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网络图像中的历史虚无主义探析*

    时间:2022-12-07 12:25:0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任 苒,陈殿林

    (合肥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发展的前景。”[1]17在网络大潮助推下,以图像符号为主要特征的新型传播方式把人们推进一个“图像和人成为主体”的图像世界。在这个“算法”与“数据”齐飞、“线条”与“色彩”弥漫的时代,历史虚无主义再次泛滥。历史虚无主义利用网络进行图像化叙事,抓住网络图像中的人们容易凭借单纯的感性直观过分关注事物表面的特征,进而煽起一阵阵拒斥理性、活在浅表、片面追求形式、丧失反思和判断力、虚无历史的感性迷狂,从而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这一背景下,明晰网络图像中历史虚无主义的新特点、新手段,戳穿历史虚无主义的真面目,对厘清理论逻辑和开展实践匡正是相当必要的。

    当前,技术上的进步为人类社会带来了新的图景。世界范围内,传统的纸质媒介日益被网络延伸出的新型媒介所替代,口耳相传的传播方式逐渐被电子信息媒介所替代,图像凭借其直观、清晰及其打破时空传播界限的便捷性越来越受到青睐,各种图像聚集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图像场域并逐渐将人类包裹其中,自此人类阅读逐渐由“文字-阅读”模式向“图像-观看”模式转变。但仅阅读模式的转变尚不足以彰显“图像”的巨大影响,只有当图像铺天盖地充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逐渐成为主体,进而逼迫着人们凭借视觉去体验、认识、理解世界,具备自身独立性和自我增殖能力,成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反过来控制着人时,才标志图像真正嵌入了人类的生活。“从本质上看来,世界图像并非意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2]正基于此,图像在网络的推波助澜之下来势汹汹:网络为图像提供了便捷的传播平台,海量的图像在大数据支撑下迅速传播,尤其在智能手机普及的背景下,人类生存空间实现了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全面融合,图像已然成为人们最普遍的认知工具。目前,在人类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境遇下,全世界处于“图像通货膨胀”的非常时期,这无疑给了历史虚无主义死灰复燃的机会。历史虚无主义在世界范围内以图像的叙事方式、网络的传播模式大肆虐行,拒斥人类历史发展的“宏大叙事”,割裂人类历史的整体趋向,否认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合法性,戏谑人类对未来历史发展的理性判断,导致了社会共同体中的历史选择与社会历史规律的价值断裂。中国作为网络发展的大国,亦难以逃脱“图像过剩”的陷阱。近年来,党和国家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各项工作不间断地、强有力地开展,“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3],历史虚无主义的面目不断被拆穿,生存空间逐渐缩小。但是,网络图像中人类阅读模式的转换中历史虚无主义传播也发生了转变,历史虚无主义通过乔装打扮、粉墨登场。网络图像中的历史虚无主义更多以图像的方式迎合人们当前的阅读习惯,相较于过去,出现了鉴别难度大、影响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等显著特点。

    (一)鉴别难度大

    网络图像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善于隐匿,鉴别难度比较大,主要是因为其图像化叙事手法的隐晦性和网络的匿名性。一方面,网络图像中的历史虚无主义熟谙图像化叙事手法的隐晦性。与文字表达的直接性、相对封闭性相比,图像化叙事手法有更多的想象空间,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会对同一图像产生不同的理解,因此在对图像的解读上会有不同的价值诉求。正是这种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灰色地带,给了历史虚无主义含沙射影的空间。它在图像中预设自己的政治表达诉求,通过“张冠李戴”“移花接木”“无中生有”等手段躲避网络文字信息监管,借助图像诋毁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企图动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颠覆社会主义。在“无图不狂欢”的年代,历史虚无主义所预设的这种政治诉求在图像化叙事的粉饰下很难被识破。另一方面,网络的匿名性特征给了历史虚无主义泛滥的机会。在网络中,“蒙面者”“隐形人”增多,历史虚无主义在发布相关图像后迅速淹没在网络群体中。随着中国网络监管手段日趋成熟,网络匿名性的消极影响虽有所消解,但由于图像化叙事手法的推波助澜,监管形势依然相当严峻、监管难度成倍增加。

