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书人教版_语文课堂因你而精彩

    时间:2019-06-01 03:17:3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些论述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满堂灌”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枯燥、古板的教学现状,取而代之的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快乐,精彩
      
      1.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靠老师的激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采用先进的视听设备,借助声、光、电的情景,用图、声、像并茂的情景代替静止无声的画面,引发学生的有意注意,并使他们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注意,完成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促进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如:学习《荷花》时,教师精心制作了《荷花图》,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在朦朦胧胧的夜色中,一朵朵荷花盛开着,一根根荷箭亭亭而立,一片片荷叶挨挨挤挤,一颗颗水滴在荷叶上滚来滚去。同时再配上优美的音乐。学生看到这样的画面,听着优美的音乐,自然产生美的感受,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们纷纷发言说自己的感受,极力从记忆中搜寻能表达内心感受的词汇。并要求伴着音乐画面朗读课文。真正体会了课文所描绘的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的意境。又如:《观潮》一课,将钱塘江大潮来临时壮观天下的雄伟景象描写得淋漓尽致,使人如临其境。而课文中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描写潮的样子及潮的响声尤为精彩: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面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震得颤动起来。在教学中,借助了录音让学生感受潮来时浪涌岸滩,汹涌澎湃的声音;借助投影录像,让学生感受潮来时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壮丽之美。通过创设视听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动画情景的创设为学生营造了一种乐学的氛围,为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2.活化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在展示的同时渲染了浓浓的气氛,加上教师的指导性讲述和激励性评价,能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多媒体教学能将声音、形体、色彩等融为一体。化静为动,化远为近,活化教学内容,有利于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理清学习思路,与作者进入同样的境界,从而领会课文的主旨。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描写小兴安岭美丽的风景课文。教师在讲解段意时,可事先制作出反映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风景的课件,让学生目睹屏幕上浩瀚无边的绿色的森林,起伏的群山似滚滚的波浪,课文中“几百里连成一片”“林海”等内容便可迎刃而解。伴随悦耳的解说词,学生再看录像中哗哗流淌的雪水,树木抽出新枝,长出嫩叶。顽皮的小鹿在欣赏自己倒在水中的影子,行进在水中的木筏一路高歌,乘风波浪,勇往直前。此时,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便能明白这课文的主旨:写出了小兴安岭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当教师合理的展现其它三季的设计后,学生会由衷感到小兴安岭的确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是个美丽的花园。于是课文中的语言成了学生内心急于表达的话语,面对教师的提问,他们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纷纷伸出小手跃跃欲试,课堂气氛活跃。
      3.激跃学生思维,使学生充分感知课文内容
      “感知——理解——应用”,这是小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课文、掌握知识所要经历的认知过程,而“理解”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因而,对语文课中重点词语和重点段落的理解,就成为理解课文的关键。传统模式中的信息形态是以口语交流为主,或辅以模型、挂图、板书和实物等,是以静态形象为主,常常把一篇本是很完美、很富有想象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学生在学习中会感到单调、枯燥,死气沉沉,思维受到禁锢,进而导致注意力分散。从刺激——反映的心理测量角度看,动画最强,图形次之,文字说明最弱。适当选择色调,合理组织画面,不仅可以传播大量教学信息,而且可以给学生以清晰明快的感受,再通过强烈的刺激作用,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在多媒体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我们借助形象、具体的动画,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空间,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同时,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充分揭示知识的内涵和形成过程。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的第二至第六自然段,讲述了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我们设计了《美丽的小兴安岭》的动画课件,按春、夏、秋、冬四季顺序播放。春天,树木“抽”新枝,“长”嫩叶。积雪“融化”,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河里“涨满”了春水。一个个木排随着流水而下,几只小鹿在溪边散步,有的欣赏自己映在水中的影子,有的俯下身子喝水。多么美丽富有生气的画面,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听着悦耳的音乐,欣赏美丽的风光,学生浮想联翩。在这种环境中朗读,怎会没有感情?课文的内容很容易就理解了。在演示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为什么用“抽”字,体会“抽”字用得准确。理解“木排多”说明什么?写树海为什么写小鹿?体会小鹿为树海的春天增添了活力。在演示夏天的景色时,通过画面,引导学生感受树木“郁郁葱葱”、“密密层层”,从而理解“封”、“浸”字的含义。体会夏天的生气勃勃。动态的画面不仅展示了课文内容,突出了重点,使学生很容易理解这几段是围绕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写的。
