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启迪情智,静待花开:静待花开

    时间:2019-05-13 03:15:2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江南三月,草长莺飞,惠风和畅。笔者所在的市教研室举办了初中作文专题研讨会,主题为“引导体验:突破写作瓶颈”。本市名师、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奉献了一堂堂精彩的作文课,听课者获益良多。笔者选取其中的教学片断,不顾浅拙,略加评点,以飨读者。
      一、习作对照,优劣作文自分晓
      陈述:
      某老师在上课伊始出示了两篇学生的习作,供同学们评论。
      习作A(六年级学生):
      秋天的田野
      盼望着,盼望着,秋风来了,秋天已经来临了,我来到田野里去看田野的景色。
      稻子成熟了,黄黄的,沉甸甸的,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秋风吹来,掀起了千层稻浪,还有浪花声,你听,谁知道呢,也许是小鸟的歌声,也许是青蛙的祝福歌,也许是花喜鹊的友爱的歌,还有什么地方送来了农民的歌声,笑声……这一切交织在一起,不就像海上午夜热闹的潮水声?农民伯伯开着收割机,收割着。你看,它们有节奏地在收割机前面幸福的倒下。
      当我来到田野的甘蔗林的时候,甘蔗就像一位位战士,身穿紫军衣,头戴绿色的鸭舌帽,屹立在操场上,都等待着他们的军官—农民。
      果园里飘出了股股诱人的香味,就像一只有力的手把我拉进果园,我看了看柿子、桔子、葡萄,红的像火,黄的赛金,紫如宝石,都挂满了枝头。多么诱人呀!我爬上去摘了一个,味道好极了。
      离开时,我还不时回过头看那留在后面的田野,我有一点儿留恋,我想秋天没有春天那样的美丽,没有夏天那样炎热,没有冬天那样寒冷,但是却有着一大片丰收的景象。
      习作B(初一学生《我希望我家的阳台更宽广》中的一个片段):
      阳台上,两床被子终于在多日的阴雨之下见到了阳光,不,应该是我的被子才对,我的那床米老鼠的被子全身沐浴在阳光之下,不用闻,我就可以感觉到来自阳光的香气。而妈妈的那床被子瑟缩在阳台的一角,阳光只能照到它的半边。一瞬间,我的泪几乎要涌出。妈妈总是给我她认为最好的东西,连阳光也不例外。一直不认为钱是万物之主的我忽然很想有钱,我要买一个大大的阳台,大到能容纳两床被子。我要妈妈的被子和我的一起笑。
      多个学生评析。(略)
      师生总结:习作A,看不到一点个人的体验,都是脱离现实的假话,或者说通篇都是所谓的“好词好句”的集锦。习作B全文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但在初读文章之时,就会被文中流露出的真情深深打动了。显然习作B是优秀之作。
      点评:这是一堂初一作文课,教师并没有过多的讲解怎样的作文是好作文,怎样的作文是差作文,而是引导学生评论习作的方式来展开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地。从课堂氛围来看,学生发言积极,气氛活跃,最后师生达成共识也是水到渠成的。笔者认为,这是一节侧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作文观的作文理念课。它通过比较习作的形式让学生明白:虽然在小学阶段与初中阶段,语言积累比较重要,但是只有用一颗细腻的心去感受生活,才会有真情的流露,才会打动人,才是好文章。这样的课,说教自然不能奏效,只有让学生变换角色(从写作者变成评论者),亲自体验才会起到一定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课宜早不宜迟,在初一入学即可上一上。当然,这是作文专题研讨课,或许授课老师在自己的班级早就上过了。
      二、师作“模特”,写作热情分外高
      陈述:
      下面是某教师教学实录片段:
      师:(比较郑重其事)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今天,我把它提出来,希望同学们能帮我解决一下!(环视四周,看到同学们非常好奇地看着我)
      生:(很着急地)什么问题,什么问题,说出来吧,我们帮您解决。
      师:(在讲台边转了一圈)看!我的身材如何啊?
      生:嗯……比较胖。(有点不好意思)
      生:不,很丰满!(全班都笑了)
      师:大家为什么笑啊?看来大家都明白,两位同学的回答意思是一样的,但表达不同,大家觉得哪一句更能让别人接受,不伤害人呢?
      全班齐答:第二位同学。
      师:这就是说,大家平时说话要得体。现在,大家也知道了困扰我的问题是什么了吧!
      生齐答:减肥!(大笑)
      师:对,但我从没有想过减肥,请同学们帮我出出主意,我该不该去减肥,为什么?下面我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去考虑,然后上台来告诉我,好吗?
