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党史视野下的“三个务必”:发展脉络、内涵逻辑及启示意义

    时间:2023-02-16 20:00:0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朱志伟

    党的二十大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大会提出“三个务必”的伟大号召,显示了百年大党高度的战略自信和清醒的政治自觉。“两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在即将成为执政党前夕向全党发出的告诫警示,“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在成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赶考”之路提出的根本遵循和政治要求。“两个务必”和“三个务必”是我们党在精神和实践层面的高度统一,体现了我们党传承优良传统和总结规律经验的历史主动和行动自觉。为此,我们要坚持历史观点,深入研究“两个务必”提出的思想动因及发展脉络,深入探讨“三个务必”的精神特质、内在逻辑、丰富内涵以及启示意义。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创新升华,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历史经验和党的事业得失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使命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加强作风建设、传承优良传统和与时俱进的政治品格。

    (一)“两个务必”的思想动因及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毛泽东同志当年提出的‘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2]7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两个务必”的口号,既是对党开拓的伟大事业高度的历史总结和提炼概括,又是党的事业未来发展的行动指南和指引方向。中国共产党是有着丰富实践经验和优良作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一百年来由弱小到强大,由幼稚走向成熟,在残酷、艰险的环境下逐渐成长壮大,形成了包括思想作风、纪律作风、工作作风在内的优良作风,随着革命实践不断凝练、升华,“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戒骄戒躁”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优秀传统的重要标识和鲜明特点。

    毛泽东同志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他指出:“一部分共产党员被资产阶级所腐化,在党员中发生资本主义的思想,是可能的,我们必须和这种党内的腐化思想作斗争。”[3]表明了他对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警惕资产阶级腐化这个问题的忧虑和思考。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谈到党的作风的重要性时指出:“我党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4]他一再强调:“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在现时,为着团结全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在将来,为着团结全国人民建设新民主主义的国家。”[5]1944年,黄炎培在延安提出中共能否跳出历史周期律时,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6]他特别强调了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一文,指出:“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7]党的七大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8],这是对党成立以来党的作风建设历史及经验教训的科学概括和总结,其中蕴含着的“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等重要内容,成为党的作风建设的共识和原则。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明确而深刻地提出“两个务必”,是毛泽东同志对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贡献。

    1948年末至1949年初,中国革命形势正处在发生重大变化的转折关头,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在全国节节胜利,建立新中国的任务被提上日程。毛泽东同志作出重要判断:“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和军队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9]此时党内普遍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但出现因胜利而轻敌、执行党的政策有偏差、干部居功自傲、骄傲自满等一些不好的苗头性倾向性思想,有必要通过思想上的教育和行动上的统一,来纯洁干部队伍、肃清不良倾向、校正前进方向。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明确指出乡村包围城市的时期已经结束。毛泽东同志郑重告诫:“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10]为此,他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1]。1949年,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时,又想到了历史周期率的问题。他对周恩来同志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周恩来同志说:“我们应当能考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同志说:“退回去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12]党中央在历史转折关头提出“两个务必”,显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两个务必”思想的充实及发展

    “忧劳兴国,逸豫亡身”,“两个务必”极具前瞻性和预见性,它所蕴含的自律、自醒、自警、自励的行为准则和思想力量,随着革命实践和建设焕发出时代光芒。新中国成立后短时间内就恢复了国民经济,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发挥了重要作用。毛泽东同志清醒地看到中国经济基础薄弱和党内自身不足,坚持把“两个务必”作为巩固新政权,确保党的执政地位的大事来抓,指出:“如果我们在生产工作上无知,不能很快地学会生产工作”“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失败。”[13]1950年5月起,党中央先后进行了整风运动和整党运动,又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毛泽东同志讲道,反贪污反浪费一事,实是全党一件大事,“我们需要来一次全党的大清理”“才能停止很多党员被资产阶级所腐蚀的极大危险现象,才能克服二中全会所早已料到的这种情况,并实现二中全会防止腐蚀的方针”[14]。党不断赋予“两个务必”崭新的时代内涵和时代意蕴,使之成为代代相传的重要法宝和历届中央集体的共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两个务必”的时代价值和引领作用在新时期加强执政党建设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邓小平同志始终注重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他指出:“我们要坚持建党几十年来最好时期的传统,就是要艰苦奋斗,谨慎办事,兢兢业业。”[15]1991年江泽民同志在西柏坡作了重要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001年11月,他再次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军队,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创业,只想在前人创造的物质文化成果上坐享其成,满脑子是金钱万能,成天贪图享乐,那么,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这样的军队,是毫无希望的,是没有不衰落和不垮台的。”[16]党的十六大后,胡锦涛同志来到西柏坡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随后发表讲话:“我们讲艰苦奋斗,当然不是要人们去过清教徒式、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是要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而是要大力提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要求每个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17]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努力。”[18]在全党范围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对全党践行“两个务必”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胡锦涛同志在庆祝建党9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全党同志要牢记历史使命,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9]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20]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两个务必”。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指出:“全党同志要不断学习领会‘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使我们的党永远不变质、我们的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21]“两个务必”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了价值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告诫全党“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党中央以整治“四风”问题为着力点,出台系列准则、条例,先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央八项规定”作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就和经验被写入决议。从“进京赶考”到新时代的“赶考路”,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和时期,经受各种考验,抵御各种诱惑,防范各种风险。我们党以勇于自我革命的担当和刀刃向内的勇气,持续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的“接力跑”,不断增强践行初心使命、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显示了党强大的自我纠错能力和高度警醒的历史自觉。

