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祝福语 > 正文

    快慢有序的科学发展机制之建构_快慢有序

    时间:2019-03-29 03:22:4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 未来中国要推动科学发展,必须根据国情,妥善处理快慢有序的关系。要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制度安排,尽快提高包括改革决策在内的统筹协调与推动能力,尤其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要凝聚共识、大胆地先行先试,而且要加快改革攻坚的力度。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用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行政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创新。
      关键词 科学发展 制度安排 快慢有序 创新
      今年将召开党的十八大,社会各界非常关注,充满期待。对于13多亿人口的大国,人们可能期待的内容很多。但最重要的应当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引领下,更好地实现科学发展。实现科学发展涉及许多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当代中国还在艰苦的探索中。但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来看,要真正实现科学发展,用人民群众熟悉的道理讲,首先应当根据国情妥善处理快慢有序的关系。这应当是社会各界突出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
      实现科学发展需要把握快慢有序的关系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当代中国,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指明了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
      自从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有专家对建立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所表明的三大特征,即数量维(发展)、质量维(协调)、时间维(持续),作出了归纳总结。其一,它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发展度”,发展度强调了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动力特征,即判别一个国家或区域是否真正地发展,是否健康地发展,是否理性地发展,以及是否是保证生活质量和生存空间的前提下不断地发展。其二,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协调度”,协调度强调了内在的效率和质量的概念,即强调合理地优化调控财富的来源、财富的积聚、财富的分配以及财富在满足全人类需求中的行为规范,即能否维持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效率与公正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市场发育与政府调控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当代与后代之间在利益分配上的平衡。其三,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持续度”,即判断一个国家或区域在发展进程中的长期合理性。持续度更加注重从“时间维”上去把握发展度和协调度。应当说,这三个方面的总结提炼很有启发意义,有助于我们思考乃至评价中国的发展问题。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建设成效显著,政治建设取得新进展,文化建设开创了新局面,社会建设有重大突破,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改革开放迈出重要步伐,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征程中,国家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坚持科学发展已经成为共识,突出成就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平稳发展;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改善和保障民生取得明显成效;三是坚持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主线,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四是坚持统筹兼顾,在全面协调发展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五是坚持用改革开放的方法破解发展难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和活力。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面对全球竞争的发展态势,面对新的发展阶段和新的任务要求,我国发展起来以后的难题还比较多,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也不少,妥善处理发展中的快和慢的问题,就是我们今后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当然,中国社会发展是否需要慢下来?是否需要再快些?对这样的问题不能够笼统回答,而是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和发展的数量维(发展)、质量维(协调)、时间维(持续)来分析。在综合考虑以往我国经济发展和未来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从当下中国发展的快慢角度来看,经济发展速度需要适当减慢,以便于有更大的精力解决经济转型和社会利益矛盾的问题。而对重点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关则需要加快,以回应社会对新发展阶段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进改革的期待。
      经济可持续发展受到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平均增速近10%,创造了震惊世界的“中国奇迹”。一方面,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到2011年底,我国人均GDP达到5500美元,人均收入水平跨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提前完成了小平同志对我国到本世纪中期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设想;国家财政实力显著增强,财政收入达到10.37万亿。13多亿人口大国的稳步发展,倍受国际社会关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稳定和推动力量,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了贡献。
      但另一方面,高速发展的背后也隐含着不少突出问题。当前,各地对坚持科学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认识,不再单纯追求GDP数量和速度扩张,也比较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但要把这种理念完全落到实处却遇到不少问题。中央制定的全国GDP增长目标每年都在7.5%~8%之间,但从各地公布的各种数据看,大多数地方目标远高于全国目标,实际增长速度则更高,有的超过一倍。在地方,保持经济发展“快”的举措往往比“好”的举措更多、更实,对当前的真抓实干比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劲头更足、更大。各地情况不同,所处发展阶段也有差异,在抢抓机遇中加快发展都有各自的道理,积极性也值得保护。但从全局来看,局部合情不等于整体完美,更不能保证发展的连续性。持续高投资影响积累和消费比例关系的调整,经济结构调整难有回旋余地;持续高消耗导致包括土地、能源、矿产在内的自然资源供给紧张,难以可持续发展;我国人均耕地不足0.1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和发达国家的1∕4。“十一五”期间,全国土地出让每年平均达到660万亩,2010年底耕地总数已减少至接近18亿亩“红线”。我国人均矿产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但目前已经成为主要矿产品生产和消费居世界前列的大国。2011年,石油、铁矿石进口分别达2.54亿吨和6.86亿吨,分别花费1966.6亿美元和1124.1美元。①两种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均超过55%。铁矿石平均到岸价达163.8美元∕吨,同比增长28.1%。因铁矿石涨价一项就多支出了250亿美元。高排放导致生态环境代价越来越大,节能减排也难以完成预定目标。2011年我国经济总量占全球比重不到10%,但消耗的能源总量却占20%,粗钢产量占世界的45.5%,水泥产量占60%。全国七大水系已遭到污染。研究表明,2009年我国环境退化成本和生态破坏损失成本合计达1.4万亿元,约相当于当年GDP的3.8%。一些社会问题的集中出现也与速度过快有关,难以从容应对,地方干部普遍感到压力很大。   总之,经济增速这根弦绷得过紧,会造成各方面关系吃紧,造成各方面关系失衡,给国家的宏观调控和社会稳定增加难度,影响“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实现,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应适当加以控制和引导。今年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将2012年经济增速确定在7.5%,笔者认为,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困难增大,高速增长30多年后,有个适当的降速要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央政府保持清醒头脑,有主动调控的思路导向。经济发展适当放慢速度,政府一方面可以从容推动经济转型,另一方面可以腾出精力去处理更复杂的社会问题。当前,受诸多因素影响,各种披露出来的数据显示经济速度明显放缓,甚至有继续下行的压力,社会上也有不少担心和议论。笔者以为,这不见得是坏信息,甚至是好信息。这说明,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正在艰难推进,质量将在放慢速度中得到提升。从种种因素分析,我国经济能够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7.5%的增长速度仍然不低,虽然与以往相比似乎慢了点,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仍然很快。
      民生问题受重视,社会事业欠账较多
