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新课标下中职职业体能模块教学研究

    时间:2023-04-10 20:00:0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姚 琢

    (宣城市信息工程学校,安徽 宣城 242000)

    2020年1月,教育部颁布实施《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0年版)》。这一新课标强化了学科教学在学生的专业学习、生活和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中的服务功能,科学合理地设定了课程基础模块、拓展模块的课程结构和学时[1],彰显了职业教育特色。课标最大的亮点是将体能模块作为一个独立的必修基础模块纳入课程结构中[2],针对中职生未来职业岗位体能需求,在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有计划加强培育,通过学校体育教学增强中职生体质,促进中职生健康行为养成与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形成,使得中职生在步入职业岗位前做好职业体能储备,满足职业生涯发展所需。

    中职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教育类型之一,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中职课程体系中的必修公共基础课程,与普高体育一样担负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任,但两者在培养模式和要求上又有着明显区别,除具有一致的健康属性外,还具有职业属性,即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职业生活的联系,服务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需求。

    (一)职业性特征

    中职教育主要是为生产、服务等一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职业品德、文化素养、专业基础知识以及较娴熟的职业技能是他们完成职业工作的根本条件,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是胜任职业工作的基本保证。目前,中职学校的专业是以职业岗位为基础设置的,不同的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身心素质要求是比较明确的。因此,职业学校的体育课程作为增强未来从业人员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具有显著的职业特征,即利用体育载体着重发展本专业今后从业和胜任职业岗位所需的身心素质,帮助学生提高与未来职业需求相关的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了解并掌握职业病的预防知识,满足中职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个性化与多元化需求,使中职生走上工作岗位时能尽快适应职业岗位要求,增强就业和职业发展竞争力。

    (二)实用性特征

    不同的职业岗位都需要从业者具备一定的身心素质保障,同时,由于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身体轨迹、劳动强度等存在单一性、重复性及局部性等特点,会给从业人员的肢体和心理等带来影响,易产生职业病。因此,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根据专业、工种的未来职业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实用体育教学,实施必要的补偿性身体锻炼,不仅能够促进体育教学与专业的有机结合,强化未来专业岗位所需的身体素质和职业体能,提高对不同劳动环境的适应能力,还能帮助他们了解并掌握职业病的预防知识,养成健康的体育行为,在未来工作、生活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锻炼,缓解因职业活动而造成的人体局部疲劳,预防身体形态畸形,使实用性体育锻炼成为预防和降低职业病发生并学以致用的终身体育运动伴侣。

    (一)职业体能概念

    上世纪80年代,体能测试因被引入全国足球甲级联赛而被国人关注,在后来的警察等招考中,体能测试也成为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体能可使我们身体更健康,精力更旺盛,生活更美好,生命更有质量[3]。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科学、有效的体能训练,不仅可提高身体素质,提升运动能力和增强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提供良好的体能保障,还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能锻炼方法,形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与能力。

    职业体能是由“体能”这个大概念细化而来,是指人们在职业岗位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够适应职业岗位要求的体能,包含与职业有关的身体素质(对职业劳动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耐受力等)和职业所需具备的身体活动能力(重复性操作能力和维持工作姿势的身体协调能力等)[4],它直接服务于未来的职业劳动,是完成职业岗位劳动的重要保障。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根据未来社会和职业岗位对劳动者身心素质的具体要求,实施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强化未来职业岗位所需的关键体能和职业综合素养培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体能储备,为未来的职业岗位劳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职业岗位以及对外界劳动环境的良好适应能力,有效预防职业病。

    (二)职业体能分类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不同的职业岗位其工作时的身体姿势、工作轨迹、工作内容、劳动强度以及劳动环境等各不相同,对从业人员的体能要求也有着较大差异。因此,根据职业岗位劳动特点相似性对各专业职业体能需求进行归类,实施分类教学,可提高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使得中职体育教学与职业岗位需求有效对接。如根据职业岗位劳动过程中所要保持的身体姿态[5],可将职业体能类型划分为站姿型、坐姿型、变姿型、工场操作型和特殊职业型等五种类型,见图1;
    也可根据职业岗位劳动过程中的工作负荷情况来划分,将职业体能类型划分为灵巧主导类、心智主导类和体能主导类等三种类型[6],见图2。

