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中考物理情境复习教学案例研究

    时间:2022-11-06 08:55:0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苏华伟

    龙岩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福建 龙岩 364000

    素养是在一定情境下呈现出来的,素养本质上是一种与知识和情境紧密联系的(潜在)综合能力,是知识、技能、经验、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体,是行为或表现发生的内在因素。新一轮课程改革,高考评价体系的“一核四层四翼”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对中考物理命题具有指导意义。高考学科考查以“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一核为统领,以“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层为内容,以“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翼为要求,在“四翼”的要求下,试题以情境为载体,考查“四层”的内容。纵观2017—2021年福建省中考物理试题,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体现“立德树人”,二是体现“实验探究”,三是体现“应用和创新”。这些体现都是在“德智体美劳”情境中进行的应用性考查,具有时代性、人文性。情境试题考查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此,在中考物理复习教学中,重视情境应用,将有利于师生在课堂教与学中提升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情境复习将新情境融入系列问题形成情境问题链,组织学生通过游戏、实验来主动复习知识,并能将知识灵活运用于实践中,沉浸式学习效果显现,体现了“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课堂教学理念。本文通过“初中物理情境创设研究”课题活动的3个情境复习教学课例,谈情境复习设计的优化。

    学案内容:学习目标;
    问题1、2、3与知识归纳;
    图像解读与训练;
    巩固练习。

    1.1 情境创设,引入复习

    2022年2月5日,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混合2000 m接力,由曲春雨、范可新、武大靖、任子威、张雨婷组成的中国队以2分37秒348的成绩夺得冠军,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拿下北京冬奥会的首金。播放央视“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夺金时刻”精彩视频:“半决赛成绩不理想的中国队,决赛从最外道出发,第一棒选手范可新以起跑见长,奋力抢到第三的位置,吹响中国队绝地反击的号角。比赛的转折出现在第五圈,这一棒是意大利队和加拿大队的强棒,曲春雨完成了对加拿大队的超越,给到了任子威,任子威继续往前超越,完成了对意大利队的反超。依靠连续的超越,中国队彻底扭转了开局的劣势,通过完美的交接棒和走位,牢牢守住了第一的位置。最后一次交接棒交给了武大靖,在意大利队急追下武大靖率先冲过了终点,赢得胜利。”学生们目不转睛地观看这场跌宕起伏、令人振奋的比赛,为中国短道速滑队奋力拼搏的来之不易的胜利鼓掌喝彩。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兴趣,引入“运动的世界”情境单元复习课。

    1.2 问题讨论,评价贯穿

    温老师以情境为背景,结合考点设计问题链,组织学生讨论问题。

    问题1:中国运动员武大靖在冲刺这一过程中,他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机械运动考点)

    问题2:在比赛过程中,我国运动员完成了一次次激动人心的超越,尤其是到第三棒运动员任子威接棒后,超越了意大利队位居首位,最后在队员们的努力拼搏和团结协作下,我们中国队夺得冠军。在这过程中,解说员和观众是如何判断哪个队更快?最终裁判员又是用什么方法判断哪个队取得冠军?(运动的快与慢考点)

    问题3:据报道,“北京冬奥会中,高亭宇在500米男子速度滑冰中,以34秒32打破奥运纪录强势夺冠,这也是中国男子速滑历史第一金;
    任子威在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以1分26秒768的成绩夺冠”。阅读上述报道,你能比较这两位运动员谁运动得更快吗?请说出你判断的方法。(运动的快与慢考点)

    全班学生围绕情境问题,积极思考,踊跃回答,老师评价学生的回答。完成问题1的讨论后,学生自主归纳完成“机械运动”的知识总结;
    完成问题2、3的讨论后,学生自主归纳完成“运动的快与慢”的知识总结。整个教学过程贯穿着教师的评价:例如,甲同学答道“有报道摄像机镜头同步于运动员,那么运动员相对镜头是静止的”,这个较“出彩”的回答得到老师的高分评价;
    再如,乙同学完成较完整的知识归纳,老师点评的同时肯定该同学常翻阅课本的学习好习惯。

