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引领学生从“读图”回归到“习文”_

    时间:2019-03-30 03:15:3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5-0071-02  摘要:在信息量成倍翻新的今天,大多数中学生喜好“读图”而不爱“习文”的现象令笔者很担忧,因为如今的信息以文字形式呈现的居多,要在浩瀚的信息源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需要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本文笔者叙述了怎样抓住语文课堂这个基点对学生的阅读信息、提取信息的能力进行塑造、提高。
      关键词:读图;习文;兴趣;方法
      如今是一个信息量成倍翻新的年代,能够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快速、准确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在与各种信息的碰撞中产生创新意识,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对于当今的中学生来说,快速阅读文字并筛选信息的能力是必备的功底。可是我们只要稍加留心,就可以发现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如今的中学生大多沉溺于“读图”而不喜欢阅读文字。他们的生活被时下最流行的电视、电影、游戏、综艺节目、漫画、杂志等填满。尹建莉说:“电视是批量生产傻瓜的机器。”[1]图画会大大地限制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想象能力,削弱文字作品的深度与魅力,现在的中学生对于“读图”可以津津有味,但对于文字阅读,他们会觉得毫无趣味,文字阅读必须经过大脑的加工转化才能成为可以接收的感情、形象或感情,这比“读图”要吃力得多。面对中学生这样的阅读误区,我们首先应该承认学生爱“读图”而不爱“习文”的情况的合情合理,我们也应该允许学生出现这样的情况,中学生自有他们的鉴别能力、好恶情感和选择权利。面对这样让人担忧的阅读误区,与其“牛不喝水强按头”,还不如诚实地面对现实,从心理上接受学生的选择,先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再加以正确引导,使学生在态度上进行转变,让他们最终走向正确的阅读方向。
      一、兴趣的引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的学生对文字阅读的兴趣不浓,是因为他们没有被文字的魅力所吸引,现在的许多语文教师总是留给学生太多的语文作业,以期学生可以“百炼成钢”,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逆反心理,这就是没有对学生的心理需要进行认真的分析所产生的严重后果。一旦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了,要再想让他们进行大量的文字阅读已是痴人说梦。所以把握好语文课堂,是改变目前学生的阅读习惯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要使语文课堂从细嚼慢咽、精读细读、吹毛求疵中走出来,要去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要,让语文课堂成为激起学生“习文”兴趣的点,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走向文字阅读的第一步。
      合理使用多媒体,使学生走近现代信息技术。[2]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是顺应了学生心理需求的,有很多的专家学者认为多媒体会对语文教学起到很大的副作用,会干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建议慎用,可是多媒体毕竟是时代的产物,它是先进科学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而且学生对先进科学技术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他们希望在课堂中加进更多的时代元素,他们不喜欢形式单调、没有活力的学习氛围。在语文课堂中加入多媒体这一元素,不仅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氛围变得形式多样,也可以让老师从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由于师生生活经验的差距,教师对文字的敏锐度远远高于学生,对于一篇课文,教师是可以从生活经验出发去进行深度挖掘的,可是学生就很难做到这一点,这就使得学生更愿意去阅读漫画之类的“图书”,因为它们比文字来得直接。所以教师要认清学生的这种心理,在课堂上是可以利用多媒体把文字所描绘的情景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的,在这一过程中认真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并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一步步走向“图文并茂”的读本阅读,最终走向纯文字的阅读。
      教师个人专业修养是引导学生体会文字魅力的关键。教师的课堂语言是诠释文本、传递信息的工具,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文字的感知能力。[3]作为语文教师,其课堂语言必须做到:(一)清楚明白,通俗易懂——教师上课时得吐字清楚,声音洪亮,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将书上的概念、理论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传授给学生;(二)多用短句,少用长句——短句的使用,可以避免学生对句子的理解产生歧义,也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文本的理解;(三)多用书面语,少用口头语——书面语的使用能给人严肃之感,某些口头语,如网络用语、方言土话、口头禅等,会使人有拖泥带水之感,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情感,也会降低句子的表达效果;(四)多鼓励,少批评—— 一句热忱的表扬,不仅体现的是“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也是教师个人修养的体现,学生应该是最纯真的,我们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并让他们把优点无限扩大;(五)炼字炼句,有文化含量——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说来说去就那几句话,用来用去都是那有限的几个词语,就会使学生提不起学习的欲望与兴趣。