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2017审计失败典型案例【审计案例教学定位研究】

    时间:2018-12-23 12:50:0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随着财会类低端市场人才供需矛盾的加深,社会对高质量、高层次财会类人才的有效需求和人才供给的高校,对高质量、高层次财会类人才的有效供给显得越发不足,占领高端市场成为人才产品供给方高校的必然选择。本文主要依据杰克・特劳特的定位原理,从财会类专业人才市场对用人单位所接受的需求定位出发,对审计案例教学中案例主体、案例客体以及推广应用的定位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定位 案例教学模式 审计主体 审计客体
      
      一、审计案例教学定位界定
      
      (一)审计案例教学定位的提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竞争程度日益激烈、竞争手段逐渐向品牌打造、人才积累等高端迈进。竞争的范围不断扩大,我国的高等教育也不例外。我国自1999年实施扩招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后,各高校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学校间的强强联合随处可见,人才、生源的抢夺无处不在,同时不同程度地伴随着一些新矛盾的产生,如高校扩招、规模扩大与国家财力不足的矛盾,社会对高质量、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与高等教育质量不高的矛盾等。尤为突出的是高校毕业学生的就业问题,这属于供需矛盾问题,主要体现在用人单位对高质量、高层次人才的有效需求不足,人才输出单位对高质量、高层次人才的有效供给不足。高校向社会输送人才和企业向市场提供产品具有相同的原理,且现在的市场是品牌的竞争,不同类比的货物、不同的品牌之间都在竞争。所以,各高校想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解决供需矛盾就必须引进竞争战略的思想,需要对办学理念、乃至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具体课程的教学方法等进行重新定位。
      (二)审计案例教学定位的界定“定位”观念最初归于商业营销范畴,源于杰克・特劳特1969年的《定位:同质化时代的竞争之道》论文中的商业“定位(Positioning)”观念,1972年以《定位时代》论文开创了定位理论,2001年定位理论压倒菲利普・科特勒、迈克尔・波特,被美国营销协会评为“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杰克・特劳特根据军事中“选择决战地点”的概念提出定位观念,用以界定企业经营要创造的外部成果,企业内部运营规划相应成为“如何驱动军队抵达”去创建定位。具体是指企业必须在外部市场竞争中界定能被顾客心智接受的定位,回过头来引领内部运营,才能使企业产生的成果(产品和服务)被顾客接受而转化为业绩。“定位的实质不是指有更好的产品可以销售,而是需要获得顾客更好的认知(杰克・特劳特,2007)。”所以,定位选择不仅决定企业将开展哪些运营活动、如何配置各项活动,而且还决定各项活动之间如何关联,形成战略配称。现阶段,“定位的意义已经超过了它的营销专业范围,成为一种广义的。普遍的成功之道(卢泰宏,2002)。”
      (三)审计案例教学定位的现状分析现阶段我国各大院校在本科阶段除专门的财经院校以外,大都不单独设置审计学专业,仅在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中增加了审计研究方向,审计课程仅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而已。而审计案例课程是近年来新增加的一门专门进行审计案例分析的专业选修课程,该课程的设置顺应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思路,目的是通过接近现实的案例资料的研究、采用现代的新型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目前因审计案例教学在课程的设置方式、案例课程开展的客观环境、任课教师资质以及现有的案例教学资料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现已实施的案例教学仅仅处于案例教学模式的尝试阶段,远远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还需要在以上各方面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因此,对于该课程的定位研究,首先必须明确财会类专业的培养要创造的外部成果是什么,即目标是什么,提供怎样的人才产品才是市场最青睐的,这就需要了解人才需求方的心智,了解他们的想法;其次,通过采用反映自身属性和特点的培养方式来提供差异化的人才产品,即根据市场目标的定位来进行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和教学技术的重新定位,来赢得人才需求方的想法,获得人才需求方的更好认知。
      
