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孔目湖讲坛微博【孔目湖讲坛】

    时间:2019-04-13 04:23:1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这里,没有人负责点名,却场场人头攒动。  这里,没有人维持纪律,却处处秩序井然。  这里,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外交学院原院长吴建民等300余位名家学者曾登台讲学。
      这里,曾获评江西省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案例一等奖,被莘莘学子视为“精神殿堂”。
      这里,就是华东交通大学“孔目湖讲坛”。
      2003年3月,华东交通大学率先在江西省高校中办起了人文讲座,至今已历时9年有余,持续300余期。9年间,“孔目湖讲坛”如同磁性越来越强的磁铁,累计吸引15万多人次师生现场听讲,成为了全省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一朵奇葩。
      学校:把经费倾向于讲坛,比投入一栋大楼划得来
      “大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启迪智慧、净化心灵、弘扬文化,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德行放在首位,这同时也是一个大学的德行。”华东交通大学党政领导班子旗帜鲜明形成共识,并一致认为,文化可以从根子上改变一个人,当下最能吸引青年、最能改变青年的就是文化。作为肩负着人才培养重任的精神高地,学校必须着力营造高雅、厚重、和谐的校园文化,构建具有清新的人文素养、厚重的传统积淀、浓郁的学术氛围、开放的精神风貌的文化环境。
      “科学与人文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不容分割。我们有责任构建科学与人文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校园文化环境。”2003年初,时任学校党委书记的张安哥提出了开办“孔目湖讲坛”的构想。这对于华东交通大学这所以工科为主,学生人文知识相对薄弱的工科院校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与现实课题。身为“孔目湖讲坛”的设计者,张安哥亲自操刀,为讲坛题字、带头给学生办讲座,甚至过问录像效果等具体细节。
      华东交通大学校长雷晓燕也是“孔目湖讲坛”的坚定倡导者,并多次为讲坛推荐专家学者。雷校长说:“将专项经费用于讲坛的有序推进,比将这部分资金投入一栋大楼要划得来。”雷晓燕认为,“孔目湖讲坛”可以很好地弥补人文素养的缺失,让学生成为一个完整意义的人。“若干年后,修建的大楼不见得被广大师生记住,讲坛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更主要的是,讲坛的思想,将深深地融入广大师生的内心,滋养和影响着他们,使他们的人生今后会更大气、更丰满。”
      有了学校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定位于人文的“孔目湖讲坛”得以快速发展,实现了专人负责讲坛、专项经费支持、专门报告厅作为场所、专批设备拍摄现场、专车接送来校专家、专一学生团队全程参与的“六专”保障,形成了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组织协调,各部门相互配合,广大师生员工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和运行机制。
      华东交通大学重视人文教育的理念和做法,得到了众多专家的首肯和赞许。教育部人文素质教育委员会顾问、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胡显章在做客讲坛时表示,大学教育就是要走出重专业、轻人文的“半个人的时代”。“在华东交大这样一所理工科院校里办人文讲座,是一件非常有远见的事!”他称赞讲坛:“携庐山之灵气,承井冈之传统,邀八方之贤士,激生命之华光。”
      学生:不去听孔目湖讲坛,是大学四年最大的浪费
      “孔目湖讲坛”以人文为基调,以大师为选择,以高雅、厚重、深刻为品位,以拓宽眼界、开阔胸怀、提升境界为宗旨,内容涉及文、史、哲、经、管、法、军事等诸多领域,每周一至两期,至今不曾间断。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外交学院原院长吴建民、文化部原副部长郑欣淼、中东问题特使孙必干、红学专家周思源、清史专家阎崇年、北大醉侠孔庆东、海外学人孙大文、婚恋专家陈一筠……300余期,众多海内外知名学者、社会贤达登坛讲学,传经颂典。
