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贵州中药材种植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建议

    时间:2023-02-17 12:35:0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葛玉娟,周月圆,冷恩念,魏怡冰,甘梦兰,宋善敏

    (贵州农业职业学院,贵州 贵阳 551400)

    新时期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的大背景下,人们对中药材及相关产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中药材产业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1]。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中药材种植工作,通过采用建设育苗育种基地、打造专业合作社、构建联动模式等措施,现已基本形成了多元化的种植局面,中药材的种植管理规范化正在稳步推广中[2]。

    贵州素有“夜郎无闲草、黔地多灵药”的美誉,地处西南内陆腹地,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现有药用植物资源种类5 304种,占全国中医药材资源种类总数的47.59%,因此又有“中国苗医药之乡”“天然药物宝库”之称[3-4]。同时,通过积极创新发展模式,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建设种子种苗基地,打造中药产业园区,中药产业已成为贵州省扶贫产业、生态产业、富民产业和大健康产业,这为探讨中药材种植发展提供了难得的素材和有利条件。在此背景下,探讨中药材种植管理非常必要,不仅关系到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也关系到中药材产业化、标准化发展等,这对提高人民生产生活水平、巩固脱贫攻坚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分关键[5]。

    1.1 中药材种植面积逐年上升,管理需求不断提高

    从单一的个体种植到扩大种植规模,增设管理岗位、提高技术水平都是空前的挑战,截至2020 年底,贵州省中药材种植面积47.41 万hm2,产量206.68 万t,产值224.43 亿元,种植规模跃居全国第二位,产量产值进入全国前十位,已成为全国重要的中药原料供应基地。贵州省建设6.67 hm2以上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1 814个,面积13.83 万hm2;
    建设66.67 hm2以上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330个,面积10.8 万hm2;
    建设666.67 hm2以上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28个,面积6.09 万hm2,种植规模稳步增长,管理需求进一步加强,如表1 所示。

    表1 贵州标准化生产基地统计表

    1.2 种植运作模式多样化,激发种植新活力

    目前贵州已经形成“公司+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电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科研单位+公司+基地+农民”等多种利益联结运作模式,通过利益联结机制,把千家万户的中药材种植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联结起来,逐步实现产销一体化、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激发种植过程各参与主体活力,进一步促进土地流转、更大规模调整产业结构,做到政府政策有保障、企业技术有指导、合作社管理有办法、产品销售有渠道,有效促进贫困户和低收入农户增收。

    1.3 品牌建设持续推进,行业标准化逐步显现

    贵州围绕天麻、石斛、白及、黄精等重点单品,从品种选育—繁育—种养殖—初加工—深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以林下仿野生中药材为突破口,策划包装一批大项目,力争打造百亿级产业。持续推进“黔药”品牌创建工作,围绕天麻培育开展“贵天麻”品牌打造,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黔药”宣传推介活动,持续提升“黔药”知名度和影响力,将“黔药”打造成为社会广泛知晓认可的区域性公共品牌。贵州省共有56 个中药材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共有113 个品牌,注册商标132个,2020 年品牌综合产值达42.44 亿元。

    1.4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政策扶持力度大

    中药材产业作为贵州省12 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为了实现中药材大省和中药民族药强省的建设目标,贵州省委、省政府确定中药材产业为贵州省重点打造的“五张名片”之一。贵州省在制订“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规划中,专门确立了“四新”主目标、“四化”主抓手,把中药材产业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点产业来打造,完善组织领导体系,成立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基金。2021 年新增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全力支持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各级政府围绕中药材建设要求,出台了多项支持政策,投入了大量资金,把中药材产业发展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同时与生态重建、生态治理以及扶贫开发相结合,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创新发展模式,中药材种植面积、产量、产值、种子种苗基地建设、中药材园区等各项指标显著增加,中药材产业实现了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园区化和市场化。

