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尝试 素描教学课程

    时间:2019-04-17 03:36:0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素描课作为设计类专业学生的造型基础课程,在短暂的几周课程中,其目的应该是解决属于基本造型能力中的观察方法,思维方法,表现方法等问题,也就是对眼、脑、手一体的训练——涉及到对“如何看,如何想,如何表现”的综合能力的培养。目的是教会学生以图的形式把个人的感受记录下来,把自己的意图表现出来。从大的思路上说,我们在这种教学探索的过程中所思考更多的并不是如何将“设计”融入素描教学中,而是着眼于针对设计专业需求的特殊性——-对于表现力的培养(在表现的需求上与纯艺术的不同的地方),力求在有限的课时中为学生打下对未来的学习更有用的造型表现基础。
      关键词:设计素描;想象空间;偏离;转换;虚构;表现形式
      一.从素描走向设计
      什么是素描?素描的目的何在?这既是最为基本的问题,又是最实质性的问题。可以这么说:“素描是一种思维方式,素描又是一种表达手段。
      早期的艺术家多是技术高超的手工业工匠,当时的艺术品多是为宗教,建筑等社会委托任务来服务的。不存在职业的设计师,设计的工作多由这些艺术家来完成。这时的素描多被用来构思、记录、探讨科学规律和视觉效果,后来随着绘画工具的改进和技法的不断完善,素描逐渐以其独立的艺术形式和独特的风格登上艺术舞台。当然,素描最初的用途也被设计师延续下来,沿用至今。可见,早在设计的萌芽阶段素描的基础地位就已确立并持续发展。
      现代设计面向大众,其本身是自成体系的一门学科。当然,它存在着艺术的因素,但这种因素已经被转化并发展,它属于科学、技术、功能相结合的合成体。并且受众多客观条件和客户要求的制约。所以,设计与纯艺术在具有相同共性的同时又有着很大的区别。作为设计教学的基础部分,若把纯艺术的训练方法照搬,显然是不科学的。
      1919年,包豪斯的设计学院的建立预示着为设计服务的设计素描教学的产生,观念、目的、素描的方法围绕着设计这片天地发展变化,突破了以“模拟说”为理论核心的学院派素描的条条框框、从此分流出了设计素描。包豪斯的领军人物伊顿认为:“除了对形态的行和明暗作正确写实描绘的传统外,那些能充分表现出作者意志的造型——不管它是抽象还是具象训练、都应归于素描的范围,凡能成为艺术基础的一切造型活动都可称为素描。
      素描的“草图角色”并不是单一的为绘画服务,它可以为其它美术门类,艺术门类甚至生活中各种门类服务。如产品设计必须要有预想图——草图。从古代的青铜器到现代的家用电器,草图是设计不可割分的部分。设计家为了使创造物更符合理想,更新颖,在设计过程中就必须把头脑中各种各样的构想形象化,并记录在画面上,进行反复推敲,展开奇思妙想,通过比较、选择、修改,最终描绘出产品的预想图。因此,预想图是人类想象力的一种具体表现。另外,形象思维中的想象力还需要具体落实到画面,唯有通过训练才能真正提高想象能力。设计素描就是肩负想象力训练的素描。
      素描课作为设计类专业学生的造型基础课程,在短暂的几周课程中,其目的应该是解决属于基本造型能力中的观察方法,思维方法,表现方法等问题,也就是对眼、脑、手一体的训练——涉及到对“如何看,如何想,如何表现”的综合能力的培养。目的是教会学生以图的形式把个人的感受记录下来,把自己的意图表现出来。从大的思路上说,我们在这种教学探索的过程中所思考更多的并不是如何将“设计”融入素描教学中,而是着眼于针对设计专业需求的特殊性——-对于表现力的培养(在表现的需求上与纯艺术的不同的地方),力求在有限的课时中为学生打下对未来的学习更有用的造型表现基础。针对这个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减少了较长期的作业,加强了短,中期的练习。在表现对象上更趋向灵活,宽泛,物、人、景、境都可以成为被表现的题材;在表现手段上,强调对表现手法多样化的表现,在教学中尽量避免“千人一面”的教学结果。
      二.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尝试
      教育进程安排: 我们立足于从如何塑造一个未来设计师的需求来安排课程与练习,以达到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希望通过这些练习,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掌握素描的观察方法与表现方法,以及素描作为一种表现工具与手段的基本语汇。从而达到面对一个对象,一种想法,能够选择恰当的工具与手法,将自己的所见,所想进行自如表现的最终目的。
      1. 观察与构图——静物器皿类任意组合写生创作.
