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理想的“无模式”境界离我们有多远】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

    时间:2019-02-13 03:28:2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随着《音乐课程标准》的推广及实施,音乐学科以审美体验为核心的教学新理念带来了教学领域的许多实质性变化。音乐教师作为新课程标准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能否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领会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开拓思路、创新方法,最终达到一个理想的教学境界,成了这场改革的关键。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尽快确立崭新的角色观、教材观、模式观是三个基本而又重要的方面。当前,在教师的角色定位、教材的合理开发及运用等方面,尽管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已普遍达成了共识。而在对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等问题上,许多音乐教师还存在着困惑。他们在对待教学模式的态度上或亲睐之,或避而不谈之。在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问题上或生搬硬套,或消而不化。归纳起来,时下两种教学模式观在音乐教学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观点之一:通过推出音乐教学新模式来加快课改进程;观点之二:摈弃教学模式,还音乐教师自由教学空间。由此可见,针对如何辨证、客观地看待和使用教学模式,如何建立正确而又科学的教学模式观等问题,在音乐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还存在一定的分歧和偏差。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音乐教学模式的概念进行界定与说明,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剖析和研究。我们只有建立起正确而又科学的教学模式观,才能有助于新时期音乐教师快速地成长,最终才有可能使《音乐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学生个性化的音乐体验、审美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一系列目标得以实现,否则必将阻碍音乐课程改革向理想方向发展。
      
      一、教学模式与模式化教学
      
       “模式”(Model)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样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在现代学科教学论中,模式是一种探讨研究教学规律的重要研究方法。自美国专家乔伊斯和韦尔《教学模式》一书出版至今,国内外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可谓如火如荼。何谓教学模式?叶澜教授曾指出:“它是区别于常规教学方法的一种大方法,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是从教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过程直至教学组织形式的整体、系统的操作样式。”因此,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加以理论化的教学操作样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产物,同时作为连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它具有直观性、参照性、可操作性、开放性等一系列特点。而作为音乐教学模式,曹理教授认为:“它是在一定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构建的具体可操作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程序的基本框架。”所以,它除了具有教学模式的一般特点以外,还应具有特殊的音乐教学模式特点,如:音乐性、动态开放性、多样性等。
       以往多次的教改经验告诉我们:音乐教学模式的运用与推广可以使音乐教师扭转陈旧的教学观念,摆脱了单一、传统、粗放型的教学手段,合理地控制与调节自身的教学行为,并寻找到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然而,教学模式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其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由于诸多原因,也滋生出了严重的模式化教学现象,使一部分教师患上了“模式瘾”。所谓“模式化教学”一般是指教师不能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或简单套用某些教学模式,或缺乏合理、有效、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模式,而形成的僵化和程式化的教学。事实上,“模式化教学”也并非只是新时期新产物。传统音乐教育中的“教师一唱,学生众和”、“教师传授,学生难受”、“教师成导演,学生成木偶”等林林总总的程式化、作秀型的模式化教学,麻木我们的艺术神经已太久太久。而在当前音乐教学改革的新时期,由于许多音乐教师还是没有建立起科学、现代的教学模式观,缺乏对音乐教学模式的音乐性、针对性、动态开放性等特点的认识,使教学模式的运用再次陷入“模式化”教学的误区。
      
      二、两种“模式化音乐教学”现象
      
       根据“模式化教学”在基层音乐教育中影响音乐教师成长的危害程度及传播方式,笔者粗略地概括了两种现象。
      
       现象一:重症性模式化
       出现这种症状的音乐教师普遍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较深,始终摆脱不了“知识本位”、“学科本位”的顽固思想,不能适应新课程观下新的课堂生活方式。其中一部分人对新课程理念产生怀疑甚至排斥,坚持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就是知识权威,要“教”好音乐必须把知识、技能放在首位。而另一部分人则为了迎合目前教改发展的需要,采用了“走捷径”的方法,直接把一些公开课录像、优秀教案作为自己的教学范本进行克隆。表面上看,其教学过程、教学手段似乎改变了,但由于缺乏对教学新理念的根本理解和认识,尽管穿着“新鞋”却走着传统教学模式的“老路”。笔者之所以把以上情况列为“重症性模式化”,是因为这种现象目前在许多地方还顽固地存在着,并已经对音乐教学改革和音乐教师成长造成较大的危害。
      
