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章 > 正文

    浅析典论论文自觉时代_《典论.论文》和古典文论的自觉

    时间:2019-05-15 03:24:3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中国的古典文论有着悠久的历史,产生了许多重要的文学理论专论和著作。仅两汉以前就有重要著作《尚书》《论语》《毛诗序》等,提出了“诗言志”“诗教说”“政教说”等文学观点,对文学的现象和特征进行论述和总结,体现了民族的审美理想和思想体系。我国先秦两汉的文论主要代表儒家的文学思想和观点,它们都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为统治阶级的政治服务,维护宣扬其“德治”思想,然而忽视了文学审美与艺术创造中的个性作用,抑制了文学艺术的情感美蕴,使文学背上了一层浓厚的政治色彩。只有到三国时魏晋曹丕《典论·论文》的出现,中国的古典文学理论才进入了自觉的时代。在这篇专论中,曹丕评论了建安七子作品的优劣,论述到了价值、文体、文气和文学批评的态度等问题,虽然内容简短,但却言简意赅,抓住了文学的审美本质特征,反映了文学价值观、审美观的自觉性,被认为是中国古典文论走向自觉和独立的开始。
      一、突出强调了文学的社会价值,
      对文学的价值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崇高评价
      曹丕继承前人“文以致用”的思想,强调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既有益于经国,为当代政治服务,又能传之千载,长期影响社会的进步发展,具有不朽的价值。这里他把文学从政治教化的附庸中彻底地解放出来,所谓“经国之大业”的具体内容,并非儒家的礼仪,“而是实际的治国之理论与见解”。不仅如此,在曹丕看来,文学对于人生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他说:“年寿有时而尽,荣辱耻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名声自传于后。”年寿有限,荣辱等身外之物也止乎其身,只有其文章的生命可以延续,时代永恒下去。他把文学创作视为延续一个人生命价值的寄托,希望在文章中一个人的生命意识流转不绝,这就对文学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价值给予了崇高的评价。追求文学的不朽也是追求人生的不朽,而人的意识的觉醒又和文学的自觉联系在一起。因此,曹丕的文学价值观对作家创作主体性的认同和对文学审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他鼓励文人把全部精力投于文学创作,强调文学对于人生的意义,是对文学传统价值观的重大突破。他既促成了魏晋时期文学创作的自觉,又促进了文学理论批评的深入。
      二、首创“文气说”,论证了作家
      创作个性与作品风格的辩证关系
      曹丕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典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气,既指作者的气质个性,也指作品的风格,风格与气质互相联系,互为表现,作品的风格取决于作者的气质个性,而作者的创作个性又影响到作品的风格,即“文以气为主”,它将决定着作品的存在价值与生命力。作者认为气有清浊两种:清指豪迈阳刚的特点,浊指沉郁阴柔的特点。在评论具体作家时,他说“徐干时有齐气”“应汤和而不壮”“孔融体气高妙”“刘桢壮而不密”。这里的“齐气”近于浊,“逸气”近于清,都指作者气质在作品中的表现,属于创作的风格问题。曹丕要求文学表现作家独特的个性气质,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一论题至今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另外,曹丕还看到作者气质的先天差异并影响到他对文体的选择与写作。如王粲、徐干等人长于辞赋,陈琳、陈元瑜等人长于章表书记之类,若要求作者个体都擅长,是“不可力强而致”的。“文气说”是对文学内在本质的认识和探索的开端,它启示了曹丕之后的许多文论家。南朝刘勰的风骨论,钟嵘的滋味说;唐代殷番的兴象说,司空图的韵味说;宋代严羽的别才别趣说和兴趣说;明代袁枚的性灵说;清代王士桢的神韵说,王国维的境界说;等等,对文学艺术生命和审美价值作了本体论的美学概括。
      三、提出了自己的文体论,使文学在文体上获得了真正的独立
      关于文学体裁问题,《毛诗序》曾有“六义说”,但仅局限于诗歌理论范围,汉末蔡邑也有所论及,却重在“本同”,即重视各种文体的共同性。曹丕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末异”,即强调各种文体有其特殊性,不能苟同求全,“本同而末异”说即指出各种文体既有共同规律,又有不同的特点。根据当时各种文学创作的繁荣和各种文学体裁的出现,他把体裁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科八类,分别概括其特点为“雅、理、实、丽”。他还指出了体裁特点与文章的功用密切联系:臣下向皇帝陈述政见的奏议应典雅;用来说明道理,论辩是非的书论应该以理服人、说理严密;用来记载功德、追述死者言行的铭诔崇尚真实;而诗赋是文学体裁,要求文辞华丽。既然各种文学体裁各有特点,根据作者不同的“文气”特点,各有所长,只有全才的人才能擅长每一种文学体裁的写作,我们对作者不能作全面的要求。曹丕能把诗赋这一真正的纯文学体裁从各种应用文体中分离出来,并概括其“诗赋欲丽”的本质特征,涉及到文学分类的本体论层次和理论高度,把握到文学的审美特性。它所体现出的批评标准和创作原则,对后世作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开启了后代对文学进行独立研究的风气,自觉地按照其要求进行规范自己的文学创作。例如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等,无不发挥了曹丕的文体论观点。