      在进行系统的素描练习之初,首先应该解决的就是观察与构图的问题。倾心去感受,用心去观察。作业要求强调不同样式的构图,就是要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从多视角观察对象,感受对象。养成动态的,整体的观察习惯。根据对对象的深入观察、明确感受,进行画面构思,利用组画反复尝试,寻找最恰当地表达。
      教师在摆放静物的时候,要注意每组静物之间的高低错落,要有明确的平视,俯视,仰视的变化,比如把静物摆放在不同高度的平面上。并将此静物摆放的变化用意讲给学生,使学生有意识地选择不同视角去观察对象,体会不同角度的观察,产生对对象不同的感受,以及不同光线和环境影响下,静物所产生的不同表情。
      我认为观察方法是可以学习的,好的观察方法是可以由具体方法来训练的,关键是如何认识正确的观察方法。静物任意组合形式的训练,就是促使学生面对同一对象进行多次地,反复地组织画面的尝试,从观察对象,感受对象,到组织画面构图。在实践中实际认识和掌握点、线、面,黑白灰,空白等方面的知识。对于作业的要求,不要求张张好,但是要张张有新意,包括对画面构思的新意,构图的新意,色调和感受的新意,手法和意图的新心意。这种形式强调了画面的处理,对于学生画面意识的培养是有利的。
      在构图上,我想拿摄影的观察方式作为例子,因为我发现人们在照相机前的观察态度显然显得更加自由和开放,绝没有在绘画表现中的那种约束。在摄影中,从观察角度而言,没有人一味地站在同一视点,同一视平线上看事物,人们不仅可以平视,也会用俯视或仰视等不同的方法去观察,不仅可以用正光也可以用侧光甚至用逆光;在使用取景功能时,我们可以把一个人的头像放在画面中央,也完全可以只取半个脑袋以使画面更具震撼力,借助于变焦镜头,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微观的精致细微,也能够有广角的宽阔视野。由此可见,观察的方法原本就可以是千变万化的。我想在素描教学中强调这种对个性的尊重和培养。   构图是一个画面的结构与框架,是画面的第一视觉形象,所以也被称为画面的第一因素。在欣赏一幅大师的画时,我们就能发现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他的技法,而是整个画面给你的那种情绪,体现整个画面的情绪的关键就在构图上。一幅画的好坏,构图时第一要求,因为它总是最先影响观众对作品的视觉接纳和感情体验。所以,构图对一幅画是极其重要的,它既包括了画面的布局,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作者通过画面所要传达的基本意图和感受。
      2. 线的练习——轨道上的“偏离”
      “偏离”即变形。我将“偏离”分为两种,一种是无意识的“偏离”,或称被动的“偏离”,一种是有意识的“偏离”,或称主动的“偏离”。在线的练习最初阶段,我主张无意识的“偏离”。具体做法是这样:让学生准备一支铅笔或炭笔,准备一张纸,不用橡皮,从物体的局部开始,用单线慢慢的把结构画下来,不准涂改,不准反复,一次画完。学生肯定画不准,但是画得很连贯,结果是令人吃惊的,这种自然的变形中包含着经验之外的东西。就像织毛衣那样一点一点接着画,直到画完。学生会发现“偶然”和“偏离”的价值,并且这种变形绝不概念化,它只属于个人。第二阶段,让学生准备纸和笔,可以带橡皮,白粉,墨汁的以及一切能够作画的材料。主动变形的实验内容很多,范围很宽,它可以夸张某一特征,也可以将其形状分解组合,可以赋予它某种象征内涵,也可以对它进行自由联想。
