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大学文化作用城市精神的基础、困境与对策

    时间:2023-01-24 13:55:0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张 兰

    (1.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6)

    随着“上海精神”的热议,如何培育城市精神再一次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灵魂,而大学则是城市的灵魂。一座城市如果没有大学的支撑,那么这座城市就缺少了灵魂;
    反之,大学如果不能推动城市的发展,那么自身也难以稳步前行。大学与城市融合共生。新时代城市精神的建构和践行理所应当是大学的文化担当。大学与城市这对“命运共同体”均以实现美好生活为终极价值旨归,在交融互动的精神文化场域中形成了大学文化作用城市精神的现实逻辑和实践路径。

    一方面,城市与大学相伴而生又结伴同行。在中世纪的欧洲,基于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而诞生了城市之后,大学也应运而生。城市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不断涌现的大批知识分子为大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智力支持。大学是中世纪的欧洲对世界作出的杰出贡献之一。“大学的出现是十二三世纪心智活动领域最为引人注目的事件。”[1]城市的发展为大学的成长提供了充足的养料,而大学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发展壮大,古今中外无不如此。“大学之母”巴黎大学与巴黎城市的崛起、洪堡大学与柏林城市的兴盛、牛津大学与牛津小镇的繁荣等都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我国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西北联大、延安大学等等都为推动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建设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时代的清华大学与北京、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雄安大学与雄安新区等均有力地证明了大学与城市之间紧密相连的关系。尤其是办学定位为地方性应用型的大学在城市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与所在城市的关系更是水乳交融。大学与城市之间如此相辅相成的关系促使大学文化构成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文化以其超越性、开放性和高阶性等特点作用于城市精神的多元性、丰富性、世俗性等,共同为新时代的公民创造美好生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另一方面,大学的职能。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的四项基本职能。大学的首要职能就是培养人才,大学所培养的具有独立人格、丰富知识和高尚情操的人才带着影响他们一生的大学教育以及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技术等进入到社会的各种岗位,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人才基础,为城市健康良好运行贡献智慧和才干,对城市公民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价值影响。大学不仅是传授、研究科学和文化的殿堂,教育新人成长的园地,还负有引导社会价值观、规范社会行为、培养公民的国际视野与现代意识、引领社会前进方向的使命[2]。科学研究是大学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途径,随着现代大学突破“象牙塔”的既定模式,大学的科研成果越来越多地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进行产学研结合,从而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提升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自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发端以来,大学所培养的人才、进行的科研、创造的文化等越来越注重社会实际所需,尤其是与所在城市紧密融合,共谋发展。地方性应用型大学则更加注重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文化传承的引领性、科学研究的应用性以及服务社会的主动性。

    (一)大学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削弱

    收获诸多赞誉如精神家园、学术殿堂、自由王国的大学最宝贵之处就在于“在区别善恶、建立信念、认识真理、守护人类终极理想上的积极贡献”[3]。大学不是一般的社会机构,是“社会中的大学”而非“社会大学”,其区别于其他社会机构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大学的精神生活。正如德国教育家雅思贝尔斯所主张的,“大学是个公开追求真理的场所,所有的研究机会都要为真理服务,在大学里追求真理是人们精神的基本要求,因此它给大学带来了勃勃生机,是大学进步的条件。”[4]然而,过度强调工具理性而忽视其价值理性带来的大学人文精神的失落致使大学在发挥文化引领功能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应有的地位而陷入尴尬的困境。“何以为生”的追寻蒙蔽了“为何而生”的探求,“即时有用性”的工具理性遮盖了人类对于生活、价值、尊严、个性、精神等终极意义的关怀,生命沦为机器,人类沦为工具,甚至人不成为人。马尔库塞把大学中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冲突和对峙而引发的后果归纳为单向度的文化,其实质就是科学技术占领了文化领域,科学文化超越人文文化进而使大学文化蜕变为科学文化,甚至对人类的思想意识加以操纵和控制,从而剥夺人类的批判否定能力和自由思辨能力。在马尔库塞看来,科学技术的扩张、操纵和控制是产生单向度文化的罪魁祸首。从外部环境看,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全球扩张、我国的权谋文化以及市场经济等因素诱发大学文化中人文精神的缺失;
    从自身来说,功利化和实用化的办学倾向以及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导致大学的文化价值偏颇和人文精神淡弱。

