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安徽省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探索及路径选择

    时间:2023-03-10 15:35:0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陈华彬 陈再勤 孟超峰 胡峰

    (宣城市委党校,安徽 宣城 2420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不但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而且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1]。

    安徽是全国较早探索数字乡村建设的省份之一。2018年2月安徽省委1号文件提出“加强数字乡村建设”[2]。2018年5月《安徽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推动‘互联网+农村’建设,打造数字乡村”[3]。2020年6月《“数字江淮”建设总体规划(2020-2025年)》提出:“统筹发展数字乡村与智慧城市,推进乡村数字化转型”[4]。2021年2月《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确定数字乡村建设的具体目标[5]。2021年6月安徽省委网信办确定肥西县上派镇等35个地区为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单位,要求试点单位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建立试点工作台账,及时梳理和总结试点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6]。2022年4月安徽省委网信办、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等11个部门制定了《安徽省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推动信息化和乡村振兴有效融合,彰显大数据技术助推乡村振兴。

    (一)数字乡村建设体系框架

    数字乡村围绕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等方面,通过建设信息网络,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乡村数字经济、保护智慧绿色乡村、繁荣乡村网络文化、创新乡村数字治理,从而形成城乡一体的信息惠民服务体系,实现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根据《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的有关要求,结合各地数字乡村建设试点经验,构建数字乡村建设总体架构,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公共支撑平台、保障体系建设、数字应用场景等内容(如图1所示)。其中,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包括网络基础设施、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和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改造;
    公共支撑平台包括公共数据平台和各类应用支撑平台,是各类数字乡村应用的系统基础;
    保障体系包括组织领导、机制保障、政策支持、人才支撑、氛围营造等五个方面;
    数字应用场景描述围绕农村生产、生态、生活等领域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适用情景。

    图1 数字乡村建设体系框架

    (二)数字乡村建设的典型场景

    1.背景介绍

    本文以首批安徽省数字乡村试点镇宁国市港口镇作为个案,分析宁国市港口镇数字乡村实践情况。港口镇位于宁国市北部,总面积97.1平方公里,总人口4.2万人,辖太平村、山门村、港口村、凉亭村、灰山村、西村村、五磁村等7个村,新村社区、港口社区2个社区。主导产业为建材、化工,先后获得全国特色小镇、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安徽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安徽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安徽省森林城镇、安徽省文明乡镇、安徽省首批健康小镇等荣誉。2021年6月,港口镇入选首批安徽省数字乡村试点镇。

    2.主要做法

    (1)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大力提升光纤网络支撑能力,对现有网络进行优化和升级,满足辖区村民对信息化的需求。同时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提升网络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2)培育电子商务新业态。加快“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步伐,配齐农产品加工、包装、仓储等设施。深化乡村邮政和快递网点普及,加快推进智慧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推进电商企业入驻淘宝、天猫等平台,同时积极在拼多多、微信社交、短视频、直播等平台上挖掘潜力,充分利用流量变现,带动电子商务发展。

    (3)促进乡村文化发展。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文化普惠均衡发展,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大力挖掘省级非遗文化,不断加大对皖南花鼓戏、龙窑制陶技艺等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4)开发“智慧党建”系统。依托“云计算+大数据+App”模式,深化党员教育、党员管理、党员反映事项处置、党组织管理四大功能,为全镇48个基层党组织和1515名党员提供全方位服务。打造集视觉、听觉、触觉为一体的立体式党建VR云展厅,通过沉浸式、互动性的体验学习,让党员身临其境,体悟党的奋斗历程,为党员学习教育提供全新方向。

    3.取得成效

    (1)“雪亮工程”全覆盖。港口镇探索“政府+企业+家庭”三方共建共享模式,建成全镇联防联动指挥大厅,在全镇乡村道路、公共区域、重要节点安装702个“雪亮乡村”监控点,打造可视化监控调度网,实现乡村治理无死角、无遗漏。

    (2)新媒体平台显功效。打造“千年港口”官方抖音号、今日头条号、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运营平台,对党建、招商引资、文化旅游、企业服务等进行全面宣传推广,目前4个官方新媒体号累计浏览量约4.2亿次,收到3000余条招商合作信息,帮助镇域企业招聘1000余人,“艺术西村”被评为安徽省文旅最具品牌潜力奖。

    (3)办公实现“云桌面”。对全镇工作人员提供一种基于云计算存储技术的虚拟桌面服务(云桌面),工作人员可以突破时间、地点、终端、应用的限制,随时随地接入云端办公桌面,开通小鱼视频会议系统,提升工作效率。

    (一)规划政策体系不完备

    目前省、市、县三级还没有制定出台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数字乡村建设发展规划,也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文件。安徽省数字乡村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不够明确,各地普遍对数字乡村建设重视不够,不了解数字乡村的基本概念、重点内容,对怎样建设数字乡村更是一头雾水,更有甚者把数字乡村简单等同于农村电商。导致各地数字乡村建设工作呈条块分割状态,各类涉农信息应用系统仍处于封闭运行状态。安徽省2021年2月份启动数字乡村试点工作,6月份公布35个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但是部分试点县、乡镇的工作还停留在完成申报层面,下一步如何推进数字乡村试点工作还处于观望状态。国内大多数省份已经出台数字乡村建设政策文件,比如,浙江、河北、江苏、山东、湖南、广东等22个省份相继出台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浙江还出台了《数字乡村建设“十四五”规划》。

