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学生学习行为习惯修正的思考】

    时间:2019-04-08 03:26:1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通过剖析日常教学活动中教与学双方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修正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出教育的终极目标不仅限于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更在于帮助学生自觉培养一种开放的价值观,以便于其更好地实现终身性的自我教育。
      【关键词】教学学习行为习惯修正终极目标价值观自我教育
      
      一、引论
      在日益喧嚣和浮躁的社会大环境中,无论是象牙塔还是普通的中小学,老师和学生的心灵不时地受到各种负面信息的冲击,既难以静心治学,亦难以静心求学。近年来多发生诸如学生自杀一类的极端事件,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大家也在反思,也在给学校和家庭提各种建议;教改仍在进行,但问题依然是问题,"病"就在那儿,却无良方可用。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其学习行为习惯对教学活动的最终成效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这不是简单的好学与否的问题,而是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受到各种负面环境因素的影响后,学习行为是否以及如何出现持续偏差的问题。而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首先从家庭教育开始,其次是学校的教学活动,社会通过家庭和学校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难以逆转的影响。
      当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出现持续偏差的时候,老师和家长应及时发现并设法帮助其修正,最好能通过引导使其实现自我修正。也就是说,当教学活动由于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出现持续偏差而难以为继的时候,学生学习行为习惯修正的重要意义就得以彰显。这自然产生一个问题:教育的终极目标究竟是什么?古人云"传道、授业、解惑",可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加以拓展。所谓"传道",可解为培养开放的价值观,在"授业"之前,其意义自然非同凡响;"解惑",实为帮助之意,学生之惑,终究得由学生自行解之,老师的存在,更多是一种辅助或导引。后文将具体论述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修正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并且进一步提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帮助学生自觉培养一种开放的价值观。
      二、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
      近几年蓬勃发展的中小学课外辅导班和各种培训学校,从一个侧面集中反映了教学活动中存在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且不说国内教学评价机制的偏差,单从教与学双方来看,从教者被动教,不断摇摆于现实天平的两端,尺度难以把握,没有足够广博的知识,没有足够开阔的视野,缺乏慈悲为怀的人情味,难以正面引导学生找准目标、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之奋斗不息;对于广大的在校中小学生,统计显示,在实事求是的前提下,目标明确、主动求学者寥寥无几。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为1990年以后出生的学生提供了优越的生活条件,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从小便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方式,既不知道人生之多艰,更不明白自己为何要上学,脑子里成天琢磨的就一件事:如何应付好家长和老师,让自己能玩好。对他们中的大多数来说,上学是无比痛苦的,踏踏实实完成作业是愚蠢的,遵守纪律是令人窒息的,一句话,就是求知太累,何苦为难自己。这更多是来自主观意识的问题。从客观上来讲,学生自身所处的环境对其成长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他们每天看到的、听到的,以及每天在无偿使用的,大多不利于他们产生主动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的念头。也就是说,近些年来,学生的周遭环境并不支持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而是令他们更加缺失求学的目标和方向、更加慵懒、更加自我和心胸狭隘。比如一些家长,请客吃饭、喝酒打牌总是带上孩子,孩子是善于模仿的,他没有足够的理性进行反思,所以更容易受到不良习气的熏陶,而在他略带虚荣的言谈举止中,他的同学也会受到熏陶。
      从学生方面来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严重缺乏求知欲和责任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狭隘,不懂得宽容与爱,学习行为习惯出现持续的偏差。
      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出现持续的偏差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有以下表现:其一,课前不预习,课堂上不听讲、不主动思考、不记笔记,或干脆整个人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对老师授课内容不加理会;其二,不遵守基本的纪律以及学校合理的规章制度,打着"自由"的旗号,吊儿郎当、自以为是,实则属"空心大萝卜"之流;其三,不主动完成作业,要么不做,要么抄袭应对,从骨子里认为做作业纯粹是一件苦差事;其四,认为考试就是折磨,考试制度是错误的,应该废除考试,表面上鹦鹉学舌、冠冕堂皇,实则心胸狭隘、误解考试,并且为自身偷懒和不愿负责任找借口;其五,拉帮结伙,自己不学,也不乐意别人学,以调皮捣蛋为荣,以积极进取、努力学习为耻,甚至羞辱老师、羞辱优秀的同学;其六,无法专心致志做好一件事,总是三心二意、朝秦暮楚、眼高手低;其七,缺乏自控、自律的能力,无法有效地支配自己执行一个既定的计划或达成一个眼前的目标。
      三、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修正对教学的意义
      虽然在教学活动中不应该以成绩论英雄,但是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那些学习行为习惯好的学生,总是容易取得优异的成绩。如果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出现持续的偏差,成绩自然难以优异。此外,学习行为习惯好的学生往往具有更高的文明素养,更明白孝悌之道,更容易在不断地进取中获得真正的创新能力。当然,在这个论题中要排除一些个案,就是那些为考试而学的成绩优异者。他们中的一些人其实缺乏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只是被动地使自己成绩变好。
      在目前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出现持续的偏差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涉及面较广,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设法帮助学生修正其学习行为习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修"字,道出个人成长之秘密。人总是在不断地犯错误中成长起来的,犯错误不可怕,就怕知错还犯、知错不改。当偏差出现的时候,若能及时有效地修正,就不会出现持续的偏差,但是一开始往往家长注意不到或注意到了不明白,老师虽有发现却顾不了或处理方式过于简单粗暴而未有效果,于是就拖成了持续的偏差。
      学生本人的学习行为习惯直接决定其是否愿意、能够主动学习。在教学活动中,面对主动学习型学生,老师能够游刃有余地落实教学计划,有效地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可谓事半功倍。而学生要通过学习获得知识,并且进一步把知识变成智慧,这本身便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其强烈的求知欲和内生的纯正动机来支撑。若学习行为习惯出现持续的偏差,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不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成不了才,更不能挑大梁。这是从大的方面来说,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修正对教学具有重大意义。从小的方面来说,很难想象一个生活不能自理、做事没有条理、不知自律不知反省、目光短浅心胸狭隘的人能够拥有幸福的人生。古人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人性中自由散漫的因子需要在不断的学习行为习惯的修正中得以消灭,人才能活得更好。
      除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之外,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修正对于教学的根本意义就在于它能帮助学生自觉地培养一种开放的价值观,以便于其更好地实现终身性的自我教育。而这正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四、结论和展望
      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否出现持续的偏差对于教学活动是否成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如果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出现持续的偏差,老师、家长和学生三方应共同付出巨大的努力,修正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这是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的行为基础。培养开放的价值观,就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若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行为习惯的修正而获得智慧,拥有开阔的视野和胸襟,做到虚怀若谷,达成其远见卓识,进而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做出其应有的贡献,那教育就是成功的。在国际环境、社会环境日益复杂,人心浮躁不安、急功近利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开放的价值观尤为重要,而要做好这一点,必须从日常教学活动中修正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开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要走的路还很远,正所谓任重而道远,需要坚持努力。
      
      

    相关热词搜索: 学生学习 修正 行为习惯 思考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