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新文科背景下教学改革研究——以安徽工程大学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为例

    时间:2023-04-09 11:00:0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马 翔 顾春华

    安徽工程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0

    2020年11月教育部召开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会上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1]。新文科建设注重学科的融合与创新,这既是新文科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艺术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2]。安徽工程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创建于1985年,坚持理论教学与设计实践并重,逐渐形成了适应社会需要、重创意、重市场、重实践的办学特色。面向新文科建设,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建立在课程质量的提升基础上、课程及课程体系的模式创新上以及专业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上。艺术专业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应将学科的融合与创新作为教学改革研究的指导思想,推进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新文科建设的路径。

    (一)课程体系的科学划分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课程体系教学质量的提升,首先要从课程体系的建立及课程体系的具体划分开始改革。针对专业培养目标,首先确立了专业基础性课程、设计性课程及实践性课程三大体系,在三大体系下再分别设置小的课程体系。专业基础性课程体系主要包括绘画基础、造型基础、服装结构设计、图案设计、服装材料学、服装史论等;
    设计性课程体系包括服装造型设计、服饰配套设计、服装画技法、服装CAD、立体裁剪(初级阶段、高级阶段)、服装女装纸样设计、服装男装纸样设计等;
    实践课程体系包括服装工艺、创意立体裁剪、服装刺绣、专业课程设计、专业考察等。每个课程体系中设置的课程应由基础知识的学习,逐渐过渡到具有一定高阶性、挑战性的知识体系,如何引导学生从基础知识的掌握,到自主性的学习,并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从基础性到高阶性的具体课程设置至关重要。

    课程体系的具体划分应充分考虑课程性质、课程内容、课程目标,在学科的融合与创新的指导思想中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划分,才能充分保证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课程体系的科学划分对专业的特色性建设具有一定的作用,要想保证专业发展具有特色性,首先要保证课程体系具有一定的特色性,因此专业教师的教学、科研研究方向也可作为课程体系划分的参考。将专业教师们的具有特色性的教学、科研研究方向与专业培养目标综合考虑后,纳入课程体系,开设具有我校特色性的课程。

    (二)课程的设置

    培养方案的制订中与课程相关的主要包括课程设置、课程学时的分配、课程的学期划分等。课程的设置最为重要,如何通过课程的设置使得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服装与服饰设计学科的知识,如何将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知识体系合理分配给相关课程,设置课程名称、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而且还要充分保证课程之间的系统性、融合性是保障教学质量、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课程名称可根据每个阶段的授课内容及课程培养目标进行设置,如服装造型设计课程体系中设置了“基础款式”“创意设计”及“应用设计”三个阶段的课程,课程名称即体现了课程的教学内容又明确反映了课程目标。

    课程的设置除了学时、课程内容等,学期的划分尤为重要,在第一学期应尽量安排基础课程体系中的课程,从第二学期到第四学期,不仅要安排基础课程体系,设计课程体系及实践课程体系中的第一、第二阶段的课程应全面的合理穿插安排,使学生能够全面接触到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所有的课程体系中的课程,通过第二、第三、第四学期课程的学习,全面了解及掌握基础性知识内容,并能做到举一反三,为后阶段高阶性知识体系的学习打牢基础;
    到了第五、第六、第七学期,应主要安排具有高阶性知识体系的课程,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创新性、实践操作的能力。

    新文科专业需要通过各种学科的交叉教学,通过新的技术、产业以及新的模式,将各类新型科技融入文科专业[3]。课程设置中应将服装的新产业、新业态融入课程中,保障艺术学科与纺织、染整等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跟上新文科建设的步伐。

    (三)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

    在新文科背景下针对以上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的改革研究,课程体系中设置的课程,其教学大纲的合理修订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教学大纲应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目标及详细的章节内容以及学时分配进行科学撰写。教学大纲包括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以及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内容。在对课程基本信息的确定中,根据课程的适用专业,确定课程的前期先修课程以及后续对应的课程,在此基本信息的填写中,应充分考虑到课程内容及教学前后关系,如课程前后关系分配不科学,则会影响到学生对本课程以及本专业学习内容的掌握度。

    教学大纲中教学目标应根据课程内容及课程性质有所区别,每门课程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应达到几个课程目标,每个课程目标对学生的具体能力要求是什么,这些都需要任课教师综合考虑,在确定课程学习目标的同时,实际上确定了对学生在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以及本门课程应完成的对应的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在课程内容与课程学习目标的对应关系中,要求教师在制定及分配教学内容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到每个教学内容的划分及衔接关系,才能合理地对应分配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相辅相成,课程内容的划分是为了更好地完成不同的课程目标,不同课程目标完成的同时,对课程内容的设置及划分有着指导作用。

    (一)课程教学内容的持续更新与优化

    课程体系教学质量的提升建立在每一门课程质量的提升基础上,课程质量的提升首先要保证教学内容的持续更新与优化。首先,教学内容应包含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专业教师应理清课程及相关课程体系中的基础教学知识点,使得课程之间的基础知识点根据课程属性及培养目标有所区别,涵盖面广。其次,教学内容应选择课程体系之间的相关性知识点,强调课程之间的融合性,通过具有融合性教学内容的设计,使得学生通过不同课程具有贯穿性的学习,全面系统学习服装设计相关知识,了解专业培养要求。