    (二)影响范围广

    在网络图像中,网络的去中心化特征与图像的平民化特征相互叠加,导致历史虚无主义的图像传播影响范围扩大。一方面,网络的去中心化特征使得每个进入网络的个体既可以是图像的接收者,又可以是图像的传播者。历史虚无主义利用人们的猎奇、求异等心理,引导人们点击打开图像,紧接着利用新媒体渠道引诱传播,使千千万万不明就里的个体在无意中变成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者”。在当前传播范式已经由自上而下、集中控制、封闭式的模式转变为自下而上、分布式自组织、开放式模式的状况下,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范围由原先的知识分子和一部分对相关历史感兴趣的人变成了所有进入开放传播环境的人,信息呈辐射状传播,产生裂变效应。另一方面,图像的平民化特征使得“精英”的解释权旁落,给历史虚无主义更多乘虚而入的机会。在“文字-阅读”模式下,“精英”凭借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较强的表达能力具有绝对的话语解释权。但是,在网络图像中,图像赋权能力增强,话语解释权从“精英”文化的限制中逃脱,图像对文化程度和表达能力要求低,因此弱势群体、低文化水平的人图像偏好较强。网民文化程度的不同、年龄的差异、认知水平的差距等,使历史虚无主义看到了图像偏好下隐藏的巨大能量,它利用嘈杂的网络舆论场兴风作浪,以混淆视听、侵蚀正常认知。

    (三)传播速度快

    网络图像中的历史虚无主义传播速度空前加快、传播效果成倍增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危害极大。一方面,当前我国媒体融合不断向纵深发展,自媒体等传播渠道日益成熟,信息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流动时代。历史虚无主义制造和传播着“网络米姆(复制因子)”,使整齐划一的表情包、恶搞戏说的图像呈指数爆炸式传播,疯狂试探着主流意识形态的底线。另一方面,新媒体环境下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已经由平面的点对点发展到立体的面对面,这就增强了信息的传播效果。移动应用软件的点赞、评论、转发等强大功能,更是将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言论在短时间内推向舆论热点,其社会负面效应被放大。

    网络图像中的历史虚无主义表现多元、危害多重,其主要危害在于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历史虚无主义实际上是“以主观唯心主义为立论、以孤立片面的形而上学为行动指南,以西化分化中国为根本目的,通过解构历史、颠覆历史、建构历史来达到自己政治企图的政治思潮”[4]。网络图像中的历史虚无主义是新技术手段包装下的传统历史虚无主义的沉渣泛起,是传统历史虚无主义改头换面后的变本加厉,企图通过碎片化割裂历史、表层化戏谑历史、单向度歪曲历史等手段荼毒人心,动摇政治。

