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诗歌 > 正文

    运动会入场词有文采 [用词贴切见文采]

    时间:2019-02-22 03:27:2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考点阐释]      文采,又叫辞采。人们常说,写文章要力求“文质兼美”。质美,指的是内容之美;文美,即文辞之美,也就是“有文采”。中学生作文怎样做到“有文采”?首先应明确的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思想感情之美才是文采动人的根源;或者说,思想感情是根,文辞是叶,根深才能叶茂――对文采,我们应有这样的认识。
      关于“有文采”,《考试大纲》的四个评分点是: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其中的“用词贴切”,要求有丰富的词语做基础,如果没有一定的词汇量,就很难写出富有文采的佳作。当然,光有丰富的词语还不够,还得善于运用,使动词、成语和各种修饰语用得“妥帖”而“确切”。
      
      [写作指导]
      
      客观事物是丰富多彩和千变万化的,更是让人着迷的,那么,用于描述客观事物的语言也应妥帖而有魅力。写文章时,要善于选用能反映事物特点的词语,做到用词精当,富于变化。贴切地使用词语,一靠平时积累,如果有意识地多存储些词语,作文时就容易用得贴切;二靠推敲锤炼,也就是对意义相近的若干词语进行分寸上的比较和挑选。比如有一篇中学生习作《个性在国人心中飞扬》,开篇第一句为“翻开历史的扉页,我来到虎门前,看到那冲天的硝烟和掩不住的兴奋”,这里的“扉页”用得不妥当(“扉页”指书刊封面之内印着书名、著者、出版者等项内容的一页),可改为“书页”;或者改成“翻开中国近代史的扉页”。
      在复习备考时,我们可结合“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这一考点的复习,切实使自己写作时达到“用词贴切”的要求。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贴切地选用动词
      在表达中,使用一般的词语可凭借语言基本功迅速解决;而关键性的词语――像有些动词,需要从适用对象、搭配关系等方面仔细斟酌,有时甚至是反复推敲。例如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手稿上有一个修改实例:
      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纪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闷(一淹一埋)得不能呼吸……
      这一句从初稿到改稿,炼词两次。先用“闷”,再改用“淹”,最后定为“埋”――从中可以体会作者的苦心。“闷”字的感情色彩较浓,然而与上文的“血”配合并不紧密;“淹”同“血”相搭配,但跟“层层淤积”不那么贴切。最后选定的“埋”跟“层层淤积”的“血”配合得天衣无缝;同时,用“埋”还点出了革命青年之死给作者的沉重打击。
      
      二、贴切地便用成语及其他短语
      成语的主要特点是形式简洁,含义丰富。准确运用成语,能获得言简意赅的表达效果。比如,推崇毅力用“磨穿铁砚”,描写时间之快用“白驹过隙”,叙述悲痛之极用“椎心泣血”……平时有意识地准备几十个甚至几百个成语,行文中哪怕准确地用上三五个,就有可能达到“贴切”的目的。
      成语及其他四字短语的连用,还可形成整齐和谐美,可以增强情感和气势。例如贾谊的名篇《过秦论》,开篇写秦孝公的雄心,连用“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读来铿锵有力,有悦耳荡心之效。
      
      三、贴切地使用修饰语
      要做到“有文采”,使行文准确乃至传神,有时还须选择、锤炼修饰语。比如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中写道:
      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
      句中的“耳闻目睹”,原写作“亲见”。“亲见”只表示所看到的,而“耳闻目睹”不仅包括亲眼所见,而且包括了亲耳所闻,国家大事的范围更广了,更能说明“很不少”。这样便于突出“一件小事”对“我”的意义以及在“我”心目中的特殊地位。
      
      四、合理地选用近义词
      近义词的区别主要表现为:(1)词义范围不同(如“事情、事件、事故”,三个词意义范围由大到小);(2)词义轻重不同(如“损坏”与“毁坏”,前者词义轻,后者词义重);(3)词义重点不同(如“精细、精致、精巧、精美”,“精细”着重指细密、细致,“精致”着重指别致、新奇,“精巧”着重指巧妙、玲珑,“精美”着重指美好、漂亮);(4)词性不同(如“诞生”与“诞辰”,前者为动词,后者为名词)。此外,还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上的差别等。
      恰当使用近义词或近义词连用,可以更准确地描绘千差万别的事物,抒发多种多样的感情。比如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中写道:
      一到晚上,最轻佻的灯光,最轻松的心灵,最轻率的盟誓,最轻快的歌剧,都在这里荟萃。
      连用四个近义词“轻佻、轻松、轻率、轻快”,形容四种不同事物,全都那么贴切,又使语言活泼明快,显示出驾驭语言的高超本领。又如巴金在散文《二十年前》中这样写:
      我知道以群的死是在他逝世后的一周,知道老舍的“玉碎”却是在他自杀后的一段长时期,知道傅雷的绝笔则是在他辞世堂后的若干年了。
      这里对三个人的“死”用了六个同义词。对人之去世,“死”是通常的表达语,“玉碎”则表露出十分痛惜的情感,“绝笔”不仅有痛惜之情,还十分确切地表达了死者的身份、职业。六个同义词,既准确、精当,又区分不同情况,且字面错综有致。
      
