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论河北省人才战略的理性选择

    时间:2023-01-23 13:50:0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杜 萍, 李维意

    (1. 河北大学 教育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2. 河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人才战略就是着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把人才当作战略资源,对人才集聚、开发和使用进行顶层设计,它的核心是培养人、发掘人、吸引人、使用人。人才战略要求“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1]人才战略旨在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理念、重在激发人才报国情怀、难在增加人力资本投入。实施河北省人才战略应当考虑三个层面:宏观层面实施“人才强冀”社会发展战略,具体包括人力资本投资优先战略、人才结构调整优化战略和人才资源整体开发战略。中观层面实施“智慧城市”人才聚集战略,具体包括明确智慧城市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摆脱智慧城市建设的智能人才困境和加快智慧城市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微观层面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发展战略,包括创新人才发展理念、创新人才发展原则和创新人才发展路径,在乡村社会吸引留住用好人才,加强县域农村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实施“人才强冀”必须以高素质人才推动高质量发展。“人才强冀”要求河北省各级领导干部要有识才慧眼、爱才诚意、用才胆识、容才雅量、聚才良方,广开引才引智门路,营造人人渴望成才、努力成才、尽展其才的氛围。人才优势就是发展优势,走“人才强冀”道路才能实现富民强省、创建美丽河北的目标。

    (一) 人力资本投资优先战略

    中国是世界上国内投资率最高的国家,投资率达GDP的42%,但从投资比重看,物力资本投资偏高而人力资本投资偏低。实现“人才强冀”必须坚持人力资本投资优先,加大人力资本投入。“人才资本积累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物质资本的增加重要得多”。[2]人才是第一资源要素,坚持人力资本投资优先,就要改善和优化投资战略,扩大对国民教育、全民健康和社会保障的投资,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比任何时候更加渴求人才、更加重视人才。那么,什么是人才资本投资优先呢?主要是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的投资比重,人力资本优化的标准是“物力资本投资7倍于人力资本投资”。[3]

    人力与物力是资本投资的两个基本方面。投资本质上是追求低风险、高回报的经济行为。“人力资源决定着物质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因此,人力资本投资是一种最基本、最有价值的生产性投资,应该优先进行”。[4]人力资本投资优先主要是根源于它的经济社会功能,具体表现为:物力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增效功能、弱化要素投入和强化人才投入的收益递增功能、改善和优化劳动者道德品质和精神状态的教化功能、社会收入分配均等化功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功能等。2016年制定的《河北省工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的三个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5]河北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必须以人力资本优先投资为前提条件。这种产业发展战略呼唤河北省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的调整优化,进而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为适应河北产业发展对创造型、复合型、协作型人才的需要,除办好高等教育外,要大力推行终身学习与培训制度。一方面,要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把河北省高等教育建设成为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最重要的培养基地;
    另一方面,要努力实现人才资源的流动与共享,参与制定和完善河北与京津地区的人才流动与共享政策,借助京津地区人才优势推动河北经济社会发展,将人才引进辐射到河北广大地区。

    (二) 人才结构调整优化战略

    实施“人才强冀”战略,基础在于人才数量,关键在于人才结构。人才结构的调整优化必须以人才流动为基础。人才流动包括地域之间的横向流动和层级之间的能上能下。区域人才竞争重在打造人才高地,区域内部重在构建“精英下沉”机制。坚持用产业升级撬动人才结构优化,借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求解人才结构优化路径,同时,加大高等教育投入,打造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地方特色。

    从产业升级角度看,人才结构优化要服从河北省产业发展布局的需要。人才结构优化的标志就是与产业布局相匹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河北省新兴产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围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清洁能源等引领产业优化升级。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为广大农村培养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技骨干,造就一代新农民。