    (一)碎片化割裂历史

    网络图像中,人们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为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提供了可能性,选择性过滤是网络图像中的历史虚无主义惯用的碎片化割裂历史的方法,方法论上的形而上学是网络图像中的历史虚无主义碎片化割裂历史的手段。首先,网络图像中人们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为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生存的土壤。由于图像很难完整地还原整个世界,易缺乏因果联系和逻辑关联,其背后的意义也通常是割裂的、不连续的,这种弊端导致在图像环境下人们接收的信息既缺乏一以贯之的历史视角,又缺少连续性的现实语境。海量的图像化信息通过现代技术进行大规模的传播,使人们无法完全解读每一个图像背后的历史和现实,更无法将该图像还原为一个完整的世界。尤其在智能手机普及之后,碎片化阅读已经成为人们阅读的主要方式,这直接导致了阅读内容的碎片化,进而导致了思维的碎片化。人们对不断轰炸来袭的网络图像信息照单全收,使自己沦为一个容量巨大的图像接收器和存储器,最终只能以碎片化的思维审度世界。其次,作为历史虚无主义的惯用伎俩,这种碎片化割裂历史的方式带有强烈的主观性、过滤性和选择性。历史虚无主义从维护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往往主观随意地剪裁历史,过滤掉那些对它不利的历史事实,仅仅选择留下对自己有利的历史细节,并对其肆意加工:历史虚无主义无视领袖人物的伟大成就而仅放大其缺点,忽略反动人物的丑恶而仅放大其“善良”的一面,无视党的丰功伟绩而仅放大党的失误,忽略西方政治制度的内在缺陷而仅放大其“优越”之处。这种选择性过滤将信息碎片化,诱导人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再叠加极具煽动性的图像叙事手法,妄图挑起人们反党反政府情绪。最后,碎片化割裂历史,实质上是方法论上的形而上学。网络图像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割裂历史、以偏概全,将部分夸大为整体,无视联系的普遍性,背离了整体与部分相统一的原则。历史虚无主义凭借主观想象任意割裂、拼接历史,用孤立的眼光阐述历史事件,用静止的眼光看待历史进程,无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这无疑是方法论上的形而上学。

    (二)表层化戏谑历史

    高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加快了人们信息收发的速度,在网络图像中,海量图像蜂拥而至,停留在每单位图像上的阅读思考时间被大大挤压,人们对图像的认知更多的是感性的、当下的、表层的。这种浅阅读的阅读方式无疑给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泛滥的机会,它通过各种夺人眼球的感性图像吸引注意、刺激感性体验、诱导转发,将网络中的“路人甲”无形之中变为传播历史虚无主义的“病毒携带者”。网络图像中的历史虚无主义表层化庸俗历史的手法一般有三种:第一,以“消遣娱乐“之名恶搞历史。现代生活的繁忙让人们在浏览网络信息时产生娱乐偏好,因此人们在筛选信息时往往倾向于搞笑、荒诞类图像。历史虚无主义为迎合这一偏好,生产制造甚多戏说历史的文化产品,通过颠覆经典、解构传统而戏谑革命领袖、贬低英雄人物。第二,以“怀旧复古”之名美化历史。历史虚无主义善于节选某些历史元素进行美化,例如在欣赏清朝服装或艺术品时高喊着“梦回大清”等美化封建制度的口号,却无视封建制度对人性的压迫与束缚;
    又例如大肆宣传民国的文艺作品,制造“民国是中国历史上最浪漫且风华绝代的时代”等无稽之谈,而无视颠沛流离、饱受摧残的劳苦百姓。使用这些造作之词无疑是历史虚无主义别有用心的意识形态渗透方式,是用局部拔高的方法解构历史,是用感性直观代替理性思考的方法片面美化历史,引导人们形成崇古非今、今不如昔的思维导向。第三,以“探索求知”之名曲解历史。历史虚无主义利用人们对历史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么以解密历史上富有争议的人物或事件为名扭曲历史,要么以揭露违反常识的历史“真相”为名篡改历史,这都是历史虚无主义在网络图像中吸引流量的噱头。这种表层化庸俗历史的手段,是对人们在网络图像中的感性直观思维惯性的利用,实质上是一种去本质化、去具体性的逻辑。

