哈尼族女性的工作。由此,这一区域传统哈尼族女性的家庭地位居于次要。

    (二)传统住屋文化中女性社会地位的呈现

    哈尼族女性的社会地位,在传统住屋文化中的筑屋仪式和筑屋过程这两个方面呈现出来。

    1.筑屋仪式中的呈现

    建盖新屋,对于哈尼族来说是人生大事,需谨慎对待。因此,在建造新屋前后,会举行大致6项仪式来确定新屋地基、正方位置等。在仪式中,主持者和参与者都是男性,女性可以做一些准备工作,但是不能直接参与到仪式中去。如立中柱时,必须由男性家长挖土坑,在坑中放入糯米或海贝等象征财富的物品,并亲手将柱子放入坑中,随后在中柱旁举行祭献。[10]历史资料上记载的仪式过程都是男性行为的描述,女性似乎消失了。

    其实不然,仪式背后琐碎的准备工作,往往由女性承担,只是哈尼族对于女性参与和主持仪式都有不同程度的限制。对于传统哈尼族社会来说,宗教信仰是极其重要和神圣的,但宗教仪式却限制女性参加,甚至针对女性制定了许多宗教禁忌,能够说明,在传统的哈尼族社会中,女性的社会地位是缺失的。

    2.筑屋过程中的呈现

    对于哈尼族来说,一家人建盖住屋,便是一个村寨的事情。当村寨中的人们集中到一起之后,便能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哈尼族女性的社会地位。

    现在勐宋村的很多房屋都是政府帮忙建造的,所以许多传统的仪式都被省略了。不过据当地村民回忆,以前建盖新屋时,都是村寨里的男性在住屋新址上干活,妇女儿童只能在家里准备食物,不能参与筑屋,连去看一眼都不行。不过对男童的约束没有那么严格,小男孩儿可以在新屋建造过程中观看。

    在全村寨男性参与的建造新屋的活动中,哈尼族女性是被排除在外的,这是一种对“男主外,女主内”性别分工的固化,也透露着哈尼族宗教文化中认为女性会破坏神灵保佑的歧视,这与上述女性家长守护家庭贵重物品这一角色已经产生矛盾,与哈尼族早期是母系制社会而后过渡到父权制社会[11]有关。

    从哈尼族传统住屋文化中,呈现的大多是女性地位低下的一面,包括其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那么,现在的哈尼族住屋文化中传统在多大程度上被延续了,而在延续的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女性地位是否有所变化?

    (一)女性家庭地位的延续

    勐宋村的哈尼族住屋中,子母房和男女分室的空间布局早已退化或消失了,但哈尼族的火塘文化仍在延续,却已失去了神圣意义。虽然在各种仪式中“火”仍旧是必需的,但在日常生活中的火塘更多的只是取暖、烹煮、烧烤、聚会等的日常生活功能了。因此,在现代哈尼族住屋中,火塘一般会设在厨房中,而不会成为整个建筑的中心。

    虽然火塘的象征意义和所在住屋中的位置都改变了,不变的是哈尼族女性还是火塘边烹煮的主要负责人,她们依旧负责烧菜做饭、洗碗刷锅,照顾全家人的饮食。当家里来客时,女性仍旧负责忙里忙外地准备饭食,而家里男主人则陪着客人喝酒聊天。

    (二)女性社会地位的延续

    如今,哈尼族筑屋仪式只剩破土开基和贺新房。在破土开基仪式中,当地传统的宗教元素随处可见。但凡涉及宗教、神灵、祖先的事务,哈尼族男性仍然承担着主要角色,女性只是扮演着背后默默准备的边缘性角色,基本沿袭了传统。贺新房中的性别分工也没有出现较大改变,依旧是明确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模式。

    可见,尽管有政府和施工队的加入,精简了仪式的数量,也改变不了哈尼族女性较为低下的社会地位。住屋建造也是如此,现代住屋的建造主体改变了,但这种改变对哈尼族女性来说,本身没有太大影响,因为她们从来都不是自己住屋的建造主体,也无法享有主体地位的权利。

    施工队进驻后,与施工队协商的也是新房男主人,不可能由女性出面,除非这个家没有男主人。哈尼族女性在公开场合与外人,特别与外地外族男性接触的这种羞怯,都来源于传统社会中的性别文化和道德礼仪,表现出女性社会地位的缺失。

    勐宋住屋文化的变迁,给当地哈尼族带来了新生活。但当聚焦在两性地位上时,发现哈尼族女性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虽有所提升,但仍旧呈现出顽强的延续性。这种延续性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呢?