    从人事制度改革角度看,人才结构调整优化必须以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为前提。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影响,河北省人事制度存在诸多不适应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方面,比如由于身份、档案、户籍、住房等制度影响,导致人才流动的高风险、高成本。人才得不到优化配置就会造成资源浪费。实施“人才强冀”战略首当其冲的便是充分开发和挖掘人才资源潜力,避免人才资源浪费,为此,必须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妥善处理政府调控与市场导向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坚决清除影响人才资源开发的体制弊端,不断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让人才的创富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从人才培养角度看,河北省高校的学科专业结构制约着人才结构的调整优化。明代著名学者朱舜水指出:“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
    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6]人才培养必须教育先行。办好河北省高等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打造人才高地的根本途径。高校的学科专业决定着人才种类、特性,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决定着人才质量。因此,作为地方高校,必须服从服务于河北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供前瞻性人才供给。在学科专业结构方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增强已有优势王牌专业实力,对急需紧缺学科专业则集全省之合力打造新的王牌。

    (三) 人才资源整体开发战略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我国人才资源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战略目标和总体部署,提出了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强调体制机制创新、重大政策制定和重大人才工程的实施。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着眼于新的历史定位提出了新的人才战略,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求全党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党管人才要体现人才开发规律,这为河北省人才资源整体开发指明了方向。

    人才资源整体性开发关键在于实现从“重物轻人”向“人才第一”的战略转移,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实施河北省人才资源整体性开发有三个着力点:首先,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实现人才发展战略的整体性协同。坚持统一规划、统筹协调,构建京津冀人才资源整体开发协调机制、人才资源开发利用共享机制和人才服务互助机制。问题的关键是河北省如何借势借力问题,就是使京津科技人才为我所用,把京津科技人才优势转化为加快河北省发展的动力,为京津科技人才最新研究成果的落实落地提供良好的土壤和空间。其次,坚持以用为本,用实用活用足河北省区位优势,构建人才集聚与河北产业发展互动互补机制。要以用人单位为主体,以柔性引用为主、刚性引用为辅,把创新创业方面的高层次人才作为引才引智重点。柔性引用为主就是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把柔性引用作为最主要最普遍最有效的形式,重在实现京津人才智力和科技成果与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良性对接。第三,坚持筑巢引凤,倾力打造引进用好京津人才的环境,不断提高河北省人才引进竞争力。区域人才竞争力包括内力、外力和合力。内力是指人才原动力和创新活力,为此要求河北省必须构建独立自主的科技创新体系。外力是指人才环境、人才支撑力和驱动力,为此,要求河北省必须更加重视教育事业,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合力包括人才的个体效率和聚集合力。为此,河北省要把引才引智的重点放在打造人才团队方面,从而更好地发挥人才聚集合力。

    智慧城市建设是指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社会治理、城市管理和居民生活,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化、管理流程透明化、公共治理协同化,大幅度提升行政效能与城市管理水平。通过建立健全社区智慧公共服务平台,实现远程医疗、家政服务、智慧养老的便捷与高效,推动生产生活方式、治理服务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为此,既需要相应的产业发展为支撑又需要相应的技术人才和服务人才为支撑。目前,河北省城镇化率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空间巨大。加强智慧城市建设,通过人才聚集推动城镇化建设,是河北省人才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一) 明确智慧城市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

    2018年,河北省省会城市石家庄取消了在城区落户需要“稳定住所、稳定就业”的条件限制,“成为首个实施落户零门槛的省会城市”。[7]2019年,国家发改委颁布了《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放开放宽城市落户的政策要求,为我省加快城镇化建设提供了依据。2019年,河北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任务、措施等。河北省智慧城市建设包括:六大基本目标,即“基础设施更加智能”“公共服务更加便捷”“城市管理更加精细”“生态环境更加宜居”“产业体系更加优化”“产业机制更加完善”;
    五项重点任务,即“打造一流智慧政务”“推进精细化社会治理”“推动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宜居化环境建设”“构建便捷化智慧民生”。[8]2020年10月,河北省公布了第一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名单,石家庄市、唐山市、沧州市、衡水市和迁安市等12个县区级城市进入试点。[9]同时,明确了试点城市的重点建设内容,从智慧政务到智慧产业、从智慧民生到智慧治理等,围绕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全方位引进、培养人才。按照第二届互联网大会提出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要求,主要包括四大重点领域,即城市信息平台、城市运行中心、网络空间安全和物联网体系,智慧城市建设应当围绕这些重点建设领域大力培养和引进所需要的智能型人才。

