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谈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9-05-17 03:27:3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具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语文教学中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教学观念转变是关键
      我强调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建议者和指导者。但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授人以鱼”掩盖了学生的自主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作为教育者应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而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点拨下,通过学生自身的多种感官,亲身的活动来掌握科学的方法,自主、独立、创造性的实现学习目标。同时,我还帮助学生把学生过程拓展到课前及课后。
      这就要求老师要首先要转换角色,转变教学观念。“传道、授业、解惑”,这六个字影响、指导着千百年来的为人师者。“传”、“授”、“解”的主题是教师,因此,很多人自然而然地把老师当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由老师唱主角,课堂成了老师表演的地方。此教学观念和方法显然束缚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翅膀。只能让学生无奈地适应老师的教学,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事实上,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生只有在宽松、民主、和谐的环境中才能获得心理上安全感,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实施新课程后,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实现角色转换,走出传统,由传播者”变为“指导者”和“促进者”;由“统治者”变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不能再把课堂视为自己的,而应该真正地还给学生。教师不再居高临下,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做“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首席的任务是调控交流和探索方向,营造交流和探究的氛围,确保交流和探索的效率。新课程强调的是学生与教师、同学、作者之间的平等对话,教师以人为本、以课堂为实践场所,让学生在阅读的探索过程中自觉积累、自由感悟、自在审美、自主学习,发展阅读个性,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评价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指导学习方法是突破口
      “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使用才能练成熟练的技能,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师就要朝着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学生尽可能自己去探索”,从而达到“讲是为了用不着讲,教是为了用不着教”的境界。最终达到学生能用“举一反三”自己去探索的目标。课堂是阅读教学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教学是打开课外有效阅读的钥匙。作为教者,要时刻树立主导意识,做到引导有序,点拨适当。该讲则讲,而且要讲透彻;该教的要教,而且要教得明白;强化方法导引,为达到“不用讲”、“不用教”的目标奠定基础。
      在学法指导中,我除了组织一定数量的专题形式予以指导外,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和心理倾向在课堂上进行渗透,在课堂后进行交流总结。以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内容为例,所选的四篇小说,或讲述旧时代落魄读书人的悲惨命运,或描写今天一位普通母亲为孩子的成长所作的艰辛努力,或刻画在抗战烽火中成长起来的农民战士,或叙写执著于个人爱好追求的纯真少年。具有深厚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且艺术表达各具特色。在确定了单元总目标: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悉心揣摩作品的叙事风格、描述手法和其思想感情,注意融入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对人生和生命有所思考,有所感悟的前提下,将总目标分解成小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扎扎实实地进行学法指导。教读《孔乙己》教给学生以故事情节变化理清叙事性文章的线索;教读《一厘米》交给学生如何选取典型事例来体现人物的优秀品质,并在感受文章的质朴语言中感受母亲的爱子之情;教读《差半车麦秸》教给学生如何抓住人物特征,运用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笔为我们描绘一幅农民战士的“肖像画”,揭示出“差半车麦秸”幽默、深沉、善良、淳朴的精神世界。采用这种一课一得的方法,可有效地教给学生如何阅读小说,并用阅读课获得的阅读技巧指导课外阅读。当学生真正掌握了鉴赏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那么写作作为阅读的“副产品”也就会水到渠成。
      三、培养学习习惯是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可见,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学生具有良好的习惯,将会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就语文而言,除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这些各科通用的习惯外,学生还应具有如下语文学科特有的习惯:阅读的习惯、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记日记的习惯、修改作文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背诵的习惯。但习惯不是自然产生的,也不是在短期快速形成的。它需要我们教师有意识的长期坚持不懈的培养。例如培养学生良好的修改作文习惯 ,“好的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但这个改,决不是教师主导的改,应是学生本人的改,即“自改”。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修改文章的重要性,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常用符号。还要有步骤的教给他们修改的技巧。为了加强学生的修改意识、修改能力,教师应要求学生对每一篇文章的初稿精心认真的修改。平时的日记也要有修改的痕迹。学生作文,也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改。借以增加他们修改的机会、锻炼他们修改作文的能力。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自主探索学习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了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学会符合学习规律的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了“教我学”到“我会学”的转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3.
      [2] 韦志成. 语文教学情境论[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3] 朱绍禹. 语文学科研究动向[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相关热词搜索: 语文学习 初中 培养 能力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