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想更多人表达你的目标与需求_公共建筑应更多尊重来访人群的使用需求

    时间:2019-04-11 03:13:5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论文通过对北京西站这一巨型公共建筑的走访调查,做了很多实地的考察和访问工作,了解到北京西站作为多功能于一体的超大型公共建筑,其发展速度和周边的经济包容  力和延展性都受到种种因素的局限。原因并非传统意义上所言,西站的设计对建筑应该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特色的这点重要意旨有理解上的偏差,而主要问题是出在建筑是
      否应该多花心思去钻研与人的关系上。
      以上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公共建筑应更多尊重来访人群的使用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建筑功能效力的持久运转与进步。
      关键词:北京西站;功能性;公共建筑;导识系统;志愿者
      中图分类号:TU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5-0000-02
      
      第一章 北京西站概况
      1.1 北京西站的建成及规模
      北京西站又俗称北京西客站简称北京西,于1996年初竣工,是铁道部和北京市携手共建的现代化大型铁路客站。该项目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投资最多、规模最大、功能齐全、
      设施配套的客运站。
      作为目前除新建成的北京南站为亚洲第一大站后,依然拥有亚洲第二大站称号的北京西站,仍然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人口集散地和交通枢纽,每天30多万人次人流量,上万
      辆次出租车和公交车在此穿梭,每年近1.8亿次的覆盖人群。
      1.2 目前北京西站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虽然北京西站的出现大大缓解了北京火车站的客运压力,但是西站的建设依然存在着不小的问题。周边交通之堵、管理之乱,去过那里办事的,不少都会留下“深刻印象”。
      标牌标志不明晰、出租车乱占道乱宰客、管理服务不到位、时常成堵点……这与西站曾号称“亚洲第一站”的地位很不相称。
      西站的管理不仅受到领导的重视,近些年来各大媒体和网站也是针对乱、黑、脏、难的西站现象做出了更多的呼吁,但治理不彻底,更没有形成长效机制,以至于不少问题解
      决过后很快又死灰复燃,起不到根本性的变化。
      我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西站的短腿建设还处在长期的修补阶段仍然得不到快速的解决,仅仅是通往北京西站的天桥电梯这一基础设施,在上行和下行的方向还有通往商场这
      一人流量最大,本应最能够带动火车站周边经济发展的区域带,就这里限行,那里有障碍禁止通行,这难道不是建筑本身应该考虑到吗?
      第二章 针对旅客使用需求,对西站各场所进行分析
      2.1 问讯处的设置
      对于初来北京西站的旅客,可能遇到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进(出)站口怎么走?”、“售票处在哪里?”和“在哪里退换票?”的问题,但是对于这类时效性的问题,是否
      北京西站能够很有效的通过路标指示牌等的指引使旅客能够很明确的达到目的地,答案是否定的。
      由于西站的进出站口、乘车、停车等辅助功能路线整体设计的并不合理,以及电梯等设施的停运或故障,本身就会加长候车时间,如果再有指示不明确,路线不清楚等因素,
      就会大大增加误车误点的事件发生。然而,对于火车站,保证旅客按点乘车顺利到达目的地是其基本职责之一。因此,除了基本的指示系统做指引之外,问讯处则是火车站的一大
      功能性极强的设施。
      北京西站的问讯处的设置就存在有很大的问题。在一楼广场及进站口处,正是人们需求问讯最大最多最集中的地点,然而却没有设置任何官方的问讯机构,于此代之的大家只
