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传统衍生,时代兼容] 传统金融市场与衍生金融市场

    时间:2019-04-09 03:25:4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本文以传统和现代为切入点,以具有代表性的实践作品进行研究,与同时代建筑大师科里亚进行比较,解析何镜堂在设计中讲求整体观,可持续观以及地域性、时代性、文化性的建筑观。
      关键词:整体观;可持续观;地域性;时代性;文化性
      中图分类号:TU-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2)06-0027-02
      1 前言
      当今中国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城乡建设也呈现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繁荣,然而尽管有着令全世界瞠目的巨大建筑量,却很难有高品位的建筑精品,不少建筑师的作品既缺乏文化批判性更缺乏艺术独创性,他们心甘情愿地放弃了理论的思考和学术的追求,建筑产品的高品位自然也就成了所有人都为之叹息却又无可奈何的梦想,这也是全国范围内的建筑趋同性与“千城一面”出现的原因。当然也有好的设计师们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在不断的实践中,用更深层次的眼光去挖掘建筑,何镜堂就是其中一位。
      2 建筑思想
      何镜堂自己总结的建筑观为“两观三性”。两观即整体观和可持续观。所谓整体观就是指建筑师要有一个整体观念,视建筑创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要从总体上把握,把城市设计、风景园林和建筑设计整合起来,在综合中创作。可持续发展观就是建筑不但要满足现代人的使用要求,而且要有利于子孙后代的持续发展,归根到底就是要创造条件,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科技与文化的共同发展。
      “三性”,指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其中,地域性就是说建筑必须跟当地的环境、气候和当地的文化相融。第二个是文化性,一个建筑它不单要满足物质功能的要求,同时要给人一种精神上的享受。第三个是时代性,建筑是一个时代的写照, 是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综合反映, 现代建筑创作, 自然要适应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 建筑要用自己特殊的语言来表现所处的时代的实质, 表现这个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观念、哲学思想和审美观。
      地域性是建筑赖以生存的根基,文化性决定建筑的内涵和品位,而时代性体现建筑的精神和发展。
      3 思想源泉
      对传统和现代的双重尊重——何镜堂创作源泉。
      “如果你对人类情感的历史——那也正是建筑史的本质——进行思考,你会注意到,最为硕果累累的想像力的发展总是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相互对立的思想或情感方式碰到一起时发生。这些思想或情感方式也许扎根于彼此非常对立的文化土壤中,但如果他们真的能碰到一起……那么,一种出人意料的含义丰富的关系就会出现。”
      3.1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整体观、可持续观、地域性、文化性——“两观两性”之始
      “一个民族经典的过去,也就是它的真正的将来。”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度,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没有断层,一直延续,多样的文化和历史渊源共存于不同的地理、气候、民族、语言中,本身就表现出连续性和统一性的特质。自古以来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这种观念作用于文化,提供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基础,从建筑角度讲,这一点使得人、环境、建筑之间形成了一种罕有的和谐。中国各地传统的建筑就是很好的例证。
      3.2现代主义建筑思想——时代性之源
      20世纪80 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暖祖国大地,作为特区的深圳,其发展日新月异。现代主义思潮涌入,早期岭南大批建筑师遵循现代主义原则,形成“岭南新风”。随后的建筑已经具有赶超域外、面向未来的高和新的特点。80年代后期,在赶超世界大规模建设中,社会对体现时代前进态势的技术美需求日趋强烈。国外的思潮及高技派在国内荡起涟漪……在一轮又一轮的追逐新风的交替中,不断的实践中,何镜堂对西方的现代主义有深刻理解,时代是不断前进的,建筑也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时代是建筑的镜子。
      4 传统与时代的交融——何镜堂作品分析
      4.1武大文科区规划
      何镜堂的所有作品里面,最多的就是校园规划了。武大校园文科区的规划就是我们身边可以切身体会的例子。