    (二) 摆脱智慧城市建设的智能人才困境

    从京津冀智慧治理、智慧环境总体情况看,北京、天津优势明显,处于领先地位,河北省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发展速度很快,但仍然存在较大提升发展空间,与京津两地相比差距明显。近年来,河北省制定了《河北省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关于加快发展“大智移云”的指导意见》等,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和支撑平台方面加快了建设步伐,如在石家庄、唐山、廊坊、邯郸、衡水、沧州等市,光纤覆盖率和WIFI覆盖率已经达到了100%。重视数据融合,初步形成了信息共享机制,打破了数据割据和“信息孤岛”的格局。另一方面,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有序推进,从2016和2019年两次评价看,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由39.55提升至50.28”。[10]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培育和引进相关人才是基础工程和推动力量。人才匮乏必然导致智慧城市建设水平难以提高。

    智慧城市建设对智能科技领域人才需求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智慧城市建设涵盖面、建设技术与使用性等有很高要求,需要大批高素质高层次的智能人才。然而,中国人工智能人才需求缺口巨大,每年缺口超过百万。[11]我国智能人才队伍面临四个方面的难题:一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缺乏”,二是“在企业经营管理上缺乏复合型人才”,三是“专业高技能人才队伍数量不足”,四是“人才发展环境不够优化”。[12]河北省地处京津冀人才洼地,引进人工智能技术专业人才面临诸多现实困难。一方面,智能产业发展需要大量智能产业人才聚集。京津冀区域内知名智能企业主要集中于京津两地,京津两市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居全国领先地位。河北省智能企业少,因此缺乏智能技术人才聚集能力,但某些智能企业也形成一定优势,如以唐山、廊坊为代表的特种机器人产业集群、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沧州“渤海云”计算基地等。另一方面,河北省公共服务和收入水平处于劣势地位,智能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力不足。京津等地就业机会多、教育质量高、公共服务系统完备,与之相比,河北省经济、社会、公共服务差距明显,需要多方发力。河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国人均收入水平,与京津差距更大,因而缺乏引进、留住高科技人才的吸引力。针对此,河北省采取了一系列人才引进措施,如实施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政策,以及柔性引进办法、“外专百人计划”等。

    (三) 加快智慧城市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

    智慧城市建设的主旨是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为此,就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政务、交通、医疗、教育、养老等问题,提高政府服务的智能化、高效化,实现公共服务的便捷化、均等化。高科技人才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全面的人才保障。要根据河北省各城市智慧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把已有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大力引进培养高科技人才,实现以人才带动项目和行业的发展。加快智慧城市人才培养力度应当抓好以下着力点:首先,高度重视顶层设计,提高智慧城市建设管理人才素质。唐代韩愈讲:“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能否引得来、用得好人才,政府管理部门是关键。那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话难听”的机关作风必然会将人才拒之门外。加强智慧城市建设要求政府管理部门及人员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不仅要懂技术、懂管理、懂数据,而且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为人才服务的管理思想。其次,高度重视智慧城市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为高科技人才提供良好的事业发展平台。“硬环境”主要是信息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大数据是智能化社会治理的新手段新工具,既需要基础设施为依托又需要匹配相关人才支撑落实。为此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搭建信息互通平台,实现不同领域的数据互通和共享。“软环境”主要是制定和落实吸引人才的各项政策措施。如通过制定优惠政策,为人才落户、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父母养老等创造良好条件。第三,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实施培养与引进“双轮驱动”。“当今世界人才的竞争,首先是人才培养的竞争”[13],那些顶尖的“卡脖子”人才只能依靠自主培养。其次是重视引进人才。引进是壮大人才队伍的捷径,要加大国外高科技人才的引进力度。一方面,要管好用好现有人才,建立智能化人才培训与培养基地,提高现有服务型人才队伍素质,满足信息平台开发、维护、监管所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对高层次复合型信息专业产品开发技术人才、网络设施与商业应用管理人才的争夺是智慧城市建设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难题。第四,重视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实现人才培养与智慧产业发展的良好互动。要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的优势,支持省内高校设立智能产业相关专业方向,鼓励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与智能企业的合作,探索创新“智能+X”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校为智能企业实行订单式培养。对智能科技领域重点企业急需人才,提供优惠政策,发挥好事业留人的优势。

