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从《傲慢与偏见》谈简奥斯汀及其语言艺术】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

    时间:2019-04-14 03:24:3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傲慢与偏见》是19世纪英国女性小说家简·奥斯汀最受欢迎的一部小说。讽刺和对话手法的运用是这部小说最显著的语言特色。本文通过细读、文本分析的方法,探讨奥斯汀的语言艺术。基于机智幽默的对话语言,这部社会风俗喜剧讽刺了人们的愚蠢、自私、势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点。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讽刺;对话;奥斯汀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最受欢迎的小说。这部小说以日常生活为素材,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除了作品的喜剧情调深受读者喜爱外,生动有趣的文字、精巧的构思都使这部小说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小说中幽默和大量尖锐的讽刺奠定了这部社会风俗喜剧的整体语调,读者只有掌握了奥斯汀的语言,才能避免受其表面的通顺流畅以及单词涵义改变所误导,更好地领略作者如何将曼妙的思想处理加工成为活灵活现的艺术。奥斯汀在小说中没有对人物的外貌进行大量描写,她更关注的是他们的语言,叙述和描写大部分被概括人物思想和感受的对话场景所取代。这在很大程度上使人物通过各自的语言不断透露他们的文化和道德地位。基于此,本文将对《傲慢与偏见》\+①做深度的文本分析,透视奥斯汀的语言艺术。
      一、讽刺大师简·奥斯汀
      简·奥斯汀1775年12月16日出生在英国汉普郡斯蒂文顿镇的一个牧师家庭,一生过着祥和、小康的乡居生活。她从未进过正规学校,进过哈佛大学圣约翰学院的父亲是小奥斯汀的启蒙老师;她的兄弟姐妹\+②也在其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奥斯汀全家喜欢阅读流行小说和庸俗的消遣品,从十一二岁开始,简就带着讽刺家的批评眼光开始写作,她少女时期的作品就是对这类流行小说的滑稽模仿,以此奠定了她后来的讽刺风格。现存的这些写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奥斯汀从20岁开始写给外甥女们以及姐姐卡桑德拉的信。姐姐卡桑德拉是她毕生最好的朋友。她们对彼此内心世界和对外界的见解了如指掌,因此这些信是奥斯汀那个时代中产阶级年轻女性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些信件尽管语言未经雕琢,读者也可从中觉察到奥斯汀初露端倪的讽刺思想。《傲慢与偏见》中男女主人公的对话透露了奥斯汀的讽刺信条。伊利莎白赞同达西的观点,认为“对于把开玩笑当做生活的第一目的的人来说,最聪明最优秀的人,不,最聪明最优秀的人的行为,都是滑稽可笑的”(64)。但是她又说:“我想我从不讥笑聪明恰当的行为。我承认,愚蠢和无聊,心血来潮和反复无常,这些的确让我觉得好笑,我只要有机会,总是对之加以讥笑”(65)。因此布兰德说人类的愚蠢和可笑可能给一个讽刺家带来心理上的愉悦,而他常常也不会觉得它们是正确的。而对于奥斯汀来说,只要它们没有特别严重的危害,就是全然令人愉快的,是荒谬的但也不能说是不正确的。[1]奥斯汀所处的英国社会是一个阶级等级分明的社会,而阶级的区分主要源于家族与财富。奥斯汀在作品中讽刺英国上层阶级的自负与偏见。除了讽刺势力小人,她也嘲笑出身低微的人缺乏教养和举止不当。作为现实主义作家,基于对这个社会中人们的深刻观察和了解,她摒弃了浪漫主义追求完美的特征,对讽刺对象给予一定程度的包容。
      二、讽刺手法的运用
