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诗歌 > 正文

    【运用“知情意行”,矫正不良道德习惯】

    时间:2019-05-24 03:17:4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40-01   青少年的道德品质不是先天形成的,也不是在环境影响下自发形成的,而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下,特别是在个人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由于青少年缺乏社会生活经验,既容易接受正确的教育,也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其身心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下面,我将结合一个品行存在严重偏差的青少年的转化案例来分析“知情意行”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案例简介:男孩圆圆(化名),13岁。4岁时父母离异,随父亲生活。6岁时父亲再婚,一年后,弟弟出生,家庭关系逐渐出现不和谐。在学校,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要么发呆,要么搞小动作,要么扰乱课堂秩序,常常不交作业,并且经常逃学,出入网吧。他总是与流浪小孩为伴,与网友们为伍,一进网吧,两眼放光,兴奋异常,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多次卖书包、卖课本,换钱上网。在家里,无精打采、情绪低落、少言寡语,对父母的批评极为反感,态度非常敌对,家庭关系日益紧张。后来,不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多,外出的时间越来越长,由最初的一两天到后来的十多天。说谎,不做事,偷家里钱,偷贵重物品换钱,偷客人的钱,家长关他禁闭,他就大声嚎叫,砸东西,把家里的东西往楼下丢。身体状况也急转直下,贫血、胃肠痉挛、头晕、头疼、双手震颤,家长彻底绝望了。
      案例分析:根据圆圆的各种表现,对照网瘾标准,可以确诊为“儿童网瘾综合症”。这种病症以过度依赖和沉迷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为主要症状,同时伴有一定程度的人格障碍(敏感多疑、易激惹、暴躁、孤僻、冷漠、抑郁、敌对等)、问题行为(逃学、毁物、说谎、偷窃等)以及相应的生理症状。
      圆圆的问题经历了一个由轻到重、由偶发到习惯化、由简单到复杂、由单纯到综合化的逐步演变过程。要解决问题,必先弄清原因。
      1.家庭因素的影响。(1)父母离异。离婚使家庭正常结构解体,使得他与双亲、亲友和同伴的关系发生变化,心理压力增大,应激反应增强。(2)弟弟出生。作为长子,在刚出生的几年里,全家人对他关爱备致。当继母的儿子一出生,他原有的地位受到威胁,产生失落感,常常做从高处往下跌落的噩梦。(3)家长教育方法失当。圆圆经历了父母离异、家庭重组、弟弟出生这些对他来说是重大的创伤性生活事件之后,家长没有意识到他的感受,不注意与之沟通交流,一有过错就吼叫、斥责、威吓、打骂,致使他越来越不愿回家,出走次数增多,最终迷上了网络。
      2.老师素养较差,缺乏爱心耐心。在对待他的问题上,老师缺乏必备的心理学、教育学常识,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圆圆有了违规现象,老师愤怒之情溢于言表,态度冷漠,拒绝听信他的任何辩解,采用当众训斥、公开检讨、不准进教室听课等方法,致使圆圆厌恶学校,惧怕老师和同学,最终逃离班集体。
      辅导过程: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是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因此,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是促进其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在矫正圆圆品行偏差的过程中,我侧重关注核心问题,促成良性循环。
      第一,晓之以理。理,即“知”,也就是道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在掌握品德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对某些品德行为的善恶进行分析、评价,形成品德判断。例如,圆圆的问题起源于对父母离异、父亲再婚、弟弟出生的认知偏差,从而导致情感障碍和人格异常。按知情意行相互作用的规律,首先得端正他扭曲的认知,然后才能改变情感状态,进而矫正问题行为。我和他多次谈到他的家庭,告诉他:“离婚是现代社会日益普遍的现象,爸妈都是好人,但他们组合在一起却不是最合适的,何况结婚、离婚是爸妈自己的事。不管他们关系怎样,他们永远是最爱你的人。”又例如,我结合厌恶法来矫治他的“网瘾”。厌恶疗法治疗的关键是将需要消除的不良行为同某种厌恶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建立厌恶性条件反射,与原有的不良行为对抗,从而逐步消除或减少不良行为。针对圆圆的情况,我主要利用网吧难以忍受的气味、肮脏的环境卫生,让他在头脑中想像极端憎恶的、无法接受的场面,以引起对网吧的厌恶。