      二、财会类专业市场目标定位分析
      
      (一)财会类专业市场对人才需求状况的分析据教育部教育计划司的统计资料,1999年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在校学生560多万,而会计学专业在校学生人数就有53万人,换言之,每10名在校大学生中,就有1名学会计专业(信息时报,2004年)。随着近几年的高校扩招,财会类学生人数进一步大幅增长,其就业问题在高校就业的供需矛盾中显得尤为突出。据了解,目前不仅会计专业大学生找工作不易,整个人才市场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也相当低迷,会计专业也成了大多数地区人才库中存量最大的专业。在劳动力聚集地区的职位需求排行前10位中早已没有会计类职位,普通财会人员供大于求的状况日益严重。由此可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稳步发展,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会计学专业也出现了快速发展,作为专业人才供给的各高校均开设了会计学专业,加上1999年我国高校实行的扩招政策进一步加速了会计学专业学生的集聚,而近年来“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却加速了社会对普通会计职位需求的大幅萎缩,使得国内大量普通财会人员始终在低端市场中徘徊。虽然普通财会人员聚集的低端市场出现了供过于求现象,但从财会的高端市场看,市场需求很大、缺口也很大。主要体现在国际性、专业性的高级财会人才十分匮乏,尤其是涉外会计、高级财务经理、财务总监,甚至出现高薪难觅的现象,以致很多外企在这些高级职位上聘请的都是外国和港台人士。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未来一段时间内高层次财会人员和国际注册会计师的缺口会越来越明显,国内至少急需35万名注册会计师等更多与国际接轨、熟练掌握国际财会界游戏规则的高级人才,但目前实际具备从业资格的人才不足。
      (二)财会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分析
      通过财会类高端市场对人才需求状况的分析,财会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主要集中于:一是进入公司或企业。对于会计师来讲,未来最好的发展就是“会计师参与企业管理”。所谓的“出头”就是成为财务经理,而财务经理的综合管理能力是最重要的,要求在掌握基本财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有很强的管理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来参与公司的筹资、投资、内部稽核以及资产重组等复杂业务。二是选择从事财务理论研究工作。这就需要依靠敏锐的思维和分析、归纳等能力来发现现有理论或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三是进入会计师事务所,要求知识面更加开阔、职业判断更加准确和职业道德更加高,进行财务审计、非审计服务业务以及资产的评估业务。四是选择从事公务员服务业务。基本上是代表政府机构从事非盈利性事业单位预算内、预算外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业务。除此之外,目前进人我国的外企越来越多,走出国门的内企也越来越多,业务的日益国际化要求会计人员除了熟悉中国的会计、审计准则之外,还要对国外财会领域的运作规则、法律法规等相当了解,熟悉海外主要的融资市场,熟悉一些主要国家的财务准则和制度。并且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扩容。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在金融领域中财务人员仍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财会类高端市场虽然对财会人才的需求有很大缺口,财会人员的就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均要 求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更多的是会运用、运用好所学知识,还要求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尚的个人品格;具备一定的管理者素质和具有一定的领导能力和主动性;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j职业判断能力。由此可见,高校应该按照市场的供需规律来重新审视目前财会类人才市场的现状,对财会类学生的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逐步向“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通才型”高端财会人才市场迈进。
      