    (三)内在的统一:“两个务必”与“三个务必”

    高度重视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和经验总结。革命战争年代党面临着“糖衣炮弹”和腐败风险的双重考验,进入新时代后党面临的考验和形势依旧严峻和复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22]在党的理论体系中第一次提出“三个务必”的重要命题。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体现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自身更高标准的职责使命和政治要求。将新中国成立前的“两个务必”和进入新时代的“三个务必”放在百年党史的历史长河中审视,其现实逻辑、内在理路、未来途径是渐进的历史进程,既是新时代新征程的重要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实践途径。

    1.党在历史转折关头提出的重要理论思想

    坚持用唯物史观观察历史,用唯物辩证法看待历史,用历史主动精神推动历史发展进步,是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重要的经验总结和科学立场。无论是“两个务必”还是“三个务必”,都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大势中把握规律、引领方向,在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头提出的重要理论和思想。中国革命转折关头提出的“两个务必”,对迎接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三个务必”是“两个务必”的提升和总结,体现了高度的政治清醒和忧患意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提出和强调“三个务必”,是对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提出的新要求,其思想内涵更为丰富深刻,意义更为重大深远。

    2.党的理论创新和与时俱进品格的重要体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23]中国共产党历经艰难困苦不断成长和壮大,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保证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内涵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体现了我们党在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显示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造力。

    3.党勇于自我革命、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举措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24]勇于自我革命是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优势,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显著的标志。党历经百年沧桑而更加充满活力,在各个历史时期经受住了来自各个方面的风险考验,就是因为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持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进入新时代,面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等顽固性、多发性问题,“三个务必”成为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原则和鲜明标识,也是我们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应对风险挑战、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的客观需要。

    “三个务必”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烈的使命担当、忧患意识和斗争精神,清晰地展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治上的清醒与道路上的坚定,其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态度,“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状态。这三个部分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相互促进,是践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重要体现,其中有条件、有原因、有结果,问题导向鲜明,有着深远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5]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初心使命的奋斗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团结史。《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26]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恪守人民至上的初心,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遵循的价值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的历届领导集体坚持和践行的重要原则和行为标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初心、使命的具体概念,但在革命实践过程中,始终坚持和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宗旨理想和使命要求。毛泽东同志在革命实践中总结出群众路线并将其作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反复强调“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27],用浅显直白的话语对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进行了表述,“为人民服务”成为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根本政治遵循。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衡量工作得失成败的判断标准之一,他强调:“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含义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28]党的十三大首次明确地在党代会工作报告中使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提法,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全民奋起,艰苦创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29]。党的十五大重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30]。党的十六大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31]开始在党的“使命”的意义上谈复兴。党的十七大指出:“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32]首次公开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为党的“历史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党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内容深刻、思想丰富,集中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的根本要求,为如何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党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形象地阐释为“中国梦”。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33]2015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测一大队回信中向全体共产党人提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勉励告诫。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命题,第一次在党内公开提出“不忘初心”。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坚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总结定位,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确定为党的十九大报告主题的重要内容,不忘初心与牢记使命首次同时出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34]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奋斗。”[35]党的十九大后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提出“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接着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新时代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的重大部署举措。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即“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形成长效机制”[36]。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好,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激励着我们党永远坚守,砥砺着我们党坚毅前行。”[37]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把群众路线上升到党的“生命线”的高度来加以强调,结合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经验对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刻阐释,集中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的根本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谛的生动诠释和崭新表达,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既具深刻的内涵要义,又蕴含清晰的逻辑理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泛化为共产党员恪守的行为规则和使命要求,成为共产党人身上最为鲜明的精神特质和价值尺度。