    (三)单向度歪曲历史

    马尔库塞认为在发达的工业社会中,批判意识已经消失殆尽,个人已丧失了合理批判社会现实的能力,沦落为“单向度的人”[5]。网络作为现代化的产物,既是文明进步的标志,同时又反作用于文明。网络自身的离散性决定人人都手握麦克风,人人都是“私人电台”,但是“信息茧房“使人们只听得到自己的回声,导致群体极化和社会黏性的丧失。另外,害怕孤单的网民不敢也不愿发出异样的声音,形成“沉默的螺旋”,由此可见网络批量制造着“单向度的人”。在网络朝着智能传播方向飞速发展的今天,历史虚无主义通过算法黑箱将夹带着自己政治站位的图像以各种形式在各个平台点对点传播,信息茧房效应使得传播对象深陷其中而不自知,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勇敢批判的精神。另外,网络图像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善于培养自己的关键意见领袖(key opinion leader,KOL),他们通过所谓的“点到为止”等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暧昧表达对受众进行误导,含沙射影歪曲历史事件,抹黑革命领袖、英雄人物,在这些关键意见领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丧失否定性和批判性的网民被裹挟。也就是说,伴随网络图像的发展,人的异化现象越来越得以显现,网络图像中的历史虚无主义正是利用这一点实现了对人的压抑性控制。

    作为历史虚无主义的新变种,网络图像中的历史虚无主义之所以存在严重错误,是因为它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制度,传播唯心主义认识论、历史观、人性论,它的传播和泛滥必然会造成思想混乱,破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以至于影响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分析网络图像中的历史虚无主义,有助于辨明其意识形态本质和政治倾向,提高政治鉴别力与政治敏锐性,更好地引领社会思潮。

    (一)坚持党性原则,强化价值引领

    应对网络图像中的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之势,必须要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坚持党性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坚持讲政治、讲大局、讲责任、讲担当,在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态度鲜明,在历史虚无主义兴风作浪时主动发声,在风口浪尖上敢抓敢管,牢牢把握正确导向。

    应对网络图像中的历史虚无主义,首先要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党性原则是主流媒体必须把握的基本原则,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力,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与历史虚无主义坚决地开展针锋相对的斗争,持续关注社会舆情,及时发现和深入分析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积极进行正面引导[6]。其次,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只有真正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不断有所发展、有所创造,才能更好识别各种唯心主义观点、更好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7]。

    因此,必须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第一,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引导,辨别、认清、戳穿历史虚无主义的真实目的。网络图像中的历史虚无主义的隐晦性大大提高,普通网民在浅阅读的模式下很难辨别其真实意图,因此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教育,透过历史虚无主义的虚伪表象,认清其政治目的和价值立场,不断提升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力,从而“辨别表象背后藏匿的意识形态信息本质,及时对模糊思想观念的萌芽进行合理辨析,对错误价值观念予以深刻剖析并精准打击”[8]。第二,要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要义,尊重历史客观性。在马克思看来,“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9]。因此,“历史是不可选择的、不可假设的、不可改变的,历史是客观的”[10]。在网络图像肆意蔓延的今天,尽管历史研究、历史信息传播、历史知识学习的渠道和手段在不断更新,但是历史客观性的原则却永恒不变。任凭历史虚无主义如何使用浑身解数精巧地伪装自己,真实的历史依旧是不容改变的,历史虚无主义所有的虚伪面目终将被铁的事实所拆穿。第三,深化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总是在对现存事物肯定理解的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否定的理解,在当下想要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袭就一刻也不能没有辩证思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海量的纷繁复杂的网络图像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扬弃而不是机械地接受吸收图像信息,避免成为历史虚无主义控制下的“单向度的人”。

    (二)规范图像赋权,提升媒介素质

    如今,一张图、一段视频经由全媒体在几个小时内就能传遍全网,对舆论场造成深刻影响。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规范图像赋权的边界,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导向力、影响力、公信力对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尤为重要。

