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必须研究学生校内外行为的差别与对策】中华传统美德包括哪些

    时间:2019-01-20 03:26:5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为数不少的小学生,在校内校外的行为表现有着明显的差异。例如:他们在校内是手工制作和公益劳动的小能手,在家里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和“小公主”;在校内是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小积极,在校外却是乱涂乱画、攀折花木的“小捣蛋”……这种校内表现好校外表现差的现象,已成为当前小学生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在现阶段,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外部影响时有矛盾,甚至截然相反,使小学生迷惑不解,无所适从,常常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学生之所以在校内表现好,主要是因为学校一般都有比较好的外部条件,包括导向机制、教育方法和校园环境,基本上使学生的情绪一直处在兴奋、积极的进取状态之中。再说小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道德需求,但他们还没有自觉地道德意识,这种需要只是作为可能性而存在,只是通过对社会规范外在权威的道德与尊重来体现。正因为如此,下面四种因素对他们来说,具有特殊的影响,而且正是这些,校内与校外更形成了强烈的鲜明对照,从而使学生的行为在校内外产生了迥然不同的结果。
      一、权威的影响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对老师更是无限的信赖和尊敬。教师提出的要求都能奉若“圣旨”,口头上能服从,行动上能执行,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而在家里,学生的地位“摇身一变”成了“小皇帝”、“小公主”,全家人都围着他们转,对其百依百顺,唯恐服侍不周。于是,他们可以撒娇、任性、我行我素,吧行为规范抛到九霄云外。
      二、制度的约束
      学校里有着各种规章制度,《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学习常规》等等,由于制度的严肃性,就可以发挥规范学生行为的效力,学生不会故意违反而招来不光彩的批评和其他处罚。而在现在家庭里,一般没有什么家规家法。“龙子凤女”更受到多方袒护。总之,一离开学校,学生基本上解除“紧箍”不受约束。
      三、舆论的制约
      小学生生活在集体中,都想在集体中占有合法的地位,保持自己在集体中的荣誉。舆论是集体影响个人的重要机制,对每个学生都具有心理上的制约作用,在舆论的压力下,学生会在不同程度上变得规矩起来。如一旦受到表扬,更会使学生受到鼓舞。为此,他们都会竭力以公认的信条来约束自己。但离开了集体这种舆论便不复存在。至于家长的训诫,因为不具有威慑力量而被视为耳边风,因此小学生可以“天马行空”,无所顾忌。
      四、榜样的作用
      小学生的模仿力比较强,尤其是英雄模范人物,更能激起他们的敬仰之情,并成为效仿的的楷模。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正面榜样,无论是书本上的,故事中的,还是生活在学生周围的,都能引起学生的羡慕,而萌生模仿的意向。但在校外,社会现象纷繁复杂,学生难分是非好坏。由于小学生的特点所致,对那些消极的、阴暗的侧面,包括家庭成员中的不端行为,常常会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尝试欲,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产生副作用。
      综上所述,如何使小学生在校外表现符合行为规范的要求,达到校内外表现一致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一方面应加强和改善校内的教育机制,另一方面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优化学校外部环境,以充分满足学生积极向上的正当需要,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即学校还没有完全摆脱“分数至上”观念的羁绊,或多或少的把德育单纯地看做“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为“分数”服务,简单、生硬的指令学生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尽管这种“说教”和“管教”在现象上能暂时见效,但由于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故只能治表,不能治本。教育者必须首先在观念上克服这种急功近利的倾向,把思想品德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一代新人的高度上,真正从提高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培养道德习惯的全方位来加强德育工作,是学生逐步形成知行统一,表里如一的良好品德。
      2.强化正面导向机制
      在树立榜样的时候。一定要充分揭示其思想本质,通过对榜样的宣传,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道德要求及其社会意义,以引起情绪上的共鸣,进而以榜样为标准,调节自己的行为,自觉抵制不符合道德要求的念头和行为。不能让学生单纯地、机械地模仿榜样的外部特征,或形式主义的做几件好人好事。表扬先进时,重在宣传人物的美好心灵及其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带来的好处,避免把求得表扬和奖励变成学生行为的目的和动机,使学生想入非非,甚至产生不道德的行为。导向要多渠道、经常化合灵活多样。
      3.培养道德评价能力
      如果只是让学生领会道德标准,而不能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很难形成道德观念,也不可能理解道德行为、方式的社会意义,更谈不上在道德实践中充分发挥调节作用。我们应该结合语文教学或利用班队会,组织学生对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进行分析,对生活中某些行为进行剖析,对班级中的典型事件评析,并结合选举、操行评定,阶段和期末总结,对他人对自己进行实际的评价。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可以使小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加强自我控制,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对错误言行及其后果的剖析,可以增强学生的羞耻感和爱憎观念,从而使自己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择优从善。
      4.建立校外考核制度
      考核可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督促、检查、评估和激励,是一种积极的强化措施,但如果只对校内进行考核,这种强化在空间和时间上却只是局部的,因而也是低效的。为了充分发挥考核的作用,我们必须补充校外考核内容,建立校外考核制度,使考核更趋全面,更加科学。校外可以包括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采用自我评定、家长评定、学生互相评定、和教师评定想结合的方法。此外可以适当征求学生所在街道领导和邻里的意见,以求考核结果的真实正确,完善考核制度,可以促使学生随时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控制和调节,直至养成习惯。
      5.组建社区群体组织
      合群是是小学生的共性,尤其是独生子女,他们十分厌倦那种寂寞、单调、枯燥、乏味的孤单生活。离开了学校,他们仍然会找伙伴一起说笑、玩耍、游戏和温习功课。由于那是一种非组织性的群体,他们的活动很少会以社会道德准则作为行动的指南,而较多的带有随意性和盲目性,甚至会蕴藏一定的危险。优化少先队校外组织,建立校内外两套机制,双轨并行,既可以满足学生合群的需要,有可以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自我教育作用,使学生的校外生活能在规范的指导下过得愉快、健康、有意义。
      6.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子女学好成才,和老师的愿望完全一致,这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能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的前途和基础。家长一般苦于缺少科学的教育方法,所以常常出现事半功倍、事与愿违的现象。学校可采取多种途径、多样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努力使家长不仅能了解掌握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特别是在家应知应会的内容,而且积极主动配合学校加强教育,督促和检查、并认真做好对子女在家的行为考核工作,做到对子女的优点和成绩不加虚报和夸大,对缺点和错误不去缩小和掩盖。家长和教师在教育上的一致,可以减少和杜绝学生校内外表现不同的现象。

    相关热词搜索: 外行 校内 对策 传统美德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