      而在华东交通大学,到“孔目湖讲坛”听讲座也早已是一种校园时尚:“这期讲座你听了没有?”成了校园流行语,“不听讲坛是大学四年最大的浪费!”成了广大师生的共识。座无虚席就是对“孔目湖讲坛”最好的肯定。讲坛“上座率”极高,期期爆满,成了深受师生喜爱的第二课堂,被亲切地称为高校版的“百家讲坛”。一些同学为赶一场讲座,往往要提前两小时排队占座位,不少外校学生和社会大众也常常慕名而来。更有甚者,许多新生刚一入校,就会被学长们告知:“在华东交大如果没听过讲坛,就不能算是交大的学生哦。”
      “我每周都来听讲座,从大一到大三,风雨无阻。”小严虽是华东交通大学机械电子专业的学生,却对人文社科知识很感兴趣。“讲坛每周都会邀请知名学者来校演讲,机会难得,听讲座是我最大的爱好。”作为讲坛的“老顾客”,小严对到“孔目湖讲坛”占座颇有体会:“虽然讲坛从来不组织同学前来听讲,但往往晚到一会就找不到位置,只能席地而坐了。我通常是提前一个小时就来占座,实在没办法,就让同学帮忙占一个位子。”
      小严所在班级的辅导员李老师也是个“讲坛迷”。他不仅鼓励学生们多听“孔目湖讲坛”,自己也是“只要有空就往讲坛跑”。“博古通今者方能谈古论今,学贯中西者方能说东道西。”在他看来,一场讲座,就是一次盛宴。在与“高人”零距离接触、面对面的交流中,听众分享到的不仅是他们的气质、品格、知识和追求,得到更多的是思想的激荡、心灵的震撼和对人生的品味。“在震撼中思索,在品味中探寻,生命的意义在这种孜孜以求中会更加清晰,生命的脚步会更加坚定,生命的面貌会焕然一新。”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讲坛长达9年的积淀,直接受众多达15万之众。通过学校电视台播放视频,加上校报、网络刊发讲演内容等,辐射的人数更是难以计数,直接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学校形成了“吃得苦、下得去、用得上、稳得住”的人才培养特色,深受社会各界广泛认可,一次性就业率连年位居江西省高校前列。如今,已是某省设计院技术骨干的小王,仍念念不忘大学期间的讲坛经历,依然保留着上网浏览“孔目湖讲坛”的习惯。对他而言,“孔目湖讲坛就是我的人生课堂。讲坛犹如一弯清澈的小溪从心田流过,净化了心灵,提升了境界。”
      专家:孔目湖学生的提问,堪比未名湖同学的水平
      从“孔目湖讲坛”第1期知名思想家姚国华开讲“大学重建与文化立国”的9年300余期间,讲坛话题从历史到今天,从国内到国外,从人文到科学,从社会到自然,从个人心灵到群体实际,实现了党和国家长期关心的重点、高等教育多维审视的热点、广大师生广泛关注的焦点的有机融合。
      对此,华东交通大学校长雷晓燕表示,定期在晚间举行的“孔目湖讲坛”,犹如磁力越来越大的磁场,业已成为学校广大师生翘首以盼的夜明珠、仰望星空的启明星和思想交融的集散地。“交大学子所呈现出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不仅得到了众多用人单位的充分认可,更是赢得了所有讲坛专家的高度评价。”
      2006年2月末,“北大醉侠”孔庆东做客讲坛论述“鲁迅的当代意义”,嬉笑怒骂,妙语连珠,全场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讲座结束后,数十名同学涌上讲台,热情不减,久久不散。“孔庆东爱孔目湖”,孔庆东当场欣然为讲坛题字。事后,当被问及为何选择华东交通大学而不去其他学校讲演时,他说:孔目湖学生的提问,那可以说是未名湖级别的。
      先后三次做客“孔目湖讲坛”的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先生更是与讲坛有着不解之缘。2005年12月初,他首次踏进学校,就被“这块滋润青年心灵的肥沃土地的魅力与灵气”所吸引。2009年5月下旬,受江西省社联、省图书馆的邀请,来昌做客“社科大讲堂”的杨叔子先生点名将讲演地点设在了华东交通大学。2011年6月,《孔目湖讲坛录(第二部)》出版之前,杨叔子先生又欣然为该书作序,称讲坛“对人的精神世界有着良好的净化与升华作用”。
      “孔目湖同西子比,人文景色定相宜。”2012年元旦,杨叔子先生亲手书写了一封贺卡,遥祝“孔目湖讲坛”更进一步、越办越好。◆(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宣传部)

    相关热词搜索: 讲坛 孔目湖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