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臆想拯救的视觉影像]加装倒车影像多少钱

    时间:2019-05-14 03:20:1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战争中的男人,在《金陵十三钗》里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甚至决定着剧中女性角色的生命和未来,成为弱势群体的力量依附。本文通过中国官兵的无奈保护、西方力量的选择性救护以及神女与圣女的自我救赎三方面来分析电影中女性的角色定位和命运归属。
      关键词:金陵十三钗 男权话语 女性命运
      
      在父权制社会中,战争中的女性按照男性社会秩序归位,不管是风情万种的妓女们还是纯洁善良的女学生,都成了日本侵略者枪炮下的弱者,“正如盖耶·塔奇曼在《大众媒介对妇女采取符号灭绝》中所说:在传统的女性形象中,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总是被塑造为是具有‘女性气质’的,或是某种性对象,她被定位为被动的、顺从的、享乐型的、被观赏的、被情感支配的性别角色,她的领域被限制在家庭、依赖于男性的社会范围中。相反,男性形象则被塑造为具有‘男子汉’气概的、主动的、能予以安全感的、有决策能力的、权威性的、理智型的性别角色,肩负着引导社会走向进步的重任。”[1]影片中的这种角色归位表现得很明显。
      1、中国官兵的无奈保护
      影片开始,作为强势男性力量代表出场的由明星佟大为饰演的李教官率领着所剩无几的国民党官兵,他们在即将被攻陷的南京城里做最后的殊死挣扎,在浓浓炮火中端着钢枪揣着炸弹,展示出沦陷前存活的最后一支力量。他们本可以在兵荒马乱中逃命,却在即将成功突围出南京城的时候遇到了一群侵略者追杀的女学生,女学生们被惨绝人寰的侵略者追着四处逃散,她们凄厉的哭叫声激发了军人的本能与保家卫国的天职,特别是镜头对女学生逃跑时掉落的一只小皮鞋的特写,在胜负毫无悬念的情况下,在面对有人提出马上就要突围出城了,只剩十几条弟兄的命的时候,李教官坚定的吐出一个字“打”,与日本侵略者开始了生死一线的巷战。
      他们是打了败仗的军人,却不会只顾逃命看着同胞被欺负而熟视无睹,他们是只剩下十几个兄弟,却不会只为保命,眼见姐妹被蹂躏而不声不响。影片中李教官曾两次用自己的生命保护弱势群体的安全,抵制日军对女孩的摧残。第一次,日军的子弹密集坦克仍无法攻破,只能用自己教导队的十几号士兵的身体做盾牌慢慢靠近,让爆破手炸掉坦克。影片中张艺谋对镜头艺术感的设计,慢镜头的士兵们前仆后继的冲上前去,用身体挡住子弹以摧毁敌军的坦克部队。虽然全军覆没,却让女孩全部安全逃到教堂。第二次,李教官默默躲在教堂外的纸店,当起教堂的“守护神”。他孤身一人守护在教堂外围的废墟中,当日军士兵闯进教堂摧残女孩的时候,他以一己之力持枪狙击,直至自己以寡敌众惨死在日军的围堵轰炸中。这些象征着强势男权力量的士兵们虽然最终走向去势和消亡,但也暂时充当了保护弱者的强势角色。
      2、西方力量的选择性救护
      影片中一个重要的人物——扮演着“外来拯救者”角色的“牧师”约翰在这个封闭的求生欲强烈的教堂里显得尤为重要。由贝尔饰演的约翰这一角色无意中被日军的枪支炮弹卷入这场战争,却阴差阳错地成为教堂女学生与十三钗的守护者与拯救者。
      约翰的初衷是来埋葬被炸死的英格曼神父,进入教堂后,他的贪婪世俗表现的一览无余,四处翻看寻找值钱的东西,肆意亵渎神父的威严,甚至在生命受到威胁和挑战的时候,他的本能反应是急匆匆的躲进柜子里挂出一张用英文写的布条,却不敢出来面对明晃晃的刺刀。他并不想卷入这场灾难,也没想去保护这群无助的生命,当玉墨提出用身体来交换生命的时候,他甚至还在跟生命讨价还价。玉墨曾恶狠狠的说:“要不是你这张洋人的脸,我连看都看你一眼。”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唯钱唯色是图的假神父,在目睹了日本兵对女学生的残酷暴行并亲眼看到一名学生惨死在自己眼前时,他才意识到了战争的残酷,人性的毁灭与女学生的软弱无力,意识到自己作为唯一有力量的男性应该担当的责任,意识到自己此时的“神父”身份,才勇敢的站出来充当保护者的角色,并冒着危险修好了逃生的工具——废弃的大卡车,还拜托孟先生找来了最关键的通行证,在日本军官要求女学生去唱歌时,他冒着生命危险站出来替她们说情,在受玉墨之托冒死冲入炮火中寻找擅自出去的豆蔻时遇到了即将离开的船,这是离开南京的最后一个机会,如果他愿意,现在就可以不顾女孩们的生死远离这场战争,但他坚定的拒绝着说:“我不能走,我得找到她们。”
      原著的作者严歌苓曾说,在美国在西方,白人拯救有色人种,是永久不变的话题,是他们世代传下来的神话,是个像水晶鞋一样的情结。这里我们姑且不讨论究竟是约翰人性的觉醒还是白人的拯救心理,总之,影片的最后,他作为教堂里唯一有力量的男性还是不负众望的充当了女性的保护者与拯救者。
      3、神女与圣女的自我救赎
      电影文本中最精彩的高潮部分莫过于这些身份低贱的秦淮女人们为了拯救那些美丽年轻单纯的生命,冒充唱诗班的女学生们,她们变了发式,剪掉了性感的大波浪梳着娃娃头,褪去了性感妖娆的旗袍,换上了单纯的白纱衬衫、黑色长裙的大礼服,就好像是一群不谙世事的小姑娘。对于妓女角色而言,预设了传统角色被解构、心灵被救赎。这种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对传统男权视角的解构是影片的亮点之一。
      影片中两大对立角色——玉墨与书绢。她们似乎毫无关联格格不入甚至充满着鄙夷和厌恶。事实上,同为教会学校的学生,有这一口出色的外语,被别的女孩所羡慕嫉妒,这种身份认同的矛盾体在摧毁文明与秩序的战争面前,在代表着男性权力的国民官兵和约翰“神父”也失去了保护弱势的力量的时候,在面对女学生被日本侵略者在神圣的教堂里肆意凌辱,惨叫嚎哭甚至死亡的时候,在豆蔻为了让王浦生听上一曲秦淮曲冒死冲进炮火连天惨遭蹂躏的时候,这两大身份矛盾体都先后消解了传统的角色认同和身份隔阂,消解了男性中心文化对女性的控制和禁锢。在男权主义思想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世俗的有色眼光不允许任何低贱的女人身份超越界限,娼妓与学生,罪恶与纯洁,却在生死攸关国破家亡的时候,实现了令人震撼的生命交换。
      从表面来看变装的目的是为了身份的转换,实际上它还象征着她们褪去了被传统和世俗打上的标签,从反抗世俗到救赎俗世,她们的内心经历了一个由抗拒到怜悯、由沉睡到最终被激醒的转变过程。影片在这里将传统的女性角色定位从“男性他者”无处不在的视觉定位中剥离,消解了女性在“男性他者”社会中的被塑形和被定位,重塑女性的精神与独立人格,实现了救赎与自我救赎。
      
      参考文献:
      [1]魏莹.女性主义电影中女性形象的转变及其原因分析[J].作家,2008(10):255

    相关热词搜索: 臆想 拯救 影像 视觉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