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诗歌 > 正文

    【群众文化的社会性与经济性】 经济性规制和社会性规制

    时间:2019-05-29 03:29:5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在全球经济、文化快速融合的当今社会,群众文化既要面对市场竞争,不断寻求自我的生存和发展,又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公益性文化的责任,发挥其特殊的功能。生活和文化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确立,人们的经济生活不可避免地将在这一巨大的社会变革中受到震憾,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群众文化,其产品的商品属性必然随着文化市场的不断发育和完善而愈来愈明显的凸现,并将以前所未有的经济效益活跃于市场经济大潮。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成为当前亟待探讨的一大课题。
      关键词:群众文化;社会性;经济性
      一、群众文化的社会性
      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人们职业以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活动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安排和辅导的工作,其功能是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
      群众文化的广泛性。群众文化包括了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少儿文化、社区文化、家庭文化等等。可以说,哪里有群众群体,哪里就有文化活动,群众即是群众文化的主体,是参与者,又是接受者。从这个意义上看,群众文化的社会效益是全方位效益,是所有文化消费者在介入各种文化活动后的精神,也是生活上的总体反应。
      群众文化的寓教性。在阶级社会里,任何阶级无不坚持文艺的阶级性,而不允许也不可改变这种性质。社会主义文艺所反映的应该是社会主义思想和健康有益的主题,人民群众可以在获得艺术美感和娱乐快感的同时受到思想、道德、情操等方面的陶冶和启迪。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让人们参与其中,接受各种艺术的熏陶,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从而提高全民素质,推进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群众文化的知识性。群众文化项目广泛,形式多样,几乎每一项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而且不少文化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娱乐型教育,例如舞蹈、文艺节目编导、征联、猜谜语等等,这些活动都是刺激人们文化兴趣的基础上被消费者主动接受的,人们在满足自己的文化需求的同时挖掘自己的潜在智能并逐步提高自己的智力功效。因此,各种娱乐性教育对于课堂教育和其他职业、专业教育无疑又是一种极好的补充。
      群众文化的调节性。鲁讯说:“人在劳动时,既用歌吟以自娱,借它忘却劳苦了。”群众文化正是因为具有娱乐消遣功能才被人们广泛接受,只不过不同的年龄有着不同的娱乐兴趣,不同的阶层有着不同的欣赏需求。人们通过参与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能够得到休息和娱乐,达到调节精神,消除疲劳的目的,同时又程度不同地遏止了赌博、斗殴等违害社会秩序,毒化社会风气的现象的发生和蔓延,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起调节作性用。
      二、群众文化的经济性
      由于群众文化产生的文化产品具有商品属性,因此也就毫不例外要受约于价值规律,并作为商品进入文化市场参与流通和交换,在货币周转和循环中产生经济效益。
      群众文化产品的商品性及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在进入市场运行后伴随社会效益而同时产生的。它与社会效益同属于一个大的效益总体和意义范畴,它是社会效益在经济中的体现。不应该也不可能超越社会效益而独立存在。毫无疑问,社会效益作用于经济,推动经济效益的产生和提高,反过来,经济效益又制约社会效益的产生和提高。对于进入市场的文化产品来说,其社会效益应该是经济效益的前提和保证,其经济效益又是社会效益的重要内容。
      三、群众文化的社会性与经济性相辅相成
      (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首先在思想上提高认识,明确市场经济条件下群众文化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同时也要注重市场意识、效益意识的培养和提高。社会主义的群众文化离不开社会主义的思想轨道,应该始终如一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把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战略目标落到实处,努力消除“左”“右”两方面错误思想的影响。既不能视群文工作的社会效益二不顾,陷入拜金主义的“钱眼”而难以自拔,一味追求单纯的经济效益,也不能撇开群众文化产生的经济效益不管,排斥其进入市场以后的价值规律,把社会效益片面强调到不适当的地位。当然,群众文化是整个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仍然应该坚定不移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又要看清和承认它的商品性,尊重它的价值规律,力求在两者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使之达到完美的统一。
      (二)强化服务意识,确保非盈利型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文化工作是一项公益型事业,具有投入大、盈利小的总体特点,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更是如此。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对群文工作投入大量人财物力,广大群文工作者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开展了一系列非盈利的文化娱乐活动,这些无偿的文化服务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全民族文化素质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社会效益是巨大的。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全社会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不少文化服务项目经过努力是可以变无偿为有偿,变底盈利为高盈利。但由于群众文化产品多数具有双重属性,因此绝大多数非盈利型文化活动的存在意义和服务功能并未削弱或消亡,如各种培训、展览、比赛以及群众性文艺演出和体娱活动等等。如果我们一味追求盈利而排斥必要的无偿活动的开展,或无视市场需求和自身特点强行改变某些活动项目的服务手段,其结果只能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亏损”,势必给我国社会产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不良的影响。
      四、群众文化的社会性与经济性有效途径
      (一)转变观念,不断开展高效益文化有偿服务新项目。文化工作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在满足人民群众求知、求富、求美、求乐的前提下,最大限度获取经济上的效益,这是不容置疑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我国生产力落后,经济基础还很薄弱,国家不可能在文化艺术方面给予更多的投入,更不可能包揽文化活动的一切买单。因此,大力开发高效益文化经营新项目,不仅是群众文化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即使以后经济基础雄厚了, 国家用于文化事业上的经费增加了,但一些有偿报务型文化活动仍然不可少。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市场的复杂性以及广大消费者文化需求的多变性,文化工作局限在计划经济时期的文化观念的卵壳之内,就不可能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要,更不可能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经济效益服务于社会效益,文化事业依赖于经济的投入。盈利的文化活动搞好了,投入大,收入少的非盈利文化活动就有保证。在波诡云谲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文化工作者理应拓宽视野,广开思路,抓住机遇,用好政策,大胆而不畏缩,及时的开发高利润有偿活动新项目。
      (二)拓宽思路,大胆引进现代管理的复合型文化人才。公益性文化产业,既要承担大量社会性服务功能和传播、生产精神产品功能,又要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进行文化管理体制和单位内部运行机制改革,打破大锅饭,引入竞争机制,应运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文化人才资源,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既懂文化艺术又懂现代经营管理的复合型文化经营人才。充分发挥文化艺术专业干部的潜智和能力,充分发挥艺术的功能和作用,举办各种形式的有偿服务培训班或组织艺术团积极拓展市内外演出市场。也可进行企业化改革,形成实力雄厚的经济支柱,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增强自我造血功能,获得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活力。我们坚持公益性,但并非一味无偿服务。借助市场规律,工作内容和形式更加贴近群众,增强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较好地掌握了公益性与市场的关系,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参考文献
      [1]罗企曾 崔世莹;创新是建设先进群众文化的灵魂[N];中国文化报;2000年
      [2]文荟;论新时期群众文化的发展[A];山东省群文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热词搜索: 群众文化 社会性 经济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