      讽刺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学艺术,在古今中外的文学领域均占有一席之地。它是一种幽默、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运用讽刺艺术最完美的作品,在作品中,奥斯汀熟练使用讽刺艺术,不着痕迹的表现出讽刺效果并给人耐人寻味的思考。小说开篇就奠定了其主题和基调:“这是一个众所公认的真理,那就是一个富有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位太太”(3)。奥斯汀以她特有的嘲讽口吻告诉读者这将是一个有关婚姻的喜剧故事。而接下来一位有名望且富有的单身汉的到来,使小说能够以一个更加真实、正当的开头发展下去,那就是每一个富有或者不富有的年轻女孩,都想嫁位丈夫。因此小说开篇的笼统观点完全被第二句话颠倒了,即新来的人都被那些消息灵通的母亲们“看作是自家某个女儿理所应得的财产” (3)。班奈特太太就是这样的母亲之一。“她是个智力贫乏、孤陋寡闻、喜怒无常的女人。一碰到不称心事的时候,就自以为神经架不住。她平生的大事,是把女儿们嫁出去;她平生的慰藉,是访亲拜友和打听消息”(6)。她在小说中的频繁出现对推动故事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柯林斯先生是作者年轻幻想最活跃时期的产物。“他会是个明智达理的人吗,父亲?”“不,亲爱的,我想他不是的。我看他很可能恰恰相反”(73)。这几句简短的对话在柯林斯先生出场之前就交代了他将给读者带来的印象。他的出现为故事情节的发展铺平道路。凯瑟琳夫人闯入朗伯恩威慑伊利莎白之后,柯林斯写信警告伊利莎白:“然则彼若向尊府求婚,切不可遽尔应承,否则难免轻率从事,后患无穷,此不得不先以奉劝先生与表妹伊利莎白者也”(405),这位先生趋炎附势的嘴脸暴露无遗。在一次舞会上,他的行为既荒唐又可笑 “我发现这屋里有我女恩主的一位近亲……谢天谢地我发现的正是时候,还来得及去问候他,我这就准备去,相信他会原谅我没有及早这么做。我根本不知道有这门亲戚因此道歉也就情有可原了”(112)。柯林斯一门心思想巴结达西先生,根本顾不上什么礼貌和恰当的举止。凯瑟琳·德布夫人在小说中的角色也是作者精心安排的结果。她傲慢粗鲁,最终弄巧成拙。作者更多地讽刺了她滑稽可笑的一面。她对伊利莎白和达西主动积极的干涉最后反倒促成了后两者的结合。在达西看来,凯瑟琳·德布夫人硬要把他和伊利莎白“蛮横无理”地拆散,反而“打消了他的一切疑虑……于是他下定决心,要把事情弄个一清二楚”。伊利莎白调侃说:“凯瑟琳夫人这次倒是帮了大忙,这应该使她高兴,因为她喜欢帮忙”(426)。小说中很少露面的玛丽总喜欢在自己的话中引用书上的道德训诫。伊利莎白得知简在尼日斐庄园患病,由于姐妹情切,她打算步行三英里去探望简。这时玛丽说:“我佩服你这种仁义友爱之举,不过,任何感情冲动都应受理智的支配,而且在我看来,致力做一件事总要有个分寸”(36)。而后来伊利莎白进入尼日斐庄园在彬格莱姐妹眼中是“疯子”的行为,彬格莱与达西却一致认为她“今天早上走进来的时候,样子极其好看”(39)。可见,作者真正赞扬的是伊利莎白的“仁义友爱之举”,而那些所谓的“理智”、“分寸”只不过是虚伪的礼仪而已。丽迪雅是个发育良好、虚荣心强、无知 、轻浮不知天高地厚的姑娘,16岁就和民兵自卫团道德败坏游手好闲的浪荡子军官威克姆私奔。彬格莱小姐既肤浅又傲慢无礼。看到伊利莎白满身泥浆,她奚落她“举止太不得体,行为即傲慢又无礼;她不会和人攀谈,没有气质,没有鉴赏力,长得也不美”(39)。 她一门心思都在巴结恭维达西。奥斯汀的讽刺艺术不只表现在某些人物的喜剧性格和众多情节的喜剧性处理上,而且还融汇在整个故事的反讽构思中,让现实对人们的主观臆想进行嘲讽。小说皆大欢喜的结局暗含着作者最大的讽刺。作者虽然嘲笑班奈特太太嫁女儿的真理,却最终没能走出那条真理。 三、对话的运用
      对话,是文学创作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材料和基本手段。小说人物对话是小说中人物交流的主要手段之一。它在揭示小说主题、深化情节发展和激发读者兴趣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奥斯汀在创造人物对话时,一方面注意运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形象,另一方面又善于利用说话人、听话人、读者在动机和理解上的差异,制造多层次语调,致使她的对话有既鲜明生动、富有个性,又含意丰富、耐人寻味两大特色。例如第一卷第十章,达西趁宾利小姐弹起一支苏格兰小曲的当儿,邀请伊丽莎白跳舞:“贝内特小姐,你是不是很想抓住这个机会跳一曲里尔舞?”(58)达西这话说得虽然有些傲慢(“很想抓住”四个字足以表明这一点),但他主观上还是想讨好伊丽莎白。可是伊丽莎白听起来却不以为然。她认为里尔舞是一种乡土舞,达西请她跳这种舞,是想蔑视她的“低级趣味”,于是正颜厉色地说道:“我压根儿不想跳里尔舞——现在,你是好样的就蔑视我吧。”