    (二)谦虚谨慎、艰苦奋斗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精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为深沉的精神追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个人治学、为人处世的态度和美德。《尚书·大禹谟》中说:“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认为:“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强调人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小心谨慎、兢兢业业、慎言慎行,把“谦虚”和“谨慎”完美地结合起来,在成绩、胜利、荣誉面前保持不骄不躁的作风,是古代圣贤一直强调和崇尚的行为。中国古代思想家对艰苦奋斗的优良美德也多有论述,他们反对奢靡腐化,推崇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反对骄奢淫逸。孟子认为“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欧阳修提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告诫人们要有居安思危和自力更生的精神状态。这些古代先贤的经典论述,历经千年的传承积淀,成为我们党百年奋斗进程中不断探索、勇于实践的重要借鉴。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提炼形成了“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列宁指出:“过去所有灭亡了的革命政党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它们骄傲自大,看不到自己力量的所在,也怕说出自己的弱点。而我们是不会灭亡的,因为我们不怕说出自己的弱点,并且能够学会克服弱点。”[38]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始终把作风建设作为党的生命线。党的作风是一个萌发、形成、发展、成熟的历史过程。中国革命是在极其险恶的斗争环境中开始的,“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从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就成为党的重要武器和制胜法宝。随着土地革命的蓬勃发展,党的自身建设也得到加强,培育了艰苦奋斗、廉洁自律、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以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汇聚起中华儿女前赴后继、不断前进的磅礴力量。延安时期,党在军事上、政治上、思想上逐步成熟,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党的自身建设从理论到实践也有了飞跃性发展。整风运动实现了全党新的团结和统一,形成的三大作风为提出“两个务必”及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以伟大的马克思战略家的眼光和视野,就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提出了“两个务必”的口号,其中“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两个务必”思想是党的建设的经验总结和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党建理论的创新提升。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蕴含和传递着丰富的内容,不仅包涵严于律己、虚怀若谷的高尚情操,也体现了共产党人应该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成为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勇往直前的精神产物,使中国共产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赢得全国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同志提醒全党“准备吃亏”“准备困难”“要在最坏的可能上建立我们的政策”。七届二中全会上,他又告诫全党警惕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攻击。“两个务必”思想,既是党的历史经验的精华浓缩,也是对党的事业未来发展极具前瞻性的警示告诫。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重视作风建设的光荣传统,对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作出了新部署,对党的性质、党群关系、党的路线、贯彻方针提出了新的论断,开辟了党的作风建设的新篇章,彰显了我们党深入开展作风建设的勇气和决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39]“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本色的重要体现,是共产党人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统一的重要特征,体现着理论创新和社会实践的统一,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局面。中国共产党始终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自省意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到“风险”二字,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并列举8个方面16种具体风险;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再次强调“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这些论述赋予了“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新的时代内涵。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关头,需要我们党继续秉持和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坚持不懈用党的优良作风来凝聚党心民心,做到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敢于斗争是马克思主义鲜明的理论品质和精神特质。“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40]斗争思想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述。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全局和战略高度,就新时代开展伟大斗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为新时代开展伟大斗争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41]近代以来,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无数革命先驱和仁人志士为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不懈斗争,诠释着中华民族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反抗精神和斗争意识。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总结党的历史时指出,“这二十四年我们就是这样走的:七年是从建党到北伐战争,十年国内战争,八年抗日战争。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42]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一部百年中共党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前仆后继、浴血苦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奋斗史、斗争史、实践史。中国共产党是开展伟大斗争的引领者、推动者、决策者,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
    团结带领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团结带领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1962年1月30日,毛泽东同志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从现在起,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是世界上社会制度彻底变化的伟大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是过去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不能比拟的。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同过去时代的斗争形式有着许多不同特点的伟大的斗争。”[43]这是党首次提出了“伟大的斗争”口号。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44]“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在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45]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2017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会开班式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46]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47]。2018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讲话时强调:“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场社会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48]2019年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他要求全党“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49]。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他倡导“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50]。《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党百年奋斗的经验总结之一即“坚持敢于斗争”[51]。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阐释了新时代开展伟大斗争的立场、方向、原则和策略,吹响了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号角,对于深入阐释“伟大斗争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伟大斗争的进一步阐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成为伟大斗争精神的重要科学遵循。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仅有实践的支撑,而且有理论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形势需要,把握时度效,及时调整斗争策略。”[52]要善于从经典作家的著作和过往的历史经验中汲取养分,科学把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把握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开展斗争,针对不同矛盾和各种矛盾的差异特点,运用精准有效的斗争方略。既要统揽全局,又要把握重点;
    既要“两点兼顾”,又要“重点突出”;
    既要坚持底线原则,又要懂得灵活变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53]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是中国共产党认识、分析和处理问题所遵循的根本原则。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质和重要武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斗争是团结的手段,团结是斗争的目的。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54],针对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提出“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反共顽固势力”[55]等灵活的斗争策略和原则。解放战争中,毛泽东同志进一步运用唯物辩证法,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毛泽东同志提出:“四面出击,全国紧张,很不好。我们绝不可树敌太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方面进攻”[56]。在指导《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工作时,邓小平同志提出解决重大历史遗留问题宜粗不宜细的原则,不纠缠历史旧账,团结一致向前看,实现“把大家的思想和目光引到搞四个现代化上面来”[57]的目的,这些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处理问题的灵活性,以及其中蕴含的高超政治智慧。