    实施河北省“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对县域农村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强调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14]时加了“新型”二字。这意味着新时代要求培育“新型”专业化、复合型、综合化的县域人才。县域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突出表现为“人才发展观极弱”“人才存量不足且极其匮乏”“人才结构不合理且质量较低”“人才培养难、引进难、留住难”“人才使用效益低”“人才建设缺乏战略性”。[15]推动“乡村振兴”必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14]县域人才发展战略直接关系“乡村振兴”战略的成败。

    (一) 创新县域人才发展理念

    推动“乡村振兴”,要变革人才观念,创新发展思路。40多年的改革开放是第二次“农村包围城市”,人口人才由乡村向城市的单向流动造成乡村社会的人才低谷,“有的村庄甚至出现人才‘饥荒’,即只剩下老人、孩子和妇女”。[16]马克思把现代化的开启诠释为“乡村城市化”,它表现为城市对乡村劳动力和自然力资源的虹吸。由于城市化被误解为去乡村化,乡村人才单向度外流,导致乡村社会现代化的危机。为此,必须树立人才整体发展观,把人才队伍锻造成为河北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开路先锋。首先,着力打破城乡人才流动壁垒,改变城乡人才单向流动现状。人才从乡村向城市流动主要受利益驱动,人才从城市向乡村流动主要受政策驱动。城乡人才流动壁垒是很难突破的,下乡村干部大多下得去留不住,乡村干部只有极少数杰出代表才有可能流向城市,村干部更是没有上升为乡镇干部的通道,城乡之间“能上能下”面临重重阻力。“乡村振兴”战略重在把农村经济发展作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市场配置和政府调控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两大杠杆,河北省县域人才发展应当坚持政府调控为主、市场配置为辅,积极引导人才向乡村社会流动。其次,大力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乡村干部是党的政策在农村基层的具体执行者,直接关系着党的政策的落地落实,乡镇干部在县域治理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村干部人数众多且与广大村民联系最为直接,是乡村治理的先锋,但由于不属于国家干部序列,因而待遇低,缺少吸引力。乡村治理是国家政权的根基,习近平指出:“乡村处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末端,是我们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在座各位可以说是这个地基中的钢筋,位子不高但责任很大。现在,农村发展和管理对基层干部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家要多思考如何把基层干部当好。”[17]第三,大力增强乡村社会聚才魅力。要发挥乡村优势、补齐短板,营造良好环境,主要包括生活环境、硬件设施、公共产品供给等。乡村人才匮乏是由城乡差别造成的,吸引、留住和用好人才关键是缩小城乡差别。要在生态环境、交通设施、医疗教育、精神文化、休闲养生等方面达到城市水平且彰显特色,真正把乡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绿色生态、宜商宜居的好去处。同时,优惠政策和制度建设是关键。要创建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赋予乡村公平公正的发展机会,以优惠政策、优厚待遇和平等权利,引导各类人才到乡村社会施展才华。