达西回答了一声:“实在不敢。”这句答话可能做出多层解释:伊丽莎白仅仅看作对方是在献殷勤,宾利小姐可能理解成想结“良缘”的表示,而读者只要多读几段便会发现,达西心里可能在想:“这位迷人的小姐着实厉害,我这次只得认输,以后可得谨慎从事。”伊利莎白和父亲的一段对话充满任何舞台喜剧都必不可少的节奏和韵律,“哎,丽琪,”班奈特先生说:“我看你姐姐是失恋了。我倒要祝贺她。女孩子们都喜欢结婚,其次就喜欢不时尝尝失恋的滋味。失恋可以让她多考虑一些事情,使她在伙伴们中间显得与众不同。你何时才能遇上这样的一个机会呢?你当然不愿意自己老是落在简的后面啦。现在你的时机来啦。梅里顿这里有足够的军官,让所有乡下的姑娘们都能有失恋的机会啦。就让维克汉姆做你的情人吧。他是个外貌讨人喜欢的小伙子,是会很体面地使你失恋的。”“谢谢你了,爸爸,不过一个不怎么能讨人喜欢的男人就会使我感到满意了。我们不能都指望有简那样的好运气”(161)这般令人兴奋的对话构成了喜剧特有的节奏和韵律。班奈特先生风趣幽默、又喜好挖苦和讽刺人的话语字里行间充满着对维克汉姆的不屑一顾。而伊利莎白当然也不甘示弱。班纳特太太与其丈夫的对话中写到:“我的好老爷,你怎么舍得这样糟蹋自己的亲生女儿?你是在故意叫我气恼,好让你自己得意吧。你半点也不体谅我的神经衰弱。”“你真错怪了我,我的好太太。我非常尊重你的神经。它们是我的老朋友。至少在最近二十年以来,我一直听到你郑重其事地提到它们”(5)。活灵活现的语言,绝妙的嘲讽与诙谐,立刻使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在读者脑海中变得立体而清晰。《傲慢与偏见》中很多这样的例子足以说明奥斯汀是话语习惯敏锐的观察者。在查普曼博士看来,奥斯汀是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因为她是她那个时代甚至任何一个时代描写对话最准确的作家之一。[2]
      奥斯汀绝非华而不实的讽刺家、艺术家,读者享受她的作品所带来的愉悦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吸收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和态度。在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的社会讽刺所指责的不仅仅是那些她碰巧反感的行为。通过描写人物不恰当的行为,她揭露了人们对几个世纪以来至少由为数不多开明的人达成的道德标准和行为举止的违反。她的艺术手法就是将严肃认真和清脆收敛的笑声结合起来,以敏锐的眼光直视社会机体中滋生的根深蒂固的错误价值观。但是奥斯汀的讽刺并非全是否定消极的,她自始至终通过小说中个别人物的正确选择向读者展示正确的价值观。其次,奥斯汀借助生动的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用诙谐幽默、机智风趣的对话取代全知全能的叙述,从而让形形色色的人物通过自身的言语习惯透露出他们的性格特征,因此英国著名作家E·M·福斯特称简·奥斯汀的人物是“圆的”立体,而不是“扁的”平面。[3]坚持原则和严肃认真艺术的精髓,简·奥斯汀的喜剧犹如生活的一面镜子,读者可以从中照出某些人的愚谬和荒诞,从而得到教育和启迪。
      注释:
      ① Jane Austen. Pride and Prejudice[M].王慧君,王惠玲译. 奎屯:伊犁人民出版社,2001.文本所引原文注明出处页码。
      ②奥斯汀兄弟姐妹共八人,奥斯汀排行老七,有五个哥哥,一个姐姐,一个弟弟。
      参考文献:
      [1]Mary Lascelles. Jane Austen and Her Art[M].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41. 143
      [2]William J.Long. English Literature[M].United States : The Athenaum Press, 1909. 96
      [3]Douglas Bush. Jane Austen [M]. London and Basingstoke: The Macmillan Press, 1975. 25

    相关热词搜索: 奥斯汀 傲慢与偏见 语言 艺术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