    (二)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相对脱节

    英国著名学者阿什比曾这样阐述大学与城市的关系:“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5]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存在天然的互相依赖关系。然而,目前有些大学采取封闭式办学模式,对社会开放程度较低,与城市交往较浅,有限的开放和浅显的交往致使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在互动的过程中不能充分实现各种文化资源和设施的共享。例如,亳州学院的三个大门长期处于“死防严守”的状态,严格控制外来人员;
    对社会开放的程度很低,仅限于操场、图书馆借阅处,有些资源的对外开放有特定的时间限制,例如亳文化馆。有限的开放程度不仅会造成大学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还限制了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这是导致有些亳州人甚至没听说过有亳州学院这所大学存在的重要原因。根据马克思的交往实践理论,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的互动取决于作为主体的人之间的交往。大学文化的主体同时也是所在城市文化的主体,大学文化的主体在社会交往中所秉持的价值理念、行为规范、人格特质等势必会对城市精神主体产生辐射和示范效应。然而在实践中,大学文化主体与城市文化主体的社会交往比较有限且较为单一,有待于向纵深方向发展。例如,亳州学院举行的一些节庆活动、晚会可能会有市民前来观看,但只是观看而已,却没有深入参与。城市中举办的各类活动尤其是社区活动也想不到主动邀请亳州学院的师生参加,有时候囿于宣传力度亳州学院的师生恐怕连观看和参与的机会都没有。令人感到遗憾的是,亳州学院与亳州这座城市各自独立地存在着,除了生活上的交集之外,很少发生文化层面的互动。亳州学院在亳州市民心目中的地位并没有达到理想中的高度。大学文化所蕴含的伦理秩序、道德规范、行为理念、价值追求等无法与城市精神有效地融合,因而也就无法实现大学作为精神高地对城市精神培育的积极影响。

    (一)大学应高举价值理性大旗,重视大学精神,增强文化自觉意识

    践行城市精神是大学的文化担当。为此要先从大学自身入手以解决问题。从属性上来说,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作为文化的双重属性本不应该被割裂开来。大学文化中的科学文化更注重的是工具理性,人文文化更追求价值理性。“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不可分割,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残缺的人文;
    人文中有科学的基础与珍璞,社会科学更是如此。”[6]因此必须摈弃科学与人文非此即彼的对立思维,树立二者并驾齐驱的理念。从内容上来说,精神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三个内容(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之一在其中处于核心地位。承载着大学人的精神境界、道德情操、价值规范、理想信念等的大学精神以其独特的超前性特点对城市精神的培育发挥着引领和示范作用。大学与所在的城市虽然紧密相连,但是大学不是城市的镜子,而是其灯塔。“不能什么流行就迎合什么。大学应不断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不是它的欲望。它必须以理性分析和价值判断为基础。”[7]“大学不仅要造就人力,更要提升人性。大学要有竞争力,更要有文化影响力和文化魅力。这种影响力和魅力就在大学文化精神之中。”[8]

    针对现实中人文精神备受冷落、大学精神备受遗忘的现状,必须重新塑造人文精神,培育大学精神,克服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以及行政化、官僚化办学倾向。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大学中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文化自觉意识、文化包容意识、文化创新意识和学术文化意识,消除令知识分子陷入困顿的学术资本主义风气。其次要改革高校的课程建设体系,增加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有利于培养大学人的人文精神,过分强调专业课程而忽视通识教育课程不利于培育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梅贻琦任清华大学校长时不仅大力倡导科学精神,而且重视以提升道德修养和陶冶情操为圭臬的通识教育,培养了一批批既有科学精神又有人文关怀的优秀学子,一座以理工科为主的高等学府打造的“清华精神”美名远扬,鼓舞四方。因此,大学必须增强通识教育,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有效弥补科学知识对人文教育的侵蚀,以人文精神为底蕴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最后要提升教职员工的人文素养,营造具有人文关怀的校园文化环境。提高教职员工的人文素养,通过教职工群体的榜样示范力量影响和带动学生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藏于形,文物亦化人。”要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效,建设具有人文底蕴的校园环境设施,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真善美的教育,从而矢志不渝地坚守“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价值追求。亳州学院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近年来依托所在城市——亳州市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入研究并大力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亳文化:通过建设亳文化广场、亳文化展览馆,编著亳文化研究著作和通识教材,推行亳文化通识教育课程,邀请校外文化传承人进校讲学,走出校外大力宣传亳文化等全方位、立体式手段,营造了浓厚的校内和校外文化氛围,近年来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二)构建开放交流机制,促进大学与城市的良性互动