      三、审计案例教学的定位分析
      
      (一)审计案例教学模式定位 人才产品最需要的是真实的内在,高校的一线教学环节如企业的生产一线,对于所加工的产品要进行全方位地监控,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导的原则来组织教学环节的所有工作。需要结合目标市场的定位来改变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模式,积极、主动地采用新的、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案例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一般意义上所理解的基本都是狭义的概念,即由教师正式地事先布置案例资料供学生们自行阅读和理解,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最后以总结而告终。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案例教学,不论针对什么课程,基本均采用这种方式来进行。狭义的案例教学模式有利于训练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的培养,适合于班级规模小,学生层次齐、且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好、课前准备充分。教师资质高,案例素材综合的情形。所以,该模式的起点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是较高的,要达到案例教学的终极目标的难度也很大。广义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教师事先对教学资源按照教学目的和进度划分相应地层次,然后逐一开展。如可以将审计案例课程的内容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其中初级层次应该着重训练学生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中级层次应该着重训练学生的检索和阅读文献资料的能力,一般需要教师给出专题型或典型型案例资料,通过学生自己进一步查阅文献来进行分析,激发学生对更深层次问题的思考;高级层次的训练应该才是狭义案例教学所进行的内容,需要综合性、完整性的案例来支撑教学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审计课程的内容相对财会类其他课程来讲,一是说教性、规范性内容较多,使得教师在教学技术上的把握难度较大;二是课程内容综合性极强且涉及面较广,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不仅是知道甚至是精确,不仅掌握财务基础知识和基本审计理论,还对法律、金融、国际事务等均有所知;三是审计业务的处理还需敏锐的职业分析、判断能力和高尚品格的支撑;四是审计业务的锻炼需要很多的实践活动。对于审计课程尤其是审计案例课程来说,更多需要的是“职业的判断和分析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模式恰好能够满足这一需求。但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会计学专业的人数相对工商管理大类中的市场营销、管理工程等专业来讲,学生较多,而且财务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以及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等均有一定的局限。所以,从现有的审计案例教学主体、客体的状况来看,对于审计案例的教学更应定位于广义案例教学模式,来逐步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审计案例主体的定位
      审计案例主体的定位主要以下方面:(1)组织者的定位。现行的教学环节中,由于审计课程安排的特殊性。绝大多数审计教师是从会计教师中发展而来的,一方面相关知识面较窄。缺乏管理、金融以及相关的法律知识;另一方面缺乏实战经验,很少亲历审计一线,缺乏感性认识。在案例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一场辩论赛的主持者,更强调教师的组织、实践等综合性能力。因此,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审计案例课程的教师,必须具备以下资质:一是知识面宽广。除财务、审计知识以外,还有法律、管理、金融、经济学等知识,最基本的要求是熟悉我国CPA考试的各科目的相关知识,并随时做到知识结构的更新。二是综合能力强。作为一名合格的审计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能力,该能力不仅涵盖了基本的职业判断和财务分析能力之外,还包括行业环境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等综合性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重大错报风险的应对。三是组织能力强。在模拟审计业务案例讨论中,教师充当主任(主审)会计师的角色,带领自己的讨论团队对案例资料保质保量地完成分析,同时着重强调激发各讨论团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联想,挖掘其潜力一直深入到案例的精髓,并进行案例的延伸。四是具有实战经验。指导教师具备实战经验,最大的优势是涉及到具体业务时能够灵活自如地处理,不会仅局限于书本上的各种规范,如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因为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会有不同的设计格式,没有参加过具体审计业务的教师有可能会设计得比较呆板,千篇一律;相反,有实战经验的教师的设计会针对不同的审计项目进行,风格会有所不同,比较灵活。另外,还有利于营造活跃的讨论气氛,引领讨论者真正感受审计业务的开展。(2)讨论者的定位。现行的审计案例教学中,由于单位班级的增加和班级人数的上升,学生实质上并没有真正领会案例教学的意图,并没有转变自己的角色――转“被动”为“主动”,最终造成对案例素材的理解不够透彻,课堂讨论不激烈,不能全方位积极主动参与,最后由教师点评而草草结束等问题的出现。因此,在广义案例教学模式逐渐推进的过程中,对审计案例主体讨论者的定位应从两方面进行。一是讨论者数量上的定位。参加讨论的人员尽量不要太多,以免杂乱无章。二是对讨论者的素质要求。树立远大目标,清晰用人单位的人才标准,即了解财会人才市场的心智;根据目标对自己重新定位,发现自己的优、劣势,在开放式的、培养综合能力的案例教学模式中尽可能地扬长补短;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认真对待教师提供的案例素材,并尽可能多角度补充材料;善于表达自己、挖掘自己的各方潜力;要做好每个案例讨论的总结。包括案例资料所反应知识和思想的总结,以及自身能力提升的总结。
