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祝福语 > 正文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学科开展问题探究教学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4-12 03:16:1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教学活动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学方法,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普通高中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和新的课程内容,使课改中的历史教师面临着太多的挑战和困惑,诸如新的要求和旧的习惯的矛盾;让学生动起来和课时计划能不能按时完成的矛盾;在五六十人的大班级中怎么进行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找到实施有效教学方法的载体;基础知识巩固的时间短缺与高考知识要求的矛盾,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在比较中选择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和合适的途径,找到最适合普通高中学生及相关教学内容的教学方式。而这正体现“教师是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的理念。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借鉴名校名师的成功经验,从普通高中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学实践,采用了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经过实践检验,在新课程理念下这一模式无疑是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有效方式。
      一、学案教学让教学过程更系统
      整个教学流程以“问题”为核心,让学生明确所有相关问题并对整个教学内容有系统了解。学案的完整呈现是探究引领的最好载体,学案既让学生明了每节课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也突出了重难点内容。因此,每课都要设计一套完整的导学案(包括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
      二、问题的精心设计是探究的前提
      1.问题的设计在精、在巧、在准,而不在多
      这一模式的教学进程往往是围绕一个或几个核心或重点问题来进行,并且是以“问题”的驱动作为课堂教学动态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问题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教学的质量。设计的问题应当是有层次的,由浅入深的,使学生由问题开始,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更多的问题,不断促使自己进行探索。在执教《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一课中,笔者在预习案上设计这样两个思考问题:①什么是极?什么是对峙?什么是格局?②你是如何理解“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的?问题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前就对所学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和好奇,这样预留了思维空间,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推动了他们充分预习,做好课前的准备。在探究案中笔者又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①两极是哪两个国家?为什么是他们?导致他们对峙的根源是什么?②他们对峙的方式有哪些?又是从哪些方面、怎样对峙的?③对峙又带来哪些影响?通过以上问题推动他们对本课进行层层深入的思考,深刻挖掘教材内涵。在训练案中笔者又设计了一道争鸣题:两强相争,责任在谁?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推动学生认识的进一步升华。
      2.运用相关的历史资料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笔者利用教材引用的资料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材料一: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杜鲁门
      材料二: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的情况。——斯大林
      结合以上材料和教材内容分析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为什么会对峙?学生通过这道题深刻认识了美苏对峙的原因,也提高了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的快乐探究是探究的灵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思维不断被激活的推动者,是学生思想得到升华、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领者。只有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换为学生内在的需求,并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在探究案的问题解决过程中笔者设计了小组讨论和大家讨论两个环节。每个小组的任务有两个:展示和点评。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展示讨论结果,小组讨论有歧义的问题再由大家讨论。而课堂上学生对自己或同学的问题怀着急切的解决心理,一定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去,会做到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精力的流失。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会使学生产生心理的满足感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课后对下一课导学案的完成和问题的提出一定会有认真的态度和期待的心理。历史课问题探究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
      四、教师的控制和调节是探究的关键
      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中教与学这一双边活动的结合程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控制能力起决定作用,通过对教材内容重新进行有效的重组,恰当地处理好课堂教学的“量”“序”“势”“度”,及时捕捉并反馈课堂中的微妙信息并适时找到正确的途径,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切突发性问题,才能使教学井然有序地进行,确保教学的质量。这就要求教师要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要充分了解,熟悉并掌握灵活的教学方法。
      五、系统完善的评价机制是探究的保障
      问题探究教学方式的顺利进行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灵魂的,一定要保持学生持久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因此,有必要确定一个完善的评价机制,来克服他们的惰性。笔者在学生学习的每个环节完成后都有一个评价。例如,在预习案完成后要有一个总结,给予完成较好的小组以表扬及适当加分,在课堂探究中展示小组的表现先由点评小组进行评价和打分,再由教师和全体同学共同给点评组同学打分。对在交流过程中有独到见解,独特思维的学生,教师要抓住时机予以肯定、表扬,以便激励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不断深入思考。评价结果还要和每个小组在纪律卫生方面的表现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评价。这样,就会更好地调动学生去积极思维,更加投入地学习和参与课堂讨论及发言,教学效果也就有了可靠的保障。
      六、教师要不断反思和总结提升自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自身的延续性和行为的针对性,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材内容都需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怎样能把这些不确定因素更好地结合在一起,需要一个长期的不断积累和总结的过程。教师只有在每一节课的教学实践后,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并及时记录下来,进行反复加工整理,才能在一定阶段后,找到比较成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因此,反思是教学方式探索的必要过程,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教学反思的过程就是教育质量提高的过程,在实践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是新课改中历史老师自我成长的必由之路。
      “学而不思则罔”。利用问题引路,把“挖掘”资料的主动权授予学生,发动他们搜寻学习资源,从自己的世界出发,以自己的脑辨析、自己的眼发现、自己的手把握,从而摆脱教材和教师的束缚,自主地拥有一片广阔的学习空间。这就是采用问题探究教学方式的成功所在。历史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历史教学模式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做一个“用心”的教师,在“用心”中成长,在“用心”中思变,我相信一定会有更多富有针对性、实效性、推广性的教学模式出现并活跃于普通高中历史教学的讲堂之上。
      (责任编辑:李雪虹)

    相关热词搜索: 探究 学科 几点思考 教学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