      有去询问那些保安,巡警,清洁工人员,以及站前的志愿者。
      后来通过寻找我发现,西站是有设置两个问讯处的,一个是在地下二层;一个则是在地上二层的总候车大厅的入口处。地下的问讯处我特意去找都很费劲,如图2-1所示,这
      个问讯处是处在电梯间的后方一个最隐蔽的区域,试问如果大家都能顺利找到这个问讯处,那么还有哪个目的地是找不到的呢?这个问讯处强烈建议有关部门重新研究其位置再做
      安设。
      总候车大厅的入口处的问讯台的安置我认为就比较好些,所以前来问询的人也很多,能够解决实质性作用。并且从功能上考虑,这个问讯台不仅可以进行专业的指引工作,也
      是一个广播台,可以提供广播找人,汇报车况信息等具体的服务。
      2.2 售票窗口的设置及分类
      北京西站的售票窗口总共分有4个售票大厅,包括南广场售票厅,北广场售票厅,2楼动车城际售票厅、地下二层售票厅(另外地下二层的北一、北二出口在晚上有时出站时也
      能看到售票的);南北售票厅所有的票北京的票都可以买,包括买北京南站、北京站和北京北站的;售票厅24小时售票;退票转签在地下二层的售票厅。其他的都没有太大问题,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退票转签是在地下二层的售票厅,虽然24小时都开放退票窗口提供退票业务,但是很多人由于找不到退票大厅(这是退票和购票不在统一大厅的弊病)会耽误
      很多退票时间,以至于车没有坐上,反而票也没有退掉,我就曾经遇到过类似的情形,时间很赶的情况下,再加上指示系统不健全,会引发很多平日无法发现的不足。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自从开通了网上订票系统之后,就更节省了人们节省时间现场排长队的情形,这是值得人们庆幸的一件很好的改良措施。
      2.3 候车室
      西站候车大厅的设计和功能性自认为是北京西站最值得赞扬的一部分,很清晰的分类,显著的指示系统,在便民的同时设置了各种风格的餐厅提供给旅客,秩序井然的在两侧
      穿插着,使人并不反感,空气的排放和灯光的照度都很宜人,并且还设有一些特殊的辅助功能,如“爱心医疗点”、“小红帽搬运”、“书屋”等。
      2.3.1 标准候车室
      值得一提的是候车室两侧均设有卫生间,同时还设置了无障碍卫生间,极大地方便了残疾人旅客。在这细节的构想上,我想公共建筑不仅仅是一门美的语言,还是一扇心灵的
      窗子,为旅客点亮一个美好旅程的起点,这是多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所以设计本身如果考虑的更多的是这些人性化的语言和符号,会让人感觉如此亲切和值得。   2.3.2 母婴候车室
      母婴候车室一开始我本以为还好,坐席的材料与其他候车室并没有什么区别,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在前方的检票通道中央,设有一个隐私的磨砂窗进行隔离,后面的牌子上
      写着“哺乳室,男士止步”的字样。这也是尊重来访人群习惯的一个重要体现。这点设置的非常好,很必要却很人性化。
      2.3.3 软席候车室
      北京西站的软席候车室顶棚采用节能环保的吊顶材料、照明灯具,既提升了北京西站的整体品质,又节约了能源。在新启用的软席候车室内,合理摆放了绿色植物,整体环境
      清新、典雅,旅客可享受到“航空式”的高质量服务。新更换的软席候车区座椅增加到176组,比改造前增加了70余组,大大缓解了高峰时间段软席候车区的压力。
      公共建筑的确应该用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才能将来访人群的使用需求放大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中。只有更大程度的考虑到利民,便民,才会保证建筑本身的价值得到大家的
      尊重和认同。
      第三章 针对不同身份人群采访,把握需求认知
      3.1 志愿者
      刚下公交车到达西站站前广场,就遇见了一群热情的志愿服务工作者负责疏导进站客流和解答乘客疑难。通过进一步的交流与沟通,我知道了他们原来是丰台区太平桥街道的
      街道志愿者,当问到他们对于这边人流量大有何看法时,他们憨厚的笑着说道,平日还好,他们的职责就是为旅客提供服务,为站前突发的客源猛增做好辅助工作,减轻西站突如
