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改变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如何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时间:2019-05-30 03:19:5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克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那么,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教师在新课程的改革下进行教学,应该怎样去改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
      一、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问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产生求知兴趣,才能使学生有持久学习的动力。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成功教学的基础,因为学生只有在宽松的氛围中,才能心情愉悦,精力集中。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的和谐的学习气氛,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真诚的微笑、和蔼的态度、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师应积极应对学生的大胆提问,不论问题质量高或低,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随意加以批评,要引导学生换一种角度去思考;对于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可根据情况因势利导,采取“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解决;对于问题超过目前的知识范围或一时难以回答的,教师要讲明原因,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这样学生才能做到“质疑问难”。例如,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学生的认知能力两级分化比较严重,在以前的课堂上,后进生对于教师传授的知识几乎不懂,所以也就没有他们发言的空间了,这样课堂就变成了几个优秀生和教师之间的一问一答。我认为我的课堂不但要给优等生一个发言的课堂,还应该给后进生一个进步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于是,遇到比较浅显的问题、我都会把解答的机会让给后进生,即使他们回答得不是很好,我也会给他们一个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经过这一年来的教学实践,我的课堂上提问题的学生多了,现在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提问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大大地提高了。这样的教学实践再次证明,学生只有在无拘无束、自由宽松的空间里,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达到获得知识、体验情感、促进发展的目的。因此,创新教育的课堂必须是动态的,充满乐趣的,它应该成为学生释放天性的自由空间。
      二、善于创设课堂问题情境——让学生好问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要将学生置于问题研究的气氛中,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教师要善于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知识之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从本质上讲,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因在于“学习有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产生求知欲,学生也就不会主动地去深入思考。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以前的教学模式:教师传授、学生接受,“填鸭式”的教学,几乎没有让学生“问”的机会,把学生压得喘不过气来,导致学生不想问、不爱问,也没有机会问。李政道教授说过:“我们学习知识,目的是要做学问,学习,就是学习问问题,学习怎样问问题。”这无疑是告诉我们教师这样一个道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善于创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当有的学生发现并提出含有某种创新因素的“新奇”问题时,教师不必忙于自己去解答,而应抓住这种难得的机会,因势利导,把它作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让全体同学共同思考。这不仅鼓励了提出问题的学生,还会激发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设问的热情,在学生中形成一股喜爱思考、主动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并在这种良好环境中逐步锻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本领。好问的精神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也是孩子的天性,我们教师应当十分珍惜、爱护学生的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
      三、尊重学生,因势利导——让学生“会问”
      教师要始终把提出问题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通过再现知识产生过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激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并启发他们深入探究问题,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为重要”。
      敢问、好问固然是好事,但这还不够,要让学生问有所得、问有所获,还必须要“会问”。这是一个质的提高。现在的学生独立性较差,遇到问题时不愿意独立思考,这实际是创新意识淡薄的一种表现。“学成于思,思源于疑。”我们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去解决问题;还应要求学生凡事认真思考,不轻易发问,要“勤思”而不“乱问”。例如,可以请求他人帮助和自己查找资料,从书中获取答案,而不是一直问别人。这样做学生就会从“人云亦云”中解脱出来,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善于引导学生掌握生疑会问的方法,逐步让学生学会把问题问到点子上,善于在关键处提出问题,从而提高其质疑问难的能力。例如,从已知的知识中找问题,从自己不清楚、不理解的关键处提出问题,让学生模仿试卷中的问题,就某篇课文或某个词句进行设计问题的训练等。总之,教师要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掌握提问的思路和方向,让学生“会问”。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亚里士多德曾说过这样的话:“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问题是创新的前提,一切发明创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质疑问难是一种优秀的品质,是探索真理的开始,从有疑到解疑到创新,是创新发明的客观规律。我们教师应该让学生不再做一个只会接受答案、不会质疑的“工具”,要让质疑之花在学生心中开花,结出累累硕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赵墩镇韩家小学)

    相关热词搜索: 教学方法 课堂 效率 改变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