    2.1 专业人才队伍匮乏

    中药材是特殊的农产品,专业性较强,培养中药材专业技术人才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是解决贵州中医药事业发展难题的治本之策。随着贵州神奇、百灵、益佰等一批本土苗药企业扬帆出海、享誉全国,修正药业、科伦药业等大型药企也落户贵州,市场对中医药人才的渴盼比以往任何时刻都要更加强烈。中医药人才供给数量不足、缺乏高学历(博士)人才,已成为制约贵州中医药事业跨越发展的顽疾痼瘴。2021 年中医药高学历(博士)人才仍不足千人,在贵州75 所本专科高校中,仅有9 所高校以医药专业为主干学科,中医药专业更少。通过调查显示,中药材品种种类差异大,种植区域分布广而散,一个品种一套种植技术特点明显,多数种植户不具备中药材种植专业技术知识,缺乏种植过程管护、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难以保证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

    2.2 管理方式方法滞后

    人才匮乏势必带来的是管理方法滞后,集中体现在药材资源无序开发、品种创新不足、质量安全水平不高、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产品宣传途径较少等,中药材标准化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大规模的种植基地数量有限,大多数农户分散种植出来的药材质量参差不齐,难以达到统一标准。中药材的种子种苗培育、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储存与养护等基础环节操作不规范,经营管理和市场流通较为粗放,种子种苗“散、乱、小”和“野蛮”发展的混乱现状亟待规范。

    2.3 种植效率相对较低

    贵州省中药材种植多在坡地、林地,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山地机械化水平较低,生产方式仍以传统的高人工投入为主,小农经营特点明显,规模化种植程度偏低,种植技术水平低导致单产较低、生产成本高、产能有限。一部分中药材种植点、种植区、种植基地属于无序种植状态,存在盲目种植、随意扩大种植面积的现状,不少农民缺乏标准化种植技术,按照经验种植,导致中药材产品质量下降,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有不同程度的超标。

    2.4 中药材种源混杂,优质资源推广相对不够

    贵州中药材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种源混杂。与普通农作物种子相比,中药材具有繁育周期长、条件要求较高、萌发时间长等特点,给中药材繁育、优良品种培育带来极大的挑战。一是受利益驱使,当市场上某一种中药材种子种苗供不应求时,就会出现以次充好、以外来种源充本地野生种源等情况,部分种植户不具备中药材品种真伪鉴别的能力,难以分辨种子种苗优劣,导致采购的种子种苗良莠不齐,带来中药材种植的源头风险。二是部分种植户选择自己留种,只种不选,直接外地引种或直接采集野生种子种植,未进行野生变为家种试验,技术含量低,导致种子单产差异大,产品质量和数量得不到保障,影响销售和声誉。三是优质的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或龙头企业,对产品的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渠道较少,导致优质品种未能走进千家万户。

    2.5 中药材种植“靠天收”未得到根本改变

    贵州山地气候具备不稳定特性,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频繁发生干旱、秋风、凝冻、冰雹等灾害,严重危害中药材种植管理。由于缺乏资金、现代化信息技术,在种植过程中对灾害的预见性不足,缺乏持续的抗灾技术,很多种植户把当年的最终收益情况并不全部寄托于自身的种植技术,而是寄托于天气,靠天吃饭。加之中药材种植较为分散,种植面积基本上在6.66 hm2以下,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较少,抗灾监测设施不完善,受天气的影响较大,使得种植风险相对较高。

    3.1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解决技术缺乏的问题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好中药材专家团队、科技特派员、基层农技干部的作用,定时定点在重点产区针对企业、生产大户、专业合作社、种植户等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通过政府、产业协会、高校、职校、科研院所等提供政策、技术、资金支持,因地制宜,针对当地生产需要,产学研结合,适时开展中药材野生变家种、引种栽培、规范化栽培、病虫害有效防治等实用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将中药材种植纳入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范围,加大对农技人员和药农的培训力度。

    3.2 加大政策扶持,鼓励年轻人返乡就业创业

    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关键在人,青年人数量的多少也决定了产业发展的前景。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线城市发展并不容易,可以此为契机,出台一系列促农增收、减税低息等贷款政策以及产业补贴、种肥优惠等扶持政策,宣传好贵州林下中药材绿色、有机种植的优势,让受教育的青年人看到在家乡发展的机会,通过政策留人、产业留人的方式,聚集人才,高效管理中药材产业,对社会管理、经济建设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3.3 持续推进优质种子种苗基地建设,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中药材种子种苗是中药材产业链的起点,其质量优劣在中药材种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引进优质种子种苗繁育技术研究企业,加大种子种苗繁育技术研发力度,积极选育优良品种,推进优质种子种苗基地建设。二是根据贵州道地药材目录,根据气候资源、立地条件等区域特点,定品种、定产地,建设一批设施标准、管理规范、特色鲜明的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强化优质中药材品种的种植。三是要进一步规范中药材交易市场,加强对中药材品种的真伪鉴别,防止劣质种子种苗和伪品在市场上的流通。四是加大对优质种子种苗繁育企业的宣传力度,通过政府、行业协会、自媒体平台等渠道进行多方式宣传,打造品牌,扩大影响力,让优质品种引领和规范市场。