    (二) 创新县域人才发展原则

    河北省“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村欠发达地区较多;
    科技兴农含量低,土地增收渠道少;
    农村发展“单打独斗”格局尚未打破;
    常住人口老化、妇化、幼化,劳动力严重断层;
    信息闭塞、文化生活单一等。问题核心在于农村人力资源人才化滞后与农村、农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健全乡村社会治理体系的整体要求,统一规划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人才整体素质,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为此,必须创新河北省县域人才发展原则。首先,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重点解决“谁来管”“怎么管”问题。党管人才明确了引才聚才的方向,党管人才的核心是党领导人才工作,发挥好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管人才包括管规划、管政策、管改革、管统筹。要妥善处理党管人才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把人才工作落脚于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着眼人才兴县,实现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再向人才经济的飞跃。其次,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城乡差别、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差别是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重要体现。河北省贫困落后县乡较多,由于历史欠账兼之京津虹吸效应导致人才流失严重。实现“乡村振兴”必须统筹规划、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在人才数量和质量上,不可盲目攀高求多。其实,影响人才队伍新陈代谢的关键是缺乏末位淘汰机制。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一方面要“提倡循序渐进”,另一方面要敢于破格提拔“有突出才干和突出贡献的人”。[18]要有引进有淘汰,保证各项事业持续稳步发展,遵循总体循序渐进、允许破格提拔的原则,总的过程小步快跑,特殊情况不拘一格。第三,要坚持“重点突破”的原则。在人才制度改革中,既要考虑政策的配套和同步推进,做到“两点论”,又要抓好关节点、关键点,做到“重点论”。破解人才瓶颈、汇聚人力资源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造就更多乡土人才。”[19]“乡村振兴”对人才的需求多多益善,但由于河北省乡村经济落后,拿不出更多资金吸引人才,因而只能选择重点突破,也就是引来留住用好紧缺急需人才。

    (三) 创新县域人才发展路径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必须大胆创新河北省县域人才发展模式,打破惯性思维定势,结合地域特色,把乡村社会培育成为优秀人才的蓄水池,以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的创新为各路英才赴乡村社会建功立业构建平台,提速乡村社会发展,缩小城乡发展落差。树立人才管理创新观,积极探索创新干部选拔任用制度,高度重视和选用县委书记、乡村干部,重点扶持和培育乡村特色产业人才,大力拓展乡村社会引才引智视野,加大乡村人才培养力度。首先,探索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一方面,选好用好县委书记。从乡村振兴角度看,县是联系城市与乡村的桥梁,县委书记是县域发展的一线总指挥。对于有能力破解乡村发展难题的可以破格提拔为县委书记,如从厅级领导选拔或从乡镇村干部中破格提拔,赋予县委书记更多的县域空间自治权。习近平指出:“郡县治,天下安。”[20]县委书记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责任人,选好用好能力强、素质高的县委书记至关重要。另一方面,选好用好乡村干部。乡村干部选用“要将民选与上级考核相结合,将自愿报名与审查相统一,将业绩与晋升相关联”[16],实现能者上庸者下,鼓励那些公而忘私、一心为民的乡村干部扎根基层,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领路人。其次,大力拓展引才引智视野。乡村人才缺失主因是出多入少或有出无入,因此解决乡村人才集聚问题要拓展思路、解放思想。一方面,可瞄准那些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退休人才,尤其是本乡本土走出去的退休人才,他们大多有报效乡里之心,比如可以从中选任一批乡村第一书记,为他们人尽其才搭建平台。另一方面,组建志愿者组织。以本县乡村走出去的在校大学生、研究生为主体,吸引他们加入志愿者组织,鼓励他们为家乡振兴献计出力。引才引智旨在推动城乡同频共振、融合发展,为此,应当探索“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发展路径。第三,加大乡村人才培养力度。要不断加大乡村教育投入,奠定人才培养基础。习近平指出:“培养人才,根本要依靠教育。”[21]乡村人才匮乏与基础教育薄弱直接关联,为此要抓实抓好乡村基础教育。除重视正规化的小学、中学,还要重视辅助性的党校、职校、夜校等。乡村中小学毕业生赴城市务工必然导致乡村社会人才流失,为了抓好县域空间人才成长,要把中小学毕业生作为工作重点,加大培养和培训力度。乡村人才的培养要注重技能性,帮助农民朋友掌握劳动致富手段,实现以科学技术普及推动乡村社会发展的目的。

    猜你喜欢 河北省智慧人才 人才云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中小学校长(2021年7期)2021-08-21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二幼儿园中小学校长(2021年2期)2021-03-29忘不了的人才之策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留住人才要走心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人才争夺战”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有智慧的羊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4年6期)2014-07-22智慧派智慧与创想(2013年7期)2013-11-18智慧决定成败网球俱乐部(2009年9期)2009-07-16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数学大王·低年级(2009年5期)2009-05-31
    相关热词搜索: 河北省 理性 战略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