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诗歌 > 正文

    【对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的实践肯定】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思想

    时间:2019-05-15 03:22:4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马克思把“卡夫丁峡谷”的历史典故引入社会历史领域,提出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是否具有选择性的时代命题,并把阐释的任务交给历史发展的实际。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制度 “卡夫丁峡谷”论断的伟大在于其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观察社会形态的一般性规律与社会历史多线选择的存在。对中国发展道路这一现实社会主义展开研究,有助于我们找到马克思跨越理论的实践佐证。
      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提出与科学内涵
      ·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提出
      1848年革命的失败表征出西方资本主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对唯物史观有了更进的认知:“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胚胎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反观东方社会,俄国革命却如火如荼。马克思的研究视角发生了转向,由西方转向东方。通过关注俄国的社会经济、历史、农业和土地公社以及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马克思提出了像俄国一样的非资本主义国家“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P765)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设想。具体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晚年著作中,即马克思的五大人类学笔记、1877年马克思给《祖国记事》杂志编辑部的信、1881年马克思给查苏利奇的复信及复信草稿、1882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和谐的《产党宣言俄文版第二版序言》、1894年恩格斯的《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跋》中。
      ·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科学内涵
      科学理解马克思“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内涵,是实践跨越理论的逻辑起点。
      1、跨越实体的模糊性和跨越主体的潜在性交织
      细读马克思“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论述,可看出是围绕俄国农村公社本身的特殊情况以及时代背景展开。跨越的实体和跨越的主体具有模糊性、潜在性。俄国农村公社面临多种选择,要么按部就班发展、要么被发展的资本主义侵蚀、还可能随无产阶级革命的爆发,由原始公有制向现代公有制转化。跨越实体的模糊性使其停留在设想层面。俄国农村公社本身的局限性和西方无产阶级的不现实性,决定了革命者的角色。然而,俄国的无产阶级和民粹派都没有成为自为阶级,使跨越的主体只能是潜在的。
      2、制度的“跳跃”而非生产力的跨越
      马克思“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实质上是对制度的跳跃性选择,而不是生产力的跃进。“人们不能自由的选择自己的生产力——这是他们全部历史的基础。因为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是以往全部活动的产物。”这一点是对曲解“跨越整个资本主义认识”的回击,表明了生产力无法跨越。马克思认为农村公社保有的朴素公有制是社会复兴的因素以及比其他还处于资本主义制度压迫下的国家优越的因素,它具备了与社会运动的方向的一致性。在俄国向社会主义跨越的进程中,公社的先天优势达到了与革命期望以及制度需要的契合。俄国无产阶级革命也就避免了以往资本主义革命中带来的“血腥与阵痛”,使农民免受卡夫丁之辱。同时,“俄国的‘农村公社’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地保存下来”、“和资本主义生产同时存在”,这一原始公有制基础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移植过来的生产力实现了融汇,进而促成社会制度的“跳跃”与现实生产力的勾连,最终实现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跨越。
      3、历史条件与现实条件的融合是跨越的前提
      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马克思认为俄国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逻辑推论,是一种开拓性的思考,其实现要建立在条件支撑之上。
      在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背景下,一个民族的发展既要有本国现实条件的积累,又离不开共时态的时代因素。以俄国农村公社为例,公社内土地公有制、集体占有的自然基础与共产主义所有制有天然联系,有逐步变小土地个体耕作为集体耕作的可能性。土地的天然地势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农民具有组合劳动的情怀,为向集体经济过渡奠定基础。仅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历史条件还不够,必须有现实条件,即俄国革命或西欧无产阶级革命的支持。1861年废除农奴制后,国家推行工业化,压榨农民,农村公社面临瓦解的威胁。“如果俄国继续走它在1861年所开始走的道路,那它将会失去当时历史所能提供给一个民族的最好的机会,而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灾难性的波折”指出俄国革命来拯救农村公社消亡和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必要。“……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补的话,那么现在俄国的土地公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进一步表明俄国实现向更高一级社会形态的过渡西欧无产阶级革命异常重要。
      4、时间性是跨越理论的内在特征
      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实质是生产关系和社会政治制度的跃进,而非生产力的跨越。低下生产力与高端生产关系的照面成为“跨越”国家的实时景象。因而,社会的发展不得不应对生产力先天不足的缺陷,如何破解这一实践性难题成为现实。
      对于个体而言“跨越”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现实形态的社会主义”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是“不够资格的社会主义”。要逾越鸿沟,必须经过通往共产主义的“时空隧道”,这就决定跨越有时间性基础。各国发展不均衡,生产力达到社会主义的要求不是一蹴而就的。“跨越本身是一个过程,生产关系跨越以后,生产力若不能很快发展,生产关系的跨越就是不彻底的、不巩固的”。因而,生产力的弥补是实现跨越的中心任务,也流露出跨越的时间性特征。
      中国发展道路对“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实践肯定
      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既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又不断吸收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果发展社会主义。实现了“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又吸收资本主义的积极成果”的有机统一。中国发展道路的现实性出场,是对马克思关于生产力落后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跨越思想的实践肯定。
      社会主义探索构筑起中国发展道路的理论与实践发端。毛泽东依据中国革命的特殊情势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的跨越理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解决了生产力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如何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的问题,这些都丰富发展了马克思的跨越理论,并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化跨越理论。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跨越性生成
      从十月革命的胜利,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建立开始,社会制度的跨越有了先例。毛泽东认识到民族民主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的历史背景,批判了“二次革命论”和“一次革命论”,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领导中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建立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得“中国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领导人民实现了从新民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平稳过渡,中国完成了对资本主义的初步跨越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对先进生产力的科学“移植”
      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对 “卡夫丁峡谷”的一重超越。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后,毛泽东又认识到“我们还需要一百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建成社会主义”。这明确地指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跨越是不彻底的,还需要花时间去弥补生产力的不足与缺位。为此,破解制度跨越后的生产力困境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时代课题。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总结社会主义探索实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坚持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视野观察世界,解剖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具体历史环境与物质基础,分析了中国的国情,创造性地揭示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改革开放成为中国社会生产力实现超常规发展的发端。之初,邓小平就指出: “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实践证明:市场经济是促进我国生产力迅速提高的重要途径。
      实现跨越的国家是有待于汲取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果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我国通过一系列措施,如制定新的对外开放政策吸引国外资金;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劳动生产率,力图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借鉴世界上先进成果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利用世界先进的发展成果,提升中国社会生产力,再次对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进行了印证。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法政系)

    相关热词搜索: 马克思 峡谷 跨越 肯定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