    必须规范图像作为赋权器的边界条件,警惕因图像赋权而导致的价值颠覆。图像作为赋权力量,对于弱势群体而言是一种难得的话语资源,既可以提升自身的可见性,争取原本稀缺的话语权,又可以舒缓个体或集体性的焦虑与恐慌。但是,我们必须厘清图像赋权的边界,不能将这种图像赋权简单等同于赋予弱势群体权力,更不能简单认为图像赋权愈多愈好。这是因为图像赋权在赋予弱势群体参与政治渠道的同时,也给了历史虚无主义发挥的空间,他们利用图像唤醒与动员社会情感、集体情绪,煽动反党、反政府情绪,让图像在网络发酵,最终作用于现实社会。意欲规范图像作为赋权器的边界条件,首先就赋权内容来说,必须审慎对待国家象征性符号,如国旗、国徽、国家版图等。其次,就图像表达的场所而言,必须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平台,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如在全国哀悼日或国家公祭日时,打击别有用心的娱乐叫喧。最后,就图像表达的方式而言,在一些具有争议性的人物或事件上,官方应及时厘清史实,态度清晰而明确,严厉打击一些可能有损党的形象、有损国家形象的暧昧图像表达,不给历史虚无主义打“擦边球”的机会。

    另外,面对技术支撑下历史虚无主义的死灰复燃,主流媒体需要做到坚持“内容为王”,抢占技术风口,提升图像化叙事能力。首先,坚持“内容为王”。历史虚无主义在“流量为王”错误导向的遮蔽下,利用抢人眼球的图像吸引流量,这种做法不是网络发展早期主流媒体缺位下应对流量焦虑的应激反应,而是企图颠覆意识形态的别有用心。“互联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搞不好会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患’。”[1]50面对挑战,主流媒体应当增强“内容为王”的定力,紧跟需求侧变化,推动内容生产优势向网络主战场转移并实现创造性转化,用有温度、有深度、有情怀的内容涵养人心,推出更多有价值含量的爆款产品,占领传播制高点,不给历史虚无主义生存空间。其次,提升主流媒体图像化叙事能力。虽然目前人们对图像化产品的需求日益提高,但是囿于技术、平台和体制,目前所生产的图像化产品在质量和数量上皆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因而给了历史虚无主义图像化传播的机会。现阶段,党和国家已经逐渐重视对主流媒体图像化叙事能力的提升,主流媒体正在积极进行图像化转换,不仅利用语言文字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而且还利用更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像刺激视觉感官,强化宣传内容、巩固宣传效果,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意识形态传播体系[11]。例如,共青团中央在“B站”开设的视频账号以图像化叙事方式传播主流价值观,满足了青年人的图像偏好,抢占了青年人聚集的高地,目前累计推出作品三千余篇,积累粉丝近千万,是主流媒体消除网络图像中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窗口。

    (三)强化历史教育,把牢唯物史观

    抵御网络图像下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袭,归根到底需要提高人们自觉识别历史虚无主义圈套的能力。为此,亟须提高公众历史教育的水平,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与人生观、价值观,铸牢唯物史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网络图像中,网民皆有着二重身份:他们既是网络中的蒙面人,也是现实生活中的现实人。因此,在历史教育上,必须要线上线下齐发力,尤其注重线下历史教育,对于不同职业素养、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政治面貌的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首先,按照不同历史职业素养来划分,把历史教育的引导者分为四类,分别为:职业历史学家、具有专业素养的历史人(如历史教师、纪念馆或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对历史感兴趣而渴望并愿意接受历史专业训练的“社会人”、普通人[12]。其中,普通人数量最为巨大,同时也是历史虚无主义侵蚀的主要对象。意欲提高普通人的历史素质关键在于前三类、尤其是前两类人的努力,增加他们在网络图像中发声的机会,提高他们运用网络进行图像化叙事的能力。如邀请其担任影视作品顾问、参与录制新媒体课程、开设自媒体账号,将他们打造为网络平台历史领域的关键意见领袖,发挥引领作用,及时拆穿历史虚无主义各种把戏,为公众普及历史知识、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其次,按照年龄来划分,在历史教育中最重要的对象是青年人。由于青年人历史知识积淀少、价值观尚未固定,但其又是网民中人数占比最高、最活跃的群体,很容易被历史虚无主义迷惑而误入歧途。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青年人的历史教育问题,“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13],不仅将历史设置为小学、中学的主要课程,更是在大学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之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相关历史知识或专业知识,而且是以历史知识为载体,着重进行历史观、价值观的教育。“要警惕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14]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持续关注网络中各种历史虚无主义的图像化表达,通过学理阐释、课堂讨论、线上线下交流等方式澄清模糊认识,形成科学认知,帮助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从而增强其辨别是非的能力。最后,按照政治面貌划分,应当加强对党员的历史教育,尤其是党史教育。重视对党员进行历史教育不仅是因为党员人数庞大,更是因为党员在人民群众中的模范先锋作用。让广大党员学习党史就是在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就是在引导党员用唯物史观认识历史,从而旗帜鲜明地反对网络图像中的历史虚无主义,抵制网络图像迷幻下各种割裂历史、虚无历史、违背历史史实、歪曲历史人物等做法,发挥模范先锋作用,积极引导网民树立正确历史观,使尊重历史的观念和行为蔚然成风。