    (二)发展协调机制不健全

    在中央和省级层面,由党委网信部门牵头抓总,而市级网信部门是最近一次机构改革新组建的党委工作部门,无论是职能设置还是人员力量配备都不能完全胜任全面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工作需要,无法很好履行牵头抓总、协调各方的职责,所以出现有的市把数字乡村建设有关工作文件批转给农业农村部门或数据资源部门来办理,造成市级网信办、农业农村部门、数据资源部门都管数字乡村而又很难管好的局面。县级作为数字乡村建设的主战场,多数县级网信部门是作为宣传部的一个职能部门,主要负责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由一个职能部门协调相关县直单位来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更是难上加难。另外,重点任务落实、保障措施、评价考核机制尚未建立,没有明确数字乡村建设中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分工,推进合力还没有形成。

    (三)网络信息基础设施保障不力

    一是网络基础设施施工难度大。乡镇管道资源有限,新建管道、新建基站及机房建设,存在审批流程长、环节多的问题,时间进度无法满足网络建设要求。同时乡村基站天线安装、基站及机房选址、杆路架设等受阻情况比较严重。少数群众及单位索要高额协调费、设备管理费和场租费,附近居民认为基站辐射会致癌,阻挠施工,影响工程建设。二是5G建设运营成本高。特别是5G基站设备耗电量大,是4G基站的3-4倍,5G开通后年平均每个物理站点用电量增加约50%、电费增加约1万元,加之网络覆盖半径的差异,5G基站的后期维护成本,峰值情况下是4G基站的10倍左右,影响5G网络大规模建设。虽然5G能够极大地助力工业互联网、乡村数字经济等各行业的资源整合和效率提升,但目前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是有线和工业WIFI网络,数字化水平参差不齐,很多企业还是传统老式设备,缺乏数字化模块,替换到5G网络,需要进行生产设备和系统优化改造,成本较高,导致很多企业5G应用意愿不强,持观望态度,行业应用难以落地。这就阻碍了农业信息应用、电子商务、“互联网+教育”及“互联网+医疗健康”在农村推广应用,也无法满足一些新型数字农业发展需求,比如,植保无人机、机器视觉类型新型农机对网络时延、可靠性、速率等性能的要求较高。

    (四)信息资源系统融合度不高

    一是信息孤岛依然存在。大多数部门都有一套或多套平台系统,存在重复建设问题,信息平台难以串联起来。目前乡村应用较为普遍的益农信息社、村村享、政民通、云上社区等系统数据标准不统一,功能雷同,数据资源分散存储,集成应用不够,无法进行有效整合共享,部分信息数据采集工作主要依靠人工完成,数据不能做到及时更新,造成了资源浪费,增加成本投入,加重基层负担,降低信息化应用能力。二是平台融合难度大。在推动信息化平台系统整合时,系统开发公司之间存在竞争,标准之间存在差别,要么整合工作难推动,要么花“大钱”付接口费。面对开发公司“狮子大开口”的接口费报价,各地提到接口则“痛”。

    (五)乡村信息化人才不足

    乡(镇)、村两级党员干部知识结构、思维意识跟不上信息化发展速度,对信息化、大数据以及数字经济等知之不多,运用信息技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加快经济发展办法不多。乡村待遇较低、条件相对较差、发展机遇有限等因素导致年轻人外出打工的比例很高,留在乡村的老人、妇女对现代通信信息技术了解很少,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能力不强,互联网带动农民创业创新的氛围还没有形成,严重阻碍农业信息技术的普及和“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的进度。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信息化重要性认识不够,很少有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人才。以电子商务为例,电商运营管理、美工等高级人才短缺,存在难培养人、难引进人、难留住人现象,一些电商企业只能采取服务外包的方式解决美工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了解基层卫生院(室)机构运行、熟悉公共卫生服务、掌握计算机及相关网络知识的管理实用型人才较少,比如,旌德县10个镇卫生院、58个村卫生室均无信息化专业人员,基层信息化应用与保障能力不足。

    (一)建立规划政策体系

    一是完善省级层面数字乡村建设规划政策体系。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数字乡村建设,以系统化的思维设计建设架构,出台省级层面《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的实施方案,明确全省数字乡村建设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为安徽省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提供重要指导。高水平谋划数字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全省数字乡村建设“十四五”规划,明确数字乡村建设背景、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省级层面每年印发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明确当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二是健全市、县级层面数字乡村建设规划政策体系。各市统筹制定市级数字乡村建设规划。各县(市、区)在市级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现状编制有自己特色和重点的子规划。重点能够提供党建服务、便民服务、应急服务、特色乡村服务、农产品销售、文旅结合等相关应用场景,提升乡村综合治理、乡村经济发展等方面信息化服务能力。形成总分结合,长短结合,省、市、县三级协调联动的数字乡村建设规划政策体系。

