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如何与中小学课堂接轨_让语文课堂接轨社会

    时间:2019-04-23 03:38:4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本文运用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挥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结合自己的语文课堂实践,联系快速发展的时代特征,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生活教育因子,从三个方面: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了解社会的知识之窗,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拓展经验的尝试之所,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现实生活的实践之旅,来对语文课堂接轨社会生活进行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 语文课堂接轨 社会 教育因子 实践与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
      在推行素质教育,高举减负高效大旗的今天,有许多语文教师还是拘泥于陈旧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照本宣科抑或满堂灌的模式还是很有市场,教材高高在上,成了一座孤岛,课堂严重脱离生活。
      只有把语文课堂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只有让语文课堂与现实社会实现接轨,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凸显其价值所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从语文素材中充分挖掘生活教育因子,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探索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感到语文就在身边,从而逐步学会从语文课堂中去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把语文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我结合以上的观点,在课堂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二、实践与探索
      让课堂贴近社会生活,让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接轨,从重视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转到实现富有时代气息,具有实践性的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全面影响上,让学生有一个延伸发展,拓宽知识视野的空间,从语文和生活的关系渊源上去更深刻地理解语文学习是生活的需要,是生存发展的需要。当学习语文如同呼吸一样,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便能培养他们积极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将会得到很好的培育,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将得到显著的加强。
      (一)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了解社会的知识之窗
      历史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前进,学生所处的时代日新月异,社会信息瞬息万变,虽然当下传媒途径很多,但我国的教育现状,注定了学生在校园中接触不到更多的社会信息,了解不了更多的社会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将此方面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得他们在校园中也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至于成为“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
      因此,在讲授课文时,尽量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时事事件、人物材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适时地引发学生的共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1】 我在教学《月亮上的足迹》之前,事先布置了预习作业:搜集有关人类航空史上的大事件,到课堂上来一起分享。
      到了上课的时候,同学们纷纷发言,一位男生说,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1号飞船升空,历时108分钟,代表人类首次进入太空。
      马上就有一位女同学发言:1963年6月16日,前苏联尼-捷列什科娃乘东方6号飞船上天,历时2天又22小时50分,成为世界第一位女宇航员。她是女同胞的骄傲。
      此后,同学们不断列举出航天史上的人类壮举:
      通过同学们自己搜集,同学们在课堂上几乎将人类航天史的重大事件都罗列了出来,使得大家对航空航天知识有了充分的了解,对人类探索外太空所作的努力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在增加了航空航天知识的同时,又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一举两得。
      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来得重要。课堂之外的世界很精彩,如果把教材上的内容向教材外延伸,和充满生机的现实生活接轨,就可以无限扩大教材的容量,比如,讲授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我就在教材之外,补充了现代象征诗人的主要作家、作品,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戴望舒其人其诗,感受他的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我甚至专门为学生朗读了《雨巷》全文,在读的过程中,于动情处,我每每哽咽,而学生也是热泪盈眶。后来有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想起戴望舒,就会想起他的飘零身世,想起他的忧国忧民。老师和我们为他流的每一滴泪,柔柔地嵌进了我们青春的记忆。不管将来身在何方,闪着爱之光芒的眼泪都永远是灯,微弱但温暖。”
       (二)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拓展经验的尝试之所
      大自然中处处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场所,教师要创造性地活用教材,突破狭小的课堂空间,把学生的视野引向大自然,拓展实用的生活经验,真正从文本内走向文本外。因此,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精心设计,使语文课堂生活化。在教学中,我用教学课件创设生活情境,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强化学生的欲望。
      【案例2】在七年级下册中有一篇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在上这堂课的时候,我引导道:古今中外,像丑小鸭这样的人确实不少:张海迪双腿瘫痪,仍坚强不屈,对生活充满了希望,用作品和精神感染了几代人;海伦·凯勒双目失明,双耳全聋,仍矢志不渝著书,获得了美国公民的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奥斯托洛夫斯基在病床上完成了鼓舞人心的旷世著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之后我接着引导:他们都是经过了一番痛苦的挣扎而成功的。试想想,从古到今,哪位名人不是经过了一番努力才成功的呢?同学们,在学习了课文及了解了许多丑小鸭变天鹅的故事后,我们有什么感想呢?请同学们将感想写下来,当堂读给其他同学听听。
      有一位成绩中等的女生写道:读着丑小鸭的故事,想着那些象丑小鸭一样经过痛苦的挣扎后成功的人们,我不觉感慨万千。从小我就是家里的小公主,被幸福和甜蜜包围着。在小学,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同学们心目中的佼佼者,也是老师宠爱的对象,可以说是一只“天鹅”。然而,进入中学以后,我发现,各方面比我好的同学多得是,他们才是真正的“天鹅”,而我,只能说是一只“丑小鸭”。我知道,我必须付出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努力,才有可能当上万众瞩目的真正的“天鹅”。并且,那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努力又必定要从现在开始,从身边开始。我相信,我一定能成为真正的“天鹅”!
      还有一位调皮捣蛋的男生写道:我从小就是一个顽皮鬼,就像一只很丑很丑的丑小鸭,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我决定今后再也不顽皮了,发誓一定要成为美丽的天鹅。
      结合生活实际,架起语文与生活的桥梁。在教学中,应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案例3】七年级教材《看云识天气》一文,告诉我们可以根据天上的云的形状和色彩不同,大致判断出天气的状况,这对于正处在获知阶段的初中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上课之前他们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在课堂上做了适当的引导,要求同学们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告诉我们天气的变化。许多同学就列举出了诸如蜻蜓燕子低飞,蚂蚁搬家,鱼儿水面来换气儿等这些预示大雨马上就来到的征兆。还有同学准确地说出了蜻蜓燕子为什么低飞,蚂蚁为什么搬家的道理,还有一位女同学说道:“我奶奶告诉我,蜘蛛如果忙着织网,不久肯定会天晴了。”这句话引来了很多同学的质疑,课堂变得十分的活跃,这时我作了适当的说明:由于下了很久的雨,蜘蛛无法结网捕食,如果看到蜘蛛爬出来结网,说明天气很快就转为晴天。让借此机会,我进一步补充了一些有关天气的谚语熟语: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雨打五更,日晒水坑。
      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

    相关热词搜索: 接轨 语文课堂 社会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