    图1 按身体劳动姿态划分职业体能类型

    图2 按工作负荷划分职业体能类型

    (三)不同专业职业岗位特点分析

    对中职生所学专业在未来职业活动中所需身体素质、特殊体能要求以及常见职业病等职业岗位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中职学校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体育教学,提高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结合不同专业职业岗位劳动身体姿势与工作负荷特点,我们可初步归纳整理出不同专业职业劳动特点及职业体能需求,见表1。

    表1 不同专业职业劳动特点及职业体能需求

    课程的实施涉及到教学目标制定、课时安排、内容确定、教学模式选择以及教学评价等多方面。在职业体能模块教学实施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加强与专业课教师的沟通,了解、分析不同专业的职业岗位劳动特点及对从业人员体能要求,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各专业(群)的职业体能模块教学计划并组织落实和反馈调整,见图3,提高模块教学的实效性。

    图3 职业体能课程实施路线图

    (一)职业体能模块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充分认识职业体能对未来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了解所学专业(群)发展职业体能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能根据自身身体素质,结合所学专业(群)职业体能需求,科学制定个人职业体能锻炼计划,能借助相关评价标准开展自我和同伴职业体能测量和评价。

    技能目标:初步掌握发展职业体能的基本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积极参与发展和岗位专业有关的力量、速度、柔韧、耐力和灵敏等体能训练。能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的合格水平。

    情感目标:在发展职业体能过程中,具有顽强的意志品德,能积极进取,克服困难,能主动开展同伴间的合作学习。

    (二)职业体能模块课时安排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0年版)》中规定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总学时不低于144学时。其中体能模块为36个学时,涉及一般体能、专项体能和职业体能等内容。如何在教学中科学、合理地组织、安排这36个学时,需要广大体育教师有针对性地加以探索。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采用的是“2+1”教学模式,即中职生在校学习2年,第3年外出实习见习。为使学生能在有限的在校时间里体能得到发展,特别是职业体能得到提升,我们建议在体能模块学时安排时,专项体能训练不再单独安排学时,而是融入到拓展模块中,根据学生所选的运动项目实施相应的专项体能训练;
    而将36个学时用于发展学生的一般体能和职业体能,分别设置18个学时教学安排来满足学生的体能发展需求。这种课时安排模式基于以下三个方面原因:

    一是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中职生大都处于15-18岁,属于后青春期,他们的身体形态、神经系统的发育已接近成年人水平,各器官发育已趋于完成。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各项身体素质增长速度开始减缓,速度、力量等素质处于缓慢增长期,协调与灵敏、柔韧等素质处于下降或停滞期,男生的有氧耐力水平增长较快,而女生的增长逐渐减缓。科学研究表明,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有效促进人体的身体素质发展,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因此,在中职阶段继续发展学生的一般体能依然十分必要。

    二是保持专项技能教学的完整性与实效性。《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0年版)》拓展模块一中限定性选项内容包含7个运动技能系列,学生需任选2个运动技能项目完成共90个学时的学习,包含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技战术运用与比赛、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等内容[7]。专项体能的练习内容需根据所学运动项目的特点和技战术的需求来确定,通过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提升运动表现能力、减少运动损伤。因此,将专项体能练习融入专项技能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保持专项技能教学的完整性,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也可增强专项体能教学的实效性,预防运动损伤,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三是学生职业岗位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中职教育是面向职业岗位的教育,学生所学专业的未来职业岗位体能需求是相对明确的。在校期间根据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劳动姿势、工作性质、劳动环境等因素,强化发展对职业活动有益的身体能力、运动技能和体育知识储备,可有效提高机体对各种劳动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耐受力,具有满足职业岗位劳动所需的特殊身体与心理素质,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增强社会竞争力。

    (三)职业体能模块教学内容选择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0年版)》中关于职业体能模块教学内容共有6项,包括发展职业体能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等理论知识,以及运用和发展与岗位职业相关的力量、柔韧、灵敏、耐力和速度素质的练习方法等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根据预设的教学目标,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学情、学校现有体育设施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组织与开发学生职业体能锻炼内容,将最具针对性、最具锻炼价值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协调发展和职业体能水平提高。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0年版)》要求和职业岗位实际需求,我们可将职业体能教学内容划分为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培养两个方面,见图4。

