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人才培养方案怎么写_职业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时间:2019-04-25 03:33:0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一、当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教学内容和方法更新缓慢。近年来,职业院校虽然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改革,但总体上来看,人才培养模式仍较单一,影响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校企合作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质性内容少。教学内容更新慢,满足不了企业职业岗位需求。课程设置脱离行业企业实际,知识性的多,技能性的少,限制了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教学方法和手段忽视学生个性的培养,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的养成,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2.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不够全面。创新型人才培养归根结底是能力的培养。尽管近年来职业院校普遍认识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大多数仍然停留在理论灌输和简单的案例讨论、知识练习阶段。重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轻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重教给学生如何采取规定的方法解决问题,轻对于学生多向思维、求变求异、担当风险胆识和能力的培养。
      3.实践能力不强,职业能力不高。一直以来,职业院校普遍存在重理论课程、轻实践教学的倾向。历经多年课程改革,此种状况仍未得到根本转变。从职业院校现行的课程设置来看,专业课程设置较全面,整体上理论教学课时多于实践性教学课时。近年来由于扩招,部分职业院校对实践教学环节思想上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不足,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实际上被忽视和削弱,学生实践能力不强,职业能力不高,发展后劲不足。
      4.校本研究不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强。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一种有效补充和拓展,能将学生特长、学校特色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取向,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方法和内容选择,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化和可选择性,使学生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满足市场需求。但由于对校本课程开发存在认知偏差以及职业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能力不足、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乏力等诸多原因,职业院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上还处于浅层次。
      5.教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薄弱。我国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和社会锻炼的经历较少,具有丰富企业实践经验的人转到职业院校担任教师的也不多。职业院校的许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轻视企业实践活动,缺乏实践经验、实践技能、实践指导能力。
      二、创新型人才的内涵分析
      1.远大的理想目标。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和道德修养,是学生能否成为创新型人才的重中之重。
      2.完善的知识结构。知识经济时代,学科交叉、知识融通,需要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的人才。职业院校培养的创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能够结合本专业的特点,既掌握理论,又注重实践;既谙经济,又懂政治;既熟悉专业,又熟知法律;既了解历史,又着眼现实;既知晓国情,又放眼世界。
      3.多元的能力结构。职业院校培养的创新型人才必须具有相应的学习思考能力、分析研究能力、表达写作能力、预测决策能力、行为组织能力、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运用外语和现代信息技术能力以及市场适应能力、风险承受能力等。
      4.良好的人格品质。社会的健康发展,需要专业技能人才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要注意哲学素养的培养,提高方法论水平,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多一点辩证法,少一点形而上学。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健全的人格、独特的个性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5.机敏的问题头脑。职业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注重增强学生广泛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以及冒险精神,培养发现问题、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特别是要重视提高分析、判断、思辨能力,培养批判性和求异性品质,从而为今后的创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6.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每一个人的思维结构是不同的,有的偏重于逻辑思维,有的偏重于形象思维,还有的偏重于直觉思维,但每种思维方式都能产生创造性成果。职业院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使学生某种思维得以有效展开或促进多种思维形式有效综合,从而增强创造性,提高创新素质。
      三、职业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路径
      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培养创新意识,铸造创新精神,增强创新素质,提升创新能力尤为重要。现结合我校的实践来探讨职业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路径。
      1.更新教育观念——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先导。为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认真梳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专业技能不强、综合素质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的实际,以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观为指导,确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实现从传统的知识质量观到涵盖态度、情感、价值观、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质量观的转变。即人才培养的着眼点不仅是学生的知识水平、就业素质和谋生能力,而是作为一个重品行、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社会人的全面素质的养成;不仅发展智力,更突出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与创新素质、人文素养并重的素质培养;不仅要培养学生成才,更要培养学生成人,增强社会责任感,以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高目的。在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上,实现从传统单一型向多元复合型转变,不仅要培养知识型创新人才,还要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实用型创新人才;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首岗适应能力,还要满足学生多岗迁移的需要;不仅要适应行业与企业的现实发展需求,还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长远发展需要。在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上,实现从以教师为主体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赋予学生更多的自我选择、自我提升的发展空间,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发现、创新创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实现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让学生批判性地、创造性地、发现式地学习。
