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日月出矣,爝火不息】 钱理群 爝火不息

    时间:2019-03-19 03:27:5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作者简介:李晓鹏,重庆江津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剑桥大学访问学者,哈佛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教育观察者与中学学习问题专家。      2006年的某月某日,突然收到一条短信,自称是《求学》的编辑,找我约稿来了。身为写手,约稿的事情对我来说倒不新鲜,但他们究竟是怎么得到我的手机号码的?我对外只公布了我的电子邮箱呀。后来细问才知道,原来,《求学》在北京的一位老作者的室友的高中同学的大学同学跟我的室友认识,他们怕我“耍大牌”,不乐意回邮件,所以才不辞辛劳地打听到我的手机号码。直接用手机沟通,看你好不好意思不写!
      这招果然厉害,实在没办法推辞了,只好挑灯夜战写一篇发过去。发表后,读者反映还不错,紧接着又引来新的约稿。这样一次一次,我都记不清给《求学》写过多少篇稿子了,反正从来没有给任何一家媒体写过这么多。这其中,我想,能够让我愿意继续跟他们合作的一个很大原因,是《求学》真的是掏出心窝来和我们这帮作者交流沟通。看得出来,负责和我联系的编辑很是下了一番工夫研读我的《学习改变命运》这本书,而那些让我写的选题更是专门为我“量身定做”。每次拿到约稿函,我一看:“呀,我正打算在这个方面发表点高见呢!你们简直就是我肚子里的蛔虫啊。”瞧,如此细腻的用心,我还哪好意思推辞掉呢!就这样坚持写了下来,慢慢地,我也从一个新手变成一个老手了。
      老作者自有老作者的款待,要不然怎么能叫“老”呢?每年中秋节,我都会收到《求学》寄来的月饼,每个月也都会收到他们寄来的样刊――即使当月没有我的文章。到目前为止,最让我刻骨铭心的一次,要算得上2007年4月在重庆举行的《求学》作者笔会。以往联系,要么邮件往来,要么电话交流,彼此见不着、摸不着,现在终于有机会可以近距离凑在一起了。没想到,从编辑到作者都是一群热情洋溢、满腹经纶的年轻人,品美酒佳肴,把酒当歌,志同道合的我们三天三夜也聊不完。
      这次笔会,我认识了《求学》几大片区的工作站站长和记者,他们也都是些在校大学生。这群充满朝气的队伍一年一年不断更新,你毕业后我上场,前仆后继地通过《求学》这个平台,源源不断地向广大中学读者们输送着来自第一线的高考资讯。如今,转眼过去好多年了,当年,我在重庆认识的那帮站长和记者早已陆续退出了《求学》的舞台,新人们接上了老人的班,看得出来,这是一个意气更风发蓬勃向上的队伍,现在的《求学》俨然又成了他们施展才华的一个“舞台”。
      “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
      《求学》创办的这10年来,粉丝多得自然是不计其数了,从作者的角度来看,也不知道走过了多少青年才俊呢。一代传一代,读者考进了大学,而后又变成作者,把最新的高考经验和高校信息传送给新一代读者。早几年,我应邀去哈尔滨参加《求学》主办的高考报告会,一路同行的还有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前学生会副主席高皓,他兴致勃勃地告诉我自己高中时就是《求学》的忠实读者,考入清华后就成了《求学》的“忠实作者”。
      报告会结束的当天晚上,我去给哈尔滨工作站的“新人”们介绍写稿的经验,谈笑间,感觉自己也变成了《求学》路上的一个“火炬手”,不仅要写稿,更是担负起了“薪火相传”的责任。这可真是“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了。
      

    相关热词搜索: 不息 日月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