       现象二:浅表性模式化
       浅表性模式化现象在目前音乐课程改革中带有一定普遍性,这是一种新时期的新模式化现象。有这种倾向的音乐教师往往在教学观念上虽已接受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想通过尝试教学新方法适应当前的教学新环境。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或摆脱不了对已有的教学模式的依赖心理,或不能从音乐本体规律和音乐教学特点出发,有效地、创造性地设计出符合教学实际需要的新方法、新手段。如探究性教学模式虽已在其他学科中得到广泛运用,并收到良好效果,然而由于一些音乐教师对这一教学模式缺乏客观的认识和全面的把握,而把探究教学简单地理解为小组讨论、上网查寻,结果一堂原本充满生机的音乐课变得呆板、沉闷。又如引进多媒体技术进入音乐课堂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发展的产物,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理应为音乐教学增添新的内涵,但由于一些音乐教师盲目地把多媒体教学模式扩展至音乐教学各个领域、各个过程中,结果使音乐课与计算机课区别无二。再如全国优秀录像课评比中展示的《东北好》一课获得了大家的一致称赞。但不知从何时起,许多音乐教师的公开课上竞相复制出了大同小异的“某地好”。殊不知,创造这一经典模式的执教老师在每次的教学示范中并非一成不变。虽然对教学内容、目标、任务等事先有所布局,但在不同的教学情景下,对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调整、教学方法的运用均表现出灵活多样性,随时随地根据不同状况调整着“小方法”,从而不断变异出了一个个南京模式、新疆模式、北京模式的《东北好》,至今仍使大家津津乐道。虽说从“浅表性模式化”对音乐教学的危害程度来看,没有“重症性模式化”强,但由于其具有弥漫性的传播特点,因此,它对音乐教师成长的感染广度不容忽视。
      
      三、对教学模式观的辨证思考
      
       教学模式观是人们对教学模式的特征、作用、价值及发展的根本认识与看法。它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成长。尤其是在教学改革的当前,辨证而又科学的教学模式观会对新时期音乐教师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能从根本上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促进教师教学实践的发展,能让广大基层教师尽快扭转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师角色观和教材观,同时能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授业、解惑”。反之,偏激、片面的教学模式观则会使音乐教师或盲目走入新的模式化教学误区,或再次陷入无序、粗放的教学境地。
      
       (一)“模式化音乐教学”现象产生的原因
       剖析上述模式化教学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长期以来音乐教育以“知识为本”、“学科为本”、“重技能轻感受”的传统学科价值观根深蒂固。音乐教师对延用了几十年的教学模式掌握运用得可谓“炉火纯青”,从而使单调、划一、僵化的模式化音乐教学现象始终挥之不去。
       其次,音乐教师对音乐本体所具有的非语义性、非具象性,表现内容的不确定性等特征,和与之相对应的音乐教学所需要的个性化审美体验方式等缺乏全面深刻认识。音乐教学模式始终不能跳出“辅德、益智”、“图像描绘、文字描述”等教学怪圈,不能还其音乐性的庐山真面目。
       再次,音乐教师在新课程观下缺乏应有的创造性、灵活性及教学想像力,众多音乐教师沦为音乐教育中的“模式瘾君子”,照搬教参书,克隆公开课,滥施滥用教学模式现象屡见不鲜。
       另外,滞后发展的音乐教学评价体系是滋生、助长模式化现象的温床。《音乐课程标准》中虽然明确指出了全新的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方式与方法,但在基层音乐教学的评价过程中,部分管理者的非音乐学科评价标准,学科专家对公开课的一言堂评价标准,均不同程度地左右或影响了音乐教师的教学模式观。在讲课教师、观摩教师与学科专家之间未能真正有效地建立起教学评价的互动机制,使教师形成了“公开课=示范课=教学模式推广”的错误观念,从而滋长了音乐教学的模式化倾向。
      