      武汉大学文科区建筑群用地东、北两面紧邻东湖风景区,西、南两侧依靠珞珈山主体。总体规划中通过“谦逊、对话”的姿态,采用“化整为零”的手段,将建筑“点缀”于苍翠碧波之畔,隐身于山环水抱之中,进而展现出文科区“集自然之秀,汇人文之灵”的独特气质来……(见图1)
      文科区建筑群风格秉承了武汉大学整体校园风格,古典细部同现代手法相结合。建筑外立面为三段式构图,并以灰蓝色屋顶加以统一。建筑入口关键部位,运用壁柱线脚等传统形式加以强调。建筑材料与颜色亦同校园已有建筑取得和谐。建筑主体为白墙蓝瓦,而蓝色屋面正是武大校园建筑的经典元素,故能体现出较强的文化性和亲和力,而蓝白相间的建筑群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树影当中,现存建筑与新建筑风格延续显得更加鲜明生动。
      建筑群与基地山水环境取得了较好的和谐与共生,亦利用这一优势,烘托出文科区建筑情理兼容的精神内涵。新建筑延续了老建筑的风格而又不失个性。与老建筑形神俱合,成了武大又一风景线(见图2、图3)。
      4.2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
      该馆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同时为纪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遇害70周年而设计的。
      纪念馆在南京城市近郊,扩建用地呈狭长的船形,因此赋予其弯刀的理念。
      在总体构思上,新馆要通过不同的建筑形体设计、整体环境安排来体现“战争、杀戮、和平”三个概念。纪念馆的平面布局映现“和平之舟”,象征和平;立面形体设计成“折断的军刀”,隐寓正义战胜邪恶; “铸剑为犁”的纪念碑作为尾声,表达了中国人民祈求和平的良好愿望。整个体块简明利落,极富现代感和雕塑感(图4)。
      “大象无形,大希无声”,这个设计强调了整体环境和氛围的创造和协调。在凝固的建筑上表达出了民族情感的内涵,这是在对本国和本土文化深层次理解的基础上才能体现出来的。
      5 科里亚和何镜堂的思想对比   说到传统和现代,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位世界级的大师—— 印度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在40余年的建筑实践中,他走出了一条独具印度特色的当代乡土建筑之路,他成功地引领了印度传统的现代转化。
      “我们不仅要充分认识到历史的价值,还要理解为什么还要寻求变化。建筑不是对既有价值的守旧,而应该是打开走向新生的门户。”柯里亚认为,“传统有更深内涵而不仅仅是肤浅的风格问题,为了较好地理解它,人们需要挖掘深层结构和有价值的原则。”在他的作品中新的进步的社会精神从未完全取代甘地所崇羡的那种乡村道德。1958 年设计的圣雄甘地纪念馆采用了砖柱、混凝土梁和“阳伞”的造型,通过印度所特有的近人尺度和曲折的流线组织,表现其印度传统的本源,再现了甘地的“乡村理想”。并且利用统一的原型——“阳伞”的反复出现,来表达现代建筑所具有的秩序感,暗喻了甘地严谨、理性的个性特征。
      而何镜堂强调的“两观三性”同样是对传统和现代的双重尊重。不同的是科里亚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化,源于传统,却又不拘泥于传统,用现代的语言去诠释传统,是比较具体的一种阐释。而何镜堂则是提炼传统,将传统现代结合,是抽象提炼后的升华。大家所熟知的2010 世博会中国馆是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屋架与斗拱造型的抽象提炼,并运用现代构成手法生成一个层层悬挑的立体造型体系。
      6 结语
      何镜堂创造性地发扬了岭南建筑学派的“现实主义学术传统”,提出了“两观三性”的建筑创作理论,将“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建立在“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的整体性复杂关系之中,为当代中国建筑“中国性”的创造探索了新的道路。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既不是矛盾与对立,也不是延续与融合,而是一种充满张力的“共生”关系,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构建的一种赋有创造性的关系。传统在创新中获得活力,而创新则蕴含在对文化传统的挖掘、重读和辩证创新之中。这将传统和现代抬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值得我们去深思。
      参考文献:
      [1]迈克尔·坎内尔著,倪卫红译. 贝聿铭传[M].中国文学出版社1997.
      [2]印度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 王辉.[J] 《世界建筑》.1990.6.
      [3] 朱宏宇.从传统走向未来[J].建筑走廊2004.6.
      [4]庄少庞.三位岭南建筑师思想策略的异同解读.[J]先锋论坛 2011.3.
      [5]“查尔斯·柯里亚作品评述”,肯尼斯·弗兰普顿著,饶小军译.[J].世界建筑导报.
      [6]何镜堂 倪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创作构思[J].建筑学报,2005.9.

    相关热词搜索: 衍生 兼容 传统 时代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