    (二)健全协调推进机制

    一是健全数字乡村建设统筹协调和议事决策机制。成立省、市、县三级数字乡村建设领导协调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网络信息、数据资源、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职责分工,加强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形成工作合力,科学构建指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完善配套措施,抓好组织推动,积极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工作,总结全省首批35个数字乡村试点地区的做法和经验并在全省推广,通过试点示范,推进数字乡村建设。适时召开全省数字乡村建设专题会议,采取政策宣讲、现场观摩、案例研讨等形式进行全面动员部署。二是建立数字乡村建设激励考核机制。设立“数字乡村”建设专项奖励基金,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和人才参与乡村数字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拓展服务范围;
    构建数字乡村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强化监督指导,防止数字乡村建设工作中出现一哄而上或停滞不前等情况。

    (三)完善网络信息基础设施

    一是加强网络信息基础设施的协调联动。坚持网络、信息、物流与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避免重复规划建设。通过招商方式引入国内主流服务商(三大运营商、各硬件/软件集成商)和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乡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乡村网络接入设备更新、线路改造和服务升级,全面优化农村网络接入能力和速率。二是加快5G推广应用。为保障5G连续覆盖,实现互联互通,要开放城乡公共区域,降低基站选址难度,保障选址位置合理性。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新媒体广泛宣传5G在提供增长新动能、提升生活品质等方面的意义,切实加强电磁辐射知识科普教育,消除群众对基站建设的误解,减少建站阻挠。5G运营成本远高于4G,其中电费占了极大的比重。比如,宣城移动公司基站直供电价格约为0.62元/度,转供电价格普遍在0.8元~1.2元/度,5G基站单站点用电平均约4.5万度/年,平均一个5G基站单站点转供电一年电费就需要耗费4万元左右。目前已有地方政府下文明确优惠电价支持5G发展,如山西省政府出台5G基站电价补贴政策,安徽省当涂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当涂县加快推进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当政办秘〔2020〕40号),明确对通信设施转供电价格最高限价为0.7元/度。建议市、县、乡三级政府在统筹规划的情况下,出台类似扶持政策,既帮助基础电信运营企业降低负担,也有利于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向上级公司争取5G资源,力争乡村重点区域和医疗、教育、农场、电商等重点领域尽快享受5G红利。

    (四)强化信息系统资源整合力度

    一是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信息系统的生命力在于集约化程度,系统融合数据越多生命力越强。在提升网络信息安全防护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健全信息分级别、分权限的整合共享和信息安全保障制度,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和大数据共享交换体系,依法有序推动农业农村、水利、交通、公安、民政、人社等各部门数据互联互通、整合共享,消除“数字孤岛”,依托大数据平台实现涉农数据资源协同管理和在线共享。二是重点建设乡村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整合安徽政务服务网各县分厅、“互联网+监管”、“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文旅”、“互联网+党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网、农村雪亮工程等各平台,通过电脑端、移动端、窗口端、自助端、电视端等“五端”提供全覆盖、精准化、个性化、智慧化服务,要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预留乡村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端口,实现“平台化零为整,载体化繁为简,用户化少为多”。三是明确信息化平台接口规范。其主要包括接口标准、价格、工作实效、验收条件等,同时行业主管部门要对平台系统开发公司有效履行监管职能,对于工作效率低、售后服务差、接口费漫天要价的公司降低诚信评分,对于诚信评分低的公司纳入省内黑名单不允许参加项目建设。

    (五)注重乡村信息化人才培养

    一是开展面向农民的信息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农民夜校、益农信息社等软硬件设施,通过集中培训、网络电话咨询服务、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开展针对农民的信息技能培训,推动“互联网+新型职业农民”深度融合发展。把乡村数字产业技术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范围,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数字化技能知识培训,逐步提升农民数字化水平和应用能力。同时还应注意提高农民个人信息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网络巡查,严控乡村网络有害信息。二是提升基层干部信息技能。数字乡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但是需要基层干部有效引导。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员、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大学生、科技特派员的群体作用,注重提升以村党组织书记为首的村“两委”干部的信息素养,彰显基层干部信息技能引领作用。三是开展电商从业人员专项培训。支持乡村领办、村集体经济创办、乡村振兴工作队参与,示范带动农村电商发展,开展以商引才,通过电商龙头企业,吸引更多的电商人才和企业扎根乡村创新创业。四是“招才引智”,建立健全与高校院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在住房、养老、子女教育方面给数字乡村建设所需人才提供便利,助力长三角数字乡村人才互通互融。

    猜你喜欢 数字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数字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答数字创新作文(5-6年级)(2018年11期)2018-04-23《人大建设》伴我成长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保障房建设更快了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数字看G20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成双成对家教世界·创新阅读(2016年9期)2016-05-14成双成对小天使·六年级语数英综合(2014年3期)2014-03-15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1期)2013-03-01
    相关热词搜索: 安徽省 路径 乡村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