    (四)加强法治建设,严格网络监管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算法黑箱”导致历史虚无主义的图像信息得以精准推送,图像的隐晦性导致历史虚无主义暗流涌动、极易隐藏,面对这些挑战,必须建立起以法律为保障的监管体系。并在加强相关法治建设的基础上,提高治理主体利用技术治理历史虚无主义的能力和水平。

    一方面,建设适用的自律标准、数字公约和行业规范体系。该体系以对信息发布者的法律限制为主、对信息传播者的法律限制为辅,依托大数据的追踪技术,加强对信息发布者的全方位管理,要求其依照法律对其发布内容负责,对污蔑、诋毁、歪曲国家领导人、英雄人物、历史事实的行为负责。各媒体平台也应遵守国家法律、行业规章,积极管理本平台舆论环境,遏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虽然目前已经颁布施行了《互联网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微博客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法律规范,但是由于网络图像的特殊性及历史虚无主义的狡猾性,目前在对网络图像下的历史虚无主义的管理方面仍旧存在灰色地带,亟须法律的进一步完善。尤其在算法推荐方面,西方国家在利用包括新闻推荐算法在内的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政府监管和立法管理等方面,已经有了初步的探索,但我国作为世界网民最多的互联网大国,在新闻算法管理方面较为落后。一些互联网公司以新闻算法是商业秘密为由拒绝接受国家和社会的监督,这给了历史虚无主义蔓延的机会,必须完善法律,对其加强监管。

    另一方面,治理主体应该提高自身利用技术手段治理历史虚无主义的能力和水平。首先,治理主体应该提高对网络图像中的历史虚无主义的预判力。这需要治理主体在熟悉历史虚无主义惯用手法的基础上,运用大数据对其高频率活跃平台进行严密监管,地毯式扫描海量图像信息,全程监控舆论走向,防患于未然,及时辟谣纠偏,提高对历史虚无主义预判精准度。其次,提高治理主体对网络图像中的历史虚无主义的甄别能力,通过技术手段将模糊化、隐晦化的图像信息拆解为线性化、聚合化的数据信息,破解算法黑箱,及时屏蔽历史虚无主义信息。

    猜你喜欢 虚无主义图像历史 历史虚无主义的新近演化态势与特征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4期)2022-06-15摄像头连接器可提供360°视角图像汽车工程师(2021年12期)2022-01-18浅析p-V图像中的两个疑难问题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2021年5期)2021-07-16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9年2期)2019-08-24越是在历史前进的路口,越是不能彷徨——《历史虚无主义与苏联解体》观后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21新历史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历史上的6月科普童话·百科探秘(2015年6期)2015-10-13历史虚无主义人民论坛(2015年3期)2015-09-10历史上的八个月科普童话·百科探秘(2015年8期)2015-08-14历史上的4月科普童话·百科探秘(2015年4期)2015-05-14
    相关热词搜索: 虚无主义 探析 图像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