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春天的故事》大合唱与交响诗分析比较研究

    时间:2022-12-03 09:20:0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伊文博

    我国进入近现代音乐时期后,音乐作品体裁逐渐丰富,交响音乐与大合唱音乐体裁也日趋成熟。大合唱体裁自“学堂乐歌”之后传入我国逐渐衍变成合唱形式,代表作:《黄河大合唱》、《凤凰涅槃》等。中国交响乐体裁在新中国成立后创作出在世界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品,代表作:《梁山伯与祝英台》、《红色娘子军》等。

    大合唱版本《春天的故事》由蒋开儒创作于1994年,最初,蒋开儒得知广东省将举办青春歌曲创作大赛的消息后,找到王佑贵为其谱曲,但最后遗憾落选。之后又与叶旭全一起完善乐曲,最终创作出这种耳熟能详的作品。本文以王世光改编的合唱曲为研究对象,音响选用国家大剧院合唱团版本,四部混声合唱用钢琴伴奏。

    交响诗版本《春天的故事》由杜鸣心先生编曲,作于1999年。以王佑贵先生的原曲《春天的故事》旋律创编而成,此作品是中国音乐家协会委约作品。杜鸣心加了一段快速、热情的中部,描绘中国人民响应邓小平同志的号召,意气风发,用智慧与汗水投入到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本文选用杜鸣心先生的交响诗曲谱为研究对象,音响选用中国爱乐乐团版本。

    (一)大合唱《春天的故事》

    该曲的曲式结构为单二部曲式,以降A调贯穿其中。作品分为A与B两部分。前奏为10小节,在前奏中以男声部进入,叹词用mi的八度关系衬托情感从中音区进入到高音区部,之后紧接着用三个春天在三个声部上的不同重复,以此作为对主题的引入和对语气词的一个回答。5—10小节中旋律多以三度以内的级进和节奏以三连音与长音符结合的形式进行,对前奏进行表达主题显现及引出A段。

    A段由两句组成,降A大调,为a+b(5+4),都在属音上结束。在a句中旋律起伏较大,多用密集的节奏型来表达乐句内容,但每句歌词结束时大多选用长时值音符,以此来缓解乐句中紧密排列音乐造成的紧张感,使乐曲增加抒情效果。A句中15小节女低声部采用属关系内的和声,旋律用经过音的方式解决到16小节的主音上过渡至b句旋律,使其适应合唱音乐效果。

    B段由c句与d句组成,c+d(4+13),延续降A调。c句中自20小节进入后主要旋律声部由女生声部担任,男生声部主要起衬托以及增加合唱音响效果并与A段形成对比。C句在男生声部的处理上主要集中在承接女生声部主旋律之外的和声音响,d句中的音响又与c句相区别,除26-27小节以外男生声部作为衬词与女生声部相呼应以外,其余部分都是在各自音区旋律中以齐唱的形式进行,增加音响的厚重并增加气势,与A段抒情性音乐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这本文选取的谱例及音响版本中,A段与B段结束后又重复演唱了一次,相同的旋律不同的歌词,d句结尾时从33小节直接进入37小节,此为d1句,共11小节。

    尾声为8小节,偏向颂歌的形式,重复强调“中国”、“春天”这两句歌词,在音乐节奏上多以长音符出现延长音响效果。尾声中用“啊”的这个叹词作为过渡与收尾,处理这个字的音乐时采用跳进四度及五度跳进和相比其他尾声部音乐旋律的稍密集节奏型流动用以渲染情绪气氛,尾声部分紧扣主题又使音乐进行思想内涵上的升华。这首作品的钢琴伴奏多以柱式和弦音型为主,为音乐旋律增加纵向和声支撑,在整体音乐效果上虽不及交响乐隆重但也足够满足合唱音乐效果。

    (二)交响诗《春天的故事》

    这首乐曲采用交响音乐中较惯用的奏鸣曲式结构,由于是以歌曲《春天的故事》中旋律改编的作品,所以在奏鸣曲式的安排上不是传统的奏鸣曲式结构,而是以旋律为主要依据根据奏鸣曲式原则进行的曲式安排。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构成。引子1-6小节,为D大调,呈示部:主部7-19小节、副部20-27小节、连接28-34小节、主部35-47小节、连接48-50小节、结束部51-59小节。除结束部在G大调转至C大调以外其余部分都在D大调上发展。展开部:引入60-65小节(G大调)、中心一66-93小节(G-E-C-D-A-♭B-G)、中心二94-108小节(G-D-♭D-♭E-♯f-A),在展开部调性变化比较复杂。再现部:主部119-131小节、连接132-135小节,再现部调性的回归到D大调上,尾声136-144小节,在D大调上终止。