    设计意图:情境问题引领复习深入,讨论促进深度思维与高度参与。

    1.3 情境之外,另行设计

    对照学习目标,另行设计“两种图像(s-t图像、v-t图像)”的复习教学。

    学案内容:考点分析与复习目标;
    课堂讨论问题 1、2、3、4、5;
    自评 2 道题与作业布置。

    2.1 考情分析与考频分析

    邹老师展示福建省近五年的“固体压强”考点考查分值与考频,唤起学生对考点的关注。

    2.2 情境创设,引入复习

    播放踩蛋筒视频,提出问题:视频中的蛋筒为何踩不碎?请两位学生共同完成踩蛋筒实验。

    2.3 问题讨论,总结归纳

    根据“踩蛋筒”视频与实验情景,提出5个讨论问题。

    问题1:当人站在板上踩蛋筒时,人通过板对蛋筒有什么力?这个力的方向向哪里?这个力的作用点在哪里?这个力的大小是多少?师生互动完成讨论后,学生对压力概念进行回顾,在学案中进行“填空”式总结。

    问题2:压力与重力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在学案中,分别画出水平放置的物体和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的受力示意图。师生互动完成讨论后,学生填写压力与重力的区别与联系比较表格。

    问题3:这么大的压力压在蛋筒上,为什么没有把蛋筒压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师生互动完成讨论后,学生在学案上完成压强(概念、物理意义、公式、单位、符号等)的知识总结。

    问题4:若踩在水平板上的同学重力大约为600 N,每只鞋的接触面积大约为300 cm,请估算双脚站立时,他对水平板的压强。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计算,老师巡视抽取学生的作业进行评讲。

    问题5:要把蛋筒踩碎,你有什么办法?你还能举出生活中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例子吗?师生互动讨论,老师播放北京冬奥会中速滑、滑雪联系压强知识的情境应用。

    学案内容:考点分析;
    课堂讨论问题1、2、3;
    自评2道题。

    3.1 考情分析,确定目标

    福建省近五年中考固体压强考点分值与考频分析,确定复习目标。

    设计意图:明确考试热点与难度,明确本节复习的重点与难点。

    3.2 情境创设,引入复习

    邹老师拿出一个蛋筒,请学生品尝(1位学生吃了一口,能吃),老师随手一捏就碎了(易碎)。再提出由两位学生配合完成踩蛋筒实验,老师事先将一组排列在木板上的蛋筒放在走道的地面上,盖上木板。一个学生负责用手机拍摄蛋筒在实验过程中的情况并传送至液晶显示屏;
    另一个学生双手撑着走道两边的课桌,先悬空身体,再两脚同时落在木板上。全体学生通过显示屏观察到蛋筒安全无损。

    设计意图:学生在“游戏”中兴致勃勃,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3 问题讨论,复习深入

    根据“踩蛋筒”实验情景,提出3个问题。

    问题1:如何估测木板对蛋筒的压强?老师引导学生根据固体压强公式,需确定木板对蛋筒的压力F与木板与蛋筒的接触面积S。师生集体讨论得出:压力F等于木板所受的重力加上人所受的重力;
    接触面积S等于单个蛋筒的底面积乘以个数。老师用体重计现场称量出学生(拿着木板)的“总体重”为61 kg,并给出事先测量的1个蛋筒的底面积为7 cm,学生分别列式计算。巡视学生答题情况后,抽取两个学生的题解进行投屏评讲,再练习完成2021年福建中考物理第31题,通过举手统计,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能得满分。

    问题2:要让蛋筒破碎,你有什么办法?群答是木板上“加人”。学生进行实验:木板上站立的学生从1人增至3人时,蛋筒碎了。进而讨论是用了什么方法来增大压强?引导学生分析,在接触面积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加木板对蛋筒的压力来增大压强,当压强增大到超过蛋筒能承受的压强时,蛋筒就碎了。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依据压强公式,还可以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减小接触面积,即取走一些蛋筒;
    还可以在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接触面积。和学生共同讨论分析完问题2后,老师展示讨论2022年北京冬奥会有关滑雪的图片,进行拓展讨论,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设计意图:在师生共创的新情境中,老师根据课前展示的考点分析,创设的情境问题直击需要加强复习的内容,学生在系列问题解答中加强了压强知识的计算和分析能力,同时结合时事热点讨论冬奥赛场中的压强知识应用,将学科素养的提升落到了实处,突破重点。

    存在问题:只设计计算上木板对蛋筒的压强1,未计算下木板对倒扣蛋筒的压强2,实际是蛋筒受的压强2大于压强1,当上木板站立的学生数增加时,压强1与2也在增加,压强2先行增大到超过蛋筒能承受的压强时,蛋筒就碎了。