    住屋文化包括了物质和非物质这两个方面的文化因素。物质文化方面,如住屋的样式、材料、格局、面积等,而非物质文化方面,就是指其中蕴含的性别文化、伦理道德、宗教观念等。在勐宋村哈尼族社会变迁中,住屋文化中蕴含的性别文化落后于其他文化部分,而呈现出的住屋文化中的性别文化呆滞现象,是一种非物质文化落后于物质文化的文化堕距表现。

    (一)教育程度

    根据访谈得知,勐宋村哈尼族的大学生数量,大概平均每个村4-5人,约占总人口的1.67%。虽然对于一个少数民族村寨来说已经是一个不错的教育情况,但是当地哈尼族只要是高中以上的学历,一般都会选择在外面发展,而且留下来的人学历通常不会超过初中。因此,基于当地常住的哈尼族人口,总体教育程度仍然偏低。

    在教育程度偏低的情况下,当地哈尼族最易接受的就是从小到大习得的风俗习惯、道德礼仪和宗教文化。尤其是在茶叶经济兴起前,当地还是处于较为闭塞的环境之中,这些风俗习惯、道德礼仪和宗教文化都与传统相差无几。因此,当地哈尼族人民,不管是男性和女性,都接受了不平等性别文化对其的社会化。再者,这一性别文化又与当地生产生活高度融合,很难让当地哈尼族意识到其中的不妥。

    (二)文化接触

    在一个封闭的社会中,保守是容易理解的。但如今,电视、网络、学校教育、人口流动等,都可以使得当地哈尼族与外界文化进行接触。当地哈尼族不平等的性别文化为什么还具有顽强的延续性呢?

    首先,与当地哈尼族接触的其他民族,在社会性别文化方面也呈现着明显的“文化堕距”。如汉族,前来商谈生意、拉货的一般都是男性。所以,外界的接触没有对当地的性别文化产生文化震撼效应。其次,现在电视、手机上传播较广的内容,大都也在强调女性的容貌和男性的能力,仍旧带有不平等的色彩。就算是突出女性能力的内容,也不会引起当地哈尼族的共鸣,因为,这些能力较强的女性与她们所处的阶层和成长环境不同。最后,教育带来的平等性别文化,对当地哈尼族来说是最为直接有效的。当地哈尼族女学生也有考上中专、大专、本科的,这些女学生的父母也会以自己的女儿为荣。但是这一部分女性很难回到村寨生活,剩下的女性很难改变自己的家庭和社会地位。

    (三)生计方式

    勐宋村由于茶叶经济的兴起,使得当地许多物质方面发生了变化,但是当地哈尼族的生计方式却没有明显变化,都是依靠种植,只是作物的经济价值发生了变化。当然,也许有人会转向茶叶的收购、买卖,从而转为从事第三产业的中间商。但是观察和访谈过程中,发现中间商一般都是外地人,没有当地人。

    许多著作在解释现在传统性别分工模式的出现时,都会提到狩猎采集时代,人类逐渐定居,女性负责采集,男性负责狩猎。这样较为原始的性别分工模式的形成确实合理,并后来在农业社会中长期保留。现代的勐宋村哈尼族社会仍旧是以农业为主,生计方式没有出现较大变化,因此,没有对传统的性别分工模式产生怀疑。性别分工作为性别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没有得到较大改变,那么,性别文化就更加难以改变。

    在实地研究过程当中,发现勐宋村由于茶叶经济的发展,村民的经济生活水平较高,但仍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体现在住屋文化中。尽管勐宋村的哈尼族都盖起了小洋房,但是传统住屋文化在现代住屋中仍旧延续。传统社会中女性地位在一定程度上的保留,便是这一延续的很好例证。

    综上,从住屋文化的变迁中看勐宋村哈尼族女性地位的演变,可发现由于部分传统住屋文化的退化或消失,现代住屋文化中呈现出来的女性地位比传统社会中稍微提高一些,女性获得了较大的自主权。但是,由于住屋文化包括很多方面,每个方面的变迁程度不一样,其蕴含的性别文化由于各种原因,变迁速度较为缓慢,出现了文化堕距现象,延续了传统社会中女性地位次要、边缘,甚至缺失等特点,需要进一步改善。

    猜你喜欢火塘哈尼族传统山西离石德岗遗址文物季刊(2021年2期)2021-09-23饭后“老传统”该改了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长街古宴 宴宴热闹 哈尼族长街宴云南画报(2020年11期)2020-12-14维生素D辅助治疗云南哈尼族儿童肺结核的疗效观察中华养生保健(2020年5期)2020-11-16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疯狂英语·新读写(2020年1期)2020-04-20老传统当传承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云南彝族的火塘文化文化学刊(2018年7期)2018-03-07火塘情思民族音乐(2018年6期)2018-01-24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火塘边的乡愁散文选刊·下半月(2016年12期)2017-02-06
    相关热词搜索: 哈尼族 为例 探究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