      周末网吧人多,我特地把他从天宽地阔、花香扑鼻的广场花园带进狭窄肮脏、光线昏暗的网吧,让他仔细观察网吧内的光线、地面上的食品袋、剩饭菜、烟头、网迷们脱掉的臭鞋,对比室内外空气,并作深呼吸。带他回家后立即让他吃不喜欢的饭菜,边吃饭边引导他回忆、想像,并选词完成句子:网吧里卫生——很糟糕;空气——特污浊;网吧里的人把鞋子脱掉,鞋子散发着难闻的臭气(恶臭)……他吃不进东西了,捂着嘴往卫生间跑。我立即掏出钱,让他去网吧,他不停地摇头。看到这种尝试初见成效,我就每周末训练一次,持续了四周。
      第二,动之以情。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作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例如,青少年学生对符合自己认识和需要的事物,通常会产生自豪、自尊、满意、兴奋等积极的情感体验;反之,则产生自卑、羞愧、不满、颓废等消极情绪体验。品德情感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实现知行转化的催化剂。例如,在如何调节圆圆与父亲继母、同学老师的关系上,我选择动之以情。
      一方面,指导家长,不断改善亲子关系。我向他的家长推荐了一些家庭教育的书刊、文章,有时给予一些具体的指导。同时指出,看不到孩子的闪光点,不赏识孩子的优点,一味地训斥、全盘地否定,这是非常危险的,会摧毁一个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向善心,建议他们每天至少表扬孩子一次,常常找找孩子的优点,主动向孩子亲近。另一方面,我借圆圆一本《林肯传》,读完后问他,书中最让他感动的是什么?他说是林肯与继母深厚的母子情感,林肯的继母,用她的博大的母爱培养出了伟大的总统。我告诉他,不要曲解你的妈妈,我讲了许多他新妈妈的好处。今年“母亲节”时候,他居然对继母说:“妈妈,你辛苦了,我爱你。”并写了一封给妈妈的信,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深深地打动了他的继母,也拉近了母子的距离。通过多次交流,圆圆的认识逐渐发生转变,家庭关系慢慢和谐起来。
      其次,针对圆圆在班级的表现,找到该班班主任,详细介绍了源源的成长环境、优点、特长、毛病,讲了我的辅导设想,希望她能同情和理解这个孩子,支持和协助我挽救这个孩子。班主任逐步改进了态度,改变了方法,对圆圆较为关爱,注意表扬鼓励,同学们也慢慢与圆圆亲近了。
      第三,持之以恒。持之以恒,即强调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它表现为:在确定品德动机时,能用理智战胜欲望;在实践品德行为时,能排除各种干扰,坚持到底。例如,在消除圆圆的“偷窃”行为过程中,我特别强调对他意志品质的培养。我运用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对他进行训练。他在我家看书时,我故意放钱在书桌上,让他看门管家。过一会儿我回到家中,发现钱数依旧。在后来的训练中,每当他见钱而不拿时,我及时表达满意和赞美:“我坚信你能行!只要忍住不去上网,不离家出走,也不会再乱拿钱了。”后来,我多次故意把钱放在他看得见的地方,不叮咛,结果他也认为我在考验他,慢慢地,他就不随便拿钱了。
      第四,导之以行。行,即道德行为,它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道德认识、情感以及由道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良好的道德行为会深化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坚定学生的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有人把网络游戏称为“电子海洛因”,这足以说明它超强的诱惑力。陶宏开教授曾说,“网瘾”是个“认识问题”、“习惯问题”,我却认为主要是“诱惑力太强的问题”。因此,在矫正之初,应该适度地满足当事人上网需求;然后,逐渐地缓解他的上瘾强度;最后,彻底地戒除网瘾。
      辅导效果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应该看到:加强青少年的道德品质教育,对他们的整个人生具有定向和奠基的意义。
      在实际的学生德育工作中,由于社会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知、情、意、行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常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知行脱节”等现象。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等条件灵活多样地对学生进行知、情、意、行的教育,最终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矫正 知情 不良 道德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