      (三)审计案例客体的定位 案例客体在整个案例教学当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好的、恰如其分的案例客体才能真正显现案例组织者教师的组织能力、引导能力和讨论者学生的辨析、知识应用等能力,进而诠释案例教学模式。目前现有的审计案例过多集中于国外案例的引入、经典性案例和篇幅较长的综合性案例,且案例素材更多地对审计过程和审计结论进行描述、过多地强调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和执业道德,对审计案例的“失真性”、时滞性、变更性以及讨论结果的分散性等独有特性考虑较少。所以,不适合于广义审计案例教学的推广,需要重新定位。(1)典型案例。典型案例是指篇幅较小、内容简洁的案例,主要针对审计业务中的关键内容而准备。微型案例的优势是涉及面较小,仅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的,目的并不是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而是重点帮助学生掌握核心要点和一定的分析能力,旨在明确如何应用知识要点。为了达到以上目的,微型案例的撰写、编制和遴选要求较高,一定要和基础理论知识紧密结合,在简短的案例中要反映出教师的意图。如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问题内容的讲解,仅按照审计准则进行说教性地讲述,不会给学生留下任何影响,反而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但是对于将要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来讲,高尚职业道德是最基本的底线。在设计该案例时,应注重突出:通过简单明了的实例反映出职业道德的范畴;反映出如果不遵守职业道德会带来什么结果。(2) 拓展型案例。拓展型案例也称为中型案例,相对典型案例来讲,内容上更加丰富一些,出现跨章节相关联内容;字数上更多,内容上更加完善。通过拓展型案例的实施,主要是起到一定的融会贯通的作用,将所学理论知识及其相关知识相连接,增强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联想能力。有利于扩大他们的思维空间,进一步提升学生刨根问底的学习精神的培养。从审计实务的角度来看有利于培养学生注重审计效率的提升。(3)综合型案例。综合型案例篇幅较长、内容安排较多、涉及面较广,是对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考验。该种案例因所涉内容多,尤其是对企业介绍性的内容会很多,一般情况下撰写难度较大,很容易出现重点不突出;再加之学生尤其是本科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限,以及不太重视等情况的存在,案例的冗长使得他们无法理解,抓不住重点,容易产生浮躁情绪。因此,综合型案例撰写的要求会较高,需要撰写人员具有相当的语言组织能力,一是尽可能地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案例的描述,二是案例涉及内容尽量与探讨焦点或案例设计目标有较高的相关度。正因为综合型案例的以上特征,建议这种案例在教学安排中尽量少一些,时间上相应推迟,当然作为最后综合测评的依据是最好的。
      (四)审计案例推广技术的定位首先,审计案例教学应遵循从易到难、由浅入深、从专题到综合的教学原则;其次,为了保证学生对审计基础知识的记忆,在课程设置上要与《审计学》课程安排在同一学期,但教学时间上应一前一后,即基础理论的讲述在前,案例在后;第三,任课教师最好是同一位教师,便于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从而安排合理的案例资料;第四,在教学方式上,既可以采用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学生自行组织,或者两者兼之的方式,当然如果课时允许,最好是学生自行组织的方式来进行,这样更易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和综合型能力的提高;第五,案例的讨论方式尽可能地采用“打排球或打乒乓球”的讨论方式,一定避免“打保龄球”的讨论方式,即各组之间对问题的讨论不应像打保龄球式地孤立地进行,而是像打打排球或打乒乓球的方式一组一组将案例的讨论连续不断地传递下去,避免用简单地同意来传“球”,而是要说出为什么同意或将问题进一步延伸,最好用不同意来挑战对方。只有这样的案例讨论方式才能真正与培养目标相切合、符合案例教学模式,同时才会尽可能地留给讨论组更多的时间,有利于讨论效率和效果的提高;最后,案例素材尽可能地由任课教师亲手组织撰写和遴选,作为“主导者”的教师才会很好地把握案例意图,控制好案例讨论的节奏。同时在撰写案例时,应先提出案例的研究目的,指明学生通过该案例的研究需要掌握什么、理解什么、了解什么等;再提出待思考的问题,目的是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比逐行一头扎进一大堆数据中寻找出路更有效率;然后才是案例的实体部分。
      
      (编辑 聂慧丽)

    相关热词搜索: 审计 定位 案例 教学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