      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教育教学改革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职业院校经过多年的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生职业素养提高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应该说还相当薄弱。我校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一是把实践性教学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着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提升实践性教学比重,力避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理论在前、实践在后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两张皮”现象;注重实践教学与专业发展、学生能力的有机结合,及时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以任务引领、行动导向、项目研发促进实践技能水平的提高,形成实践教学特色。二是积极推进实质性课程改革,切实增强学生主体地位。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入行业企业开展调研,依据时代发展要求、国家发展战略、地方经济发展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使专业与职业岗位协调、课程与岗位技能结合、教学过程与生产经营过程对接、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并举。   3.拓宽校企合作渠道——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平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积极深化校企合作,广泛拓展校企合作的渠道,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搭建平台,提供保证。一是企业进校园,通过设立冠名班、企业在学校投资建设实训基地、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学校兼职教师等,更多地把企业理念、企业文化引入学校,让学生先行了解。二是课堂进车间,通过把学校办进企业,使学生上学就是上班;把课堂搬进车间,使学生上课就是上岗,达到校企深度合作,实现无缝对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职业能力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增强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三是联合研发项目,由企业提供项目,学校师生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合作研发项目,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校企互惠双赢。
      4.打造创新型师资队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如何创设创新教育的环境、实现创新教育的目标、保证创新教育的质量,教师是关键。职业院校创新型教师要具有高尚的师德,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具有创新性的教育观,具有多元、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实际动手能力,具有以整体观点科学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获取、加工、输出信息的能力,较强的组织、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自身创新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能力等。我校针对专业教师队伍缺乏企业实践训练能力和创新意识不足的问题,健全相关制度机制。一方面,积极设法从企业中吸纳人才,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人员充实教师队伍,改善教师队伍的能力结构,加大“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另一方面,积极鼓励教师深入企业生产实践一线,到企业顶岗锻炼,了解和掌握最新发展动态、科研成果和学术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推动教学改革;鼓励教师参加社会职业资格考证、技能大赛,开办经济实体,积累实践经验,掌握专业技能,增强创新经历和体验;指派教师参与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参与学生实习实训指导等以提高实践能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实用性。
      5.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点。个性是创新的基础,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个性化教育是创新教育的条件,没有个性化教育,创新教育也就无从谈起。传统的教育模式对所有学生使用同一本教材、同一个教学计划、同一种教学方法,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千人一面。其实,每个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和爱好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强调培养学生创新品质,首先要求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态度、情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我校注重人才素质的特质性,打破传统的重共性、轻个性的教育观念,倡导民主和谐的氛围,创造开放的环境,强调给予学生一个广阔的知识视野、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一种探索问题的意识。通过开设选修课、分组讨论、分层教学、分方向培养、组建社团协会、创建校内创业园等来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张扬学生的个性。
      6.建构科学的评价体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保障。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使学生长于知识的接受和模仿,循规蹈矩;弱于逆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呈现明显的趋同现象。我校致力于打破这种趋同现象,积极构建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一是从注重结果评价转化为注重过程评价,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历程、态度养成、情感交流与理解沟通而不是知识的增减,更加关注教学的互动碰撞而不是教学的知识授受结果,更加关注学生在情境中参与的程度而不是结果的正误。二是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采取包括课堂观察、测试与练习、实际操作、学生体验与反思、实习单位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标准,着重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多元化评价更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统一评价的基础上表示出一定的弹性和张力,从而为其个性化发展提供空间。
      职业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我们只有主动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让创新型人才不断涌现,才能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

    相关热词搜索: 探析 人才培养 路径 职业院校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