      (同学们热烈地讨论开了,有的人还拿出纸和笔,在写着理由。)
      五分钟后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略)
      教师布置作文:
      下一堂课,在这一堂课的基础上,以“减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议论文,论点鲜明,论据充足有力,能做到旁征博引;字数:600字以上;当堂完成。
      点评:这是面对初三学生的一次两节连上的作文课(第一节有老师听课,第二节学生自行完成作文),实录部分是第一节课的部分内容。这节虽为公开课,其形式更合乎平时的作文常规课,因为平时的作文课多为两节连上,两节分工大致也是这样,并且组织方式也差不多都是先口头作文再书面写作。这节课的亮点是老师把自己作为“模特”供学生议论,完成写作。这样的做法是否可取,学生是否有所顾忌而不敢说真话?从课堂实际来看,学生非但没有受拘束,反而热情高涨,思维活跃。究其原因,一是和谐的师生关系使然,而最主要的则同教师对写作的态度有关:敞开心扉,平等交谈。其实,这点对于引导学生体验是多么的重要啊!学生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才能抒发真情,表达真意。
      从第一节和第二节衔接来看,教师需要把握时机,出示文题。应该在学生谈到最兴奋之时出示文题,此时学生热情高涨,思维敏捷,想象丰富,生活感悟纷至沓来,佳句隽语如泉涌出。出示文题后,要求学生闭目静思,理清思路,然后动笔,力争一气呵成。这节课的做法值得借鉴。
      三、留心生活,自编题目更乐写
      陈述:
      某老师上课课题为《发现校园题材,拟写作文题目》。教师课前已经安排学生欣赏美丽的校园风景,体察周围的人和事,并把一些校园题材拍成照片,教师剪辑其中一些画面,做成幻灯片。下面是这节课的一个片段:
      出示学生拍摄的照片
      (1)用一句话概括照片的大致内容。明确:校门口很多学生等待出去。
      (2)仔细观察照片,从构图元素着眼分析照片内容,提炼话题。
      明确:一道铁栅门把学生的生活隔成校内生活、校外生活,学生渴望放飞自由;门卫却说,时间没到,我不能开门。表面上那是学生和门卫的矛盾,其实那是学生渴望自由的心声同校规校纪的矛盾。在分析的基础上大致可以拟写出三个话题:
      a.“放飞自由”(学生角度)
      b.“遵守校规”(门卫角度)
      c.自由与规范”(综合)
      (3)一般话题能否上升到作文话题,要看这个话题是否“我能写”和“值得写”。
      明确:上面三个话题均来自同学生活,相信大多数同学“能写”;“自由与规范”要求思维层次更高。
      (4)拟写出规范的作文题目。
      课堂临近结束,教师罗列了8个来自学生的题目作为本学期的作文训练题:
      (1)“今年我15岁”
      (2)“圈子”
      (3)“走近老师”
      (4)“早恋”
      (5)“插队风波”
      (6)“课堂上的笑声”
      (7)“自由与规范”
      (8)“手机是非”
      点评:作文的命题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要符合初中这个特定人群的心智发育水平和能力,让初中生这群十多岁的少年有兴趣有机会写出他们的感受,表达出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真情实感。某老师的做法值得肯定:一则写校园题材,学生不陌生,有话可写;二则写自己的命题,学生乐意写。这样看似简单的教学行为,反映了该教师对写作本质的正确认识:写作即表达,表达即生命。把命题权还给学生,或许是作文教学改革的出路之一。
      四、读写结合,借鉴名作有依仗
      陈述:
      某老师选择了“寂寞”这个话题来写作。先用网络上流行的图片“哥种的不是菜,是寂寞”引入,仿照上面的句式让学生说说寂寞。有的说:“我唱的不是歌,是寂寞。”有的说:“我看的不是书,是寂寞。”有的说:“我看的不是云,是寂寞。”……
      再在幻灯上出示了李煜的一句诗词:“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让学生品味“寂寞”。
      学生1:“我感受到诗人很寂寞,从‘独’字可见他是孤独一人,很冷清。”
      学生2:“他还是‘无言’的呢,可见他不想和人说话,也不愿和人说话,他的内心是寂寞的。”
      学生3:“‘寂寞’,连梧桐都是寂寞的。老师曾经跟我们说过一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我想这梧桐的寂寞就是诗人的寂寞。”
      学生4:“‘锁清秋’中的‘锁’让我感觉很寂寞,这个深深的院子把整个秋天都锁住了,眼前有的只是这个深院,锁住的是清秋,也是诗人的心吧。”
      学生5:“‘月如钩’的‘钩’字让我觉得很寂寞,月亮不圆满,像个钩子钩住人的心,让人感觉那寂寞是疼痛的……”
      教师:“看来李煜的确很寂寞,他的这句诗词也的确很寂寞。老师忽然想到如果用今天流行的话去说他的寂寞大概可以说‘哥上的不是西楼,是寂寞’了,但这话却不能让我们去细细品味那一份寂寞,犹如是一个光秃秃的枝干,缺少枝繁叶茂的生机与灵气。我们需要的绝不是这么一个光秃秃的枝干,而是枝繁叶茂,有着生机与灵气的一棵树。那如何让自己手上的枝干发芽呢?”