相反,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注意锤炼自己语言,让自己所说每一句话都有的文化含量,那么学生就会沉浸在语言美的氛围中,从而就会很容易的被带入到文字的魅力世界之中。教师在注意锻炼自己的课堂语言的同时,还得注意自己的上课姿态。教师上课时的表情、手势、姿态,都能够对学生听课的情绪造成影响,如果教师上课时无精打采,毫无表情,形态呆板,也会让学生有恹恹欲睡,毫无兴致之感。再加之学生的学业繁重、学习压力大,本身对学习的欲望就不够强烈,如果教师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学生的学习激情就难以被激发。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对整堂课的教学设计。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在听不同的老师讲同样的课文时,课文给我们的感受就会不一样。教师所选取的切入点不一样,我们对文本的喜好与理解就会不一样。有的老师在上这堂课时,会使学生得到很多知识,有的老师会使学生收获很多情感,也会有老师会使学生迷茫不知所措。 语文课堂的设计,一定要“情”与“理”兼容,要以理服人,也要以情感人。具体来说,语文课堂的设计得注意:(一)导入语要精心设计,一个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导入语设计得好,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他们心中对知识的渴望。(二)在具体分析课文时要善于引导,目标明确。不论是“以情动人”的课还是“以理服人”的课,我们首先要明白我们这一堂课下来将要达到什么样的预期目标,我们要借这一节课给学生传达什么信息,在达到目标的这个过程中,我们将使用哪些教学手段,课堂会有哪些可能的情况。像这样对课堂进行整体思考之后再对课文进行仔细揣摩,联系学生实际情况,确立教学目标,是课堂目的明确,让学生有所收获,学生也只有在语文课堂上尝到了“甜头”,才能被激起对文字阅读的兴趣。(三)课堂结构要完整,有好的开端,也要有好的收束。一节课到最后,教师花几分钟对课堂的知识进行总结,对情感进行升华,不仅可以达到画龙点睛、善始善终的效果,还可以教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加大知识储备量,提高学习热情。教师的文学修养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取向。在这方面,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大文学作品的阅读量。把自己的研读成果展示给学生,激起他们阅读的欲望。   二、方法的总结
      我们在利用语文课堂培养学生对文字的阅读兴趣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随时总结一些实用的阅读技巧,吕叔湘先生说:“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主要不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叶圣陶先生精辟地概括为:“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古人也说:“授人鱼,供一餐之用;授人渔,则享用不尽。”[4]阅读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门路。掌握了方法,学生就能从课堂走向课外,由依附走向独立,学生就可以登堂入室,尽情浏览欣赏知识长廊中的瑰宝,就可以在浩淼的信息之源中撷取可用之处。语文课堂中对课文的处理除了要把课文讲懂讲透之外,还要善于从课文中抽象概括处具体的阅读方法,教会学生举一反三的本领。让他们能在信息量翻新极快的今天迅速、准确地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当一篇陌生的文章放到我们面前,我们第一步要进行初读全文,整体把握,在进行这一步时,我们可以采取“圈点批注”式的阅读。当我们进行阅读时,可以拿笔划出关键词句或优秀词句,在某些有疑问的词句旁边写下问题以待后面解决,在某些个性词句旁边也可以写下你独特的认识,在读完每一段时要迅速在大脑中对本段做一个段意小结,在读完整篇文章后,将每段的段意进行串连、整合、去粗存精,得出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的写作意图等,这一步需要细读。第二步就是要将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问或个性化的理解摘录下来,查询相关资料解决疑问或者拿出来与老师朋友一块交流。第三步是将获得的信息进行归类,在这一步,使用图表归类法会比较形象明了。这样进行归类会有一个好处:由于使用图表,信息类别教清晰,也不会使我们的思维混乱,以后再使用这些信息的时候就能轻而易举的找到。第四步就是写阅读反思,只要我们不断完善自己的阅读方式,不断积累方法,就会形成一系列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技巧,久而久之,哪怕信息源更大,翻新更快,也一样阻止不了我们爱好阅读的脚步,也放缓不了我们查阅信息的速度,也干扰不了我们获取信息的精度。
      正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只要我们掌握好“教学千法以读为本”的原则,从语文课堂入手,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合中学生心理需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习文”欲望,一步步教会学生“习文”方法,带领他们一步步走向爱好文字阅读之路,一点点提升他们提取信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作家出版社 P269.
      [2]刘锋《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何天友 主编 《全国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创新探索全书》中国文艺出版社 P222.
      [3]于漪《课要追求“三动”的境界》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12 P3.
      [4]屈连凤《提高现代文阅读教学效率的途径》 何天友 主编 《全国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创新探索全书》中国文艺出版社 P309.

    相关热词搜索: 读图 引领 回归 学生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