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如何训练发散性思维_中学语文发散性思维训练初探

    时间:2019-05-23 03:18:1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发散思维训练系统的主要形式是发挥想象和开展辩论,主要特点是解放思想、开拓思路、鼓励创新、尊重分歧,营造一种热烈踊跃的课堂气氛,符合当代教育改革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深受广大教师的青睐。在教学实践中开展发散思维训练应分为课前准备、课堂落实、课后延展三个阶段。
      一、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为训练打好基础
      1.认真研读课文,找准发散点。课前要精研课文,选择“可发散点”。如在课前设计《愚公移山》一文的思维发散训练时,有两种思路:一是将智叟与愚公的矛盾冲突拟定为“可发散点”,启发学生思考谁的想法更有道理;二是将辩证思考愚公移山的精神意义和现实功效拟定为“可发散点”,启发学生思考“搬家”与“移山”哪个做法更合适。两者对比,前一种思路挖到了一座“贫矿”,后一种思路探明了一座“富矿”,显然后者的选点更好。要引导学生多注意揣摩课文中的矛盾冲突、人物性格、人物语言、观点阐述等重要元素,启发学生多思考对这些重要元素的理解是否可以呈现多元化,多推测其情节发展、人物行动和结局的形成是否存在多种可能性。在形式上,让学生将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分工合作,展开集体讨论。学生探索问题的主动性一旦得到充分调动,其主体思维的发散程度不仅可以与教师同步同等,甚至往往还能有所突破和超越。教师要努力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热情鼓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从而为整个训练系统创造良好的主体心灵背景和思维模型。
      2.严密措辞,恰当拟题。论题的拟订质量直接关系到训练的开展效果,对此,论题的措辞应该具备简明性、严谨性、趣味性、启发性、客观性的特点。在为《陋室铭》拟题的最初,学生经过讨论,拟出了《不“安贫”就一定不能“乐道”吗?》。显然,这个论题在措辞上都含有一定的主观倾向,需要有所修改。于是,要从论题的主观倾向思路的对立面出发,有意识地挑选几个持此对立观点的学生共同论证论题。经过新一轮的思考和讨论后,就修改成了《“乐道”是否必须“安贫”?》,客观性明显增强了。由此可见,拟定论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深思熟虑、精益求精,引导学生严密措辞、精致严谨地拟题。
      二、抓好课堂落实阶段工作,注重训练方法
      1.激发学生兴趣,启发思路。新《课程标准》强调,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教师在训练启动前,要预先精心设计好自己的开场白,语言力求简练、独特、生动、幽默,努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皇帝的新装》训练前,可模仿说书艺人的语调和动作,抚尺一拍,说道:“话说这位受骗的皇帝光着身子,在百姓的哄笑声中硬着头皮举行完了游行大典。第二天,这条爆炸性的新闻立刻传遍了整个欧洲,几个敌对的国家甚至还专门印制了他的裸体游行明信片----一个至尊无上的皇帝居然受到如此的奇耻大辱,接下来他会有什么行动呢?那两个狡猾的骗子、撒谎的大臣、说了真话的孩子和百姓们又会有怎样的命运呢?”对于这番言行,学生甚感新奇,高涨的热情为随后展开丰富的想象提供了理想的心理动力和情绪准备。因此,教师在启动训练之前应努力做到“语出惊人,声情并茂”。
      2.准确点拨,精炼引导。训练过程中,尽管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但是毕竟由于年龄层次较低,生活阅历较浅,知识积累,所以不少思想和观点往往不够严谨,缺乏深度和理性,甚至可能有些偏激。例如《陋室铭》训练的辩论中,有一位学生的观点就是“钱是最肮脏的,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决不该有任何一点想赚钱的念头”。此外,在辩论的高潮阶段,学生的论战偏离论题或者久久纠缠于某一点“钻牛角尖”的现象也经常出现。教师要注意适时点拨和引导,对学生的主体思想持鼓励、欣赏、爱护的态度,不可随意打断学生的陈述,更不能含有丝毫的批评、责怪和挖苦,要充满爱心,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有一种自由感,不致产生压抑感,充分体现教育的人性化特征;同时点拨要精确,引导要精炼,并且要有耐心。当学生在陈述观点时出现暂时的思维停顿或思维混乱,以至于表述得含糊冗杂、语无伦次,或者只能想一句说一句时,教师要一点一点地启发、引导,不能急功近利地越俎代庖,更不能不耐烦地中止学生的陈述。