      又如:在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时,制作了“父亲的遗体归来”的实况录像和配乐朗诵的多媒体课件。一开始,屏幕上映出爸爸的遗像,然后播放爸爸的遗体归来时,人们无比悲痛的场面,配上低沉的音乐,教师用沉痛的语调说:“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这位父亲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虽然失去了父亲,作者的心情无比悲痛,但是作者又无比自豪,因为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父亲用他的生命,捍卫着世界和平。”此情此景,催人泪下,也激发了学生心中的情感。在这里,运用多媒体教学,可谓是画龙点睛,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也增强了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也留给人们深深地思考,那就是文章的主旨:全世界的人们啊,一齐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不要再让孩子失去他们亲爱的父亲。
      4.拓宽学生视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
      每个学生都可以而且应该发展创造力,并在创造活动中体味到成功的喜悦。教师通过教育使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创造性的活动,这是教育成功的标志。如果我们培养的孩子要能在将来成为跨世纪的四有新人,现在一定要让孩子成为思维活跃敏捷、想象丰富、有创造性的一代新人。电教媒体能激发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潜力的开发。
      在教《惊弓之鸟》一课时,学生对更羸只拉弓不射箭就把大雁射下来感到不理解。于是我就设计了一幅抽拉活动片,并录制了拉弓声和大雁嘶鸣声。教学时,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演示投影片并播出配音,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对雁落的情况进行了合情合理的创造性推测。得出:更羸听到大雁叫声悲惨,判断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于是就拉弓振声,受伤的大雁听到拉弓声后振翅速飞,伤口裂开后摔落在地上。通过声像并茂的电教演示难点突破了。电化教学焕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使他们领略到了一种最高层次的愉快——创造的愉快。
      5.丰富学生的表象,发展学生的思维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涵养儿童的美感。”人们学习任何知识,都是离不开想象的。阅读教学更是这样,必须重视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想象,去思维。心理学家研究也告诉我们:想象水平依赖表象的质量和数量,表象越丰富,想象就越开阔、越深刻。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投影,可以帮助学生仔细、全面、深刻地体验课文内容,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为想象思维提供丰富的表象。这不仅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想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为了使学生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我利用七张投影片进行演讲。让学生清楚得看到漓江水平得像一面镜子,由眼前一直伸向远方。近处,小船荡游漓江上,水流无浪,真可谓是静啊!接着指导学生继续看投影片,让学生说出水中的鱼儿游来游去,水低的沙石清楚可见,倒映的树木像在镜子里一般……水真清啊!漓江的水是什么颜色的呢?学生又从投影的色彩中理解“犹如一块无瑕的翡翠”。这样通过投影片的演示,使学生对桂林水“静、清、绿”的特点有了正确形象的认识,犹如身临漓江。
      在学生观赏了桂林的水之后,接着引导学生游览桂林的山。为了有利于学生体会桂林山的奇、秀、险,我分别出示投影片,让学生观赏桂林山的多姿多态,学生不由地说:“一座座山拔地而起……形态万千。”我又引导学生用一个“奇”字概括这个特点。紧接着我又出示投影片,展示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座座山排列着,一个个山峰耸立着,真石奇峰罗列。当演示出很陡的山时,学生脱口而出:“好险啊!”“一不小心,准会栽倒下来。”从而也很好地理解了“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的意思。接着我又引导学生想象出桂林山的“秀”,像翠绿的屏障,似新生的竹笋。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又觉得像观光一样热闹有趣。在讲课文最后一节时,我又用上了抽拉投影片,使银幕上出现了这样的美丽的画面。静片是小船上站着游人。动片是岸边奇峰罗列,山间绿树红花,云雾迷蒙。这样虽然人静止不动,但由于风景在进行变换,产生了“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动感效果,使学生自然理解了这两句诗的意思。学生仿佛置身漓江,融入诗句,并沉浸在祖国美的幸福之中。
      6.化难为易,疏通思维障碍,巧妙突破难点
      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电教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如《画杨桃》一文中“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的样子也各不相同”这话比较抽象,是课文的教学难点,如果应用电教媒体的动画功能对杨桃的各个不同角度进行翻转、定格,让学生设身处地从不同角度反复观察,这样,改变以教师分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静止平面的教学方式,使平常的教学跳出时空的界限,学生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从而学得生动活泼,学得兴趣盎然,同时,课文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又如:《蝙蝠的雷达》一文,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了解蝙蝠和雷达飞行探路的复杂过程及其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有相当难度的,为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难点,教师设计了以下的动态画面:夜空中,一只蝙蝠边飞边从嘴里发出声音,用“>>>>>”代表声音,“>>>>>”碰上一棵大树,“>>>>>>”反射回来到蝙蝠的耳朵,蝙蝠巧妙地避开大树,安全飞去,在此基础上,展示第二幅画面,蝙蝠变为飞机,嘴变成雷达、天线、耳朵变成接收器,大树变成一座高山,飞机依靠雷达安全飞行的画面形象地展现在同学眼前,这些生动的画面不仅帮助学生了解了蝙蝠飞行探路的复杂过程,而且体会到雷达正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发而发展的,这一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使教学难点得到了很有效的突破。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依据学生认知水平、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将教科书与之有机结合,精心选择,设置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注意随时调整、补充,以便多媒体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发挥最佳的作用。让她使我们的课堂焕发无限的光彩。
      
      

    相关热词搜索: 因你 语文课堂 精彩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