    图4 职业体能教学内容

    在选择职业体能模块教学内容时,首先,要把握职业体能模块的两个教学重点:一是重点向学生传授职业体能的锻炼方法。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结合课标中列出的教学建议,重在传授训练方法和习惯,帮助学生掌握提升职业体能的训练方法与手段,形成自主锻炼行为习惯;
    二是重点教会学生自主制定职业体能锻炼处方。学校体育教学重在传授方法与培养习惯,职业体能锻炼将伴随学生职业生涯全过程,通过体育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分析自身状况,运用所学锻炼方法与手段制定职业体能锻炼处方,必将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的养成。其次,教师要做好教学内容的融合,保障职业体能锻炼学时。如《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0年版)》中第一条理论部分:了解职业体能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等,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不再单独安排课时,而是将这条要求中的内容安排在健康教育模块和职业体能各单元中加以落实;
    教师也可将体能与健康教育模块关联度较高的内容进行融合,在同一课次或邻近课次中传授给学生,使得学生在掌握了相关健康教育知识后,可根据自身体质特点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进行练习并及时改进体能锻炼计划等[7]。再次,把握各职业岗位中职业体能需求的共性需求与差别。教师要做好各专业职业体能需求的分类归纳,将职业体能需求相近的专业合并归类,见表2,选择与职业特点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组织教学;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突出补偿性,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职业劳动特点,将具有保健和职业病预防功能的内容融入教学内容,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病预防和康复治疗训练,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增强社会竞争力。此外,在职业体能教学内容选择时,教师还可改变单一的校内教学环境,在做好安全预案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开展远足、户外拓展、越野跑等项目,丰富职业体能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也可增强学生参与职业体能锻炼的积极性。

    表2 不同岗位类型职业体能内容

    (四)职业体能模块教学模式

    1.整体实施模式。将《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0年版)》中规定的6项职业体能训练内容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加以设计,集中安排在某个学期,以完整教学单元形式组织实施,见表3。这种模式便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课程设计,学生的练习时间相对集中,有助于学生较系统地学习与掌握职业体能知识和锻炼方法,锻炼效果能够得到保障,但会受到学生体质状况不佳、教师自身知识储备不足、体育总课时不足、学校职业体能锻炼设施薄弱等因素影响。

    表3 职业体能整体实施模式课时安排

    2.课课练模式。《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0年版)》中要求每位学生要在拓展模块一中7个运动技能系列项目中任选并完成2个运动项目的学习。因此,教师可结合学生所选运动项目的特点,结合职业岗位对职业体能需求的不同,将体育运动技能教学和利用体育手段进行专项体能、职业体能教学紧密集合起来,在每节体育课教学中安排一定时间专门进行职业体能锻炼,形成运动技能、专项体能和职业体能齐头并进的教学模式,时间安排见表4。

    表4 职业体能“课课练”模式的时间安排

    在课课练模式中,练习内容、手段及方法必须贴近运动项目的实际和职业岗位发展的需求。教师也可以在不影响主教材的情况下,适当延长职业体能模块“课课练”时间,利用新的锻炼方法和新的锻炼器材等,增强练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锻炼主动性和自觉性。但在课课练模式中,存在练习时间有限、练习形式较单调、易与主教材发生冲突、场地器材安排较复杂等问题。

    3.分散实施模式。根据学校的教学资源现状等,将职业体能模块内容按照学生的身体发展规律,结合学生拓展模块的选项内容分成若干教学单元,分散安排在相对应的学期中组织实施。一般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实施,安排在每学期的前半学期进行,一是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后,对自己所学专业有所了解,可增强学生参与职业体能锻炼的亲切感;
    二是在经过一个假期的休息后,一些学生的体能会有所下降,在开学初结合学生拓展模块项目选择情况安排一定学时的职业体能训练课时,可以起到恢复体能、增强体质作用,为即将开始的体育课与专业课学习、锻炼做好准备。

    4.课外体育锻炼模式。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开展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多形式的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程学习的继续和延伸。每学期初,学校要统筹做好学校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与安排,明确课外体育锻炼内容、活动时间及参与次数等要求,确保课外体育锻炼取得实效。在锻炼内容的设置上,除安排球类、田径等常规体育锻炼内容外,还应选择有实效、多样化的职业体能锻炼项目,设置专门的职业体能锻炼区,配备一些专门的职业体能锻炼器材,让学生根据自身专业和爱好进行选择锻炼。在锻炼参与性上,要明确学生每周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次数与时间要求,一般情况下学生每周参与锻炼的次数应不少于2次,每次锻炼时间应不低于1小时;
    学校要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对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出勤与表现情况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学生的学期体育课成绩相挂钩;
    为保证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效果,学校每天应安排一定数量的值日指导教师,给学生进行现场锻炼指导与帮助,并对学生的出勤表现等情况进行如实考核记录,上述措施在提升课外体育锻炼实效性的同时,能帮助学生掌握自我锻炼的方法,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

