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中学历史课堂上教学地图的运用] 历史材料在课堂的运用

    时间:2019-01-09 03:23:5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历史地图在历史教材中是与课本文字部分密切配合的“图像系统”,有“以图代文”、“以图释文”的功能,是历史知识的载体,在历史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具有知识传播的功能,而且具有能力培养的功效,承担着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综合分析等方面能力的任务。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历史地图读图能力,现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直观演示、导入新课,有助于学生形成空间概念
      
      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巧妙的导言能叩击心弦、妙趣横生,不仅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日,还能将学生带入最佳的心理准备状态,使学生很快进入积极求知的意境。如在讲授《甲午中日战争》一节时,教师在展示《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形势图》后。这样讲述:这就是地处祖国东南海防前哨的台湾,面积三万六千平方公里。这里有风光如画的阿里山,有碧波荡漾的日月潭,有曲折迷人的海岸线,台湾是美丽的。这里有丰富的物产,地下有无尽的矿藏,海洋有无尽的资源,台湾是富饶的。她浑身是宝,被称为祖国的“宝岛”。自近代以来欧洲殖民者就对这个宝岛垂涎三尺,争相把侵略的矛头指向台湾。明治维新后,刚刚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日本便把侵略的目标指向清王朝,多次进犯台湾附近的岛屿。1895年以后,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将台湾等大片中国领土割占长达半个世纪。日本是怎样通过《马关条约》将台湾等大片中国领土割占的?在日本统治台湾的50年里,台湾人民为争取回归祖国进行了怎样的斗争?直观的图画配以直观的语言,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感情,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制造悬念、激发情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悬念,就是给人们心理上造成一种强烈的想象和挂念,它具有很大的诱惑力,能给人造成一种跃跃欲试和急于求知的心情。如在讲授《鸦片战争的影响》一节时,教师可利用地球仪和一幅《香港地图》,结合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由来指出,1841-1842年间,英国殖民者多次提出要割占香港岛。道光皇帝问当时的两广总督琦善:香港岛是什么地方?琦善回答道:香港岛是我国南方一个不知名的小渔村,如果把我大清帝国比作成一只大球,那香港岛只不过是这个大球上的一只“蚂蚁”而已。道光听后,即暗示琦善在签订条约时,可以把香港岛“赐给”英国。从此英国就“名正言顺”地占领了香港岛。教师指着香港地图进一步提出问题:既然香港岛是一只“蚂蚁”,英国为什么三番五次地要强占它?所谓的“香港问题”是怎样形成的?1997年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为什么被称为20世纪世界人民反殖民主义的胜利?这样的教学语言有一种很强的感情冲击力,能够击中学生的兴奋点,引发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促使学生带着好奇和紧迫的心情去学习新教材。
      
      三、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有助于学生理解地理环境与历史事件发展的关系
      
      历史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抓住关键点,掌握重点,化解难点。历史课堂上巧妙地利用地图教学,就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凝聚在教材的重点上=。地理环境是历史事件发展的重要条件,它对加速或延缓历史发展都起着一定的作用,一位教师在讲授“慕尼黑阴谋”时,提升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把英法等国擅自作主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称作“慕尼黑阴谋”?教师可以结合《二战前法西斯德国的扩张》形势图指出:捷克斯洛伐克地处欧洲中心,不仅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且军事工业在当时也比较发达。境内的日耳曼人主要居住在苏台德区。苏台德区是捷克斯洛伐克防止德同进犯的天然屏障。英法政府决意把苏台德区“赠送”给希特勒,其实质是作为与纳粹德国妥协而推动德国东进苏联的礼品希特勒也虚伪地声称:“占领苏台德区是我在欧洲提出的最后一次领土要求了。”1938年9月29日,德、意、英、法四国首脑签订了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协定。结合地图讲解慕尼黑协定,使学生掌握了重点,化解了难点,同时也加深了对历史事件的发生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解。
      
      四、设计结语、以图抒情,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一堂成功的好课,教师所追求的不仅仅是开头的引人入胜、中间的环环相扣,还需要结尾的耐人寻味。教师在进行知识归纳和巩固训练时,恰当地运用地图,能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教师在讲述《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一节时,借助于《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形势图,将红军长征历时一年,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按教材的顺序,将辗转的11个省、越过的18座大山和无数小山、渡过的24条大小河流等――指点出来。同时指出,红军长征还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和10个地方军阀的包围,红军不得不迂回曲折地驰骋在艰难险阻的广大地区。此时教师可根据红军长征的进程将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等诗词补充进来,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记忆,而且能加深对红军艰苦卓绝的革命精神和对中国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的理解。
      同时,利用历史地图小结课文,也可以让学生在图文并茂的形式中巩固一堂课所学的知识,为下堂课教学作了暗示。如讲完《新航路的开辟》后,我用投影打出地图《新航路的开辟》,先让学生按照时间先后分别指出“新航路开辟”中的四条航线、人物及其国别等内容,然后问:新航路的开辟有何后果?学生小结后,我义问:西欧国家是怎样进行殖民掠夺的呢?欲知此事如何,且听下堂课分解。这种在“地图的海洋”中进行的课堂小结,使学生耳目一新,易于消化、巩固所学的历史知识,加深了印象,同时又巧妙地暗示了下堂课的内容,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为下一堂课的学习做了较好的铺垫。

    相关热词搜索: 地图 中学历史 教学 课堂上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