    问题3:画出学案中静止在水平面(斜面)的蛋筒所受的重力G和它对水平面(斜面)的压力F的示意图。学生完成后,老师抽取两个学生的作图进行投屏评讲,强调同一图示中,各力线段的长短取决于它们的大小。

    设计意图:训练规范作图,解决难点。

    3.4 自评检测,素养提升

    选用课题成果“单元复习课堂核心素养自评”中的2道题(100分),学生课堂自测。

    设计意图:通过自评检测课堂教学效果。

    不同于传统的“回顾知识—例题分析—学生训练—简单讲评”复习模式,情境复习课创设情境问题,赋予知识和认知以情和境,从而使知识和认知变得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情趣化、生动化、活泼化、背景化、问题化和思维化,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效率。课例1的教学过程:情境创设(选取相关情境视频播放)—问题讨论(以本单元考点为线,截取相关知识的情境画面,创设系列“问题”为“链”,在互动式讨论问题中开展教学)—知识归纳(完成“问题链”的系列讨论后,由学生自主归纳考点知识)—学以致用(在本节“图像问题”的讨论中提升数理关键能力)。当一个主题情境不能完成所有复习内容的问题创设时,剩余的复习需另行设计。其教学设计思路为:首先,根据考点知识分析确定学习目标;
    其次,根据学习目标创设合适的情境;
    接着,以情境为背景,结合考点设计问题链;
    最后,对照学习目标,剩余考点问题另行设计。课题组老师在参与课例1的学习后表示,将在今后的复习中积极尝试和实践“情境+问题链”复习模式。

    “一课议后二上”(由老师先上课,议课后,同一老师在不同班级二次上同一课)情境复习教学研究活动中,老师参照了课例1的教学设计思路。在执行复习教学时,分析考点在中考的考频与分值难度,随即按考点的知识顺序,用蛋筒情境“问题链”串接各考点从而进行梳理复习。踩蛋筒视频情境加上学生体验的踩蛋筒实验,引燃学生对蛋筒情境“问题链”的求解热情,在涉及各考点的问题讨论中,教学相长,既在应用中理解知识,又在理解后总结知识。优点是知识复习全覆盖,系统性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不足为因顾及各个考点,面面俱到,重难点内容的复习显得仓促,影响复习的效度。优化的建议为学习目标应着眼于本单元的重点与难点,情境创设围绕重难点设计问题链,提高课堂学习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将学科素养的提升落到实处。

    在课例3中,老师的教学作了如下调整:首先将“踩蛋筒视频情境+学生体验的踩蛋筒实验”精简为“学生体验的踩蛋筒实验”,由此创设关于固体压强的计算情境问题(本单元的重点);
    学生在问题引导下,通过计算理解蛋筒不碎与碎的原因;
    继而讨论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和其融入北京冬奥会的应用情境,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弘扬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然后以蛋筒情境为主线,增强了情境的联想与有趣;
    将填写压力与重力的区别与联系比较表格,改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规范作图训练、理解压力的概念及同一图示中力的线段长短取决于力的大小。由此把宝贵的课堂时间真正用在突破本单元的难点上。最后选择“固体压强计算与压力概念的理解”为重点复习内容,课堂活动时间得到保证,避免课堂教学草草了事。一般而言,初中生注意力在课程的前25分钟较为集中,课例3与课例2对比,将课堂重心调整为本单元的重难点知识,重要的学习内容基本在课堂的前25分钟完成,学生思维得以在注意力相对集中时深入,学习的有效性大为提高。

    知识往往在情境中生成和显现,知识只是素养的媒介和手段,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情境。基于此,在中考复习中,选择单元的重难点创设情境问题,构建在情境中学习(阅读、实验、思考、建构)的认知途径,无疑能优化复习教学,是知识通向素养的必然要求。

    猜你喜欢 课例木板考点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校园英语·上旬(2022年4期)2022-05-17麦 田意林·作文素材(2020年15期)2020-09-06课例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年1期)2018-05-10木板作文大王·笑话大王(2017年4期)2017-05-05统计知识考点解析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2017年2期)2017-04-25不会上浮的木板科学启蒙(2017年3期)2017-04-10解读分子结构考点中学化学(2016年10期)2017-01-07课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速读·中旬(2016年6期)2016-06-14集合考点例祈中学生数理化·高三版(2016年9期)2016-05-14READINGS今日中学生(初一版)(2013年4期)2013-06-07
    相关热词搜索: 情境 中考 复习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