      虽然以物象为参照,在“像”与不“像”之间的变形,“像”与不“像”,分解与组合,其间有无数个层次。将“此物”变为“他物”的变形,也包含着无数个变化的可能性。可以将拖把变成一朵花,将手机变为一条船,可以将它联想成老虎,也可以将它看成机器,总之可以为所欲为。“偏离”是将自己从原形中解放出来的必经之路,也是我们走向自由创造的唯一途径。
      在线的练习中还可以穿插进行一些非常规的作画方式:1左手作画,2左右手作画——用左,右手同时握笔作画;3看对象不看画面作画——眼睛观察对象但不看画面,但手在纸上不间断地作画;4看一画二——看对象一分钟,动手画两分钟,不断重复。这是一种自由境界,它不拒绝方法,不拒绝观念,不拒绝形色,不拒绝任何东西。我们不制定特殊规则,放手让学生去探索自己的路。
      3. 形体和空间的虚构
      虚构形象的产生和发展,一个虚构形象的产生,是一个虚构接着一个奇想的结果,如:将虚构中较为满意的形象放在不同的情景和不同的构图中,以此比较和发现较为满意的画面。接着为它想像出画面的前因后果,使这些画面被拉到一个虚构的故事中,那么,一个想象的空间飞驶到另一个想象空间。
      在新的想象空间的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将物象的质感进行不同材质的转换:物象的质感转换,即使突破物体原有的质地概念,如把陶罐的质地转换成玻璃,金属,木材的质地。还可将虚构的形象在不同情景和不同的构图中产生新的画面,将原有质地进行任意想象转换。这种类型的训练,使我们更有经验去面对各种质感的转换过程,体会它们通过各种手法的描绘才能更好的把被转换的物象结合为一个整体,以获得对物象质感自如的组织和有效的表现。
      三.结束语
      设计素描三个部分训练的共同基点乃是对自然的直接观察,这种观察力的形成对于思维结构的高水准的把握,起着关键作用。设计素描的“设计”一词着实让许多人产生误解,素描作为一门学科,造型能力表现语言的掌握是重点。设计素描是表现形式上的“设计感”,而不是内容上的“设计性”。要求建立在物象的表现基础上进行的联想与想象的构思。思维的形式与物态世界的关系这一原则,同时也说明了思维的“层度”,以及主体对客观世界持以何种参与形式之间有着必然的关联。可以说研究自然能使人们经由客观现象提供的种种启示,进而在认知上达到一种具有倾向性的确定,这种认知的定势常常成为洞察力的萌生条件。人们就会在这一特定的层面体会由“参与”带来的创意过程、因此拥有了从一般性思维转化为创意性思维的优势。
      值得指出的是,就设计教育的总体结构而言,素描的教学仅是一个环节。素描的教学是关于造型基础的教学,它无法替代系统的专业教育。
      设计素描的造型能力和想象力是产生创新思维的动力,而非逻辑思维方式是产生新思维的关键。
      有了非逻辑思维能力,我们才能从现有的领域像新的领域探索和前进。非逻辑思维包括直觉,灵感,幻想等形式。想法有时就是出自一场梦或是一时的幻想,我们要抓住这些稍纵即逝的亮点,它们很有可能会创造奇迹。
      参考文献:
      [1]《创新思维训练课程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年3月
      [2]《造型基础》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06年4月
      作者简介:王志强 男 1963年9月23日出生 讲师
      工作单位: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

    相关热词搜索: 教学研究 素描 尝试 课程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