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培养策略

    时间:2023-02-11 16:10:0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徐舟明

    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继承需要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参与。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因人文性特征决定了语文在推动优秀文化传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自觉传承中华文化,是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

    1.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传统美德,通过其在语文课堂的渗透,可以让学生在先贤身上汲取向上的力量。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诵读,可以真切地体会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感受民族的道德信仰,以不断健全学生的人格与高贵品质,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

    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纵观中国传统文化史,不乏优美的文学作品,其蕴含的魅力足以唤醒学生的兴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向学生介绍主人公的经历,感受故事传递的人生哲理,学习主人公身上的精神品质,可以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3.为中国文化增添新的力量

    文化是民族的脊梁。在当今国际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我国只有加强文化软实力,才能在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加强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的渗透,可以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为中国文化增添新的力量。

    第一,课程定位不准。因部分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定位不准,很少有教师从传统文化的视角指导学生开展语文学习,导致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阻碍了学生文化品格的形成。第二,忽视情感教育。许多教师忽视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情感教育,导致学生无法精准把握作者想要通过作品表达什么情感。第三,依赖辅助工具。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大多数的教师会整合大量的教辅资料,虽然这种方式可以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但学生却无法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思想情感。因此,教师要合理利用相应的教学工具辅助学生的学习,通过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实现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进而实现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第四,忽视创新问题。在很多学生的认知中,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就是为了考试,没有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导致学生总是被动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抑制。

    传统文化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丰富学生精神、助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内容,选择与学生认知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其中,进而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效率。基于此,笔者从如下几个方面对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的渗透进行探讨。

    1.深挖文本内容,将情感教育落实到位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劳动人民在实践中形成的智慧结晶。要想达到传统文化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必须让学生自觉地学习传统文化,并使其内化于学生内心。因此,在当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现行的语文教材进行深入挖掘,透过文字抓住文本内涵,以完成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例如在《故都的秋》这篇文章的学习中,单从文字来看,作者描写了北方秋天的情景,但细细挖掘便可以体会到作者想要透过对故乡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自己对故国的爱,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本蕴含的思想感情。在对本篇文章开展教学之前,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搜索本篇文章的创作背景,然后结合文本以及搜集的资料对作者的情感进行更深一步的挖掘,进而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并树立起远大的理想。

    2.创新教学模式,实现对传统优秀文化的深入解读

    因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教师在将传统文化渗透进高中语文课堂的时候,过分注重知识教学,因而无法唤醒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无法完成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在新时代的发展。例如,《陈情表》用真切的语言描写了李密向晋武帝描绘自幼年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生活,以表达自己此时是回报祖母的时候。类似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有很多,比如诸葛亮的《出师表》、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这不难看出《陈情表》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其中的优秀品质对各个时代的人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在完成本节内容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布置如下的作业:采取文言文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身边人的情感,以检验学生的文言文知识掌握程度,同时锻炼学生的文言文应用能力。

    3.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各项语文活动开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在加强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元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自主探究中形成人文素养。例如在学习完《离骚》之后,教师便可以以“清明节”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诵读经典,感悟成长”的语文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文献资料查阅“清明节”的有关知识,以深化学生对“清明节”文化内涵的理解。当然,教师也可以走出课堂,组织学生参观烈士陵园,通过一则则真实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先烈的英雄事迹,进而唤醒学生的民族情感。再如,在高中语文总复习阶段,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以“爱国”“孝顺”“善良”为主题的诗词朗读会,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将优秀的民族品质内化于学生心中,助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当然,师生之间也可以开展有效互动,以保持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索热情。学校还可以定期开展优秀文化讲座活动,让学生在观看、讨论中发生思维的碰撞,从而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4.加强拓展和延伸,开展传统文化积累活动

    文化传承与理解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单需要教师的引领,更要润物细无声的渗透。而这需要教师树立起“大语文”观,通过拓展语文的外延,不断的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进而在把握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实现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利用课前五分钟,鼓励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诗词,然后要求学生整理一周内大家介绍的诗词并完成背诵。第二,利用周末,完成经典散文的诵读。经过三年的高中学习生涯,高中生的文化素养就能得到有效提升,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并定期开展“名著见面会”,通过大家的阅读、分享,深化学生对名著思想情感的理解,以促进学生审美情趣的形成。但教师要注意,名著的选择要与教材内容相契合,同时还要关注传统文化的内涵,这样才能在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同时,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综上所述,文化是一个民族立足世界的根本。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文化占有重要的地位,需要教师从文化视角构建语文课堂,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讨论、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等,让学生把握民族优秀文化的内涵,以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生成和发展。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源远流长,包含着丰富的优秀品质,在高中语文课堂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不单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助力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高中语文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2020年10期)2021-01-04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2020年10期)2021-01-04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2020年12期)2020-06-01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2020年12期)2020-06-01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策略谈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1期)2019-05-28跳出高年级语文课堂“死寂”的怪圈市场周刊(2017年1期)2017-02-28
    相关热词搜索: 素养 传承 理解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