      其来的运输和疏散负担,对此,他们累并快乐着。
      回来的路上我在想,任何公共建筑都并非完美的无可挑剔,但是基于这种漏洞,国家及人民通过人性化的方式解决哪怕只是能够应急处理建筑本身无法解决的不便,也许这点
      对于公共建筑来讲,早已成为了其中不可分割必不可少的组成了。人使用建筑,同时人又在辅助建筑发挥它的效力,这就是建筑不仅仅只是一方混凝土的真理所在,它是基于人类
      的需求存在的,也被人类的需求所推动逐渐完善着。
      3.2 农民工
      在北京西客站,一位挂着满脸困倦和茫然的女农民工涌出了车站,于是我上前礼貌的说明了来意,她很友好的告诉我说,她是从东北来的,第一次来到北京,感觉一切都还很
      陌生,当我问及车站的内部设施的时候,她诚恳的说道,俺也不懂别的,总的来说都不错吧,可能就是那儿还都感觉比较陌生,没有太多的想法。
      这个朴素的话语中也许对于太多人感觉讲不出太多道理来,但是也许,我们可以这样去归类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的可能已在外漂泊多年,有的可能还是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
      外出打工的农民工越来越多,但大多数是盲目的。他们刚来到这所陌生的城市,甚至在下了火车不敢挪开一步,生怕立马自己就会淹没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那作为公共建筑,作
      为需要体现城市包容性的建筑,是否需要增加一些亲和性让他们感觉不那么恐惧和陌生呢?他们需要的并不是装修华丽的灯饰,昂贵的桌椅板凳,和整齐划一的微笑服务,他们需
      要更多地是温暖,那么从这个立场想,西站这座国际化标准化的巨型公共建筑能否构筑一个具有亲和力的群体,是否非要硬性的分割开每片功能分区才能便于旅客寻找,广场上坐
      在地上等车的大片大片民工(如图3-1所示)能否在等车之余更深层次地通过建筑提供给他的感官,获得自己在北京的自我存在性,都需要建筑本身去诠释的内容。
      图3-1 站前广场上的大量候车的农民工
      3.3 在校学生
      随着暑假即将临近,返乡的学生潮也在日益的临近着。在站前广场上,一位背包的女学生进入了我的视线。
      通过了解,她是一位要回山西临汾老家过暑假的大学生,她还在等她的同伴一起进站乘车。于是我很好奇的问她,对于多次乘车的她来讲,北京西站有什么值得她注意的地方
      没,她对我说,就像普通人一样,学生出行坐列车也是一种旅行经历,更多的感受就是北京西站周边的商店除了贵就没有别的了,学生本来就没钱,想在上车前像平常生活那样逛
      一逛普通的超市买点车上的小食品的愿望都无法实现。
      也许这也是这个庞大的公共建筑发展到现在面对的一个最显赫的问题,那就是在人流量如此密集的区域,竟然没有一个像样的超市可供需求者选用,又何谈大型建筑会带动周
      遭区域经济的发展呢?有时候人们常说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的,那么这个建筑面对如此多的商业机会却失之交臂的时候是该反思还是该重新规划下一个改良措施?这是值得更多
      建筑设计师反省的一个话题。
      第四章 总结
      公共建筑本身并不是一个展示设计或陈设只是供人们去欣赏的一个展品,它的存在更多凌驾与美学之上的是受众群体的感知力。
      若想了解一个公共建筑是否是一个好的建筑,首要任务就是要去发现它带给来访者的是行动上的尊重还是思想上的侵略,那些不适宜来访者使用需求的功能,再美也是繁冗的
      ,平淡无奇的,我们无福消受;但是也许只是简单的一个针对特殊人群(残疾人或孕妇)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哪怕这在公共建筑中是那么的碍眼,破坏了美的构成,但它也是值
      得存在同时也会长久的。
      这正是今天我想说明的:公共建筑应更多尊重来访人群的使用需求,这不仅仅只是人类获得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求,也是一个公共建筑,大到一所城市能够持续蓬勃发展的
      需要。

    相关热词搜索: 来访 公共建筑 人群 尊重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