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小说 > 正文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试题]

    时间:2019-08-27 03:50:0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到了接近语文考试的时候,我们要特别加强做好语文的练习。其中试题卷的练习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呢!你准备好了吗?下面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2017年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试题,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2017年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试题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PM2.5,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汇。对它的准确定义是: “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又被称为细颗粒物或入肺颗粒物。由于体积小,重量轻,PM2.5可以在空气中滞留很长时间,在空气中被大气环流带到较远的地方。PM2.5的比表面积①比较大,可以吸附更多的病毒细菌和各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污染物。空气中的PM2.5,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在肺泡内积聚,干扰肺内的气体交换,引发各种疾病。因此,PM2.5对健康的危害特别严重。

      1982年,美国已经开始展开有关PM2.5的前瞻性研究,并于2002年将论文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虽然起步较晚,但中国同样不缺乏这方面的研究。从2004年开始,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潘小川就开始监测空气中PM2.5的日均浓度。研究显示,PM2.5的增长与医院急诊相关疾病的病人的人数成正相关②。

      随后,潘小川等人利用模型计算PM2.5对北京市人群的健康威胁,发现当PM2.5浓度增加10微克/立方米时,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和非意外总死亡的死亡百分率分别上升0.76%、0.43%和0.67%。

      PM2.5浓度升高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其中污染排放为首的主要因素有:汽车尾气的排放,使用柴油的大型车是“重犯”,包括大型公交车、各单位的班车,以及大型运输卡车等;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向大气排放大量的工业废气,包括可燃性气体、含硫化物的气体、有毒的气体以及含放射性物质的气体等,这些气体随着废气的排放扩散到空气中;工地建筑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正在城镇化中崛起的新型城市,建筑工地扬尘、 “泥头车”上路撒漏扬尘以及城市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均会促使PM2.5浓度升高。

      为了更好地控制PM2.5的浓度,专业人士建议出台整治施工工地扬尘和餐饮油烟污染、限制燃煤锅炉使用、加强清扫保洁作业、生活垃圾填埋处理等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措施。抑制交通污染,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抑制私车发展,机动车限行以及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整治交通拥堵等等;加强工业污染防治,从源头抓起,开展工业生产项目的环境评价准入制度,进一步加大对水泥厂、化工厂、冶炼厂和火电厂等大气污染排放企业的监控,确保达标排放,对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根据具体情况要采取停产、限产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同时,也可借鉴英美国家关于空气污染防控的法案举措,加快我国清洁空气的立法保护。

      (节选自2013年1月 《南方周末》,有删改)

      【注】①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物料所具有的总面积。分外表面积、内表面积两类。②正相关:是指两个变量变动方向相同,一个变量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变化时,另一个变量亦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变化。不过日常生活中常说的“正比”多与“正相关”混淆。正比,有一个确定的比例系数。

      【小题1】下列有关PM2.5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细颗粒物PM2.5,是“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

      B.PM2.5之所以能够在空气中被大气环流带到较远的地方,是因为它的体积小,重量轻,且能够在空气中滞留很长时间。

      C.由于比表面积较大,因此在PM2.5上可以吸附更多的有害物质。

      D.PM2.5主要是通过影响人们呼吸系统的正常运转,引发各种疾病,因此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小题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美国最早于1982年开始有关PM2.5的前瞻性研究,中国在此方面虽起步较晚,但至今也有近十年的研究。

      B.根据潘小川教授等人利用模型计算,当空气中PM2.5的浓度增加10微克/立方米,就会造成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上升0.76%。

      C.PM2.5浓度升高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的原因,其中污染排放是客观因素。

      D.只有减少在城市化过程中因建筑和道路交通而产生的扬尘,才会降低PM2.5浓度。

      【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为了控制PM2.5的浓度,整治工地扬尘、餐饮油烟污染,限制使用燃煤锅炉,加强清洁作业,理好生活垃圾等措施是不可或缺的。

      B.要想整治好交通污染,必须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禁止私车发展,以求达到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的目标。

      C.在工业领域一定要开展工业生产项目的环境评价准入制度,加大对大气污染排放企业的监控,也可以适当地采取停产、限产措施。

      D.为了更好地控制PM2.5的浓度,制定适应我国国情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是必然的趋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的山水画作为文人对自己生存环境——大自然的观照,深深地打上了意识形态的烙印,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哲学内涵。山水画虽然以自然景物为描绘对象,但在中国山水画的水墨写意中,两度(平面)空间、多点透视及线的表现特点又不是客观真实的再现,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山水画“以形媚道”和“天人合一”的两大特征。西方人一直对中国画家早就能够完整地表现出山水百思不解。山水画出现的前提包括非拟人的自然哲学,在古希腊的地中海地区,洛克利歇斯的《神圣的自然》就是这一哲学的最基本的文字表述。那时的古希腊地中海地区出现了一种有创见的、有发展前途的西方山水艺术。它远远先于远东地区的山水画,但后来的基督教改变了这一切。西方山水画艺术被扼杀、中断了,直到文艺复兴运动后,一些思想家和艺术家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山水画才得以重新发展。然而在中国,自然哲学一直把人和自然看做是无法分割的整体,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察自然的方式,为山水画提供了创作前提。中国山水画在“以形媚道”的创作思想指导下,以似与不似、虚虚实实的创作方法把自然和人格之美结合起来,通过对自然界的山川、草木、宇宙、大地的赞美来表现出人的理想心态及人格。