      3.梳理归纳,阐释规律。当学生辩论从一种僵持状态逐渐趋于平缓时,并开始进行更深刻的理性思考。教师就应该不失时机地对此前的辩论进行梳理、归纳。这种梳理、归纳主要有三个任务:一是梳理思路,归纳观点,合并归类,将辩论中活跃的几种主要思路和观点清晰、明朗地罗列在学生面前;二是分析出一些曾经在辩论中循环出现的矛盾焦点,反馈给学生;三是指出辩论时出现的一些明显的逻辑矛盾、知识漏洞和常识性错误,并带领学生共同予以矫正。完成梳理、归纳之后,教师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带领学生从具体的论题思考中超脱出来,站在总结规律的高度,向学生传授发散思维的普遍方法以及辩论的“实战技巧”。同时教师要生树立一种科学的思维态度,即全面、客观、辩证、深入地看待问题,既敢于突破常规,又不刻意追求标新立异,既不迷信权威,又不无视科学,始终以信守真理为原则,大胆设想,小心求证。
      三、做好课后延展阶段工作,强化总结和提高
      1.针对引导,自我总结。在“实战”训练和方法指导之后,还应该设计一个引导学生自我总结训练经验得失的环节。这个环节可以安排在课后,由学生自主完成。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和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引导总结要在不同情况的学生身上体现出不同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在《愚公移山》、《陋室铭》和《皇帝的新装》这三个训练完成之后,可以安排一些在辩论中大显身手的学生各写一篇《我是这样辩论的》,帮助他们总结、推广经验;安排一些曾在辩论中无以应对、甘拜下风的学生各写一篇《我当时败在哪里?》,引导他们反思被驳倒的原因;安排一些因为受个人性格、思维速度、思维能力等因素制约,而导致参与程度不够理想的学生各写一篇《现在我来说两句》,然后当众宣读,让他们也有一展才华的机会;安排一些在停摆之后摒弃自己先前观点的学生各写一篇《我为什么“背叛”自己》……总而言之,总结的引导要区别对待不同情况的学生,分别进行具体研究,对症下药,做出各有针对的设计和安排,力求每个学生都能在总结中真正大有收获。
      2.整理观点,论述成文。新《课程标准》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术科性特征:语文实践能力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培养。这就是说,真正的语文课不是知识课,而是技能课。经过多次发散思维和两番辩论,学生的个人观点已经相对成熟和稳固,教师可以进一步进行技能培养,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写出一篇小论文。论文的写作欢迎个人独立完成,也提倡依据相同观点组合作完成。把观点从思想变成文字,又是一个分析、归纳、总结、整理、论证的复杂思维过程,这就为学生的主体思维构建了再度发散的平台。通过自由组合,学生可以共同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共同选出论证主题,共同制订研究计划,共同学习查找资料、筛选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在综合性学习的热烈气氛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论文写成之后,可以利用办展板、办专刊,组织论文宣读会、评审会等形式进行表彰、宣传和推广,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吸引学生逐渐爱上发散思维训练,在学习和生活中自然而然地生成、生长创造思维能力,最终使创新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需要、一种本能、一种品格。
      总之,我们不能再把发散思维训练狭隘地视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附属环节,而应该把它独立分离出来,发展成一个堪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比肩的独立教学板块----发散思维教学,给予它足够的时间、空间和重视,甚至尝试着将它更大比重、更新形式地纳入考试评估范畴。努力发挥各方面、各环节共同作用的合力,不断开辟研究领域,推进研究深度,逐步从课内走向课外,从学习融入生活,为更大程度地发挥它的功效而不断探索,不懈奋斗,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综合能力。

    相关热词搜索: 发散 初探 中学语文 思维训练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