      四、确立了文学批评的态度和原则
      曹丕指出要正确进行文学批评应该纠正三种错误的态度,即“文人相轻”“贵远贱近”和“相声背实”,因后两种态度前人已经论述过,他只作提及而不详证,而重点分析了“文人相轻”,具有创新的特点。曹丕认为之所以出现“文人相轻”的现象,一是因为文人对自己的特长“善于长见”,而对自己的短处则“暗于自见”;二是“文非一体,鲜能备善”,作者各有所长,不能面面俱到,因而造成“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鉴于文人相轻这种“不自觉之患”的批评风气,他提出了“君子审己而度人”的批评态度和原则,即既要正确看待自己,更要客观地对待别人,客观公正地提出批评意见。曹丕自己还举例分析了建安七子的写作情况,指出他们的长短之处,肯定了他们“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的正确创作态度。“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复;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元瑜书记翩翩,不足起其人,至于所善,古人无以远过。”(曹丕《与吴质书》)曹丕这种客观公正的批评态度和创作原则使得文学批评具有了科学的性质,强调具体分析作家的观点,减少了理论的主观色彩,尽可能达到总结文学经验和规律的目的。
      总之,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第一篇进入自觉时代的文章,也是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批评论文。它既是在当时文学创作进入自觉独立背景下出现的产物,也是对当时文学现状要求在理论上作出总结的反映。“由于汉辞赋的发展,这种侈丽闳衍的写作技巧,给当时文人一种新的启发,于是文学就逐渐走向骈俪的道路”,“由于这种倾向,于是使一般人逐渐从文学的形式上认识到文学的性质,于是文学批评也就有了相当的发展和成就”。另一方面,由于汉末的清议,重在人物的品藻,于是从人的言论风采方面转移到文学作品方面,也就产生了自觉的文学批评。先有文人和文学上的自觉,然后才有文论上的自觉。曹丕的文学观点是对建安文学审美特征的理论概括,具有普遍的文学价值意义,并适用于一切富有艺术生命的文学。曹丕的《典论·论文》突破了先秦、两汉时期文学理论思想的限制,使文学从以儒学思想为指导的经学时代中解放出来。它对文学理论的研究开始了由侧重外部规律而转向于侧重内部规律,使古代的文学理论走上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研究道路,促进了文学理论的自觉和独立。尽管该论文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就文论文,缺少更详尽的理论根据和论证。但在它的开启和影响下,后人进一步发展了曹丕这几个方面的理论,使文学的理论批评不断涌现,如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等。这些论文和著作,再也不像先秦的《论语》、汉代的《毛诗序》《楚辞章句》等那样,“仅就某部书、某篇作品、某种文体或某个作家作品进行立论,而是对多个作家、多种文体乃至整个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和评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形成相对完整的思想体系,呈现出自觉独立的态势,使得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为我国文论史上一个辉煌而重要的历史阶段”,而这些文学理论进入自觉的开端即曹丕的《典论·论文》。
      [参考文献]
      [1]张少康,刘三富.中国文学理论和批评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73.
      [2]张少康,刘三富.中国历代文论精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67.
      [3]谭家健.六朝文章新论[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35.
      [4]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42.
      [5]彭会资,主编.中国古代文论教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50.
      [作者简介]
      欧造杰(1977-),男,壮族,河池学院中文系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文艺理论和批评研究。

    相关热词搜索: 文论 自觉 古典 论文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