    制定课程质量标准以及课程考试质量标准,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导向[4]。课程质量标准的设置既能保障单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又能保障课程体系中课程教学的侧重点以及不同的培养目标,以此保证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如基础工艺、女装工艺、男装工艺、创意服装的设计与制作等课程均属于服装工艺实验课程体系,具有不同的课程内容及培养目标,因此在质量标准的制定中应明确不同的考核标准,才能保证学生通过这一工艺实验课程体系的学习,获得不同的知识点与实践能力。

    (二)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教学质量的提升不仅要将课程教学内容持续更新,还要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尤其对于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可融入的传统文化素材尤其丰富,将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不仅可以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价值,丰富教学内容[5],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不能仅限于“服装史论”课程中对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理论学习,服装专业各类课程均可将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如服装设计课程中的款式设计阶段,可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男、女服装廓形、领型、袖型以及各类衣襟等造型进行充分掌握,后期在创意阶段、应用阶段等高阶性课程内容的学习中,对传统服饰的各种造型进行变换设计,丰富服装造型,提升设计作品的内涵。

    不仅服装设计课程可融入传统服饰文化,“图案设计”“服装纸样设计”“时装画技法”等理论课程以及“服装工艺”“服装刺绣”等实践性课程都可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如传统纹样、古代服饰结构、古代服饰刺绣作品等都有大量的素材可学习、可拓展应用。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新文科背景下,需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两方面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传授理论知识体系,更要通过实践性环节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基于服装专业特点,每门专业课程的学习都可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如服装设计课程,如果课程的学习仅仅停留在绘制服装款式设计或效果图阶段,则学生对服装款式或服装效果的理解仅限于自己绘制的效果图中。要想学生对服装结构、服装配色以及服装效果有充分的理解,必须通过实物制作,即实践性过程的学习,才能做到对各类服装款式、结构等方面的深入了解,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不仅理论课程的学习需要融入实践性环节,实践性课程则可通过项目式等教学方式进行。引导学生与市场需求挂钩,从服装设计的实际应用中,理解课程内容。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要顺应服装市场的需求与变化,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学生通过有目的的实践性学习与操作,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学生学习主体性地培养,是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的另一保障。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改变以往被动学习的模式,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价值追求[6],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学习的主动性,可通过线上线下、参与式教学等多元性教学模式的设计引导学生[7]。

    在教学过程中,较多采用团队合作形式完成教学任务,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发挥每个学生的参与性,还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专业自信,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团队式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置具有专业引导性、合作性、创新性的教学问题,需要每个学生高度参与,进行讨论、探究,学生在完成教学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主体性逐渐增强。

    课堂教学前后阶段教学方法的研究不仅对学生主体性学习能力的提升,对课程质量的提升均具有一定的作用。课前、课后学习内容的安排、线上线下等学习方法的设计以及学生的学习分组安排等,应将课程的知识体系、考核内容、考核标准、教学大纲、培养目标等做到充分考虑,合理安排,才是对课程质量的有效保障。课前阶段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阶段,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培养较为重要,教师要改变以往只注重课堂教学成果的教学习惯。课前阶段预习内容的安排,考虑到学生自我学习的掌握程度,不仅要安排基础知识点的学习内容,还应尽量安排学生通过一定的思考或实践操作,能够获得自信与满足感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课堂教学,应主要解决一些高阶性的课程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讨论,在讨论或对作品的讲解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新文科建设的根本在于人的观念更新、思路出新、成果创新。当前,高校中大多数教师都是教学科研并重的状态,如何让教师积极投身新文科建设,做到教学相长、教研相长是一个关键[8]。专业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有新的观念、新的教学思维,通过科研、教研等研究工作,将最新的教科研成果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带入课堂。

    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课程体系的模式创新等需要专业教师有效执行,因此,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设计能力以及课程体系教师之间的合作能力是教学改革的基本保障。面向新文科建设,专业教师应紧随时代发展,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使用最先进的智慧教学手段,通过实时更新的与教学内容匹配的教学设计,将最新的专业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新文科作为一个新兴理念具有发展性,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应具有长期性、持续性,成为终身学习型教师[9]。

    专业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除通过专业培训、教学科研研究,不同研究方向及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服装设计、服装史论、服装结构原理、立体裁剪等不同课程体系及研究方向的教师应定期交流学习,将每个课程体系方向的最新知识传达给不同教师,以便服装专业教师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融入同一学科不同研究方向的新知识,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接受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中,掌握具有系统性、相关性、连贯性的知识点,避免课程内容的相互脱节。专业教师应多参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专业培训,将本专业最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融入课堂教学,实时更新教学内容。

    课程改革及课程体系的模式创新应适应新文科建设的内涵,实现课程体系的融合与突破,建立具有新理念、创新发展的课程体系是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有效路径。如何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需建立以问题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教学系统,在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改革中,在教学内容的持续更新与优化中以及专业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中,紧跟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艺术专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文科课程内容服装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小学教学研究(2022年21期)2022-07-28让人心碎的服装趣味(作文与阅读)(2021年9期)2022-01-19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中学生博览·文艺憩(2020年3期)2020-08-14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求学·文科版(2019年6期)2019-06-12豆文科作品艺术家(2018年7期)2018-09-22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米娜·女性大世界(2016年9期)2016-12-02孙文科东方艺术·国画(2016年1期)2016-11-16服装家纺个股表现股市动态分析(2015年20期)2015-09-10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年9期)2015-07-01
    相关热词搜索: 教学改革 安徽 为例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