      传统的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哲学思想,渗透在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同样影响着历代画家的审美世界观。在山水画史上,许多画家在创作中刻意表现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并对人类心意与自然物性的对应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

      老庄理论认为,最高的智慧不是站在客体之外去认识把握客观规律,而是需要尽可能地融入客体之内去体会、理解,使主客体完全融合。道家的这种哲学精神,转化成了中国艺术的主要精神。作画时,不局限于同一时空的写实,而是凭记忆按照心想去表现景物,力求达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的自由境界,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对道的感悟、体验、转述、传达与表现。这种以道为本体存在,在空间意识上建构一个永恒的“质有而趣灵”的空间艺术表现,唯有山水画特殊的散点透视法才可以表达。道家对自然的直观一直是中国山水画家的神秘的一面,直至后来披上了禅宗的外衣。

      禅宗是佛教中唯一推动山水画发展的部分。禅的实质是“释迦其表,老庄其实”;但是禅对人生及宇宙的直觉体验,“顿悟”其中的奥妙玄机,比道家略高一筹。禅的神秘的哲学精神是将儒、道、佛、印度教的思想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的观察宇宙人生的思维方式,其本质是一种生活体验。禅宗无视保守主义、形式主义、公式主义,即任何约束和限制的东西,禅宗象征着绝对自由,这给画家们发挥创造力提供了无限的空间。禅宗还主张“心造万物”,强调心是物质世界的主宰。这些观念对中国山水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画家们在作画时力求简单、随意,把画作为纯粹的内心直觉体验。画家从第一笔开始到最后一笔收束,由心主宰画面中天地间万物。禅宗对有限与无限的自然空间的体验,把中国山水画推向了更灵远的意境。

      (摘编自周小平《浅谈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对山水画的影响》)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的自然哲学一直把人和自然看做是无法分割的整体。“天人合一”既是中国山水画的特征,也是其创作前提。

      B.古希腊的地中海地区,洛克利歇斯的《神圣的自然》就是对非拟人的自然哲学最基本的文字表述,该哲学是山水画出现的前提。

      C.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赞美来表现出人的理想心态,这是“以形媚道”在中国山水画创作方法上的具体体现。

      D.在禅宗的影响下,画家们作画力求简单、随意,把画作为纯粹的内心直觉体验,在整个作画过程中,由心主宰画面中的天地万物。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山水画水墨写意中,两度(平面)空间、多点透视及线的表现特点决定了它不以自然景物为描绘对象。

      B.因为禅的实质是“释迦其表,老庄其实”,兼容两种哲学思想之长,同时禅对人生及宇宙是直觉体验,所以比道家略高一筹。

      C.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山水画家在创作中刻意表现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并对人类心意与自然物性的对应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

      D.中国传统的儒道释思想对山水画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禅宗更将其推向了更灵远的意境。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论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方人一直对中国画家早就能够完整地表现出山水百思不解,是因为西方山水艺术的出现远远先于中国的山水画,但后来被扼杀、中断了。

      B.老庄理论认为,最高的智慧是需要使主客体完全融合。中国山水画的精神,主要是从道家的这种哲学精神中转化而来。

      C.“禅”既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生活体验。禅宗象征着绝对的自由,这一点与道家思想有所契合。

      D.唯有中国山水画的散点透视能够使“质有而趣灵”的空间艺术得以实现,这使中国的山水画在空间艺术表现上无法超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孔子之学是仁礼之学。从广义上说,仁是爱人之心,礼是社会秩序。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中和之道。在中国思想史和文化史上,受孔子和儒学的影响,中和之道成为主流的核心的意识,左右中华思想发展的方向和中华文化的生态。构成中华思想文化核心的儒、佛、道三家哲学,都是崇尚中道的哲学,而形态各有不同。儒家讲仁礼中和之道,始终高举仁爱、礼义的大旗,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奋斗目标。道家与道教讲阴阳中和之道,老子主张“守中”,“知和曰常”,以中和为贵,庄子有“天和”“人和”之说。佛教哲学可称为缘起中和之道,主张离断常见,不执于有,不执于无,亦不执于不执,是谓中道。由此之故,在中国思想史上,极端主义、诡秘主义皆无大的市场,不能成为主流意识,人文与宗教、信仰与理性能够互制互补,各种学说中形成温和主义占主导的传统,避免了大的宗教狂热和反宗教狂热。中和之道使中华文明形成多元通和模式,表现为包容性大,排他性小,它是多样的开放的和谐的,各种学说和各类宗教渐行渐近,相互吸收,汇合融通,大多数中国人成为宗教和百家的“混血儿”。文化的摩擦与冲突也时有发生,偏激主义也曾风行,但都因不符合中华文明的底色和基因而未积淀下来,终于被淘汰出局。