    大学与城市之间的文化融合是趋势所在,当然这是建立在双方已经构建畅通的沟通渠道基础之上的。这就要求双方在观念上要具备互相帮扶意识。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地方大学作为精神文化高地要主动积极地满足所在城市文化发展的需求,以城市文化繁荣为荣,以培养城市文化的建设人才为己任,将培育和践行城市精神融入办学理念、制度设计、绩效考核、师德师风建设等等之中,并据此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城市也应充分重视和依托大学的优秀文化资源以打造先进的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例如美国在19世纪中叶制定的以保障大学和地方之间文化互动的《莫里尔法案》取得了重大的成效。

    由于城市精神既体现在建筑广场、历史遗迹、规划设计等物质层面,也体现在市民的言行举止、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等精神层面;
    大学文化亦是如此,不仅包括精神文化,还包括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因此应将各个领域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进行深度融合。物质领域的交流互动可表现为大学的实体建筑和文化设施例如图书馆、展览馆、体育馆、实验室等全面向社会开放,大门完全向社会敞开,甚至不设围墙,打破物理空间的隔断,消除服务空间、共享空间和心理空间的壁垒。城市也要提供积极的人力、财力、物力等保障以全力支持大学的运行和发展。制度领域的交流互动可体现为大学和城市联合制定详细而成熟的人才培养制度,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城市为大学师生提供实习实训岗位和场所、社会实践和各种教育基地、就业创业机会等,吸引毕业学子在当地就业建设美好城市,大学则严格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为当地社会发展输送德才兼备的人才,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精神领域的交流互动要求大学和城市均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针,大学应充分利用自身教育资源开办面向市民的各类培训班、提高班、进修班等,开设各类职业培训课程、人文社科课程等,以提升市民的生活技能、文化素养和价值观念等,更好地培育和践行城市精神;
    大学学者也应深入社区、文化场馆、广场等公共场所去传播高校先进文化,弘扬大学精神,同时城市要创新各种形式将优秀地方文化送进大学,以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例如,亳州学院面向社会人员开展全日制学历教育,采取网络学习和集中面授,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满足社会人员个性化学习需求;
    再如亳州二夹弦、华佗五禽戏、剪纸、华佗夹脊穴、南谯面塑等一批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经常走进亳州学院进行表演讲学,为亳州学院师生提供了绝佳的领略和学习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丰富和发展了大学文化,激活和创新了地方文化,加快了城市精神的培育进程。亳州学院师生勇当城市道德建设的宣传者和践行者,积极开展城市道德模范宣讲活动,并亲身实践做专业精通和思想过硬的实践者和引领者,为亳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精神的培育和弘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此外,在课题研究方面大学和城市亦可实现优势互补和文化活动。城市中涌现的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同时大学教师可能苦于没有课题灵感,两者结合即实现了优势互补,补缺补差,互惠互利,这也就是所谓的产学研结合问题。值得一提的是产学研结合要注意以服务人和发展人为导向,切勿陷入功利主义等庸俗化泥潭。

    大学是人类精神文化的象牙塔,致力于构筑人类的科学理性精神、哲学思想和世俗人文情怀,更直白地说就是研究高深学问,弘扬科学精神,传承社会文化,提升社会价值,引领文化创新,引导社会思想,坚守人类的精神价值[9]。大学文化与作为城市文化核心的城市精神同属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新时代下,两者都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共同的价值取向,合力打通文化交流渠道,创新手段和方法,充分发挥大学文化的优势,努力建设特色文化城市,为人类构筑更适宜居住的美好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

    猜你喜欢 亳州人文大学 司尔特亳州公司打造谯城区特色复合肥品牌中国化肥信息(2022年8期)2022-11-30“留白”是个大学问中学生天地(A版)(2022年6期)2022-07-14基于区块链的亳州中药共享物流研究——以白芍共享物流为例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年2期)2022-07-02美在山水,魂在人文初中生之友·中旬刊(2022年5期)2022-05-25最朴素的人文初中生之友·中旬刊(2022年5期)2022-05-25华佗故里·药材之乡科学与生活(2021年17期)2021-11-10《大学》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大学求学的遗憾民主与法制(2020年16期)2020-08-24人文社科全国新书目(2016年5期)2016-06-08
    相关热词搜索: 困境 对策 作用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