      近些年,国家在就业和社会保障以及医疗卫生、教育、住房保障等民生事业方面的财政投入不断加大,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序推出。各级政府在推动科学发展中越来越重视民生问题,越来越重视做“蛋糕”与分“蛋糕”的互动关系,把经济发展与造福人民紧密联系起来。2007年到2011年,扣除价格因素,农民收入实际增速连年超过8%,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5%和95%,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开始得到遏制。在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情况下,各地坚持扩大就业的方针,把保障就业放在优先位置,2007年到2011年5年里,全国每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口超过1100万,2011年底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为4.1%③。不断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即将实现全覆盖。启动了大规模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工程,去年保障房开工1000万套、完成400万套。坚持优先发展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即将达到4%,全面普及了9年制义务教育。财政对医疗卫生投入大幅增加,支出水平从2006年的167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6367亿元④,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加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实施。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社会事业的发展离人民群众的要求仍有一定距离,一些重大改革也需要有个过程。近年来,食品药品、大气和水污染以及交通生产安全等重特大事件频发,监管和追偿不力常常引发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群众对此有非常强烈的批评意见。在对待民生问题上,当前有两种情况值得注意:一方面,有些地方对民生和社会事业投入依然严重不足,在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等领域,为追求发展和政府财政收入甚至不惜牺牲群众的基本权利,有些地方这种行政权力的扩展和傲慢,已经影响到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另一方面,有些人提出我国已经从“做蛋糕”为主发展到“分蛋糕”为主的阶段,不顾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主张过高水平的社会福利承诺,明显带有民粹主义的倾向。有的地方讲民生和社会和谐甚至可以忽略法制,或不讲法治。例如,一个地方曾出现有9000户居民希望改善居住条件,却受制于一家“钉子户”的抵制而一再推迟工期的情况;有的地方“花钱买稳定”,反而影响社会和谐。正因如此,我们更应当在经济发展速度适当慢下来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改善和保障民生方面,用在维护社会公正方面,用在协调经济利益关系方面。真正改变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不均衡问题。
      建立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当然,实现科学发展的理论本身也需要随着实践的深入不断丰富和完善。更为重要的是,为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制度安排,必须尽快提高包括改革决策在内的统筹协调与推动能力,尤其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要凝聚共识、大胆地先行先试,而且要加快改革攻坚的力度。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这需要我们有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重点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行政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创新。“十二五”乃至更长的时期内,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职能是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体制机制的关键。要优化政府结构,坚定推进大部门制改革,要破除部门利益的影响,在机构整合方面有更大的突破。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府适当收缩对经济资源配置的干预,尽可能减少行政审批。逐步减少行政层级,理顺垂直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在有条件的地方鼓励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改革,高度重视行政区划资源的调整,加快市镇体制的创新。完善市场法规和监管体制,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注重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在促进就业、卫生、教育、社保、住房等方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当前的重点是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改进政府管理方式,优化政府工作流程,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模式,降低行政成本。
      第二,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公共财政体系。近些年来,各方面对“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呼声甚高。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完善公共财政预算,建立健全有机衔接的政府预算体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财政资金更多地支持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建立向公共服务领域倾斜的长效机制。推进政府会计改革,逐步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逐步健全地方税体系,赋予省级政府适当税政管理权限,完善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发挥财政税收在调节收入分配中的重要作用,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快收入分配制度创新,使发展成果惠及城乡居民。
      第三,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优化金融要素配置。金融是经济的血液,金融体制和要素配置对科学发展影响甚大。要健全国有金融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金融机构改革,破除垄断和半垄断,加快推动利率市场化,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加强金融要素配置向改善民生、服务三农、发展服务业、低碳技术等方面的倾斜,更多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快建设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重点发展能够接地气的中小金融机构,实现错位发展。改进和完善资本市场,积极发展债券市场,稳步发展场外交易市场和期货市场,真正保护城乡居民投资的热情和利益。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拓宽外汇储备使用渠道,提高收益水平。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健全金融监管机构之间以及与宏观调控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和处置机制。
      第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最重要的是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中央企业实现了做大的目标,但离做强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要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铁路、盐业等体制改革,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推进电信、石油、民航和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深化垄断行业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享制度。大力发展服务业,大力发展小微企业,消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实现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共同发展。
      第五,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机制,推进环保收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能够灵活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使市场信号更为准确和灵敏,对科学发展意义重大,对真正形成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重大。要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水、电、油、气价格市场化改革。将重要资源产品由从量定额征收改为从价定率征收,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进环保收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污染者付费制度,完善污水处理收费制度。积极推进环境税费改革,开征环境保护税,逐步扩大征收范围。建立健全资源环境产权交易机制 。
      第六,改革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健全科学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是引导各级政府下决心推动科学发展的“硬道理”。要积极推进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建设和统计制度改革,把民生福祉、资源环境、社会安全、科教人文指标等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果的“硬”指标,彻底转变片面追求GDP发展的传统激励模式,引导各级政府切实把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和保障民生、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作为重要的考核评估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有利于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指标体系,并实行严格的行政问责制。
      注释
      “石化等3行业引领去年一般贸易进口”,《中国工业报》,2012年2月9日。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整理。
      据《201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披露数据显示。
      据财政部统计数据显示。
      责 编/范 文

    相关热词搜索: 快慢 建构 有序 机制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