      当今时代,世界文明面临一次新的大规模的转型,它要求在思想文化上由贵斗哲学为主转变为贵和哲学为主,由文化激进主义转变为文化改良主义,由征服自然的人类中心论转变为人与自然是一家的生态论,由欧洲中心论转变为文化多元论,等等。所有这些文明的转型,一言以蔽之,偏激主义已经过时,温和主义时代已经到来。

      温和主义不是某种特定的文化,而是指对待不同文化的理性的稳健的态度。各种文化与价值观中都有温和主义存在,温和主义是文化与价值观健康化的保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未来的命运决定于温和主义能否替代偏激主义而成为主流思潮。

      在这样的时代条件下,孔子的中和之道会大放光彩。中和之道主张社会进步,但要稳步推进,适合大多数人的需求,也能为大多数人理解。中和之道承认事物的多样性和矛盾的普遍性,而主张海纳百川、彼此尊重,不赞成“仇必仇到底”,主张“仇必和而解”,实现四海一家、世界大同。中和之道的天人合一论、天下一家论、殊途同归论、和而不同论,正是可以对治生态危机、唯我独尊、单边主义、极端主义的佳方良药。中和之道是温和主义的哲学,孔子是温和主义的宗师。儒家中和之道的温和性质,使儒学避免走上霸权道路。它不会威胁任何其他文明,却能够促进文明对话与和解,给世界带来和平。在贵斗哲学高涨的年代,儒家中和之道的温和主义色彩被认为是缺点;在贵和哲学成为普遍需要的新时代,儒家的温和主义则展现出它超前的文明睿智和高度。

      时代在呼唤温和主义,社会在推动温和主义,严酷的现实在彰显温和主义,温和主义正在从理想王国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走进国际交往的实践活动,社会需要它,民众欢迎它。它流行得越快越广,和谐世界就越会早日到来。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于中和之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和之道是在孔子仁礼之学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它是中国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核心意识,对中华思想发展的方向和中华文化的生态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B.儒、佛、道三家都崇尚中和之道,但中和之道在各家体现的形态是不同的,儒家讲仁礼中和之道,道家讲阴阳中和之道,佛教则不执于有、无以及不执。

      C.中和之道承认事物的多样性和矛盾的普遍性,主张包容,不赞成排他,它使得各种学说和各类宗教渐近、互补、融通,也使得许多中国人兼容宗教百家。

      D.在世界文明转型的时代,偏激主义已经过时,温和主义时代已经到来,中和之道会发挥其作用,可以解决生态危机、极端主义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矛盾。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孔子讲仁礼之学,儒家讲仁礼中和之道,“仁”即仁爱,“礼”即礼义,儒家中道哲学也是温和主义的哲学,孔子是温和主义的宗师。

      B.温和主义是一种对待不同文化的理性的稳健的态度,它普遍存在于各种文化与价值观中,是文化与价值观健康化的保障。

      C.中和之道主张社会稳步推进,适合大多数人的需求,也能为大多数人理解,在温和主义盛行的时代条件下,中和之道会大放光彩。

      D.时代呼唤温和主义,民众欢迎温和主义,温和主义能否成为主流思潮决定着人类未来的命运;温和主义流行越广泛,世界也就越和谐。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思想史上,由于核心文化崇尚中道,故而极端主义、诡秘主义未成为主流意识,偏激主义也因不符合中华文明的底色和基因而被淘汰出局。

      B.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中和之道的“仇必和而解”,“四海一家、世界大同”的主张,既带有温和主义色彩这一缺点,又展现出超前的文明睿智和高度。

      C.温和主义原本是一种理想,但在人类思想文化由贵斗哲学为主转变为贵和哲学为主的今天,这种理想将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走进国际交往的实践活动。

      D.儒家中和之道性质温和不霸道,不会威胁任何其他文明,它必将对促进文明对话与和解,促进世界和平和谐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看了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试题的人还看:

    1.高考语文实用类阅读专题复习试题

    2.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限时训练试题

    3.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综合检测试题

    4.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限时训练试题

    5.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巧解实用类文本阅读题

    6.高考语文人物传记阅读解题知识点与技巧

    相关热词搜索: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