    “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58]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世界其他政党的独特标识和重要特征,也是党最大的优势。面对封建王朝一次次重蹈覆辙的历史周期问题,毛泽东同志在“窑洞对”中曾经给出过一个答案——依靠人民来监督政府。经过百年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党的建设历史经验,创造性提出“党的自我革命”这一重大命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自我革命的决心,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开展伟大斗争应当坚持什么样的方向、立场,把握什么样的原则、要求,运用什么样的策略、方法等有关增强斗争本领的问题,为新时代开展伟大斗争提供了根本遵循。事实证明,伟大社会革命锻造了伟大的党,伟大自我革命推动了伟大事业,党在伟大斗争中不推动自身建设和各项事业实现新发展。“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59]迈向新时代,党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意识形态领域、社会领域、军事领域、外交领域、国家安全领域等面临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对世情、国情和党情涌现出的新矛盾新风险,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独特气质和实践内涵,深深熔铸于百年大党的血脉之中,内化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政治品格,成为以斗争精神为根本特征的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中的重要一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60]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蕴含着鲜明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是对党的创新理论和光荣传统的传承和发展,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看待分析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61]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一个不断检验、持续深化的历史过程,无论是“两个务必”还是“三个务必”都是中国共产党加强理想信念、加强政治建设的宝贵经验。新时代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刻理解其中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二)勇于自我革命,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的赶考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62]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全面从严治党”这一重大命题,强调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就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口号和要求,贯通历史、现实与未来,是已经被实践和历史证明了的管党治党重要举措。进入新时代,党在自我革命的道路上的探索愈加坚定和成熟,要通过持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推动和促进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制度不断完善,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了宝贵智慧。

    (三)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永远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6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告诫全党,“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全党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两个务必”和“三个务必”的出发点在人民,落脚点在人民,坚持人民至上,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是其中的核心要义和根本遵循,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和突出“以人民为中心”提供了经验启示和行动指南。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我们坚持群众路线,保持一如既往的清醒和自觉,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落实到行动上。我们要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底线思维,发扬斗争精神,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先锋队和主心骨,确保我们党守护的人民江山永不变色。

    猜你喜欢 斗争作风同志 同志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2021年7期)2021-10-13『大元帅』与『小同志』湘潮(上半月)(2021年3期)2021-07-20“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当代陕西(2020年13期)2020-08-24OVER THE RAINBOW汉语世界(2020年4期)2020-08-11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幽默大师(漫话国学)(2018年6期)2018-11-06正当防卫正当斗争商周刊(2018年22期)2018-11-02规矩立起来 作风严起来 履职实起来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严良堃同志逝世人民音乐(2017年7期)2017-07-19从严从实抓作风 力促落实求实效中国水利(2015年9期)2015-02-28学先进 转作风 抓落实四川党的建设(2014年8期)2014-04-16
    相关热词搜索: 党史 脉络 务必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