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诗歌 > 正文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剖析]

    时间:2019-02-17 03:32:2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内容提要:重形式的新颖多样,轻问题的设计安排,重学生学习的共性,轻个性化的阅读感悟,合作探究的过程,轻教师的指导与评价。   关键词:语文课堂 合作学习 剖析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也在不断的改进、优化,课堂上更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褪去了原先教学的僵化与死板,课堂变得生趣盎然活泼有序,注重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合作中去学习、去发现、去创造。《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已初步展示其强大的优越性和不可替代性。它能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关于合作学习,北京师范大学肖川博士下了这样的定义:“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的“合作学习”,在语文课程教学中不乏身影,它是孩子们交流与表达的一种情境、一个平台,是语感形成的肥沃土壤。它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可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出现新的问题,走进新的误区,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追求表面的热闹,值得我们关注。
      一、重形式的新颖多样,轻问题的设计安排。
      当前,课堂教学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合作中去探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然而有些课堂刻意追求活动形式的新颖性和多样性,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的图象、音乐、动画、幻灯等多媒体手段接连运用,与教学目的联系不紧的表演、辩论等教学形式竞相使用,遇到探究,总是由教师抛出问题,然后前后座位的四位同学立即训练有素地围成团,开展分组讨论。几分钟后,教师一击掌,学生的讨论就戛然而止,接着由各小组派代表让学生发言讨论的结果。反思:如此的“讨论”、如此的“合作”是否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是否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挖与提升?是否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否达成师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是否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些老师可能没有经过细致地思考。其实这是搞形式与花样给别人看的。
      如何更好的优化学生的主体活动呢?首先要以“活动促进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来设计与组织活动使活动真正具有教育价值并适合学生,学生在合作中学会运用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合作学习的意义。其次教师根据语文学科特点,一些富有探索性、挑战性教学内容,有讨论的需要和必要,这时老师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从而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如一位老师在上诗歌复习课时,首先和学生探讨了“月”的意象及其蕴涵的情感,然后给出具体的诗歌让学生探讨中国诗歌中“雪”“梅”“水”的意象所包涵或寄托的情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相互启发,取得独立学习所难以取得的学习效果。再次对于开放性答案不唯一的教学内容,可让学生在合作中,突破个人思维的局限,拓展自己的视野。如在教学《伟人细胞》一文中,一位教师在学生对课文充分理解基础上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眼中的贾里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将来能成为伟人吗?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通过交流,能够从多角度去看贾里,从而对人物形象有了全面的认识,学生的思维得以开拓。
      二、重学生学习的共性,轻个性化的阅读感悟。
      在语文课堂上会有这样的现象:老师刚抛出一个问题,学生立刻训练有素地进行热烈地讨论,然后老师请小组代表发言,小组代表多是一些优秀生,他们的答案是标准而优美的,至少可以说对文章的把握是准确的,这种没有经过学生独立思考就展开的讨论,一方面使得学生因思考不够成熟,使讨论流于肤浅;而另一方面那些学习热情不高的学生,要么充当听客,要么人云亦云,这种合作学习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的真谛。
      刘勰曾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为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作家把他的思想感情、审美取向,负载在语言文字这个物质外壳上,读者要想领悟作家的“情”,必须经历“披文”这个过程,必须把语言文字作为沟通读者和作者情感的中介,学生没时间和机会读书,语文学习就成了空中楼阁。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在语文课堂学习中个性的展示应该是必不可少的,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就阅读方面专家提出了“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目标。这里就要求我们教师把在阅读中的学生都视为一个个独特的自我。个性的展示是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的,能真正突现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所以我认为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先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只有独特的感受才有分享的价值,只有产生了独特感受学生才更想与人分享,并渴望得到承认。在有了个性的思考和分享的渴求后接着引入交流的环节,能够从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每位学生都想并有可能表现自我。此外,交流评议的环节还为小组成员提供了一个面对面的互动平台,既能够促使成员借助他人进行反思自己的情感体验,又能促使成员从小组整体出发,在对个体的活动进行合理的评估后,共同去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从而达到小组共同享受成功的目的。
      因此,语文课堂上,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应该使合作和个性展示相冲突,而应该在合作中去张扬自己的个性,在合作中使自己的个性更丰富,全面化,而不是同化个性。我们合作学习的一个目的应该是让所有学生在合作中建立自信心,发觉和发掘自己的个体能力,而不是同化别人或被别人同化。
      三、重合作探究的过程,轻教师的指导与评价。
      现在的语文课程提倡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有些老师错误地认为合作、探究的次数越多越好,注重过程的热闹,缺少教师的指导与评价,因而合作学习出现了泛化、浅层化的倾向。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主体的参与与发展,需要教师的外在激励和培养。因此,合作学习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极其重视教师的作用,作为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在实施这种学习方式时,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做一个成功的引导者、促进者。如具备对各类小组进行调控、促进等组织技能,及时地诊断与处理问题,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能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学生进行帮助。通过新课导言的设计,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产生合作学习的冲动和愿望。在合作学习中,要巧妙地把你对学生个人和小组行为的期望传递给学生,从而激活学生的互动技能和社交技能。在合作学习中要尽量多走动、多观察、多倾听,必要时可进行干预。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除了是组织者、引导者,同时教师的评价也是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失去了评价的良性制约,合作学习也将难以有效落实。语文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为每个学生发挥特长、潜能创造了机会,其学习结果也可以以丰富多样、各具特色的形式呈现出来。因此,评价不可能沿用传统的“一把尺子”、“统一标准”的评价模式,而是要针对每个同学在合作学习中的不同表现、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评价角度和评价标准。评价不适宜用目标评价,而要体现过程性。在评价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只要学生有所收获、有所进步,都得到了肯定。但并不是一味地表扬与鼓励,对于未能领会到作品的内涵的同学,教师要善于引导,通过对话、提问、合作反馈等环节来促进文本的深层理解,帮助学生不断克服由于自身认识局限性所导致主观性偏差,引导学生的思维进一步聚合到主题含义上来。也就是要正确评价,相机点拨,引发议论,那样的课堂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相关热词搜索: 剖析 合作学习 语文 课堂教学中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