    引子部分选用以音色较明亮的短笛与单簧管进入旋律,大管与大提琴低音厚重音色相辅、三角铁音色的点缀,在前两小节完成交互。后交由第一、二小提琴、中提、长笛和单簧管、圆号进行旋律直至引子结束,以圆号声部的下行音阶的进行加以辅助音结尾形成温和终止的音响效果。

    主部旋律主要由弦乐组完成,在主题部分音乐色彩并不复杂,主要以叙述为主。作为一首纯器乐作品,在主部的前两句中,弦乐组中音区的中提琴与大提琴相配合完成陈述主要音乐材料,第三句中加入铜管与木管组对弦乐组的旋律进行和声填充以此来增加音乐音响色彩并推进情绪进行。20小节开始进入副部旋律,在开始的两小节乐汇上旋律放在长笛声部上出现而后在提琴声部的衔接,通过两种乐器音色上的对比使这个乐句产生了呼应的效果,这是以配器变化来处理音乐的。在22小节的乐句结尾处用短笛、长笛、单簧管声部运用复调的形式进行了一小节旋律扩充。

    28-34小节连接部分中使用引子的音乐材料,la la la si la si la la,这个小节可以看作整首乐曲的主要动机,在引子、连接、结尾部、尾声等具有衔接功能的部分都有出现,用以贯穿全曲使其前后呼应并紧扣主题。28-32小节采用了这样的动机但作者将其分配在不同乐器上出现,在听觉上出现音色区别且不觉单调。32、33小节中用连续的二度上行音阶将音乐推向下一个主部主题的出现,在动机上模仿了la si si la 的关系。34小节的la音表示这个乐句的半终止结束在属音上,四个四分的音符的以分解和弦的形式出现以强调在调内属和弦的收束感,配器上运用了定音鼓与小军鼓的音响同样也是为了增加终止效果。但为了引出在35小节出现的主部旋律,34小节上用竖琴进行了从大字组la音到小字二组la音刮奏,这样的音乐处理是为了中和终止的强硬,使连接部与主题部衔接紧密。35-47小节的主部主题虽然与7-19小节的主题部分旋律一致但运用了不同的配器手法,为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其中每个乐句的乐器配置都有所不同,乐队音色愈来愈丰满,浓重。这种配器不但构成音乐形式上的差异同时也造成音色的细腻变化,反映出浪漫主义配器风格对作者创作的深刻影响。

    结束部选用主部主题音乐材料,两个小节为一个乐句发展。小提、中提、大提琴、长笛、单簧管、大管为主旋律的基础上,短笛、英国管与小号这些音色明亮的乐器做旋律扩充与衬托,定音鼓在乐句结尾加强音响。四个小节在G大调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后进入C大调至59小节,以四个乐器组齐奏的形式展现,将旋律推入展开部。

    中部是杜鸣心先生在原曲旋律的基础上新增加的一部分内容,本文作为展开部呈现。引入部分以向高音区快速跑动的半音阶为过渡,与前方结束部中的终止音全音符形成动静结合之态,为后面展开部中大量密集音符的跑动做铺垫。61-65小节竖琴与中提琴的半音进行是引入部分的核心内容,小二度Fa到♭sol的进行形成不稳定之感。中心一从65小节出现大量辅助音与经过音的进行,围绕着G音以16分音符的节奏密集出现,其他声部辅以四度、五度的和声衬托。以几次离调的进行转入E大调。半音模进是作曲家掌握最为透彻、得心应手的作曲技法之一,多种半音手法的综合运用使音乐呈现半音化调性布局和音乐半音化发展态势。70-80小节运用具有严密的逻辑、可移动的调中心写作手法有机贯穿,经过快节奏的和声转换,达到片段性、结构性的频繁调整变化。配器主要集中在弦乐组的小提、中提、大提琴上。73-79小节在小提琴声部采用十六分音符琶音形式结合四分音符的写作手法,四分音符处于调式主音高位,先紧后松造成节奏倾向性,配合中提与大提琴上的循环音型,在明确调性的同时给以转换的余地。

    在配器上依旧遵循以弦乐组作为主旋律进行的写作手法,铜管、木管组作为和声支撑,单簧管与大管配以分解和弦丰富和声效果。在中心一的旋律进行中音高逐步递增表现急切地想要为祖国的美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心情,这段音乐是热情的、充满朝气的,与呈示部抒情细腻的旋律形成对比。在中心一的终止处92、93小节选择了下行音阶走向,既是为了使旋律线回到中音区做必要准备也是给乐段的一个喘息机会,以便于中心二持续上升的音组推动音乐发展,升华音乐思想及内涵。中心二与中心一的旋律相似,但在117、118小节时做出改变,117小节同音sol降低16度回到中音区后随即上行音阶将旋律推入再现部,这样的音乐处理方式避免了展开部与再现部的旋律架构断裂,虽说是两个对比鲜明的乐段,但是杜先生用过渡性的旋律交接来塑造整体性、一气呵成。中心部分布局上以小结构为主并且忽视主调性,调式主音的断续、调性游移手法设置在长乐句中,看似自由随意,其实依然可以看出明确的调性指向,遵循缜密逻辑思维的理性控制。

