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阅读岂能“越俎代庖”|越俎代庖是什么意思

    时间:2019-05-17 03:23:0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长期以来,我们常常在阅读阵地上广种薄收,为什么阅读教学的土壤,没有我们期待的收获,阅读教学中错位、越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讲解代替思考   案例一:一位老师执教《大禹治水》一课,从课题、每一个生字讲起,讲解文中“滔滔洪水”“无家可归”“千辛万苦”等词语,范读课文后说说每一小节写了什么,然后学生齐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教师让学生说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懂得了什么。学生一脸茫然,教师只好自己搬出答案:小家不顾顾大家。
      现象:教师满堂灌,生怕讲少了,学生不理解,循着教案走,结果目标不清,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考,学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案例中“教”和“学”成了两张皮,学生成了看客,没有自己的感受、体验,教师越位于学生的思考,把学生说的话、做的事一手操办。
      对策:教师应精讲、少讲,学生能读懂的教师坚决不讲,学生能做的教师坚决不做。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是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
      在阅读时要让学生畅所欲言,还学生话语权,在阅读中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理解、困惑,学会种自己的地。师生在阅读中平等对话,提高学生阅读的内在需求,变被动为主动,改变教师“包打天下”的局面,还学生思考的自由。
      二、共性代替个性
      案例二:《黄鹤楼送别》
      师:看到这首诗,你的脑中有什么小问号?
      生:不理解碧空尽、天际流、故人、烟花……
      师: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
      生:读课文。(学生阅读课文,查资料)
      师:读完后你理解了什么?
      生:故人指孟浩然。
      生: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
      师:用一句话说出整首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生:依依惜别。
      ……
      现象:在阅读中求同大于求异,教师有时为了“节省”教学时间,直接把教参上的“标准答案”告诉学生,学生依葫芦画瓢。在课堂上阅读出现多种答案时,为了考试时不出错,也“建议”统一内容。小学生有一定的从众心理,教师在阅读时往往请优秀生回答,从而让优秀生的答案成为主流,以致影响全班学生。
      对策: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理解、体验、感悟。贾志敏老师执教的《两个名字》一课给我们以启示。教学中贾老师引导学生用“我有……你也有……哈哈,我们都有……”的句式表达。
      师:(主动和一位小朋友握手,举起一支铅笔)你好,我有一支铅笔。
      生:(高兴得站起来,也举起自己的铅笔)你好,我也有一支铅笔。
      合:哈哈,我们都有一支铅笔!
      师:(走到一位戴眼镜的小朋友跟前,取下自己的眼镜高高举起)你好,我有一副眼镜。
      生:(迅速取下眼镜,学着老师的样子)你好,我也有一副眼镜。
      合:哈哈,我们都有一副眼镜!
      师:请小朋友先说,老师后说。
      生:您好!我有一件衣服。
      师:(摇头)一件衣服有什么好稀奇?
      生:(突然明白)我有一件漂亮的衣服。
      师:(兴奋地)我也有一件漂亮的衣服。
      合:哈哈,我们都有一件漂亮的衣服!
      ……
      师:你们能不能说说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生:您好!我有一颗爱心。
      师:(激动地竖起大拇指,深情地)您好!我也有一颗爱心。
      合:哈哈,我们都有一颗爱心!
      生:您好!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师:(与学生握手,激动地)您好!我也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合:哈哈,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贾老师在阅读训练中从简单到复杂,从有形到无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将工具性、人文性有机融合在一起。
      三、问题代替质疑
      案例三:《赶海》一课教师设计了很多问题:
      谁来到海边啦?怎么到海边的?
      小作者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兴奋?
      海边的人多吗?他们在干什么?
      作者怎么捉海星的?
      “嘿!”怎么读?为什么这么读?
      里面也有一个语气词,应该怎么读?
      “哎哟!”痛不痛?“束手就擒”什么意思?
      ……
      现象:案例中教师一路问到底,问题设计肤浅、无效。学生在大量的问题前忙于应付,单调乏味,没有思考的余地。
      对策: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不能浮于表面,像走过场一样,要深入阅读,深入思考。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从而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而不是一再追问下,静读课文,走进文本,不断获得新的发现,从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课件代替想象
      案例四:两位教师执教《生命的壮歌》中的“生命桥”
      一位频频使用多媒体。出示狩猎队追捕场面,羚羊嘶叫狂奔情景;配乐朗诵一结束,马上投影深涧的宽度,以米为单位划分出五六条线段,让学生感知老羚羊如何精确计算距离,以恰到好处地帮年轻羚羊逃生……
      另一位教者抓住“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眼花缭乱的弧线”品读。先让学生理解“秩序井然”“眼花缭乱”的词义,再体会两者之间的关系,以点带面,因而使读者对坠入深涧的老羚羊产生由衷的敬佩。
      现象:多媒体教学丰富了教学方式,但课堂上出现了一味追求场面热闹,无论什么公开课,上必用课件,不计成本,不计效率。
      对策:多媒体运用要恰当,可用可不用时,尽量不用;使用时应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而不是做做样子,应应门面。
      “语言的抽象是想象力发展的必要手段,将一切词语化为实物不仅无必要,还会严重影响智力的正常发展。”要给学生留有想象的余地,在阅读中体验,而不是全部以“实物”形式展示,而且每个人的想象是不同的,这样才能读出有个性的独特见解。
      五、表演代替感悟
      现象:时下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了表演之风,课前精心包装,课堂大肆渲染,使语文阅读课堂成为演唱会、朗诵会……虚幻的观赏性十足,阅读的内涵性不足,无效无价值。
      对策:阅读,要有浓浓的语文味,贾志敏老师说“真实、朴实、扎实。真实是课堂的生命,朴实是教师教风的具体体现,扎实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语言文字,理解文本内容,反复推敲、揣摩、品味,华而不实的“表演”无法取代学生对语言内涵的感悟,阅读的内功绝不是表演出来的。
      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该干嘛干嘛,不要做吃力不讨好的事。让语文阅读回归本位,让学生在阅读的体验中醒来,自然领悟和接受人文熏陶,使文本成为滋润心灵的文化营养。
      
      参考文献:
      《把教学目标落实到位——名师优质课堂的效率管理》
      《小学语文教师》2010增刊
      《小学教学研究》2010.12
      《小学教学研究》2010.9
      《轻轻地“吻”课文》 干国祥
      

    相关热词搜索: 越俎代庖 岂能 阅读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