    此外,职业学校还需重视学生体育社团的建设,组织对职业体能锻炼有共同爱好的学生成立职业体能锻炼社团,发挥学生社团在学校职业体能教育中的促进作用。在学生社团建设过程中,学校为社团统一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全程参与社团活动管理,一方面帮助社团建章立制,完善管理制度,保证社团活动正常化;
    另一方面对社团进行专业技术指导,鼓励社团成员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通过活动扩大社团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职业体能锻炼,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职业体能发展。

    (五)职业体能模块教学评价

    在实施职业体能评价中,需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注重评价的多元化,通过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等方法,对学生在参与职业体能锻炼过程中的学习态度、情感表现、进步程度、潜能发展以及课外参与活动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从而提升评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在具体评价实施中,一是要注重学生职业体能发展趋势的评价。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性别差异,根据学生初始测评成绩进行赋分分档,制定各类学生的进步幅度分值,通过阶段性测评等方式考查学生职业体能的变化情况,并将学生职业体能进步或减弱情况纳入最终考核标准,“结果+过程”的评价保证了评价内容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二是实施多节点职业体能测评。多节点、多次数的职业体能测评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体能的阶段性变化。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信息收集和分析整理,对学生职业体能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内容进行及时调整,有助于改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增强锻炼的实效性。三是教会学生掌握职业体能的测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注意给学生传授职业体能测评方法,指导他们运用正确的方法评价自身职业体能的变化情况,这样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工作和生活中能积极调整锻炼计划,提高锻炼效果。四是制定激励机制。对那些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达到优秀或者在各类体育竞赛获奖的学生,以及平时能积极参与职业体育锻炼和自主提升运动技能的学生,可视情况予以加分。

    (一)构建课内外一体化职业体能训练

    中职生职业体能教学仅仅依靠每周2次课是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取得理想效果的,因此,职业学校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拓展职业体能教学时空,充分发挥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中的作用,将学生的职业体能锻炼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利用学校大课间、学生体育社团等载体,鼓励相近专业或专业群的学生建立职业体能锻炼俱乐部,吸引广大中职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和社团活动,在教师的专业技术指导下提升体育运动技能,提高职业体能水平,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二)提升教师的职业体能素养

    职业体能模块教学需由各校体育教师进行组织实施,他们的职业体能素养与组织能力决定着职业体能教学效果的好坏。学生的职业体能训练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不仅需要广大教师掌握多种体能训练手段,具备分析、归纳与整合能力,还需具有心理学、医疗保健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各校应重视教师职业体能素养的在职提升,通过继续教育、外出培训、进修等途径逐步完善教师职业体能方面的知识结构,让广大体育教师成为职业体能训练的行家里手,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做好职业能力储备。

    (三)加强职业体能锻炼场地器材建设

    职业体能教学内容的职业性、实用性和补偿性特点,使得传统的体育教学所使用的器材设施等已不能适应和满足教学需求,职业学校需加大职业体育教学器械和场地设施建设,根据不同专业群的体能需求,设置若干个职业体能锻炼运动区,增设一些职业体能锻炼器材,满足学生职业体能锻炼需要。

    (四)加强网络资源建设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已成必然。作为中职学校要鼓励教师借助校园网络平台建设、开发相关职业体能训练网络课程资源,将教学视频、图片、练习方法等内容上传到教学平台[8],丰富与拓展教学形式和空间,以方便学生了解更多信息,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师生也可通过交流平台进行信息交流、探讨答疑,及时解决学生在职业体能锻炼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中职体育教学中实施职业体能训练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途径。中职学校实施以职业体能模块为主的教学改革,不仅有助于中职生专业发展与综合职业素养的提升,还有助于构建具有职业特色的中职体育课程体系,彰显中职教育特色,提升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中职生的健康成长,为社会发展培育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猜你喜欢体育锻炼岗位中职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乡村地理(2018年2期)2018-09-19走进“90后”岗位能手中华儿女(2016年14期)2016-12-20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山东工业技术(2016年15期)2016-12-01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现代企业(2015年4期)2015-02-28张晓东:倒在岗位上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职业教育研究(2011年6期)2011-03-25
    相关热词搜索: 教学研究 体能 新课标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