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诗歌教学中的意境初探] 诗歌中意境教学的有效策略

    时间:2019-05-19 03:20:1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样式,是一种心灵的文学体裁。它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的精神世界。近代王国维说:“诗以有境界自成高格。”所谓的境界就是意境,意境是诗歌的生命,诗歌的灵魂。入境,是品读的根本。只有注重对意境的透析,把握作者作品的情感,才能使学生进入真正意义上的鉴赏境界。因此,在进行诗歌教学中,我们不能抛开意境而孤立地跟学生讲解诗意,那样将会犯下舍本逐末的错误。下面谈一谈诗歌教学中如何挖掘诗歌的意境。
      一、多诵读,感受诗歌的意境。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宋代朱熹也提倡读诗要“心到、眼到,口到。”可见,“读”是诗歌教学的灵魂。要让学生在所得吟咏中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韵味,激发学习的兴趣,融入意境之中。
      首先作好美读,叶圣陶先生指出,老师在范读时要“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 里曲曲表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了解”。教师要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声调的轻重缓急,语速的疾徐曲折,用美读感染学生。如教学元曲名字马致远的名篇《天净沙·秋思》时,教师先用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把学生带入哀伤忧愁的氛围中,再指导学生朗读:语带舒缓,语调深沉,把握节奏,注意停顿和重音,这样把天涯沦落人的凄苦愁闷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然后采用多各方式进行朗读训练,如个人读,小组读,齐读等,这样让学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其次,可以引入音乐。音乐是开启人们情感闸门的钥匙。诗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如教学苏东坡的《水调歌头》让优美感伤的旋律拨动学生的心弦,学生不由自主哼唱,兴致很高,再用录音朗读感染学生,为朗读作示范,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诵,这样让学生入情入境,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品字词,领悟诗歌意境。
      诗歌是最精练的语言艺术。古有“吟成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之说,是见炼字的艰难与讲究。诗歌语言凝练、生动,意味深广,体会语言才能理解诗人的用意必诗歌的内涵。如赵师秀的《约客》中“闲敲棋子落灯花”中的“敲”字,让人想到主人不知敲了多长时间,也不知敲得多重,竟震落了灯花。这个字把主人约客久等不至的焦急、失落、生气、无奈的心境刻画的极为生动。又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只要抓住诗眼“绿”字,整首诗的无穷韵味就体现出来了。“绿”字写出了春风的色彩,把无色之物生动化,形象化,让人想到春风这支绿笔到了哪里就把哪里染绿,到了哪里就给哪里带来勃勃生机,难怪唐诗中有“春风不度玉门关”的遗憾和感叹了。
      为了增强表达效果,诗歌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抓住这些,将会使学生更容易体会诗歌表露的情感和意趣。如李白的《行路难》中“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诗人将“冰塞川”与“雪满山”比喻自己面前道路艰险,荆棘丛生。《秋浦歌》中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运用了夸张再现了诗人绵延不绝的愁思,非常形象。
      三、析意象,走进诗歌意境
      意象是融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感知意象是诗歌审美的钥匙,抓住意象才能更好地感受诗人的感情,领略诗歌的意境。
      如陶渊明《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表面写诗人采摘菊花,一抬起头来不经意望见了南山,实则包含深远意蕴:“菊”是孤傲高洁的象征,反映了诗人洁身自好,不与世谷同流合污的心性。诗人借“菊”与“南山”这样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让我们深刻领悟到他的自然率自与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又如教学杜甫的《春望》,让学生找出意象,学上马上找到了“山河”、“草木”、“花”、“鸟”、“烽火”、“家书”等,这些意象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国破家亡的惨淡画面。引导学生联象,可以看到,在这一幅惨淡的画面中有战乱时叛军焚烧留下的残破,有草木丛生,失去往日锦绣的皇城,有睹物伤情,悲怆溅泪的风雨鲜花,有凄凉婉转,表达离恨之别的孤鸟,更有二位白发怆然,忧国忧民的诗人。作者将长安被叛军破亡之后,满目萧条之景融于具体的事物之中展现出来,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构成了一种感情凝重、情景凄凉、沉郁顿挫,饱含悲怆之美的开阔意境。
      四、启想象,再现诗歌的意境
      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要靠我们展开想像,去再现诗歌意境,获得美的享受。
      王维是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别有一番风味。苏轼说:“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品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如《使至塞上》一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千古传诵的写景佳句。诗白得不能再白,景美得不能再美。教学时,鼓励学生闭上眼想像,拿起笔描绘画面,学生简笔勾画,随意点染:一望无垠的沙漠,袅袅升空的孤烟,绵长的黄河水,没入如盘的红日构成巧妙生动的几何构图美。白茫茫的大沙漠清亮如玉的黄河水,如血的夕阳,具有自然天成的色彩美。一幅富有动感的大漠风光画卷让人回味无穷。
      想像是创造的翅膀,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才能同诗人同喜同悲同歌同叹。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先向学生介绍他的政治背景及人生遭遇,明白杜甫的博大志向和一生不得志的残酷现实,这时来理解“屋漏偏遇连夜雨”的凄惨景象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古绝唱就不难了,在此基础上也就容易多了。同时想像还能帮助学生身临其境的领略杜甫当时凄风苦雨下的瑟缩和痛苦。这样,一首诗的真正意味也就把握了。
      五、勤练笔,融入诗歌的意境
      “要用足用活”引导学生以教材为依托,进行语言模仿的训练,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由浅至深,循序渐进的写。鼓励学生仿造创作体式,将对生活的点滴感情凝聚成短小隽永的诗句,以此练笔,从短到长,由粗到精,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诗词的热爱,有利于学生融入诗境中,对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大有裨益。
      总之,诗歌教学只要本着“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的原则,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品”、自己去“析”、自己去“写”,是能够让学生在不知觉中提高自己的哲学品位和审美情趣的,是能够让学生逐步走进绚丽的语文审美殿堂的。在诗歌教学中,老师要用诗一样的唯美语言演绎课堂,用诗一样的精巧铸造课堂,用诗一样的意蕴营造课堂,用诗一样的激情澎湃课堂,这样才能引领学生徜徉在诗词营造的意境中,放飞想像、融入情感,去感受美,亲近美,提升心灵,发展智慧。
      

    相关热词搜索: 初探 意境 诗歌 教学中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