       (二)教学模式的发展与新时期音乐教师成长之关系
       每位音乐教师都将在新课程、新理念、新模式的探索中得以成长,这个成长过程既体现了教师个体教学思想的发展、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手段与方法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与此同时,教师个体的成长也折射出音乐学科的发展过程。从音乐教师个体成长规律来看一般都可能经历教学模式发展的几个阶段。
       在音乐教师成长的初期阶段,通过优秀教师的教学示范,学科专家的总结与引导,让新教师接受一些合理、有效的音乐教学新模式,将有利于更好地贯彻音乐教学新理念。通过这些教学模式,让音乐教师比较实在地感受到了教学理念,从而对新课程实践确立目标,增强信心。无疑,把握好这一阶段可为音乐教师成长打下良好基础。如对一些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音乐教师,我们可以让他们了解一些符合现代音乐教学规律的经典模式,以便使他们尽快学会创造和发展各种灵活、有效的音乐教学新模式。而对于一些从传统模式化教学中走来的“转型期”音乐教师,我们应该引导他们主动学习音乐课程新理念,敢于抛弃陈旧教学模式,尝试音乐教学新模式。
       一个新时期音乐教师在经历了教学新模式从无到有的过程后,必然会走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模式”、“变模式”阶段,这一阶段是音乐教师不断地自我更新、自我发展的阶段,同时也是其实践性教学智慧逐渐形成的阶段。因此我们应进一步让他们在学会分析和运用已有教学模式的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变异和创造出更多灵活而有效的音乐教学新模式,真正为每一个动态的教学情境所用。在这一阶段为防止“教学新模式化”现象出现,我们应充分注意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的各种状况,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努力做到“求新、求多、求变”。
       值得注意的是,最终能否摆脱已有教学模式的统领,自主性地创造出无穷个合理、有效的音乐教学新模式,来应对任何教学情景,应该是每位音乐教师所终身追求的理想目标―――教学的“无模式”境界。当然,由于每位音乐教师的教学成长经历都不尽相同,因此,笔者指出的这种从无到有、从有到多、多中求变,直至变化无穷的教学模式发展过程,其实并不完全是一个程序化的演变过程,它只是给每个音乐教师在教学成长过程中了解、运用和创造音乐教学模式提供参考,但他们所应追求的教学理想将是清晰而一致的。
      
       (三)新时期教师发展理论对教学模式观和音乐教师成长的挑战
       新时期的教师发展理论指出,新时期、新课程背景下每个音乐教师都将努力向“专家型”、“学者型”“创造型”角色转变。随着新时期音乐教学模式观的发展,我们应该强调新型的音乐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灵活性、创造性地参照和运用某些教学模式,而应该更多强调主体性地创造教学模式。这样才可能使音乐教师创造出无穷无尽、变化万千的音乐教学新模式,真正为教学所用,也只有这样才可能使音乐教师最终达到理想的教学“无模式”境界。
       因此,理想的教学“无模式”境界并不意味着简单地摈弃教学模式,更不是追求无序、盲目的教学自由。所以,我们在追求理想的教学“无模式”境界的过程中,不能因为新时期所出现的音乐教学模式化现象而因噎废食,更不能将一种或若干种音乐教学新模式理解成为经典性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模式而加以盲目运用。
       目前,我们应该尽快提高音乐教师对教学模式的辨别、归纳能力,更应该充分激励音乐教师求新求变的精神,使他们能努力提高自身素养,突破自我,不断创造出符合音乐教育规律的动态、发展的音乐教学新模式,从而从本质上引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最终达到全面培养人的目标。
       教育在发展,音乐教学模式也正以动态、开放的形式不断向前发展,他们在不同的教学时期,在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完成着不同的使命。教学模式的发展折射出课程改革的步伐,从侧面也反映了教师成长的轨迹。在当前的教学改革实践中,音乐教学模式的动态、开放、发展、多样的特征给新时期音乐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音乐教学模式也必将伴随着新时期音乐教师的成长而发展。我们坚信:这个过程虽然艰辛而又漫长,但我们必然会走向理想的教学“无模式”境界。

    相关热词搜索: 有多远 离我们 境界 理想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