    3.4 做好种植规划,解决监管难度大、种植零散的问题

    要积极推广林下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仿野生栽培技术,提前做好种植规划,加强规模经营和高标准管理,逐步克服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小、分布散、标准乱的现状,进一步激发各参与主体活力,提高种植户对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解决监管难度大、种植零散的问题。一是可以尝试采取农民以土地、劳动力双入股,企业以资金、技术入股的方式,把企业做成“大家的”。二是村委会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置换将农村土地合理规划成不同的中药材种植区,便于集中管理和销售。三是成立村民工作队,一队一产业管理中药材,如定期开展种植、除草、施肥、收割等工作,按期发放工资,让村民一跃成为产业主人。

    3.5 推进生态化种植,提高种植效率

    在中药材种植的过程中,多数土壤未检测,并使用过农药,因此存在分散种植的中药材农药残留物超标、重金属含量超标等现象。一是要进一步推行中药材生态化种植技术,通过鼓励药农充分利用撂荒地、荒山荒坡地、退耕还林地和流转闲置土地进行灵芝、天麻等仿野生栽培,合理运用土地资源,提高种植效率。二是积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等工作,减少化肥用量,降低污染程度,实时监测种植地的水质、土壤。三是加强开展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用量,提升药材品质。

    3.6 引入天气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降低种植风险

    中药材行业发展备受关注,目前在农业、林业等领域,广泛利用无人机、专业遥感、卫星定位等现代技术采集、处理与分析空间信息,逐渐实现有效作物提取、种植规模统计、产量预估、病虫害监测等,极大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结合中药材、气候、遥感等技术把药材种植、生长、存储等信息与天气系统相结合,从而建立中药材天气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天气异常时,尤其是发生冰雹、凝冻、洪涝等天气时,通过发布、提示和预警,可在第一时间采取对应措施,减少气象风险损失。

    3.7 建立中药材智慧交易平台,助力“黔药出山”

    贵州省具有中药材资源禀赋、西南地区交通枢纽、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等优势,目前数字经济已经与乡村振兴、服务民生、社会治理等深度融合,极大促进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中药材交易平台建设需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建立质量可靠、来源可溯、销路可追、数据准确、信息及时的现代化中药材智慧交易平台,促进中药材的高效流通。线下建立大型中药材集散地和专业交易市场,线上建立贵州中药材(大健康)电商平台、贵州中药材质量追溯服务平台等,为中药材行业提供权威,为中药材交易提供平台,能够及时、准确提供中药材信息资讯服务,形成中药材价格指数,指导种植户、药商、药企经营中药材产业,积极打造贵州良药,推动黔药出山。

    贵州资源禀赋、生态优势明显,是我国中药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中药材产业现已成为贵州发展区域经济的优势特色产业。随着中药材种植、存储、加工等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在种植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多方重视,管理质量和设施状况亦如同鸟之两翼,缺一不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在种植环节注入更多活力,凝聚政策、人才、技术、资源等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努力为中药材产业持续稳步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猜你喜欢 种苗中药材贵州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园艺与种苗(2022年3期)2022-05-13《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园艺与种苗(2022年2期)2022-04-09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今日农业(2021年12期)2021-11-28中药材促农增收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11-27《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园艺与种苗(2021年5期)2021-06-30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今日农业(2020年13期)2020-08-24贵州,有多美乡村地理(2019年2期)2019-11-16沉醉贵州乡村地理(2018年3期)2018-11-06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贵茶(2018年6期)2018-05-30我与贵州茶一起贵茶(2018年6期)2018-05-30
    相关热词搜索: 贵州 中药材 存在问题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