    再现部的主部主题是全曲最辉煌的部分,119-122小节调动了木管乐器组与弦乐器组共同担任旋律演奏,铜管乐器与打击乐进行和声支撑以及旋律加花,123-127小节铜管乐器组圆号负责旋律声部,木管与弦乐组配合分解和弦的和声,改变音色建立多声部立体结构。128-132小节四个主要乐器组相互配合进入高潮阶段,在音响效果扩大到最大化的同时旋律上选择具有歌颂性的段落抒发音乐思想。133、134小节的铜管组半音进行与92、93小节的音乐处理有异段同工之妙,这也是杜鸣心先生较为典型的音乐处理方式。在尾声中以辉煌的音乐效果结尾,上行琶音音型的密集跑动,半音模进变形、四五度叠置、分解和弦的低声部和声支撑,打击乐器的情绪渲染,体现出作曲家结合民族音乐风格与西方浪漫主义风格的交响化音乐思维,乐曲效果恢宏大气、振奋人心。

    两首作品虽都以歌曲《春天的故事》为创作根本,但音乐家在创作时赋予其音乐体裁、创作观念等方面有着很大区别。

    音乐体裁方面,一个采用的是人声与器乐结合的大合唱形式,单二部曲式,在创作思想上秉持着对于原作品的尊重。去掉独唱部分,将旋律分配在男高、男低、女高、女低的四个不同声部中,在使用歌曲旋律改编时充分考虑了语境与意境,通过不同的声部表达音乐情感。另一个采用了纯器乐形式的交响诗体裁,奏鸣曲式,虽同样采用原歌曲的旋律但是在乐曲音乐内容上有所增加,在展开部有新的音乐材料,脱离了歌曲的歌唱方式但没有改变旋律的歌唱性。

    音乐创作以及乐曲配器方面两者有着各自的特点与优势。音乐创作方面大合唱采用的钢琴伴奏,织体多以分解和弦与柱式和弦为主,在和声结构上起到对演唱声部的支撑,也是合唱作品惯用的写作手法,交响诗以四个乐器组配器为主加入竖琴的元素,在整体音响效果方面更显磅礴大气,音乐表现形式丰富。相同乐段的不同配器造成彼此各部分的差异并在其中加以具有作曲家个人艺术风格的中段,抒发感性情感的同时用理性作曲思维加以约束,达到收放自如的状态,正如民族音乐理论家田青所言:“‘出去’是‘放’,‘回来’是‘收’,收放自如才是艺术。”通过交响诗《春天的故事》这首作品,体现了作曲家在旋律写作上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很高的艺术造诣。旋律的走向、演变、主题旋律多声部衔接、过渡句的巧妙运用、声部间的应答等,给有限的旋律无限的发展空间,看似呈示部主题与展开部毫无关联,实则通过频繁的调性转换,游离音等方式将展开部融入到整个作品中,不仅不显得突兀等有升华思想情感的绝佳效果。

    本文以大合唱《春天的故事》与交响诗《春天的故事》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作品音乐本体的同时,也对两首作品在音乐体裁和音乐创作等方面做了比较研究,发现在音乐处理上有其各自的特点也有对原歌曲旋律的共通之处。笔者意图通过本文两首作品之间的比较为更多的音乐家提供可借鉴之处和理论分析研究。■

    猜你喜欢 配器大调声部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乐器(2021年2期)2021-09-10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科学与财富(2021年31期)2021-03-08G大调随想曲ViVi美眉(2020年2期)2020-08-04多声部视唱训练音乐生活(2020年7期)2020-07-29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新教育论坛(2019年3期)2019-09-10贾钦多·谢尔西室内乐作品《IPRESAGI》第一乐章的配器分析戏剧之家(2017年1期)2017-02-05竹笛协奏曲《愁空山》研究现状及思考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11期)2017-01-05解析歌曲《大江之歌》的管弦乐配器北方文学·下旬(2016年7期)2016-11-10丰戏曲传统之翼振民族文化之声戏剧之家(2016年1期)2016-02-25论爵士钢琴教学中的声部技术戏剧之家(2015年9期)2015-06-11
    相关热词搜索: 交响诗 大合唱 春天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