      五、会理地使用文言词语
      文言文中的不少词语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至今还保留在现代汉语的书面语中。贴切地使用这类词语――注意和谐,不能弄得不文不白、不伦不类――有利于形成一种典雅之美。请看2007年湖北卷满分作文《拥紧自己的灵魂》片段:
      在我的印象中,汉语是多么美丽啊!“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以她那独特的婀娜携着江南的清香,伴着燕语呢喃飘入人们的梦中,使那梦境亦真亦幻,氤氲的水汽打湿人们易感动的心,何其妙哉!又或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的清新与明媚,如同春日的黄莺穿柳,白鹭冲天,将轻灵投向那一如水洗的碧空,也如同独上高楼的青涩的江南女子,将一眼隐隐的凄怨化为一汪美丽的池水,滋润、迷醉了五千年的华夏古国。这是多么令人心向往之!
      本段文字在白话中杂有文言词语,显得凝练、庄重而又不失灵动,带给读者一种心灵的洗礼。
      
      六、会理地使用口语人文
      在作文中恰当地运用一些口语,可以彰显生动、活泼之美。比如下面几段文字:
      我是一个农家子弟。我明白我们乡下的父母们要靠田地来生活,供我们上学。他们为了子女辛勤地劳动,但没有半句怨言。在家,我常听到他们说:“只要孩子搞好了,再苦再累,我们都愿意……”
      当我到地里时,父亲已割了七八垄了。他脸上很多汗珠,衣服湿透 了。他说:“你来,吃过了吗?我割光这一垄,再吃……”
      大概四五分钟吧,他割光了。他从篮子里拿出饭盆、馍馍,边吃边说:“孩子,你爸没本事,明天到县城后好好休息!后天好好考,别紧张……”(2007年江苏卷《怀想天空》)
      “只要孩子搞好了”“你来,吃过了吗”“你爸没本事”等都是口语。通过这些平淡中见“浓郁”的口语,作者写出了农家父母的关爱,写出了其他同学领略不到的亲情的温馨。读着这样生活气息浓郁的文字,怎不令人备感亲切?
      总之,掌握丰富的词汇是用词“贴切”的先决条件。怎样运用?无非是对已掌握的词语进行辨析和选择。选择、运用得恰如其分,往往会化腐朽为神奇;如果用词不贴切,那就意味着与“有文采”无缘了。
      
      [考场佳作]
      
      民族之魂――汉语
      湖北一考生
      血脉中流淌的是中华民族赐予的光荣,长江、黄河交织成几千年历史的经纬。
      我们的文明――以汉语为载体的中华文明,便是这样地冲出了宇宙的变迁,绵延了中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横跨千年的时空,为我们世代所传承,所发扬。
      汉语是我们的民族之魂,它可以很豪迈很大气,亦可以很精致很婉约,它可以写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式感慨,亦能传达“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的李式风情。这是无论多优秀的外文译制品所无法企及的高度与深度。
      因为,汉语承载了中华儿女的魂呢!它不仅是“母语”两个字那么简单,我们的母辈、祖辈经历泛黄的历史所赐予我们的,是“母语”背后沉沉的文化使命。
      楼兰古国消亡了,玛雅文化消亡了,古巴比伦文明亦消亡了,文明的缺失是因为语言的覆灭,文明丧失了载体,便渐渐葬于荒漠中干涸的河床与幽幽的叹息。
      维系汉语言文明是博大而沉重的民族责任,在西方文化无止境地涌入街头巷尾时,在“三国”与“论语”相继被戏说时,在全球化的呼声下学英语的浪潮正天翻地覆时,小学课堂内的“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反而显得弥足珍贵。英语培训机构满街遍是,可怎寻不到一个国学教授机构?
      这是前进中的市场化快餐,还是一个大国的浮躁?抑或是百年后文化断层出现的民族悲哀?
      母语――汉语教给我们的,怎又仅仅是与人沟通、交流?母语不仅仅是工具,而且是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失却的民族的骨气与精髓!
      让我们重拾古文的经典吧!让我们运用汉语所真正给予我们的扁担,去挑起历史的一捆搁竹简,真正进入原味的古籍,去寻找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之道,一个大国的崛起之途。
      汉语的传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生来就应向祖辈们许下的承诺,不要让昔日繁盛的古国衰落的故事重演。这庄重的承诺将是我们一生所肩负的重担,它让我们在历史中找到珍贵的内核,让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之巅!
      
      [点评]
      
      本文立意高远,语言精练而有意蕴。对“母语”这一话题,一般考生较多地将其放在文化层面来立论阐述,本文作者站得更高,想得更深。从“民族之魂”“民族责任”的角度来抒写感悟,开掘文意。
      文章先集中论述汉语的独特魅力,在与楼兰古国、玛雅文化、古巴比伦文明的鲜明对比中,衬托出汉语所承载的历史使命,点明其历久不衰的原因;然后集中论述汉语在新的历史时期所担负的民族责任,对汉语的困境、母语的性质进行了深入而严肃的思考,渗入了作者的关切和忧虑,更表达了作者诚挚的呼唤,展示出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母语不仅仅是工具,而且是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失却的民族的骨气与精髓”“让我们重拾古文的经典吧!让我们运用汉语所真正给予我们的扁担。去挑起历史的一捆捆竹简,真正进入原味的古籍,去寻找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之道,一个大国的崛起之途”等语句,真可谓流光溢彩,慷慨激昂。
      
      (编辑 文 墨)

    相关热词搜索: 用词 文采 贴切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