      教师在幻灯片上出示几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他们思考。(问题略)学生联系“寂寞”看这些问题,把自己的第一反应写下来。学生写出片段。(略)
      最后教师在幻灯片上出示梁实秋的一段写“寂寞”的文字: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笔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顶棚,好像屋里的空气是绝对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一点波澜似的。我独自暗暗地望着那条烟线发怔。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还带着不少嫣红焦黄的叶子,枯叶乱枝的声响可以很清晰地听到,先是一小声清脆的折断声,然后是撞击着枝干的磕碰声,最后是落到空阶上的拍打声。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
      点评:这堂作文课是比较成功的:课堂以“寂寞”为切入口,结合时下的流行语,抓住了学生情感上的兴奋点。课堂中让学生说寂寞、写寂寞、读寂寞、悟寂寞、再写寂寞,一步步引导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在这期间一点点得到释放,而学生在心灵释放的同时滋生的乐趣又成了他们写作的动力。这样读写相结合,通过读领会作者观察生活的方式,思考生活的角度、深度、广度。对缺乏生活内化本领的学生来说,从语文教材中学习名家的思维方式,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来,是一条培养写作思维、提升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读写结合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又能让学生模仿名家的技巧去写作,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实现了读写双赢。
      五、活动体验,修改习作求实效
      陈述:
      这是一堂作文修改课。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一件成功的事》。某学生的习作:写的是自己参加舞蹈排练的事, 其中一个旋转动作是难点, 对此这位学生只是一语带过。下面是针对这篇习作的教学片段:
      师:这篇文章出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师: 那个旋转的动作该怎么做呢?
      生: 就是要连续旋转三圈, 旋转时, 一面要注意舞姿, 一面要找到中心点, 别转错了位置, 既不能转得太慢也不能太快, 要和其他同学保持动作整齐。
      师: 你这么详细一说, 我们就更清楚地知道这个动作确实很难。你是怎样把它做好的?你能马上表演一下吗?
      (学生表演)
      师:这样难的动作你是怎样把它做好的?
      生: 我们先画出一个小圆圈, 不让自己转出这个圈子。然后跟着老师喊的节奏, 慢慢地转圈, 每一拍转半圈, 再加快速度转。就是这样一直练, 最后大家就能把这个动作做好了。
      师:好吧,你把刚才说的写在你的作文本上去吧。
      点评:这是老师指导学生要把记叙文写具体、生动的对话,中间还让这个学生表演了一下。这个看似不经意的安排,其实激发了学生热情,激起了他的表达欲望。话匣子就此打开,文章自然就写长了,于是巧妙地达成了教学目的。把生活“拉到”眼前,教师能适时创造这样的体验机会,值得大家在作文教学中借鉴。教师为学生的写作创造一个活动体验的情境,并能精心设计出适应学生、有助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活动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快乐地活动,顺利地作文。这样一来,学生的作文就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综述:
      五节作文课,或侧重写作理念或侧重写作技巧;或为起始课或为具体指导课;或是写前指导或为写后修改;或注重欣赏或注重活动。均指向明确,落脚点为写;更是围绕研讨主题,或调情或启智,对思考突破初中作文教学的瓶颈提供了很好的示例。
      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重视阶段性的写作任务。初中的作文要重视记叙文的写作,到初三可以练一下简单议论文的写作。初中生写记叙文,其母题之一为“成长体验”。教师要以尊重学生的生命为前提,尊重他们的情绪、意愿和来自生活的各种体验,引导他们把自己的体验写到文章中来。生活体验是个体成长的源泉,更是写作之源。教师要做的无非是启迪情智,静待花开!
      
      

    相关热词搜索: 花开 启迪 静待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